APP下载

产后PDF患者不同产后盆底康复治疗时机对盆底功能、尿失禁的影响

2022-03-23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22年3期
关键词:肌纤维盆底肌力

杨 世 兰

(原阳县中心医院 新乡 453500)

盆底功能障碍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妇科疾病,女性的盆底支撑结构受损或者是出现缺陷,致使其难以发挥出正常功能,该病患者在临床上的主要症状有盆腔器官脱垂、压力性尿失禁和性功能障碍等,其中盆腔器官脱垂又包括子宫脱垂和阴道前后壁膨出[1]。对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来说,当患者处于轻度和中度时,属于该病临床治疗的适应症,对于重度脱垂患者来说,患者需要进一步展开手术治疗。女性在生育以后有可能出现的盆底肌肉松弛这一表现,患者会表现出盆底功能障碍,会对患者的性生活产生严重影响,产妇会出现多种并发症,为此选取适宜的时机为产妇展开盆底康复治疗具有重要意义[2]。本次研究以产妇盆底功能障碍患者为对象,分析盆底康复治疗不同时机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9年12月~2020年12月诊治的92例产妇盆底功能障碍患者开展本次研究,随机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年龄22~44岁,平均年龄(26.87±5.25)岁;观察组年龄23~45岁,平均年龄(26.15±5.87)岁。两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初产妇;产后盆底筛查结果为肌力低于4级产妇;主要临床症状为子宫脱垂、阴道前和后壁脱出产妇;产后表现出尿失禁且长期存在产妇;对本次实验知情同意产妇;研究取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产后持续出现恶露或者是阴道出血产妇;临床依从性差产妇;具有泌尿系统急性炎症产妇。

1.2 方法

对照组于产后12~18周展开产后盆底康复治疗,观察组于产后6~12周展开产后盆底康复治疗,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的主要内容有:(1)低频电刺激治疗:将盆底治疗仪放置于产妇阴道内部,根据产妇肌纤维不同,设置出不同的脉冲式电流刺激,对于I类肌纤维产妇来说,需要将电流刺激设置为10~35Hz,对于Ⅱ类肌纤维来说,需要将电流刺激设置为15~70Hz频率,临床医护人员需要充分评估产妇的耐受力,适当调整电流强度和数值,以此来强化产妇的盆底肌群,以促使产妇的盆底肌得到良好刺激,从而更好地对盆底肌神经进行支配,促使产妇的盆底肌收缩。(2)生物反馈治疗:对生活场景进行模拟,在剧烈咳嗽影响下,产妇容易出现漏尿等不良现象,医护人员需要指导产妇掌握适当的咳嗽技巧,对产妇控制漏尿的实际能力进行提升,在这一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循序渐进原则,一直模拟到产妇突然发生咳嗽这一高峰场景,引导产妇对阴道进行收缩,对产妇控制阴道收缩的能力进行提升。将电子生物反馈治疗仪放置于产妇的阴道内部,对产妇进行盆底肌收缩时产生的电信号进行进一步收集和测定,识别产妇的特定肌群,在产妇能够良好控制阴道收缩情况下,产妇不会出现尿失禁等临床表现,此时,需为产妇展开后续训练。(3)阴道哑铃训练:在产妇阴道内放置阴道哑铃,开始时选取最轻的阴道哑铃,指导产妇通过阴道肌肉对阴道哑铃进行夹持,然后对阴道哑铃的重量进行逐渐增加,以产妇阴道的实际收缩力和阴道承受力为标准,适当调整阴道哑铃的重量,每次15min,每天1次。(4)缩肛训练:待产妇能够熟练掌握阴道哑铃训练以后,指导产妇展开缩肛训练,该训练的主要目的在于对产妇盆底肌肉的实际收缩能力进行提升,医护人员需指导产妇展开规律性地反复性地肛门阴道收缩作用,将收紧时间控制在每次3s,引导产妇放松肛门阴道,产妇每天进行缩肛训练的总时间应为15~20min,以产妇的时间情况和承受程度对每天缩肛训练的具体时间进行确定。对于大多数产妇来说,在其接受缩肛训练达到6~8个星期以后,产妇的盆底肌肉力量和控尿能力就会呈现出显著提升趋势,在长期应用情况下,产妇取得的临床效果会更好。在为产妇展开训练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及时评估产妇的盆底肌力变化情况,在疗程结束以后,需为产妇做好随访工作等。

1.3 观察指标

评估两组肌纤维肌力改善情况:观察记录两组治疗前后的I类肌纤维肌力和Ⅱ类肌纤维肌力等级,等级越高表示患者的肌纤维肌力越高。评估两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工具采取SF-36量表,包括躯体功能、心理功能和社会功能,分数与生活质量成正比[3]。评估两组性生活质量改善情况:观察记录两组的性满意度评分、性态度评分、性交流评分和性反应评分,分数与性生活质量成正比。评估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记录两组发生直肠脱垂、子宫脱垂、尿失禁和膀胱脱垂的例数,对比各项发生率[4]。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肌纤维肌力改善情况比较

治疗前两组的I类肌纤维肌力和Ⅱ类肌纤维肌力等级均基本一致,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I类肌纤维肌力和Ⅱ类肌纤维肌力等级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见表1。

表1 两组肌纤维肌力改善情况比较

2.2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

与对照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和社会功能评分相比,观察组均偏高,组间差异明显(P<0.05),见表2。

表2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

2.3 两组性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比较

与对照组性满意度评分、性态度评分、性交流评分和性反应评分相比,观察组均偏高,组间差异明显(P<0.05),见表3。

表3 两组性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比较

2.4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与对照组直肠脱垂发生率、子宫脱垂发生率、尿失禁发生率和膀胱脱垂发生率相比,观察组均偏低,组间差异明显(P<0.05),见表4。

表4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就盆底而言,其主要由筋膜和多层肌肉共同构成,盆底的主要作用为对盆腔中脏器始终处于正常位置进行维持,其每块肌肉均由I类肌纤维和Ⅱ类肌纤维共同组成,I类肌纤维具有强直收缩、慢性且容易产生疲劳感等特征,Ⅱ类肌纤维具有阶段性收缩、快性和容易产生疲劳感等特征,当I类肌纤维肌力呈现出降低趋势时,产妇容易出现脏器脱垂、阴道松弛和性功能障碍等表现,当Ⅱ类肌纤维呈现出降低趋势时,产妇容易出现肌肉萎缩、压力性尿失禁等表现[5]。

经过长时间的临床研究表明,致使盆底功能障碍的主要因素包括分娩和妊娠等,当产妇处于妊娠期时,其子宫重量和子宫体积会呈现出增加趋势,在重力牵拉的影响下,会给产妇盆底组织带来不同程度的损伤;另外,在松弛素和性激素出现变化的情况下,产妇的盆底支持组织也会呈现出明显增加趋势,产妇的韧带会出现松弛表现,产妇的骨盆关节会呈现出软化表现且其稳定性会受到破坏,支持力会逐渐降低[6]。在分娩过程中,产妇容易发生盆底肌肉过度牵拉表现,产妇的部分肌纤维会呈现出断裂现象,从而引发阴部神经损伤或者是盆底直接机械损伤,产妇的会阴肌力会逐渐降低,盆底支持能力会逐渐减弱,且随着产妇分娩次数的增多,其损伤程度也会呈加重趋势[7]。另外,在分娩影响下,产妇还有可能致使肛提肌、宫舐韧带、宫底和主韧带出现过度牵拉表现,产妇韧带松弛,盆底功能和其支持结构的完整性会受到影响,在产妇出现尿失禁、子宫脱垂等并发症时,其生活质量会受到严重影响[8]。给予产后产妇盆底康复治疗对于提升产妇的性生活质量,降低产妇出现尿失禁、器官脱垂等并发症发生的概率来说具有积极意义。盆底康复治疗涉及的技术手段具有多样性,常见的有生物反馈、低频电刺激等,其中生物反馈能够以所获得的反馈信息为依据,对产妇的盆底肌肉训练展开指导,采取生物反馈仪器,于产妇的会阴部或者是腹部电极应用肌电位对其直肠、阴道和尿道的肌电反馈进行测量,应用计算机对所采集到的信号进行放大处理,从而促使产妇识别和接受到反馈信息,并通过反馈信息来对自身特定的肌群进行识别,来对盆底肌的活动进行调整,来促使产妇盆底肌的训练工作顺利展开,促进产妇盆底肌功能恢复[9]。低频电刺激能够有效作用于产妇的阴部神经并对其传入神经纤维起到刺激作用,能够对产妇下腹下神经和阴部神经的传出神经纤维起到激动作用,可对产妇的神经细胞功能进行有效改善,可以预防产妇出现肌肉萎缩等现象[10]。本次研究结果表明治疗前两组的I类肌纤维肌力和Ⅱ类肌纤维肌力等级均基本一致(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I类肌纤维肌力和Ⅱ类肌纤维肌力等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和社会功能评分相比,观察组均明显偏高(P<0.05);与对照组性满意度评分、性态度评分、性交流评分和性反应评分相比,观察组均明显偏高(P<0.05);与对照组直肠脱垂发生率、子宫脱垂发生率、尿失禁发生率和膀胱脱垂发生率相比,观察组均明显偏低(P<0.05)。说明早期产后盆底康复的应用有利于优化产后PDF患者的临床康复治疗工作,且越早指导产妇展开盆底肌康复训练,产妇的恢复效就越好,产后6~12周,产妇自身的机能相对来说比较薄弱,医护人员需根据产妇的实际情况给予产妇指导,从而促使产妇盆底功能恢复。

综上所述,给予产后PDF患者早期产后盆底康复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盆底肌功能,提升患者性功能和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肌纤维盆底肌力
等速肌力测试技术在踝关节中的应用进展
乳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影像学表现1例
婴儿颅骨肌纤维瘤/肌纤维瘤病2例
盆底肌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自然分娩后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观察
盆底肌生物电刺激在产妇盆底肌松弛护理中的应用
盆底康复治疗仪联合盆底肌肉锻炼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效果分析
盆底仪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
顶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一例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散打训练对大学生肌力与肌耐力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