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遗融入高职英语教学的价值和路径

2022-03-22何丽玲谢水璎

校园英语·月末 2022年1期
关键词:高职英语教学非物质文化遗产

何丽玲 谢水璎

摘 要: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标志,同时也是人类智慧和文明的重要载体,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及精神价值。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文脉,使学生富有中国心、饱含中国情、富有中国味。本文主要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高职英语教学的意义与路径,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多元文化,理解文化内涵,能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华文化,增强国家认同,坚定文化自信。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高职英语教学; 价值与路径

作者简介:何丽玲(1977.11-),女,壮族,广西扶绥人,广西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教学法;谢水璎(1966.06-), 女,壮族,广西横县人,广西职业技术学院,教授,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199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第29届大会通过了关于设立《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作品录》的决议,并于2001年起进行评选。截至2020年12月,中国已有42个项目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具有世界级非遗最多的国家。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非遗,我国建立了四级保护体系,即国家级、省级、市级和县级,让这些世代相传的文化瑰宝能够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多元文化交流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价值取向,旨在让学生通过英语学习获得多元文化知识,理解文化内涵,汲取文化精华,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通过文化比较加深对中华文化的理解,继承中华优秀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坚持中国立场,具有国际视野,能用英语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华文化。在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非常必要。

一、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学的意义

(一)跨文化交流的需要

新的课程标准将多元文化交流作为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学生通过英语学习,不仅可以获得英语技能,也通过英语来认识其他文化,使学生具有跨文化交际的能力。要进行成功的交际,除了要了解一种语言以及与之相关的文化之外,对于本国文化的了解也是成功交流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交流是双向的,不仅仅是对交际对象的理解,還要有与交际对象的“文化共享”和“文化影响”,也就是要有文化的输出,才能对交际对象产生影响。早在2000年,就有学者提出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存在“文化失语症”。而“文化失语症”的根源是本国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的缺失,导致学生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不足,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不能将中国文化进行有效的表达,也就无法对交际对象进行影响,导致跨文化交际的失败。

(二)交流项目的增加

随着中国高校与国外高校合作项目的增加,学生有了更多的机会与外国学生进行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会涉及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这就需要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能用英语对中国文化进行讲述。但一些调查表明,中国学生用英语讲述中国文化的能力还有欠缺,即使是接受过研究生教育的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仍无法展示出应有的风范。因此在不同层次的教育中加强对中国文化的教育,是成功进行跨文化交际的需要,这也符合当前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要求。

(三)文化自信的源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几千年历史的沉淀,是我们文化自信的源泉。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项目众多,有口头文学、表演艺术、社会实践、节庆活动、传统手工艺等,不仅内涵丰富、形态多样,其中的风俗礼仪是现在人们仍在遵循的生活习惯,而一些传统的技艺和医药在当代社会得到发展,焕发新的生机。将非遗项目融入英语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培养他们对本民族文化的自豪感,提升他们的国家和民族认同感,增强家国情怀。对本民族文化的了解,也可以避免学生学习外语及其相关文化的过程中迷失自我,提高其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力和包容性,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

(四)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拉近英语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将非遗项目融入英语教学,可以丰富英语学习的内容。由于很多非遗项目贴近我们的现实生活,使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有亲切感,让学生感觉到英语并不是离自己很远的事情,使其摒弃英语学习与自身生活无关的想法。让学生充分意识到英语与自身生活的关联,既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英语知识,又可以使他们对传统文化有更为深刻的认识,促进两种文化的认知和融合。

促进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有助于学生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对非遗的保护和传承起到积极的作用。在高职院校的英语课堂中进行有关非遗的教学,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建立英语知识学习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的有效联系。与传统的英语教学课堂相比,高职英语课堂中导入非遗的相关资料,拓展非遗教学内容,能够给单一的英语课堂增加色彩,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让学生提升英语学习兴趣,并在此基础上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将非遗资源引入英语课堂教学,能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民族与文化认知。

二、非遗融入高职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材内容的缺失

语言与文化关系密切,因此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不能仅局限于语言,而是将与之相应的文化融入其中,这是外语教学界的一个共识。但在英语教学中,教材和教师更注重英语文化的学习,忽视对中国文化的学习,导致学生在跨文化教学过程中无法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产生“中国文化失语症”。“中国文化失语症”一方面表现出学生对中国文化的陌生,另一方面则表现出中国文化的英语词语、表达形式在英语教材中的缺失。“中国文化失语症”现象近年来已经得到一定程度的重视,比如在英语四、六级考试增加了与中国文化相关内容的考核,一些教材也开始在相应的主题下增加中国文化的内容。但教学中,英语文化占主导地位的现象并未得到改变。

(二)教师的意识和知识储备

现阶段很多教师缺乏对非遗文化教学的正确认知,一部分教师仍然把传授英语语言知识技能看作教学的重点,重心仍然放在提高学生的英语成绩上,从而导致对非遗文化教学的忽视。而非遗文化教学很难融入英语课堂,除了教师的教学重心有所偏差之外,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师自身的非遗文化知识储备不足。相当一部分教师对非遗文化是知之甚少的,即便有的教师对非遗文化有所了解,但是他们也会认为在英语课堂上讲解非遗文化对于英语教学是无益的,从而减少非遗文化在英语教学课堂的讲解。此外,现在大部分高职院校的英语课堂教学重点仍然是英语语言知识,教师一心想提升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致力于提升学生的各种英语技能,结果导致英语课堂教学方法单一,课堂逐渐变得枯燥无味,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而相关院校使用的英语教材中几乎没有关于非遗文化的讲解,进一步导致教师对非遗文化的认识程度不高,使英语教学过于局限。

(三)非遗文化保护意识不足

院校以及教师没有意识到非遗文化的重要作用,是导致高职院校忽视非遗文化教学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当前高职英语教学课堂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由于非遗文化的作用被忽视,导致非遗文化无法在英语课堂得到有效呈现,从而进一步导致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举步维艰,始终难以突破瓶颈。当前,国家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而英语作为不同国家之间沟通的主要桥梁,肩负着文化传播的重要使命。但是,国与国之间的文化想要达到交流的效果,单方面的行为是不可能完成的,这需要双方的共同作用。如果学生掌握流利的口语交际能力,当然能够促进交流,但是如果学生只掌握语言交际能力,这对于更深层次的文化交流和传播是不利的,也会影响文化交流的效果。因此,英语教学需要在课堂中融入非遗文化教学,也从侧面加强学生的文化知识储备,为学生日后的发展打好基础,也会让英语教学在保护非遗、传播非遗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三、非遗融入高职英语教学的途径

(一)教师提升意识和知识储备

教师要有相应的知识储备,要对非遗特别是地方性非遗有认知和了解,能在课堂上快速结合有针对性的案例。教师要在日常生活中多多接触和非遗文化相关的资料和知识,做好将非遗文化引进课堂的准备,提升非遗文化和英语教学相结合的意识。教师接触相关的非遗资料之后,挑选一些重点资料进行整合,并在整理好之后发送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后进行研读,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量。在整合资料的过程中,教师不能生搬硬套,而是应该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将相关的资料整合成更便于学生理解吸收的方式,探索新的英语教学模式和方法。例如,教师在讲到翻译的时候,将英语作为教学的载体,组织学生和教师一起翻译有关内容。一方面,能够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加深教师对非遗文化的理解;另一方面,对于学生来讲,学生和教师一起加入翻译学习中,除了加深学生对非遗文化的理解和提升英语学习兴趣之外,还在无形之中帮助教师解决了英语教学和非遗文化进行有效融合的难题。而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组织一部分学生参与到翻译活动中,不仅为英语学科的教学找到了很好的切入点,还提升了教师对于非遗文化的认知和意识,让教师意识到非遗文化对于英语教学的重要性。

(二)资源的准备

目前非遗的英语版资源相对缺乏。我国的非遗项目众多,入选世界级非遗项目的有42项,国家级非遗项目有1500多项,还有数量众多的省级、市级、县级的非遗项目,这些都为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但非遗的英文版介绍不多,除了世界级及部分国家级非遗项目有中英文介绍版本,但部分版本的翻译晦涩难懂,甚至是翻译错误。因此教师要收集高质量的非遗翻译文本,建立非遗语料库,为教学提供合适的资源。但是现阶段我国的非遗教学资源处于零散的状态,教师若想最大限度地发挥非遗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需要教师对这些资源进行整合,然后加以有效利用。

(三)利用信息化手段在教学中融入非遗内容

信息技术为英语教学创建了多元的学习环境。借助在线课程平台,构建线上线下混合课程学习环境,拓宽非遗教学的渠道。例如,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师可以借助网络资源丰富英语教学,增加教学优势。教师将互联网作为英语教学的载体进行非遗文化资源的搜集途径,能够有效提升非遗文化资源的搜集效率,网络将各种各样的非遗文化资源归结在一起,教师只要将这些资源整合在一起,并且和不同的英语教学内容进行无缝衔接,就能实现非遗文化和英语教学的结合。在这样高效的英语教学课堂中开展非遗文化教学,借助多媒体播放和非遗文化相关的视频或者音频资料,能够丰富英语教学的内容,学生直观地感受非遗文化,比从教师的口中了解更为直观,感受也更强,带给学生的震撼也会更大。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非遗文化和英语教学的有效融合,能够增强学生的非遗保护意识。我们在每一个单元的教学中增加中国文化欣賞部分,讲解与单元主题相关的中国文化。比如在天气这一主题下,介绍中国二十四节气的中英文名称,播放介绍二十四节气的视频,让学生了解二十四节气所代表的气候特征,体会古人的智慧,增加学生的文化自豪感。教师通过视频、音频、图片等多媒体展示手段,让学生学习与二十四节气相关的英文表达,提升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四)重塑英语教材

教材是课堂得以有效开展的重要载体,因此,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开展非遗教学要从英语教材入手,进行英语教材的重塑。就目前来看,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的英语教材都是讲关于西方的文化、思想、习俗等等内容,涉及非遗文化的内容少之又少,有些教材有所涉及,但是也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英语教材中缺乏对本国文化的介绍,会导致教学的天平失衡。学生学习英语,不是只需要了解西方的文化内容,对于本国文化也需要做详细的了解,这样才能在学习的过程中将中西方文化进行比较,加强跨文化交际能力。因此,高职院校需要重塑英语教材的内容,适当减少一部分西方文化,增加本国文化在教材中的占比,拓展非遗文化的学习渠道。

参考文献:

[1]潘能超.非遗走进高职大学英语教学课堂[J].校园英语,2019(18):64-65.

[2]郭卫平.高职湘绣“非遗”专业英语教学体系与培养模式探究[J].英语广场,2019(10):82-83.

[3]倪锦君.高职院校英语教学引入非遗项目的路径——以金华地区为例[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2):32-37.

[4]孙雪峰.试论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方法[J].校园英语,2018(46):33.

1707501705221

猜你喜欢

高职英语教学非物质文化遗产
克拉斯沃尔分类法对高职英语教学的启示及其应用
初探交际法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创产品研究
湘西苗族刺绣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