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21年广东高考历史试题评析

2022-03-23谭方亮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22年1期
关键词:历史思维问题意识核心素养

谭方亮

[摘   要]高考试题作为指挥棒,一直以来都指导着中学教学和复习。认真研究高考试题,准确把握命题方向,有助于提升复习备考的效率。2021年广东高考历史试题是广东省在时隔五年后再次自主命制的试题,其命题思路、命题技巧、命题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未来几年高考的基本走向。文章对此套试题进行了深入探析。

[关键词]广东高考;历史试题;核心素养;问题意识;历史思维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2)01-0049-03

间隔五年后,2021年广东高考历史学科再次自主命题。与前几年的高考历史试题相比,2021年广东高考历史试题(以下简称2021年广东卷)少了些个性、多了些沉稳,少了些机械、多了些灵动,少了些色彩、多了些大气,但视野开阔、思路清晰、大胆开拓的命题风格依旧。此次接过自主命题之棒的“首秀”,其功能定位、价值判断、命题动向、内容把握、思维考查等方面很大程度上与全国卷一致。

一、课标理念“稳健落地”

2021年广东卷本着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的理念,强化了时代特征和学科属性,特别注重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如第1题通过西周青铜器直接考查时空观念、第16题通过美国与西欧对苏联及东欧国家的贸易出口额考查史料实证、第19题通过历史课程目标考查家国情怀等等。还有第18题是一道灵活考查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经典题。该题以工业革命的影响为切入点,这个点本身并无新意,但该题聚焦于工业革命对工人阶级的影响,引导学生重视民生、关注弱势群体,充满了浓浓的生活气息和人情味。材料一提供了两个具有代表性的关于英国工业革命对工人阶级的影响的观点,第一小题要求学生对两种观点进行分析和判断,并谈谈自己的看法,直接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和对历史的解释能力。个人看法必须来源于真实的历史,不能“空穴来风”,这就要求学生紧紧抓住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并由此得出结论,从而使学生形成用史实说话的“实证”意识。第二小题要求“运用唯物史观简述英国工业革命的历史意义”,题目不难,学生也有话可说,但关键在于如何“运用唯物史观”?怎么组织答案?这无疑是需要思考的。有学生可能会乱用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也有学生可能会无视“运用唯物史观”这一要求,“我行我素”。因而此题既直接考查了唯物史观,又考查了归纳、概括历史知识,揭示历史本质,阐述历史发展规律的学科能力。素养导向已成为高考命题的主要方向,各种学科素养的综合考查已成为常态,这便要求学生重视学科核心素养与关键能力培养。

2021年广东卷还特别强调问题意识与问题解决意识。如第14题漫画题,学生必须先读懂漫画,概括出漫画的时代背景和体现的历史事件,再结合相关历史知识予以辨别,才能得出正确的答案。再如第19题,要求学生根据试题要求,先提出问题,再运用具体史实解决问题。

二、主题选择“应时而动”

历史知识浩如烟海,历史高考不追求面面俱到,而是有所取舍。实际上,近几年高考在命题主题的选择上有一些“惯例”,对此,2021年广东卷也承袭了。

2021年广东卷思想文化史的比重明显增加,占比近四成,这在以往是从来没有出现过的。无独有偶,2021年全国乙卷历史试题中思想文化史的分值达到了41分,必做题中占比达48.2%。青铜器、棉纺织业、儒家思想、中国画、戏剧等传统文化纷纷入题,这充分体现了传统文化在高考中的地位。中外历史考查比例为64∶36,中国史占绝对优势,这是近几年重视考查國史的延续。

2021年广东卷重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考查。命题者通过选取典型的历史素材,引导学生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如第19题,材料中明确提到了“激发……思想”“培养……精神”“养成……精神”“唤醒……自觉”“确立……信念”等,这都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相通之处。2021年广东卷还注重考查党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如第8题的中共三大、第9题的重庆谈判、第17题的“实事求是”都涉及党史。还有第10题的广交会、第15题的苏联教育以及第18题的工业革命都涉及社会主义发展史。

三、知识考查“个性鲜明”

2021年广东卷的知识考查,不讲求“面面俱到”,依旧是“星星点灯”,既注重单个知识的深度挖掘,又注重知识之间的整体联系,对知识的系统考查特征非常明显。

1.从考查的知识点来看,传统的主干知识仍是考查重点,如王权与相权、儒家思想、小农经济、农村改革、工业革命、西方代议制、冷战等。有个重要现象务必引起重视:近年来涉及唐朝的试题比较少考唐前期的繁荣,更多的是考唐中后期的安史之乱和藩镇割据。

2.从试题间的逻辑关系来看,2021年广东卷重视历史发展的整体趋势,抓住历史发展线索。该卷中的题目相对独立,看起来“河水不犯井水”,但从整体上看,很多题目之间是有内在关联的。如古代中国“中央集权”这条主线就在多个试题中“若隐若现”,包括第2题直接考查汉到魏晋时期中央集权制下的相权转移、第3题通过安史之乱考查中央与地方权力的消长、第4题通过元朝植棉的举动体现了中央集权的加强、第5题通过明代服饰体现了中央集权制度下的社会规范、第17题通过汉武帝广开献书之路体现了大一统王朝的需要。这样就给学生呈现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整个发展历程。对于试卷中的这一现象,教师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3.从考查的历史时期来看,主要落在历史鼎盛时期或重大变革时期。历史鼎盛时期包括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西周)、传统农耕文明顶峰时期(明清)等。还有一些重大的社会变革时期或社会转折时期也受到了“重视”,如唐代中后期、清末民初、五四运动前后、帝国主义时代、20世纪上半期等。这些一直以来都是常考的关键节点,年年考、反复考。但也有一些非常重要的历史时期,在全国卷时代是高考卷中的“钉子户”,但在2021年广东卷中却没有出现相关题目,如春秋战国时期、北宋时期、鸦片战争后、抗日战争时期等。

4.特别注重考查学生对主干知识的深度理解。如第2题:

汉代设尚书台,其首领是尚书令、尚书仆射。魏晋时期,“事无大小,咸归令、仆”。这一现象说明(    )

A.皇权旁落                          B.相权转移

C.地方权力削弱                  D.行政效率降低

本题直接考查了汉魏以来中枢机构的变迁,涉及的内容包括:西汉武帝重用身边侍从,由侍中、常侍等组成中朝,将丞相的决策权转移到皇帝手中;东汉时期中朝演变为尚书台,成为正式的决策机构,进一步削弱相权;魏晋以来尚书的职权进一步扩大,导致相权进一步被削弱。从教材来看,这些知识并不是重点。命题者通过题干呈现两个不同时期中枢机构的变化,希望学生能够准确把握古代政治制度中君权与相权的较量,从而认识到中央集权不断加强是历史发展的趋势。

5.文化自信的考查力度加大。与往年重视经济史部分的考查不同,2021年广东卷十分重视思想文化史的考查。该卷思想文化史部分考查的分值占比近四成,这个考查力度是前所未有的。无独有偶,2021年全国乙卷历史试题中思想文化史的分值达到了41分。这不是偶然的“巧合”,而是体现了“文化自信”的主题。

中外历史考查比例基本稳定为2∶1,体现了对国史的重视。在中国史中,古代史与近现代史各占“半壁江山”,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另外,世界古代史“从未缺席”,体现了对人类优秀文明的重视。

四、题型探索“稳步缓进”

大稳定、小创新,是高考试题的主流。但从一个较长时段来看,累积起来的变化和创新却也是“可观”的。与五年前广东的自主命题相比,这种题型的创新是显而易见的。

选择题方面,基本稳定为两种题型:一是现象—本质类,提问词主要有“说明”“反映”“表明”“体现”等,共有10题;二是原因—结果类,提问词主要有“据(由)此可知(见)”“目的”“旨在”等,共5题。提供新材料、创设新情境、设计新问题,是2021年广东卷主要的命题特点,“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已成为唯一的考查方式,着力于考查学生对历史的理解。2021年广东卷大部分题目只考查单一模块知识,可以说模块知识界限分明,跨模块综合考查并未成为主流。

非选择题方面,试题数量基本稳定为3题+1题。在知识选择上多侧重于中国史,且大多为对历史产生积极的、进步的、正向影响的重大事件。考查角度主要是前因后果 + 历史评价。试题类型以小切口、深分析类题为主,过去常见的中外关联类题和古今贯通类题不再是主流。

五、思维要求“一以贯之”

2021年广东卷源于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部分试题与教材看似联系不紧密,但实际上“形散神聚”。如第17题,表面上看似乎与教材内容没关联,但提供的材料却告诉学生实事求是根源于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并引导学生分析汉代河间献王、清代阮元、晚清梁启超三人对实事求是的认识和践行,这就与历史教材内容有了紧密的联系。这样考查既关注了历史教材内容,又拓宽了学生的认识,是一种很好的命题方式。2021年广东卷还关注史学界的重大研究成果。如第18题引用了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的观点,比较客观地评价了工业革命的历史意义,这样既深化了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又进一步挖掘了恩格斯经典著作的现实价值。2021年广东卷以历史思维能力的考查作为命题方向,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大部分试题依托学生已知的史实和材料呈现的史实,要求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运用纵横联系、对比分析的方法进行深入分析。如第6题,考查鸦片战争后列强对中国进行商品输出,导致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走向解体的相关内容。这指向的是总体趋势,但材料呈现的是区域差异,这就要求学生综合考虑各地原有的经济状况、近代外贸发展的历程和所涉地点的地理位置等因素,既要进行历史的纵向分析,又要进行区域的横向比较,综合考查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六、热点关注“旗帜鲜明”

以往的高考历史试题并不刻意追求社会热点,对现实的关注也是“犹抱琵琶半遮面”。2021年广东卷在这方面却一改传统做法,旗帜鲜明地关注社会热点,不少题目都不同程度地引入社会现实问题。

重要讲话和重要文件精神直接入題。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全球服务贸易峰会上的致辞强调经济全球化是潮流,不可逆转,第6、10、16、18题都考查了这一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在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强调要推进更深层次改革、更高水平开放。这一讲话精神在第20题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中有直接的体现。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守住耕地红线、确保粮食安全,这在第4题元朝推广木棉种植和第20题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中有所体现。

2021年广东卷还关注了重大时政热点和周年事件。如第4题是对新疆棉花事件的回应,第17题涉及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全卷涉及的周年事件有:苏联解体30周年(第15题和第16题)、毛泽东逝世45周年(第9题)、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第8题和第17题)、巴黎公社革命爆发150周年(第13题)、孙中山诞辰155周年(第7题)、徐渭诞辰600周年(第22题)。

七、情境创设“诚心正意”

2021年广东卷的情境材料内容新颖、丰富,来源广泛,立意深远,集人文性、趣味性、科学性于一体。这些材料有四个显著特点:一是学科性。全卷所提供的情境材料有着鲜明的学科特性。选择题的材料大多是命题者综合而成,根据需要进行了处理,但依旧保持着“历史味”。非选择题的材料基本来源于原文、原著、原件,几乎没进行任何加工,“原汁原味”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二是学术性。材料内容特别注重权威性和说服力。不少材料直接取自历史学家的史学作品、领袖人物的经典著作。全卷直接标注的史料来源就有9部作品,包括刘昫等《旧唐书》、司马光《资治通鉴》、班固《汉书》、克莱顿·罗伯茨等《英国史》、武力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皮埃尔·米盖尔《法国史》、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梁启超《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这些材料不同于早些年广东卷中经常出现的时人日记、族谱、家谱等“野史”资料,都出自史家、名家。三是情境性。全卷所用材料均力图还原历史,营造真实情境。以第17题为例,该题开头就说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但实际上该题考查的内容与中国共产党并没有多少关系,而且中国共产党的实事求是与汉代以来儒生们提出的实事求是的含义是不一样的。这种情境并不是为了干扰和影响学生,而是为了说明中国共产党的实事求是根植于久远的中华传统文化。材料还提及汉代河间献王、淮南王、阮元、梁启超等人的做法或认识,这些情境既还原了历史真实,也引导学生透过历史得出结论,考查了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学科能力。四是适切性。所有材料均考虑了高中生的认知水平,且使用的都是通俗语言,均是高中生能顺利阅读的,以往晦涩难懂的“文言材料”和“欧化语言”难寻踪迹。

备考永远在路上,高考研究没有尽头。新课程背景下广东高考的第一次自主命题所呈现的清新、稳健之风,必将对中学历史教学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

猜你喜欢

历史思维问题意识核心素养
培养历史思维,优化历史活动课
问题意识与专题化教学研究
历史想象力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问题意识,个性化阅读的原动力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