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OBE导向下大学英语模块化课程体系建设与实践

2022-03-22王琴

大学教育 2022年2期
关键词:大学英语实践

[摘 要]成果导向教育(OBE)理论多应用于工程学科领域,在人文学科的应用研究相对较少,但该理念强调以能力培养为导向倒推课程体系建设,这为当代大英课程建设提供了全新的研究视角。文章以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北海校区为例,从理论介绍、学情分析、项目实施、特色介绍、实施效果及总结反馈六个方面介绍了以OBE为理论支撑,以学情为基础,以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注重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大学英语模块化课程体系建设和实践过程。实践证明,模块化课程体系及相应改革措施成效显著,但还需持续完善课程建设,不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升教师专业技能、更新教学理念。

[关键词]OBE;大学英语;模块化课程体系;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2)02-0140-04

一、理论介绍

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based Education,简称OBE),最早出现在美国和澳大利亚。美国学者斯派帝在《基于产出的教育模式:争议与答案》中把OBE定义为“清晰地聚焦和组织教育系统,使之围绕确保学生在未来生活中获得实质性成功的经验”。国外对OBE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一是对教育理念元认知;二是对课程发展模式的研究;三是持续改善评价模式;四是调整模式[1]。国外针对OBE的研究多停留在元认知层面,欠缺对该理论的宏观理解和具体应用。自2012年OBE被引进国内,国内学者围绕OBE理念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人才培养、教学模式和教学设计改革、实践教学和实验室建设、成人教育或教师培养等方面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探讨和研究,但大多数集中在工程专业领域,OBE在文科專业领域的应用和探讨相对较少。但文科类专业,如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同样需要经过专业实践才能实现提升。同时,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和升级,新兴的信息技术层出不穷,传统的大学英语课程定位、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能力的需求,国内学者对大学外语教育的研究和改革与日俱增。大学外语教学改革虽不绝如缕,但依旧聚焦于课程内部的局部调整和优化,课程体系与人才能力培养逻辑架构并未发生实质性的改变。将OBE理念引入人文类学科教学尤其是大学英语教学的研究屈指可数,但该理念强调以能力培养为导向倒推课程体系建设,为外语教学提供了全新的研究视角。本文以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北海校区为例,探讨了OBE理论指导下,大学英语模块化课程体系的创建及实践,具有创新意义。

二、学情分析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北海校区位于广西北海市,共有海洋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学院、计算机工程学院、设计与创意学院和经济与管理学院、基础教学部六个部门,本科招生专业10个,高职招生专业33个,主要集中在机械类、电子类、计算机类、设计类、艺术类、管理类、外贸类等专业,全日制在校生1.6万余人。大学英语作为一门基础必修课,课时多、授课时间长、覆盖全校所有学院所有专业。学情分析是教学改革实施的必要依据。面对校区复杂的生源特征,在教学改革之前我们对全校学生的英语基础、英语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学习风格等方面进行了线上问卷调查及线下座谈。

调查结果显示,就英语基础而言,高考100分(总分150分)以上的学生占16.4%,比例较小;60分至100分的学生占32.7%。学校历年考过大学英语四级的学生人数不足总人数的10%。就英语学习兴趣而言,44%的学生对英语比较有兴趣,愿意主动学习本课程;49.6%的学生兴趣不高,但是认为可以培养兴趣,6.5%的学生对英语完全没兴趣。就学习动机而言,59.7%的学生学习英语是为了提高应试能力,55.8%的学生是为了提高语言应用能力,29%的学生是出于个人兴趣,为了实现自我提升。就学习策略而言,77.1%的学生学习英语主要靠看课本、背单词、做课后习题,67.8%的学生认为自己缺乏高效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就学习风格而言,63.4%的学生认为大班(超过60人)教学会影响教学质量,81%的学生希望开设英语学习平台供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测试,56.3%的学生会使用微信公众号或手机APP学习英语。此外,61.7%的学生认为自己基础太差,上课无法听懂教师的讲授内容,59.7%的学生希望英语课程创设学以致用的情境,突出英语的实用性,63.3%的学生希望开设英语专项训练类课程(如听力、口语、写作等),61.4%的学生希望开设等级考试辅导类课程。

综上所述,校区学生英语基础较为薄弱,大部分对英语学习兴趣不高,学习动机较为功利,缺乏高效的英语学习策略和方法,期待英语课程提供资源丰富的教学平台和更实用的教学内容、开设专项训练和等级培训课程等。学情分析是改革之本,也是改革的动力和目的。本文以学情分析为基础,以OBE为理论框架,以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着眼于传授学生高效的学习策略和方法,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及基础写作能力、思辨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注重引导学生树立文化自信、民族自信,培养学生的国家荣誉感,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实现对学生的价值观引领,使学生毕业时具备当下新工科人才所必备的人文素养、国际视野、工程素养、职业素养和创新精神。据此,我们构建了分层次分类别的大学英语模块化课程体系,改进了教学模式,更新了评价模式。

三、项目实施

一是设置模块化课程体系。由于大学英语总课时减少,高升本总课时为192个,专升本总课时为88个,专科课时为96个,大学英语教学面临缺乏难度和内容都适宜的专项教材、如何合理分配各教学模块课程学时、教师如何整合教学资源等问题。教研室和教学小组经过多次调研和沟通商议,对课程内容及课时分配不断整合优化,构建了较为独立但又彼此关联的课程模块。在OBE理念的指导下,首先为各个知识模块制订相应的教学目标,根据教学目标倒推教学任务,根据教学任务填充和完善相关教学内容,根据教学内容设置考评方式[2]。以口语模块中自我介绍和应用文写作模块中的简历、自荐信写作为例,其对应的能力目标、教学任务、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评价方式如表1所示。知识模块的强包容性和实用性打破了教材的束缚,围绕能力培养进行专项讲解和练习,可以使知识点易于理解和内化。

二是改进教学模式。“互联网+”时代下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是线上学习、移动学习与线下学习的交融,是以大数据为基础的新的学习范式,具备灵活性、时空延展性等特征。大学英语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通过线上自主学习(微课和网络教学资源)、课内应用(知识点讲解和案例分析)和课外实践内化(学生进行情景模拟和演示)三大步骤实现。教师课前整合线上相关教学资源,研析联通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设计,设置学用结合的课外实践项目以实现知识的内化和拓展,建设混合式教学模式下由学生和教师组成的学习小组,鼓励学生为了获取英语应用能力,与教师和同伴在实践过程中形成团队,一起交流讨论、互动协作,共同建构并提高英语应用能力。此外,依托FIF口语训练平台、ITEST大学外语测试与训练系统、蓝墨云班课等教学管理平台,利用网络教学平台海量的教学资源扩充各教学模块的教学容量;利用其强大的互动功能拓展师生沟通渠道;利用其数据分析功能开展以大数据为基础的学情分析,为师生提供基于个性化需求的学习路径和适应性服务。教学平台延伸了模块化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内涵,拓展了课堂容量;教学平台为大学英语教学研究提供了容量大、速度快、价值高的数据支撑,利于打造具备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个性化、终身化的大学英语智慧课堂,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能。

三是更新评价模式。针对“教师教学”和“学生习得”进行双轨教学评价设计,在遵循客观、公平和公开的基础上探索如何对课程进行有效评价,以支持、监控、引导和促进学生学习。我们根据大学英语模块化课程体系,构建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相适合的大学英语教学质量内部发展评价体系,拟从评价主体、评价客体、评价方式三个维度对“教师教学”和“学生习得”进行教学评价设计,使评价机制动态地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管理的始终。教学评价主要针对教师教学和学生习得两方面,评价客體还需要细化指标,并设置相应的权重,使评价主体与客体各项指标间形成“参与-评价-反馈-调整”的同期互动和动态循环。此外,还注重从多层面、多角度对学生习得进行综合考核评价,合理调整总评成绩构成比例,发挥多种评价方式的互补效应。

四、课程特色

本次教学改革不仅根据英语应用能力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模块划分,还将课程思政元素与模块化课程进行有机融合,注重引导学生树立文化自信、民族自信,培养他们的国家荣誉感、家国情怀,提升他们的职业素养,实现对学生的价值观引领,培养当下新工科应用型人才所必备的人文素养、国际视野、工程素养和创新精神。

首先,在教学规范下成立英语和思政教学研究团队,建立稳定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研合作共同体,主要负责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凝结团队精神,发挥育人的集聚效应。一是要深入发掘大学英语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提炼其中蕴含的文化基因和价值范式,再将其逐步落实到教学之中;将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中,唤醒其传承中华文明的历史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学习中华文化,形成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对比中西方文化,引导学生以批判的眼光看待西方文化,引导学生对主流的西方文化进行批判性的分析和解读,使学生正确、客观地认识西方文化及价值观。二是要通过第一、第二课堂的融入式设计,以课内外教学活动为载体,用多种教学组织方式和课外教学活动深化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参与度和反思领悟能力,既教授英语语言的各项知识与技能,又传递语言中所蕴含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其次,建设校本思政教学资源模块。一是将各类时事热点编成英文版的“故事集”。对时事热点的设计以德雷克故事模式或“5 WH”模式创设情境,用轻松灵活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时事、关心政治,“故事”可以涉及广泛的主题,通过课程整合,达到思想引领与知识传递的统一。二是设置专题课程,建立专题库。以英语教材为基础,凝练教材中的思政元素,打造成专题模式,如“魅力家乡”“魅力之城”“中国传统节日”“中西文化对比”“讲好中国故事”“榜样的力量”“创业还是就业?”“职场须知”等。专题讲解和训练要求学生运用英文描述家乡风貌、叙述中国传统文化、阐述时代精神,促使学生自觉树立文化自信、民族自信、创新精神、职业精神等。三是建设大学英语线上课程思政。一方面,收集和积累英语课程思政素材,包括已有的微课及慕课资源、TED演讲、各类推送的线上资源等,并对这些资源进行分类汇总;另一方面,组织英语教师根据教材或思政素材拍摄微课视频,制作课件,通过教学平台进行线上教学资源汇总,实现线上线下补充教学。

最后,汇聚高效的教学方法。一是主题式教学法。紧扣课程思政主题,将社会热点引进课堂,如“一带一路”、生态建设、依法治国、文化传承、榜样力量、大健康等相关主题都可成为授课讨论的内容,结合英语实时新闻、阅读理解文章或作文题目等,组织全班学生围绕某个主题进行分组讨论、辩论或演讲,师生合力完成主题升华,实施德育。二是问题链教学法。教师依据教学目标将教学内容设置成以问题为纽带,以专业知识讲授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德育为主线,以师生合作、生生合作互动为基本形式,实现教育目标。三是混合式教学法。首先辅之以“翻转课堂”,将课堂教学方式由“讨论式”“启发式”转变为“翻转式”“讨论式”“启发式”,将优质、新颖的教学资源集成线上教学资源,如微课和慕课,增强公信力、吸引力、趣味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依托“翻转课堂”实现课上与课下、线上与线下、校内与校外实践教学的融合和对接。

五、实施效果

大学英语模块化课程体系在实践过程中还需要不断地改进。各个教学组教师经过调研、培训学习、集体备课、分组研讨等逐个解决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为清楚掌握课程实施效果及师生反馈,教研室通过线上线下调研,共回收了2393份有效问卷,举行了3次座谈。调查结果显示,98.5%学生认为教学内容实用,设置合理;95.7%的学生认为教师备课很充分,授课条理清晰,逻辑分明,重难点讲授得很清楚;87.7%的学生认为教师教学方法多样,课堂生动活泼,能激发大家的学习兴趣;74.3%的学生对英语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有新的体会和认知;90.6%的学生对本学年大学英语教学感到满意。教研室还对课程合理度、教学实用度、课程整体满意度及授课教师整体满意度进行了调查,了解学生对改革后的课程体系实施的反馈。数据显示,大部分学生认为改革后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较为合理,课程内容实用性也较高,学生对改革后的大学英语课程整体满意度显著提高。这样的调查结果与本次改革的初衷相契合,即教学内容更加实用适用,使学生意识到“学得会”且“应该学”,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焦虑,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教学改革后,英语教师通过集体备课、研讨学习等方式使教师团队的整体素质也得到了提升。

六、反思与总结

本次教学改革主要围绕教学性质和目标定位、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和评价机制进行了探讨,致力于探索符合我校人才培养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的“模块化课程·混合式教学·双轨评价”三维联动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以打造智慧设计、融合创新的大学英语“金课”,从而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要求及职业需求,培养“专业知识+外语+跨文化素养”的复合性、应用型人才,丰富应用型人才培养内涵,全面服务于我校人才培养战略,为扎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人才支撑。此次教学改革目前虽初具成效,但依然任重道远。一方面,需要持续完善课程体系建设,开发校本教材,使教学内容与学校学生英语基础和学习需求更适切;同时优化教学内容,革新教学方法,丰富授课模式,更新考核模式,从多维角度实施考核,充分发挥评价对教学的监督、导向及反拨作用。另一方面,还需持续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和思想政治素质。

[ 参 考 文 献 ]

[1] 马佳,汪宏友.成果导向教育(OBE)理论研究文献综述[J].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16):88-89.

[2] 矯燕. 以语言输出为导向的大学英语课堂模块化教学[J].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65-69.

[3] 马丽群. 基于实践能力培养的大学英语模块化教学模式改革分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3(3):153-154.

[4] 金艳,何莲珍.构建大学英语课程综合评价与多样化测试体系:依据与思路[J].中国外语,2015(3):4-13.

[5] 王美姝.核心素养视域下大学英语教学策略探究[J].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20(1):194-196.

[收稿时间]2020-08-29

[基金项目]2020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模块化课程·混合式教学·双轨评价”三维联动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建构与实践(2020JGA182);2019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校外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研究与实践(2019JGA168);2019年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校级课程思政项目:金课视域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JGBBH202001);2019年度教育部第二批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人工智能时代高校外语教师信息化素养提升研究(201902079011)。

[作者简介]王琴(1987—),女,四川人,研究生,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

sdjzdx202203231049

猜你喜欢

大学英语实践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校园网络背景下大学英语大班教学的缺陷探究
语文教学要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
情感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课程中语音教学现状与重要性简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