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体位上肢作业治疗应用于脑梗死偏瘫患者的效果研究

2022-03-23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22年3期
关键词:偏瘫上肢脑梗死

李 冬 黄 镇

(南召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南阳 474650)

脑梗死是临床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好发于老年群体,具有高病发率、高致死率的特点,偏瘫是脑梗死的常见并发症,一旦发生,患者的肢体活动功能性和协调性均会受到一定限制,影响日常的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1]。目前临床上常采取康复治疗干预来帮助患者进行功能锻炼,作业治疗属于其中一类,可通过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改善患者的肢体活动障碍,而目前坐位、站位等不同体位的作业治疗训练对上下肢肌群的影响仍无定论,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体位上肢作业治疗应用于脑梗死偏瘫患者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4月~2020年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08例脑梗死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中脑梗死的诊断标准[2];首次发病者;可接受指令做相应的运动锻炼者;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存在严重的认知、听力障碍者;具有重症肌无力者;严重器官功能衰竭者。通过随机抽签方式将纳入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4例。对照组中男29例,女25例;年龄45~76岁,平均年龄(58.63±3.24)岁;梗死部位:基底节23例,颞叶16例,顶叶10例,额叶5例;基础疾病:糖尿病23例,高血压20例。实验组中男26例,女28例;年龄44~76岁,平均年龄(58.09±3.12)岁;梗死部位:基底节21例,颞叶17例,顶叶12例,额叶4例;基础疾病:糖尿病24例,高血压19例。上述两组一般资料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组间比较有意义。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患者常规康复功能训练,包括:良肢体的摆放、打破坐位平衡、翻身及站立平衡的训练等,同时在此基础上行作业治疗的上肢活动训练,内容如下:(1)康复医师对偏瘫患侧进行活动锻炼,指导患肢握手练习,握拳后,将手指逐次伸开,重复10~15遍,每天进行3~4次;(2)逐渐添加屈腕训练和前臂屈曲运动,每次练习10遍,2次/d;(3)适当增加肩关节的活动范围,进行肩关节旋转、外展活动;(4)指导患者使用患肢去摸对侧肩膀,同时将头偏向对侧,患肢逐渐抬高,反复进行手抓物品、接弹力球、梳头、折纸、开瓶盖等动作。康复训练可根据恢复情况适当的加运动幅度。对照组患者行坐位作业治疗上肢活动训练,实验组患者行站位作业治疗上肢活动训练,两组均进行1个月的功能锻炼。

1.3 观察指标

(1)运动功能和生活能力:在治疗前后使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表(FMA)[3]评估两组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程度,总分为66分,得分越低,表明上肢活动障碍越差。使用Berg平衡量表(BBS)[4]评估两组患者与平衡相关的生活行为能力改善效果,总分为21分,分值越高,提示平衡功能越好。使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5]评估两组患者的生活能力,总分为100分,分值越高,表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越好。(2)相关血清指标:在治疗前后抽取两组患者5 mL外周静脉血,采用循环酶法检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采用凝固法检测血清纤维蛋白原(Fib)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运动功能和生活能力比较

治疗前两组FMA评分、BBS评分、ADL评分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实验组的FMA评分、BBS评分、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相关血清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血清Hcy、Fib水平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实验组的血清Hcy、Fib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1 两组运动功能和生活能力比较分)

续表1 两组运动功能和生活能力比较分)

表2 两组相关血清指标比较

3 讨论

脑梗死是临床常见的由脑供血不足引起脑组织坏死的疾病,患者颅内及颈部大动脉会产生粥样硬化,进而使脑部管腔狭窄甚至闭塞,导致血液循环出现障碍,使患者出现肢体偏瘫的后遗症[6]。脑梗死患者除接受临床治疗外还需接受康复干预,科学有效的康复干预措施有利于机体功能恢复,同时可改善患者因疾病出现的消极情绪。

本研究中两组患者均接受上肢作业治疗训练,康复医师循序渐进对患者进行锻炼指导,可增加患者的屈肌张力,从拇指伸展到腕关节的背伸,以及抓物品、接弹力球等动作训练,均可以改善患者患侧上肢的本体感觉和运动记忆能力,但坐位下进行训练缺乏对整体肌肉协调性的控制[7]。有研究[8]表明,上肢关节活动及日常精细动作的完成需要躯干及下肢肌群共同发挥协调作用。本研究中实验组患者采用站位进行上肢作业治疗训练,该方式在转变脑梗死偏瘫患者身体重心方向的同时,可帮助患者调动全身活动,提升上肢的精细运动功能,同时下肢分散局部上肢锻炼有利于增强关节的位置觉和运动觉,改善肌肉能量分配,降低肌肉疲劳[9]。上述研究结果表明,治疗后实验组的FMA评分、BBS评分、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Hcy在正常机体内含量只有2%,其含量增高将刺激血管平滑肌细胞的生成、活化,造成内皮细胞受损,极易引起血小板积聚,从而导致血栓的形成,对脑梗死病情的发展不利;Fib是一种肝脏合成分泌的反应蛋白,含量增高可增加血液黏度,促进凝血因子的增殖,与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密切相关[10]。有研究[11]表明,康复锻炼下的坐位、站位上肢作业治疗训练可通过稳定和平衡的协同运动刺激脑组织增加血流量,降低血清Hcy、Fib水平,而与坐位上肢作业治疗相比较,站位上肢作业治疗可加强躯干与下肢肌肉的活动能力,合理调动全身其他肌肉同时做出与该运动相配合而必须做出的稳定和平衡活动,同时可减少坐位时椎间盘的受累情况,使腰部处于最佳状态,达到良好的姿势控制水平,进而提高脑梗死偏瘫的治疗效果。上述研究结果表明,治疗后实验组的血清Hcy、Fib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站位上肢作业治疗训练可促进脑梗死偏瘫患者上肢运动能力的恢复,降低脑组织血栓的形成,提高生活能力,但本研究的对象数量较少,临床上有待进行大量病例的研究来证实本研究的结论。

猜你喜欢

偏瘫上肢脑梗死
前臂完全离断再植术后持续康复护理对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痉挛型偏瘫患儿注意力与运动功能的相关性
脑梗死合并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行呼吸康复的探讨
DWI联合DTI技术对早期脑梗死缺血半暗带的评估价值
双上肢训练在脑卒中康复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效果
两臂血压为何会不同
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