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往促成长
——如何有效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
2022-03-22姚丽萍
■文/姚丽萍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良好的交往能力和社会性发展,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其他各方面的发展都具有重要影响。这表明了交往能力对于幼儿成长的重要性,因此,幼儿园和教师需要在具体的教育指导中,通过一系列教学活动的设计、建构,主动培养和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使其在与不同性格的幼儿一起游戏、学习、生活的过程中收获快乐、收获友谊,使其在与教师、家长、其他成人的交流和交往中提高认知、拓宽视野,切实推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基于此,在本文中,笔者从自身的幼儿教育指导经验出发,分析了培养幼儿交往能力的价值和原则,并对如何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展开进一步探析。
一、培养幼儿交往能力的价值
社会交往是指人与人之间进行互动和交流,是建立在特定的物质分享、精神交流、思想交换等基础上的综合性交往。幼儿是家庭的希望、国家的未来,他们的成长、发展、进步离不开社会交往。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有利于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成长。幼儿正处于心理成长、发育的关键期,学习能力强、可塑性强,注重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可以端正幼儿的交往态度,使其友好地与同伴交流,积极地参与幼儿园教学活动,对塑造幼儿健全的人格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还可以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其在与同伴的友好交往中,顺利融入幼儿园集体生活,能够主动协调与同伴之间的关系,以豁达、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从而为将来适应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培养幼儿交往能力的原则
(一)趣味引导原则
培养幼儿交往能力的关键是让他们愿意与他人接触,并能够在交往过程中感到愉悦,从而形成良性的交往循环。因此,在实际的交往能力培养中,教师除了要精心筛选教育内容,还要切实关注幼儿的心理需求,遵循趣味引导原则,在课堂中为幼儿融入尽可能多的趣味元素,建构丰富、有趣的交往活动,让幼儿充分感受同伴交往带来的乐趣和满足感,从而提高他们在学习与生活中参与人际交往的主动性。
(二)循序渐进原则
幼儿的年龄比较小,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对事物的认知能力都比较弱。因此,在开展幼儿交往引导的过程中,教师对于教学计划的制定一定要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要让幼儿慢慢积累交往经验,慢慢学习交往技能,使其主动交往、积极交往,在交往过程中收获美好情感,更好地融入集体生活。
(三)家园共育原则
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是不完整、不成功的。幼儿交往能力、社会行为的教育离不开家庭教育的参与,离不开家长与教师之间的密切配合。因此,在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中,教师除了要做好园内工作,还要遵循家园共育原则,加强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促使家长配合幼儿园完成对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共同促进幼儿的全面成长。
三、培养幼儿交往能力的策略
(一)构建平等和谐的交往环境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教师的态度和言行举止应成为幼儿学习的榜样。由此可见,教师在幼儿成长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引导价值,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被幼儿记在心里。因此,对于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教师既要时刻注意自身的言行,又要主动增进与幼儿之间的关系,用亲切的言语、和善的态度为幼儿创设平等和谐的交往环境,切实调动幼儿进行交往的积极性。
教师是幼儿园互动环境的创造者,更是幼儿交往活动的引导者,要注意随时调整自身的状态,努力构建平等、和谐的交往环境。例如,教师在面对幼儿时,要有意识地消除自己身上的不良情绪,以阳光、积极的态度与幼儿交流,并尽可能多地给予幼儿微笑回应,让他们在自己面前可以大胆表达。作为教师,在扮演好教育引导者角色的同时,还要主动倾听幼儿的心声。比如,当一些幼儿因没有拿到心爱的玩具或没能和小伙伴一起搭积木而情绪低落时,教师一定要及时捕捉幼儿的不良情绪,主动给予幼儿关注,询问他们发生了什么事情,并蹲下来倾听幼儿的回答。当他们不想交流、不想说话时,教师可以抱一抱他们,让幼儿切实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心与尊重,为其交往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给幼儿创造交往机会
幼儿交往能力的提高是在具体的交往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因此,教师对于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不能仅停留在固有的教育课程中,而是要紧抓一切教育机会,为幼儿创造尽可能多的交往机会,促使幼儿主动与其他幼儿自由交流。
为了给幼儿创造更多的交往机会,教师可以在自主阅读时间特地给幼儿准备比较少的绘本。比如,班上有20名幼儿,教师特地准备10本绘本,在出现不够分的情况时,引导幼儿与他人合看一本绘本,一起交流绘本故事的内容。又如,在组织幼儿进行“搬家”这一集体教育活动时,教师除了可以在区域活动内为幼儿准备相应的游戏道具,还可以在活动开始前,针对性地引导幼儿,如对幼儿说:“小朋友们,搬家很消耗体力,女生力气比较小,咱们班的男生们应该如何做呢?我们在搬运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应该怎么办?”通过这些问题让幼儿明白,在活动时应该互相帮助,在遇到问题时可以向同伴寻求帮助,从而营造良好的交往氛围。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立足幼儿园教学实际,利用户外自由活动时间,组织幼儿开展混龄游戏,鼓励幼儿自由选择游戏内容、游戏伙伴、游戏形式,切实给幼儿创造良好的交往机会,拓宽幼儿的社交范围。
(三)利用游戏激发幼儿的参与热情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形式,教师可以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出发,从幼儿喜欢的游戏内容入手,借助游戏激活幼儿参与活动的热情,促使幼儿与同伴交往,使其在快乐的体验下主动地接受教师的引导,更深切地感知交往的乐趣。
例如,小班幼儿刚进入幼儿园这一陌生环境,整体还处于适应期,内心的不安全感会让他们不能自然、主动地与他人进行交流。对此,教师可以根据小班幼儿的身心成长特点,组织幼儿开展区域活动“娃娃家”,让幼儿在游戏中放松情绪,并在照顾娃娃的过程中逐步减少内心的不安全感。在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让他们主动与同伴交流照顾娃娃的方式,一起给娃娃换衣服、做饭。中班幼儿的探究欲望更强,更想要参与社会生活,展示自己。因此,教师可以开展区域活动“汉堡店游戏”,在拓展区域游戏内容的同时,为幼儿增加交往的机会。在“汉堡店游戏”中,教师除了创设与生活中的汉堡店相似的场景,还可以为幼儿准备相应的服装、吸管、纸杯、汉堡模型等游戏道具,从而使幼儿在积极参与、认真扮演的过程中自然地与同伴进行互动交流。
(四)引导幼儿学习必要的交往技能
在一日活动中不难发现,有一部分幼儿是很喜欢、很愿意与其他幼儿交流、交往的,但因为缺乏一定的交往能力和交往技巧,使得他们在交往过程中难以达到交往目的。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交往活动时有针对性地指导幼儿学习并掌握一些必要的交往技能,使其在不同场景下、面对不同的人学会用不同的交流方式和交流语言,以切实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
比如,教师可以在每天入园、离园时,引导幼儿向教师和同伴问好、道别;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困难需要寻求他人的帮助时,教导幼儿要在语言交流中用“请问”“可以吗”“谢谢”等礼貌用语。当幼儿出现矛盾时,教师可以在观察的同时给予幼儿一定的启发,让他们自主处理问题。比如,在某次玩具分享日,乐乐带来了一个遥控汽车,好多幼儿都想玩,但是乐乐担心遥控汽车被大家玩坏了,不想与大家分享玩具,于是,有的幼儿便说乐乐小气,这让乐乐非常生气,导致整个游戏气氛也非常沉闷。在了解争执原因后,教师加入幼儿的游戏,拿起遥控汽车对乐乐说:“现在这个汽车暂时属于老师啦,你要想玩该怎么办呢?”“那我就向你借呀。”乐乐回答说。“可我就是不借给你!”教师假装趾高气扬地对乐乐说,让乐乐感受被拒绝的难过心理,从而自觉纠正自己的行为,主动将遥控汽车分享给同伴,切实体验分享的乐趣。
(五)加强与家长的联系
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提高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需要教师在园内的教育引导,更需要幼儿家长的辅助、配合,这样才能在一致要求的引领下达成更好的教育引导效果。所以,对于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教师要主动加强与幼儿家长之间的联系,鼓励家长积极配合幼儿园教育,共同培养幼儿良好的交往行为,实现家园共育。
在利用家庭教育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时,教师除了可以借助微信、QQ等交流平台给家长分享与交往能力相关的教育内容,还可以建议家长多抽出一些时间与幼儿交流,多倾听幼儿的内心想法。例如,在亲子共读活动中,家长可以倾听幼儿的意见,问一问他们想读哪种类型的绘本,并在阅读完之后与幼儿交流读书感悟;在玩亲子游戏时,家长可以询问幼儿想玩什么、想怎么玩;在节假日带幼儿外出时,家长可以与幼儿一起制定游玩计划,询问他们的意见;等等。这样,家长就可以在建构平等家庭关系的基础上,促进亲子关系的良好发展。有一些孩子在父母面前能说会道,但是在陌生人面前就非常拘束,不想说、也不知道该怎么说。对此,教师可以建议家长多为孩子创造交流表达的机会。比如,在节假日休息时,家长可以带孩子多接触邻居家的小朋友,鼓励孩子与大家交朋友;在去菜市场买菜时,家长可以鼓励孩子自主询问菜品价格;在带孩子去看医生时,家长可以鼓励孩子自主回答医生的询问。值得注意的是,在扩展幼儿的交际范围时,家长要耐心引导幼儿,以切实增强幼儿的交往能力。
综上所述,在培养幼儿交往能力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清晰地认识到培养幼儿交往能力的重要价值,还要遵循相关原则,为幼儿营造良好的交往氛围,尽可能多地创造交往机会,紧抓幼儿园和家庭的一切教育机会,引导幼儿在自然、自主的交往互动中逐步提高交往能力,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