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文阅读:丰富古诗文教学的路径

2022-03-22戈海燕

语文世界(初中版) 2022年1期
关键词:马致远互文物象

戈海燕

“统编版”中学语文教材中编入了一定数量的古诗词,这些古诗词对于增加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语文审美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在中学的古诗教学当中,需要从传统的教学藩篱走向诗文的意象,在多篇文本的互文阅读中,让诗文教学不仅有深度,而且有广度。

一、聚焦诗词教学,明晰“互文”阅读的价值

在现阶段的中学诗词教学当中,存在的普遍现象是教师以“本”为本,只关注“这一首”,忽略了“这一组”“这一类”。如在学习《天净沙·秋思》的时候,教师往往从字词的读音、个别词语的意思、内容的理解、整首小令的意境感受入手。这样,即使学生理解了学习内容,感受到了诗词意境,但所获得的过程是“灌输”而非“卷入”,学生获得的印象是“知识”而非语文素养。在中学诗词教学当中,教师需要引入互文阅读的方法。美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安东尼在《阅读维度:互为言语思维发展》一书中提出了“互文阅读”这一概念。中学诗词互文阅读就是通过一组文章互为关照、互为联系、互为补充,从而形成对书上学习内容的全面认知。因此,互文阅读从教学目标角度来说,丰富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认知;从教学行为的角度来说,改变了教师传统的单篇文本教学;从学习效果角度来说,改善了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整体建构。

二、围绕诗词主线,收集“互文”阅读的材料

在诗词教学的时候,初中的诗词内容已经具有了一定的深度与难度,教师如果想准确地把握,需要查一查工具书,找一找背景资料,了解诗词的关键信息。《天净沙·秋思》内容简短,字词浅显,但是包含的意境丰富,受到了历代文学研究者的关注。关于这首小令的解读非常丰富,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围绕初中学生的“语用”,从思维发展、意象建立、言语建构的角度,去收集相关阅读材料,丰富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认知。

如在学习“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时,教者设计了如下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读这句话,你感受到了什么呢?

生1:枯藤、老树、昏鸦都是静态的,小桥、流水、西风、瘦马带给我的感觉也是静态的。

生2:藤是“枯”的,树是“老”的,马是“瘦”的,带给我的是荒凉的感觉。

生3:“鸦”浑身黑漆漆的,叫声也不够好听,“昏鸦”要回去了,一般会叫几声,给人的感觉不够美好。

师:是呀,同学们,在这句诗中,隐藏着丰富的意象,你们的回答都围绕了这句话中的“物象”进行感受,说一说,这句诗中,一共有几个意象?

生(齐):九个。

师:同学们,我们都知道,在写诗作词的时候,特别讲究要字词的精练,要遣词造句,为什么马致远将九个物象连在一起,反而让我们有一种悠远、荒凉、冷清的感觉呢?请同学们阅读黑板上出示的学习材料。(出示温庭筠《商山早行》)

教师通过这样的学习环节,学生初步获得了教学材料中对意象的陈列,带来不同的意境。如何在阅读其他文本当中,也能运用同样的方法进行验证,将习得的知识进行迁移,教者适时通过“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一句,让学生借助已有的学习经验,去认识与了解“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共同组成的意象,获得在“互文”比较当中提升诗词的学习能力。

再以“昏鸦”为例。傍晚时分,天空飞过的鸟应该有很多,为什么作者偏偏以“鸦”入文,就需要帮助学生明晰乌鸦的意象。

师:同学们,乌鸦是大家都熟悉的一种鳥,根据生活经验,说一说你对乌鸦有哪些了解呢?

生1:从颜色上看,乌鸦全身漆黑且缺少光泽。

生2:从叫声上看,乌鸦的声音嘶哑难听。

生3:从乌鸦出现的环境上看,一般都是在荒郊野外。

师:是呀,你们的发现,也是历代诗家词人的发现,因此,人们纷纷在诗中写道(出示一组诗词内容):

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

朝光启,鸦丁几点,飞出孤村。

师:同学们,读了这些句子,给你的感觉,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你会用哪个词?

生1:孤独。

生2:冷清。

师:是的。这些句子中,“鸦”都是“斜阳”“落日”“朝光”联系起来的;都是与“孤村”相伴的。也就是说,当这些事物联系起来的时候,给人们的感觉就是冷清的、孤寂的、萧杀的。

在教学中,教师不是通过告诉学生“鸦”的意象是什么,而是通过一组诗句,丰富学生的认知,让学生通过“互文”阅读的方法,通过文本中的内容感知意象,通过补充的内容“验证”意象,通过二者的阅读比较,提取“物象”当中蕴藏的“意象”,形成整体认知。

三、围绕诗词意象,丰富“互文”阅读的路径

路径,就是知识形成的主要学习历程。中学的诗词教学,显然已经走过了借助诗词“读正确”“读流利”“读出画面”的初级阶段,需要引导学生在诗词学习当中,获得对诗词内涵的理解,感受祖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围绕诗词意象,有助于帮助学生感受诗词独特的意象之美。互文阅读,就是以意象为学习载体,通过意象的勾连、意象的迭加、意象的丰富,实现学生对诗词内容的全面认识。

首先,通过“物象”,带出“意象”。古诗文学习,本质就是从“物象”入手,了解诗词当中蕴含的意象,实现言意共生的过程。《天净沙·秋思》中,马致远别出心裁,借用了丰富的物象,读者通过对这些物象的逐一认识,就能够从中感受到“物象”之后要呈现的“孤寂”“旅途之苦”等意象。这样的意象获得过程,是通过互文阅读来逐步获得的。

其次,通过“意象”,感知“人象”。当感知了意象之后,学生就要弄清楚马致远究竟要表达什么样的心情呢?这就需要教师带领学生读进去,再读出来。从地点上看,是在荒郊之上;从时间上看,是秋日傍晚;从环境上看,树老藤枯鸦正归,一人一马一西风。显然,马致远居无定所,漂泊不定,是游子远行,凄凉悲苦。

最后,通过“知人”,进行“论世”。知人论世是学习诗词的要素之一。当我们了解了马致远的心绪之后,就可以带领学生更进一步,去探究当时造成马致远远行之后的凄苦原因。教师再通过提供一组与当时社会相关的背景资料,让学生进行互文阅读,学生容易从中找到造成马致远悲哀忧愁的原因,进而产生对不同时代诗词风格的深入了解。

总之,互文阅读,从教师层面,就是要能够根据文本内容,整理好合适的补充性阅读文本,帮助学生从一首走向多篇;从教法角度,就是要围绕互文阅读内容,让学生在比较、辨析当中建构起知识支架,让学生获得对诗词意象的整体认知;从学生角度,就是要通过互文阅读,丰富阅读体验,实现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猜你喜欢

马致远互文物象
物象再造系列
物象几何——新艺美固整木展厅
互文变奏的和弦:论雅各布森的《我叫夏洛克》
记叙文构思之“物象法”
《天净沙·秋思》新编
武术文化中“物象与兴象”的博弈
马致远:有一种失望叫归隐
马致远:听他端坐瘦马自吟自话
马致远神仙道化剧之宗教精神的阐释
图像志的延伸:互文语境中的叙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