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语文自由写作教学策略

2022-03-23包云锋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22年1期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学策略

包云锋

[摘   要]自由写作和指令性写作看似矛盾,实则相辅相成。目前,中学语文作文教学主要强调指令性写作。部分中学语文指令性写作中出现了学生写作兴趣低、写作内容简单、写作形式单一、写作效率低等问题。自由写作因为写作内容、写作形式、写作过程、写作时间等较为自由,往往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丰富学生的写作内容,训练学生的写作技能,有效解决指令性写作中的问题。如果能把两者结合,将对中学语文作文教学大有裨益。文章从自由写作为指令性写作服务的角度出发,探讨自由写作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中学语文;自由写作;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2)01-0016-03

指令性写作是目前中学语文写作训练的主要形式,也是主要的作文考查形式。目前,中学作文教学主要引导学生进行指令性写作。指令性写作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規定的写作内容,且不可选择写作地点,这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写作空间,降低了学生的写作热情。部分学生没有写作兴趣,谈作文色变,写作成为他们的梦魇。

自由写作恰好与指令性写作相反,其对写作内容、写作形式、写作时间和写作空间没有限制,能够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但是纯粹的自由写作又过于自由,以致学生写出的文章十分空泛。因此,教师可以把这两种形式相结合。黄厚江老师认为,中学作文教学要走自由写作和指令性写作结合之路,要用自由写作之长来补指令性写作之短。因此,本文探讨的自由写作指基于指令性写作的自由写作,是为中学作文教学服务的自由写作。为中学作文教学服务的自由写作不同于作家的自由写作,也不同于寻常的随笔、日记写作。中学作文教学中的自由写作主要借助其在写作内容、写作形式、写作时间和写作地点上的自由来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发现自己的感觉,深化自己的感觉,表达自己的感觉”,当学生做到了这些,指令性写作就有了“源头活水”,学生就有了写作动力,困扰教师的教学难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笔者认为中学语文自由写作教学策略有以下几种。

一、以写促写,寻找写作内容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这句话对写作教学有很高的指导价值。有些教师认为学生害怕写作最主要的原因是没东西可写,没有找到“源头活水”。学生的生活是单调枯燥的,因此只有丰富学生的生活,才能让学生有写作的内容。于是,有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就鼓励他们去旅游。但是,旅游了就能写出好作文了吗?或者说必定要有亲身经历方能写好作文吗?似乎不存在这样的必然性,就像范仲淹没去过洞庭湖,但写出了名篇《岳阳楼记》。那么什么是“源头活水”呢?作家Michael Steinberg设计了一个关于思考和发现的练习。这个练习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描写能让自己立刻停下来的三件事,第二部分是思考这三件事情之间的联系,然后写一段有思想深度的文字。这个练习告诉我们原生态的生活和写作状态下的生活之间的区别,启发我们该如何去寻找写作内容。因此,笔者认为学生没东西可写的首要原因是缺少对生活的思考。笔者认为可以让学生在分析生活轨迹的基础上发现自己想写的内容,以激活他们的写作热情,让他们积累写作素材。

有学生写了一篇关于清明扫墓的文章。第一节引用了杜牧的《清明》;第二节写扫墓的人员;第三节写天气;第四节写具体的扫墓过程,写一家人表情很严肃,内心很伤感,这一节内容占总篇幅的三分之一;第五节写炮仗及其舍己为人的精神,内容也占总篇幅的三分之一;第六节用一句话收尾,表达自己的伤感。这篇文章具有自由写作作品的典型特点:内容随意,结构松散,中心不明。在阅读这篇文章的过程中,笔者发现第四节中学生描写了自己看着纸钱烧化时所产生的感受:“一把把雨伞像一个个屏障,把我们和祖辈的墓包围起来,里面充满了哀伤和惋惜。”这是学生当时真实的感触,也是他想要通过文章表达的主要情感,只是他在写作时没有意识到这点,也不知道怎么去表现这个内容。于是笔者就和这个学生交流,建议他以这句话为中心,选择一个角度来表现。这个学生选择从“墓碑”这一角度来写,先写墓碑的后面是爷爷的墓,再回忆他和爷爷在一起的点点滴滴,然后写墓碑的前面是活着的亲人,用神态和动作描写来展现亲人的悲伤,在这部分内容中,穿插了三次对墓碑的描写,表现自己的情感变化,最后用这样一句话收束全文:“墓碑像一个个屏障,把我们和亲人隔开,后面静静地躺着我们的所爱,前面飘荡着我们的悲伤。”

简而言之,以写促写,发现写作内容,就是让学生在自由写作中发现自己以前没有意识到,或者没有想明白的生活细节,这能使学生更好地进行写作。

二、丰富形式,训练写作技能

毫无疑问,写作技能是要靠训练才能提高的,没有捷径可言。福楼拜教莫泊桑写作时,要求莫泊桑站在自家门口,把每天看到的马车经过的情况详细地记录下来,并且要长期坚持下去。没有长期的训练是很难掌握写作技巧和写作规律的,这点毋庸置疑,但是部分中学生似乎并没有莫泊桑那样的毅力来面对单一枯燥的训练。那么教师就要在训练的形式上下功夫。丰富多样的写作形式能淡化写作训练的枯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把写作技能的训练化于无形。

自由写作的形式有很多,如连词训练、句子接龙、仿写、改编课本剧、编小报、写影评、写广告词、写小诗等。这些写作形式的作用不尽相同,能训练不同的写作技能,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灵活安排。

现重点介绍连词训练这种写作形式。连词训练可以分为连词成句、连词成段,连词成文等。其中,连词成句比较适合小学生,可以训练他们单个词语的运用能力,可以让他们了解这个词语与不同词语组合所产生的不同效果,还可以让他们初步感受词语的句法功能,即其可以在句子中充当什么成分,不可以充当什么成分。连词成文主要是针对文章章法的训练,其对教师的要求很高,即教师要能敏锐地捕捉到文章架构的关键词语。如果是经常写作的教师,驾驭起来会容易一些。下面笔者主要介绍连词成段这一训练形式。

连词成段即选择若干词语让学生把它们连成一段文字。有研究者认为,连词成段的作用在于训练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这个结论是没有问题的,但略简单。笔者对连词成段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后,发现不同词性词语或单纯词或合成词等的连词成段能产生不同的联想和想象效果。

如名词连词成段能训练学生用文字构图的能力,使论述充满画面感。例如,要求用“山、村庄、炊烟、月”连成一段文字,有学生这样写:

夜色给山蒙上了一层缥缈的烟纱,让它变得朦胧而遥不可及。山下,青砖黛瓦,散发着泥土的清香,村庄上空飘起了柔情的炊烟,随着风儿的呼唤远去,又如浓香的咖啡,在青黛的瓦上来不及小憩,便与天空交融。夜幕降临,没有鸟鸣的山路悠悠,似千年的驿道般神秘。地上树影婆娑,抬头一望,一轮圆月,不施粉黛,落落大方地步入灰天鹅绒的天空,坐在了一根树枝上,将柔和的月光静静倾泻,却不曾想黄叶密密,只能化为雨滴,淅淅沥沥,穿过叶的缝隙,洒落在那灰而朴实的石头上,却也因此变得楚楚动人了。

如果让学生用动词连词成段,效果又会不同,学生的描写会变得很细腻。例如,让学生用“嵌、舒展、滑落”连成一段文字,有学生这样写:

春回大地,土地上的尘土仿佛也能感受到肆意的温暖,磨得锃亮的石头小径,每条细小的缝里都嵌着翠绿的苔藓,有的冒出了头,正努力向上伸展腰肢,向上,再向上,向前,再向前,占领更多的空隙。含着露水、惹人爱怜的小道,将我带到岸边,这条小溪也好久没见了,墨绿色的水草在水底,极慢地舒展着腰肢,潺潺的溪流,迫不及待地和身旁的堤岸问好,又依依不舍地和脚底的沙石告别,远看如从少女肩膀上滑落的蓝绿晕染的绸缎,微折着扑向远方。岸堤的柳伸出几根蜿蜒的枝,垂下几条暗绿,那吐出的嫩叶,叶尖鹅黄,又慢慢蕴成明丽的绿。

如果让学生用叠词连词成段,效果又会不同,学生的语言会变得十分有韵味。例如,让学生用“重重叠叠、绵绵密密、唠唠叨叨、潺潺、冉冉”连成一段文字,有学生这样写:

沦陷的落日,一点一点地被重重叠叠的云海撕碎,烤熟的霞光曛曛荡荡地擦亮了天际。那条昏红的跑道融进霞光之中,一个背影在跑道上卖力地挪动着。劳累是沉沉暮霭,慢慢吞噬着我必胜的信念,我无力地瘫倒在跑道上,面对从未挑战过的长跑,心中的紧张如绵绵密密的细雨,这位喋喋不休的老者始终不相信我能成功,撒下唠唠叨叨的语言,劝我放弃,将我心中的火苗一点点扑灭。轻快的脚步声,打破了宁静,回首是张熟悉的脸,同学拍了拍我的肩,一双温暖的手把我拉起,连接起了彼此的温度。“加油,你行的!”他的目光淌出了数不尽的激励,拂去了我心中层层叠叠的紧张,一瓶水递了过来,他的嘴角微微上扬,眉梢俏皮,一双乌黑的眸子是比天空更深的海,深邃、空灵。我接过水拧开瓶盖,仰头一喝,一些清澈的声音,伴着甘甜,潺潺地淌过我的心田。重新回到跑道,那熏黄的霞光在松针的锋芒下,碎得满地都是,几双劳累的翅膀掠过重重云霞倚在树上,它们的叫声比水更透明。我身子一紧,双臂一摆,一下子跑了出去,疲惫的双腿在跑道上艰难挪动,每一圈都烙印于心,喉咙再次冒烟。一点血腥味在嘴中氤氲开来,望着近在咫尺的终点,朋友的激励支撑起我的身体,胜利的信念从心中冉冉升起,几点朦胧的放弃,全被信念覆盖。跨步、过线,朋友向我冲来,向我道贺,成功后的快乐,成了一支离弦的箭,击穿了黑暗,带来了成功的曙光。那句激励比泉水还要甘甜,沉淀在岁月深处。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个体的语言差异,开展针对性的训练,这样的训练对学生的帮助更大。

三、评价多元,激活写作思维

传统的作文教学评价往往是在写作完成之后才开展的,这样的评价主要有以下弊端:首先,评价者完全站在自己的立场来评价,难以了解写作者的真实写作意图,按照这样的评价修改的文章所表现的可能不再是写作者的情感。其次,写作完成之后的评价往往解决不了写作过程中的问题,这就造成评价的作用不能充分发挥。最后,传统的写作评价往往等同于教师个人的评价,时间久了会导致学生写作思维固化。笔者常发现某些教师指导学生写出的文章,從章法到语言表达,甚至是立意都十分相似,这并不是一件好事。基于此,笔者认为评价自由写作的方式要多元,从而防止学生写作思维固化,解决学生真实的写作问题。

首先是写作评价过程化。评价可以分为作中评价和作后评价,尤其要重视作中评价。自由写作在时间上相对自由,因此当学生遇到写作问题时可以及时提出,并先在自己的作文小组内讨论,如果不能解决,再在班级中讨论。对于一个问题,最好提供不少于两种的解决方案,以使学生可以自行挑选。

例如,有学生写怀念祖母的文章,她印象最深刻的事情是和祖母一起撑船捞螃蟹,但不知道怎么写。小组同学给出了两种方案:

方案一:正面描写捞螃蟹的辛苦来表现祖母虽然年事已高但仍然勤劳不辍,再用“我”做一点点事情便觉得辛苦来侧面表现祖母的勤劳。

方案二:不详写捞螃蟹的过程,详写祖母捞螃蟹之余细心照顾“我”,在小船上给“我”梳理头发来表现祖母的慈爱。

班级学生共同讨论这个问题后,有学生提出了方案一的优化方案,即模仿毕飞宇《蚕豆》的写法,用当时“我”的无知和幼稚,只知道玩耍来反衬祖母的辛劳,用“我”的后悔来凸显祖母的不易。其他学生也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想法,给了这位学生很大的启发,很好地帮助她解决了写作问题。

其次是评价主体多元化,除了教师,评价主体还可以是班级的学生以及作者本人。

传统的写作评价者往往是教师一个人,这容易导致学生思维固化。笔者认为评价者越多,评价的价值便越能凸显,因为这一方面可以避免因单一的评价主体而导致的评价思维固化;另一方面可以让文章接触更多的读者,让学生可以与更多人对话。这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增强他们的写作成就感,还能让学生从他人的文章中获得启发。

评价者越多,评价的角度就越多,这样就越能发现文章的闪光点,越能让学生获得成就感,越能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评价角度有很多,如从作品内容来看,可以考虑选择的材料、表达的中心等;从作品表达的形式来看,可以考虑采用的结构、使用的语言表达技巧、采用的写作技法等。评价者应选择能展现学生写作亮点的角度去评价,让学生获得写作成就感。

综上所述,中学语文自由写作教学策略即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借助不同的手段鼓励学生写作,通过各种形式的训练来提升学生的写作技能,引导学生利用写作来发现自己对生活的真实感觉,积累写作素材。

[   参   考   文   献   ]

[1]  黄厚江.坚持自由写作和指令性写作的结合与互补:中学作文教学的基本策略之一[J].中学语文教学,2014(8):33-36.

[2]  孙绍振.《故都的秋》:悲凉美、雅趣和俗趣[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2):16-20.

[3]  张占花.连词成文:一种学词语、练写作的好方法[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07(7):112,105.

猜你喜欢

中学语文教学策略
纪录片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走出经验主义、拿来主义迷津——苏宁峰《表现论视野下中学语文的批判性解读》序
识字写字结合教学策略探析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走出经验主义、拿来主义迷津——苏宁峰《表现论视野下中学语文的批判性解读》序
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三项教学策略
基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作文教学策略
浅析中学语文的教学方法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