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教育”背景下高三地理在线备考教学探讨
2022-03-23蒋胜强
蒋胜强
[摘 要]近年,“互联网+教育”蓬勃发展。为了帮助高三学生复习备考,高三年级的教师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文章结合高三地理备考实践,探讨如何在新时期通过在线教学提高备考教学质量。
[关键词]“互联网+教育”;高考;地理;在线教学;备考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2)01-0094-03
“互联网+教育”成为新时代教育的发展潮流,这对教师的职业发展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教师应该适应时代,注重自己信息技术能力的提升,教好书育好人。在在线教学技术日趋成熟的背景下,教师应注重开展在线备考教学。
一、备课——确定教学目标
在高考复习备考阶段,教师需要备课程标准、考试大纲、教材、高考题、模拟题等课程资源,同时还要了解学情。
(一)备课程资源
在高考复习备考阶段,教师要通过教研组研讨和地理教学专家网络讲座等形式认真学习考试大纲及其变化。地理教材、高考题和名师名校模拟题都体现了地理教学专家的智慧,教师要深入学习这些资源。
例如,2017年高考文综全国Ⅰ卷中有这么一道题:
我国某地为保证葡萄植株安全越冬,采用双层覆膜技术(两层覆膜间留有一定空间),效果显著。图1中的曲线示意当地寒冷期(12月至次年2月)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和丰、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表示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的曲线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该地寒冷期( )
A.最低气温高于-16℃
B.气温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
C.膜內温度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
D.膜内温度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一致
3.该地可能位于( )
A.吉林省 B.河北省
C.山西省 D.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这道题涉及“大气的受热过程”相关知识,考查在不同时间和空间大气受热过程的差异。学生对于膜内外的温度差异很难理解。笔者在讲这道题时正值2月,学生只要走到郊区,就不难看到塑料大棚,这样学生就可以亲身体验,再结合地理原理加以分析,真正理解这道高考题的原意,做到与高考题“对话”。当然,教师在准备这些课程资源的过程中要先“踩点”。
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各种视听资源,通过拍照、截屏和录屏等方式,为学生筛选有效的地理课程资源,尽量减少学生不必要的时间浪费,尽可能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这也是考虑到学生在网络资源获取方面相对不方便的实际情况。比如,教师可以收集“北斗地理”公众号、地理相关电视频道和《新闻联播》中有关地理的新闻,还可以在野外活动时拍摄河湾、土壤等,从而获得丰富的地理课程资源。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创造课程资源。学生的高考压力很大,平时学生到校时间早,放学时间迟,自留学习时间不足,这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利用网络在线教学,能让学生有较多自留时间,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和创作。在学生在家在线学习的时候,教师可引导学生创造课程资源,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动力。比如,让学生假设两个家人为遥远的恒星和太阳,以他们为参考点,演示自转和公转运动,进而理解太阳日和恒星日的区别。又如,让学生利用两个带把的玻璃口杯,演示从不同视角看到的地球自转的方向,也可用于观察北天极恒星视运动方向。图2为学生自行设计的地球运动演示实验:下杯表示地球体,上杯表示天盖,当地球体自西向东转动时,上杯视运动方向正好相反,即从地球体北端看来,北天极的恒星是逆时针方向转动的。
教师应积极开展集体备课。要开展在线教学,教师工作量很大,监管学生困难,学生更易产生厌学情绪。因此,教师更要精细备课、精彩授课,这就需要汲取大家的智慧。教师应该主动互相联系、密切配合,充分发挥自身特长,增强团队合作能力。教师应有所侧重地收集资料,汇集资料,制作动画、课件,教授课程,制作试卷,分析试卷,查缺补漏。教师团队要明确分工,发挥各成员的特长,以提高教学质量。
(二)备学情
部分高三学生在在线学习时,处在自我管理能力不足、学习氛围不浓厚、心里负面情绪得不到释放、家庭关系处理不当等和高考临近交织的种种矛盾之中,这是高质量备考的绊脚石、拦路虎。地理教师要充分了解学情,只要课程内容符合学生的学习逻辑,就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进行调整安排,不要受制于教材内容顺序。比如,二轮复习中,教师可以将规范答题教学安排到专题知识教学之前,将“天气系统”调整到“气候”之前。教师还要积极地与家长和学生互动,比较全面地了解学生的情况,引导家长创造出有利于学习的环境和氛围,例如设置学习区、摆好书桌板凳、更换灯具、悬挂激励标语、摆放绿植、减少家庭噪音、维持家庭关系和谐等等。教师要及时和家长沟通,教授家长家庭教育知识,从而提高家长的家庭教育水平。
二、教学——达成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难点
(一)集中教学
教师可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和网络资源开展集中教学。例如钉钉(DingTalk)是中国领先的智能移动办公平台,由阿里巴巴集团开发,于2015年1月份正式上线。当前,钉钉受到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的青睐,为服务现代化教育贡献了智慧和能量。
教师可以在钉钉平台融合各种教学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比如,教师可以通过直播引导学生动手绘制地理简图,学生可以实时观看或者回看视频,师生也可以实时互动;教师可以通过手机的录屏功能,录制教学视频,也可以在图片上注释讲解,然后上传视频、图片给学生;教师可以上传地理试题的截图,让学生上传答案;教师可以召开视频会议,监督学生学习,进行师生互动。考虑到学生在进行网络学习时注意力维持的时间较短、学生课业负担重和要保护视力等,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应该控制在30分钟左右,主要解决地理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并为答疑活动留有时间余地和思维空间。例如,通过钉钉的问卷调查功能,教师可以发现学生很难理解的内容,如“热力环流”。针对“热力环流”这一需要不断重复学习的内容,教师可以边讲解边画图,还可以给学生提供网络实验视频,学生在听课后也能不断地回放教师教学视频和网络实验视频直到掌握相关内容。学生可以通过语音、文字信息等及时向教师咨询学习上的问题,效果较好。
此外,教师应充分利用网络上的优质课例,比如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优质教学视频,共享发达地区先进教学成果,推动教育均衡化发展。教师也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人脉资源,请求区外支援,提高教学新鲜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分散教学
教师在利用钉钉教学时一定要留有让学生回味课堂的时间,这样有利于学生及时消化知识和锻炼能力,也有利于进行个别辅导。在传统的线下教学中,学生在和教师讨论时会存在时间不够和心理压力大等问题。而利用网络教学,学生的学习时间更灵活,心理更轻松,效果更好。学生可以利用截屏和收藏等功能,对自己学习中的不足之处进行记录,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客观评价。这些都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地理课程是很贴近生活的,课程标准也要求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关注国家和世界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和谐世界的建设者。因此,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去发现身边与地理密切相关的事物和现象,比如关注本地太阳能路灯朝向和仰角、4月份的“倒春寒”、沙尘天气的原因、植物开花期的温度等等。例如,在高考地理第二轮复习中复习到正午太阳高度及其变化时,部分学生对太阳方位和视运动轨迹还是很难理解。笔者让学生打开钉钉进行定位并截图,然后用手机自带的编辑功能,确定并写出自己所处的方位,進而描出太阳视运动轨迹。这样一来,学生就能明确太阳视运动轨迹,知道太阳在正东方位时处在房子的哪个位置,在正南方位时处在房子的哪个位置,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思考,理解所学地理原理,并用来指导生活实践。
此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百度地图、谷歌地图等软件,进行定位和导航,这体现了学生将地理信息技术运用于生活中的能力,这从表面看对高考成绩的提升作用不大,但是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
三、练习——巩固学习成果
教师要给学生布置适量的作业。作业的布置要对接课堂教学目标,在高考复习阶段,还必须进行适当拓展。学生完成作业后,将作业上传到钉钉班级群,钉钉会自动统计上传人数。教师也可以利用钉钉来编制地理试题,这样方便对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教师通过分析学生的答题情况,掌握学生在知识和能力方面的不足,引导学生相互学习和讨论,再进行集中解答。学生会在班级群中提出各种问题,其他同学会积极回答、讨论,最后教师可以进行总结提炼。这样的练习和讨论要比平时课堂教学中的更灵活、更及时,更有利于减小学生直面教师和同学的压力。比如,教师给学生布置这样一份作业:“选择一道自己做错的高考题,写出自己当时的解题思路并剖析错误原因。”教师可以从中掌握学生高考答题的易错点及错误原因,对易错点进行归类,对错误原因进行分析,为以后在教学中突破难点提供依据,为精准辅导提供方便。例如,有的学生把水平面的等压线地图看成是垂直方向的,把垂直方向的看成是水平方向的。又如,受惯性思维的影响,有的学生会把区域图中白色的陆地部分看成是海洋,深色的海洋部分看成是陆地。这些看似很细微的问题,如果不加以纠正,将严重影响学生高考答题。
总之,作业布置要多样化、高质化,帮助学生巩固学习成果,扎实推进备考工作。
四、辅导——弥补不足之外
在线上教学期间,个别辅导显得尤为重要。有的学生接受知识比较慢,教师可通过语音和视频耐心指导,以夯实学生的知识和思维基础,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的学生羞于交流,教师可通过语音或视频与他们拉家常,让他们对教师产生亲近感。教师也可利用钉钉的信息搜集功能,针对学生反馈的问题进行个别化指导。例如有学生提到对地理学习没有兴趣,成绩提升也特别困难,感觉很困惑。教师可给他们分析:我们每个人都有长处也有短处,应该从积极的视角看待问题。在地理课程中,总会有一些内容是学生感兴趣的。比如,学生对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的地理知识感兴趣,教师可以让学生调查身边人口的流动情况,分析探讨发生人口流动的原因,并针对社会问题建言献策。每个人都有自己熟悉的领域和自己的优势,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扬长避短,使学生得到良好的发展。
五、考试——诊断目标达成
笔者供职于乡镇高中,学校每周六都会给高三年级学生发放训练试题,其中有电子版的,也有纸质版的。学生在答完试题之后将答卷上传到科任教师创建的班级群。学生会将自己的答题情况和其他同学的进行比较。针对书写凌乱的学生,教师要求他们认真书写,额外完成每日一练的书写专门训练;对于答题质量高的学生,教师则进行表扬。教师根据试题特点和学生答题情况进行灵活讲评,讲评方式可以是发语音、录屏或直播等。
教师可以利用钉钉“智能填表”中的“问卷”,让学生将答案填写到问卷中,这样教师既能查看每个学生每道题的答案,也能看到每道题的正误率,这为教师精讲和学生精练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也为线下的查漏补缺提供了依据,还有利于教研教改的推进。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于地理学科影响很大,地理教师要做到与时俱进。
总之,多媒体和网络技术极大地方便了学习和教学活动,在高三地理在线备考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教学能力,这样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帮助学生高效备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