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颅脑损伤意识障碍药物促醒治疗进展

2022-03-23刘向彬彭伟曾勇谢洪伟漆平强邓义春

中国药学药品知识仓库 2022年2期
关键词:颅脑损伤进展

刘向彬 彭伟 曾勇 谢洪伟 漆平强 邓义春

关键词:颅脑损伤;意识障碍;促醒药物;进展

【中图分类号】 R651.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1)02--01

引言:颅脑损伤是指因各种外力或重力因素造成颅脑部位损伤,临床中将其分为颅骨骨折、脑震荡、脑干损伤、颅内血肿、神经损伤等一系列疾病,属于是神经外科的危急重症。生活中交通事故、高出坠落、头部遭受撞击等等原因均会导致颅脑部位严重受伤,根据相关调查研究[1]显示,每年全球发生颅脑损伤的人数已超过5700万人次,占据所有损伤疾病人数的六分之一,在中国每年发生人数达到10万人左右,该疾病的死亡率可达10%-50%,是既继心脏病、恶性肿瘤、脑血管之后造成患者的第四死亡原因,同时在损伤性疾病中死亡率与致残率居于第一位[2]。

一、意识障碍

颅脑损伤后最为常见的一种症状便是意识障碍,通常在患者受伤后立刻出现的也被称为原发性意识障碍;而患者受伤后一段时间处于清醒状态或是出现原发性意识障碍后有一定好转,但因病情恶化造成意识障碍加重的情况被称为继发性意识障碍。原发性意识障碍由原发性颅脑损伤引起的弥漫性轴索损伤所致,脑水肿、脑缺血、颅内血肿等继发性颅内损伤是造成继发性意识障碍的主要原因[3]。意识障碍可分为觉醒度下降和意识内容变化两方面,前者主要表现为嗜睡、昏睡和昏迷;后者表现为意识模糊和谵妄等。

二、促醒药物治疗进展

2.1胞磷胆碱

胞磷胆碱是一种核苷酸衍生物的脑代谢激活剂,可以促进脑部神经的细胞营养代谢,改善大脑微循环和血液循环,通过血脑屏障对药物的吸收增加后,增强网状上行激活系统的传导功能并改善大脑结构功能,具有降低脑内血管阻力、促进促醒的作用。陈小宝[4]等多为学者通过对颅脑损伤意识障碍患者应用细胞胆碱治疗后发现:胞磷胆碱通过提升脑内血液的流量促进大脑物质的代谢,达到改善脑循环、促进脑干网状结构系统的激活,促进脑功能恢复以及改善肢体运动障碍的作用。

2.2溴隐亭

溴隐亭是一种具有多巴胺活性的多肽类麦角生物碱,能够作用于下丘脑和垂体的激动剂。当使用剂量超过用于治疗内分泌失调的病症时,可以用于治疗帕金森。溴隐亭能够促进帕金森疾病中一种特有的突触前黑质纹状神经元的内源性多巴胺的合成和释放,用于缓解疾病所致的肢体震颤和强直症状。溴隐亭作为长效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可以选择性作用于脑内多巴胺受体的突触后膜,增加神经受体的敏感性,当颅脑损伤造成多巴胺递质减少时,可有效提高大脑中枢神经的调节作用。任洪波[5]等学者通过研究后发现:溴隐亭能够通过增加脑内多巴胺受体的敏感性、使在减少中的多巴胺能够提高调节中枢神经的作用,且药物的剂量不能一次性增加或减少大剂量,否则会容易造成胃肠道出现不良反应。

2.3金刚烷胺

金刚烷胺作为一种多巴胺受体激动剂以及N-甲基-D-天冬氨酸的拮抗剂,虽然同样通过对纹状神经元的多巴胺合成和释放的促进作用,减少神经细胞对多巴胺的再次摄入从而改善疾病症状。该药物同时也能够影响大脑中枢神经系统的儿茶酚胺摄取、合成以及释放,并能尽快关闭NMDA通道保护神经,能够促进非穿透性脑外伤患者的功能恢复。

2.4唑吡坦

唑吡坦是咪唑吡啶类药物的一种,是γ-氨基丁酸受体激动剂,其主要机制是选择性与γ-氨基丁酸受体结合,通过磷酸化迅速改变脑损害后γ-氨基丁酸受体的异常结构,改善脑损害后GABA受体结构发生改变后,造成细胞代谢离子传导停止、细胞功能丧失,终止异常代谢,使脑细胞复苏。

2.5巴氯芬

巴氯芬为Y氨基丁酸类似物,通过激活GABA.B受体提高初级传入神经元的兴奋阈值,并减少突触前部位兴奋性氨基酸的释放,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和脑脊髓之间的单突触与多突触的传导。巴氯芬不会影响到神经肌肉的冲动传递,并且能改善锥体束损害造成的肌张力增高的痉挛症状,缓解神经疼痛。

2.6左旋多巴

多巴胺是一种大脑中的神经介质,正常情况下大脑中的多巴胺神经元会自动摄取血液中的络氨酸,并在其羟化酶作用下生成多巴,再经过多巴拓羧酶的作用产生多巴胺,能够子神经发生冲动释放时能在突触后膜起到作用,因此补充多巴胺具有一定的疗效。然而在血液和脑组织之间存在一种生物学屏障即血脑屏障,多巴胺无法直接通过这道屏障。左旋多巴是多巴胺的代谢前体,是一种可以通过血脑屏障的药物,当左旋多巴进入人体后能够在小肠通过氨基酸泵转入血液,从而进入基底节快速发生反应,促进经脱羧而成多巴胺,起着补充多巴胺神经递质缺乏的作用。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颅脑损伤后意识障碍的治疗方式方法是众多医学研究人员的重点研究项目,虽然现阶段仍无能够对其病症有良好治疗效果的药物。同时多数医学者也认为对疾病的治疗不仅仅于药物作用有关,也应结合病症患者的治疗时间、原发病的病情等因素,才能达到治疗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春梅,苏裕茗,黎婵波,等.颅脑损伤患者早期死亡情况及危险因素分析[J].华南预防医学,2021,47(7):3.

[2]王英,廖英.血清S100B,IL-1β,IL-6水平与颅脑损伤患者损伤程度和预后的相关性研究[J].川北医学院学报,2021,36(10):4.

[3]徐伟伟,王向宇,周月玲.重型颅脑损伤后长期意识障碍患者的清醒预测及预后评估[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09,14(8):3.

[4]陈小宝,黄剑,余泽敏,等.胞磷胆碱联合高压氧治疗脑外伤术后意识障碍患者的临床效果[J].医疗装备,2021,34(16):2.

[5]任洪波,张天敏,刘吉祥,等.脑外伤后无动性缄默症40例临床分析[J].中国综合临床,2008,039(02):179.

猜你喜欢

颅脑损伤进展
“双超”油菜新品种选育取得突破性进展
金融稳定立法的关键进展与完善建议
非新生儿破伤风的治疗进展
滇藏铁路丽香段站后工程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有望年内开通
2020
护理路径对老年颅脑损伤后智力缺损及精神异常患者认知行为的影响
颅脑损伤后同期颅骨修补及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探讨
车祸致颅脑损伤伤残鉴定分析
颅脑损伤后认知功能障碍特点与损伤部位相关性研究
April Fool’Day愚人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