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融合教学情境 构建深度学习路径

2022-03-22陶磊陈冲

中国学校体育 2022年11期
关键词:学练墙面融合

陶磊 陈冲

(1.上海市黄浦区教育学院,200023;2.上海市七色花小学,200020)

一、情境融合,引导学生投入学练

在学生跑动过程中,教师可结合语言引导学生控制跑速、巩固正确的跑与走姿势,并强化跑走交替过渡自然的基本要求。教师可在有限的空间内将地面与墙面空间深度融合,为学生创设立体式耐久跑学练场景,不仅提升了课前导入及热身活动的品质,也为后续各项教学活动持续赋能。如,水平一(二年级)《跑走交替》一课中,在课的导入部分,教师根据“航天总动员”主题式情境,利用墙面空间创设模拟火箭发射倒计时的互动场景,瞬间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情感反应,使学生迅速进入学练状态,学生跟随音乐完成“漫游天宫”跑走交替复习与“欢乐太空猫”韵律模仿操。

教师也可充分利用智能人机交互系统,将红外雷达感应和与之相配套的平台智能运算系统赋能主教材“跑走交替”的教学。教师先通过八大行星模拟公转视频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匀速”,并组织学生在“魔毯”轨道上进行“银河列车”分组匀速跑的体验练习,使学生通过自身感受尝试把握匀速跑动的要求,教师再安排“人机交互”和“穿越都市”20m往返匀速跑学练。在学练过程中,教师依靠智能人机交互系统,教会学生在跑动中正确完成与墙面的交互计时,随后引导学生在练习中、练习后观察数据、读懂数据,利用学练数据促进匀速跑能力的发展(即当学生每次折返跑至“魔法墙”并用手掌触碰感应区时,墙面会清晰地显示本次练习的数据汇总,包括每名学生的单次往返最短用时、单次往返最长用时以及单次往返平均用时)。学生通过观察跳动的数字就能直观地感受什么是“匀速”,有没有做到跑速均匀、节奏平稳。教师则在学生读懂数据的基础上开展相应的学习评价活动;最后,创设“欢乐海岸”20m往返匀速跑挑战赛,鼓励学生根据先前练习数据,结合自身体能状况,选择相应组别(合适的配速),制订进阶的个性化挑战学习目标。如,学生A在经过先前“人机交互”与“穿越都市”2次往返跑练习后,发现自己单次往返用时基本保持在16~18s之间,在挑战赛“欢乐海岸”开始前不能确定选择高速区还是中速区,教师则及时来到学生A身边帮他分析之前练习数据并结合身体的感受,引导其认识到自己学有余力,可以选择高速区,最终学生A通过努力顺利地完成了目标,实现了自我超越。

主教材“跑走交替”是发展学生耐力素质和提高心肺功能的重要手段。教学中合理安排和控制学生适宜的运动负荷是学练的重点。如,水平一(二年级)《跑走交替》一课中,教师引入运动负荷监测技术,通过数据监测可帮助师生调节运动负荷的大小,也可借助色块的变化看清自己的运动强度,让难题迎刃而解。此外,当心率指数持续处于高危状态,系统还会鸣笛提示。全过程、全覆盖及时反馈的监测,既保障了学生参与耐久跑学练的安全,还提升了健身的科学性与实效性。

二、学科融合,促使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

教师可将其他学科的内容与体育(与健康)学科的内容相融合,以拓宽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如,水平一(二年级)《跑走交替》一课中,教师将耐久跑学练与天文知识相融合,将跑速均匀、节奏平稳作为教学重点,将合适的跑速作为突破的难点,通过例举太阳系八大行星的公转运动,为学生初步建立匀速跑动的概念,进而引导学生在“银河列车”的分组匀速跑活动中自主体验,体会“跑速均匀”的学练要求;再如,在20m往返匀速跑中“欢乐海岸”的分层学练环节前,教师再次引入八大行星模拟公转视频,带领学生深度观察,并启发学生探究与太阳不同距离的行星其公转速度的快慢规律,从而延伸至匀速跑学练,要求学生根据自身体能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跑速且完成自定目标的挑战任务;又如,在“太空小卫士”的游戏设计中,教师则融入“清理太空垃圾”“击碎飞来的陨石”“星际大战”等以守护太空安全、保卫祖国空间站为育人手段的跨学科元素,使学生在趣味体能的学练中持续焕发运动活力,体验技术的同时感受别样的运动乐趣。

三、融合教学的实施与思考

融合教学的课堂构建了一个开放、动态、多变的学习环境,教师不再是知识与经验的讲解者、传授者的单一角色,更多的要承担课堂教学的服务角色,根据学习者的学习需求适时提供支架,帮助学生有序推进学习进程,以为学生提供主动、交流、合作、分享、支持、挑战、包容等的学习要素。同时,教师也在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的基础上提升教学技能,形成具有个性的教学风格。

猜你喜欢

学练墙面融合
体育教学中的顿悟学习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冷暖——老旧小区改造,改变的不止是墙面
《融合》
50米快速跑学练组织的策略研究
开关的美丽衣裳
手工字母花卉让墙面与众不同
一种墙面清洁、探伤机器人的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