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发展阶段政策性银行服务“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研究

2022-03-21张剑

辽宁经济 2022年1期
关键词:新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

张剑

〔内容提要〕“专精特新”企业是新发展阶段中国经济的“明日之星”。全力推动“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是中国今后一个时期经济金融领域热门话题。该文结合新发展阶段政策性银行改革发展方向,研究政策性银行深入落实国家制造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举措,回应如何更好坚守政策性职能定位,更好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更好发挥政策性银行头雁引领示范效应等关切,提出政策性银行应不断提升“前瞻思考、系统谋划、全面赋能”三项能力,保持初心不改、用心不变、匠心不移,服务好“专精特新”企业新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新发展阶段 政策性银行 银行服务 专精特新 高质量发展

“专精特新”企业是国家工信部认定具备“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特质的优秀中小企业简称。该简称最早在2011年由国家工信部提出,经过11年沉淀精炼,无论内涵还是外延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在新发展阶段具有特殊意义。目前,中国“专精特新”企业主要包括两类: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本文所称“专精特新”企业为两类企业的统称。

一、提升前瞻思考能力

“专精特新”企业是中国经济的“明日之星”。政策性银行坚守政策性职能定位,提升前瞻思考能力,全力理解国家战略意图,筑牢服务“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思想根基。

(一)上升至战略重视程度

战略是从全局、长远、大势上看待和思考事物发展。中国“十四五”规划纲要立足眼前、着眼大势,从国家发展的全局、长远角度出发明确提出: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强调发展“专精特新”企业与深入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紧密结合。随后,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开展补链、强链专项行动,加快解决“卡脖子”难题,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这些高层面、高层级动作充分说明:服务“专精特新”企业事宜已上升至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应引起包括政策性银行在内的全社会的高度关注。政策性银行更是要持续重视战略策略问题,把战略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结合起来,扎实稳步推动“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

(二)深度认知金字塔布局

中国“专精特新”企业分层呈现金字塔布局。其未来发展方向是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即持续筛选晋级,比肩德国“隐形冠军”企业(不为德国大众耳熟能详的中小尖端科技企业)。2022年初,中国有4万多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处于塔基位置,4762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处于塔中位置,848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处于塔尖位置。如表1所示,处于第一梯度庞大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塔基是通向第三梯度塔尖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的可靠基础,而第二梯度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则是金字塔可靠的中坚力量、精锐之师。展望三年至2025年,“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量将达到10万家,较2022年初实现数量目标翻倍,“专精特新”小巨人数量将达到1万家,亦较2022年初实现数量目标翻倍(2022年国家拟新增培育3000家左右“小巨人”企业,财政再支持500家以上重点“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预计数量将达到1000家,整体促成“专精特新”企业跨越式发展,与中国制造2025十年行动纲领如期圆梦成真。

(三)实现新阶段逆势增长

受新发展阶段国际政经环境复杂多变和新冠肺炎疫情反复等不利因素影响,“专精特新”企业承受多重压力冲击,总体业绩表现却比较强劲。以精锐之师“小巨人”企业为例,2021年1月-9月,“小巨人”企业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同比分别增长31.6%、67.9%,比规模以上工业中小企业营业收入增速、利润总额增速分别高8.8个和35.4个百分点,“小巨人”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为14.2%,比规模以上工业中小企业高8.2个百分点。同时,4762家“小巨人”企业数量增长首次实现全国各地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东北地区)全覆盖,区域协同效应显现。相关分布情况(行业分布、地区分布)见表2。地区分布方面: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汇总数量为3710家,占比77.91%,凸显“小巨人”地区集聚优势,地区分布情况与中国制造业企业地区分布情况保持基本一致,表明与制造强国战略的强关联特性。行业分布方面,归属制造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的“小巨人”企业的行业占比高达94%,凸显归属工业强基属性和高科技创新属性。而归属制造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信息业三个行业占比达100%,表明“小巨人”企业的高端化、战略化特征,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紧密关系。

(四)百舸争流烦恼中成长

实现新发展阶段逆势增长的另一面,现实中“专精特新”企业亦面临着成长的高风险困境:持续创新力不足、协调创新力不强、國际竞争力被制约、营商环境有待优化、自身信息透明度低、部分银行对前沿领域状况把握不准、融资难、融资贵等难题不解决,“专精特新”企业就难以持续向上晋级,最终可能导致“专精特新”企业蓬勃发展之势转瞬即逝、功败垂成。

针对上述难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2022年工作高屋建瓴提出,激发涌现一大批“专精特新”企业。国务院刘鹤副总理视频出席全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峰论坛强调,企业家们要以“专精特新”为方向,聚焦主业、苦练内功、强化创新,把企业打造为掌握独门绝技的“单打冠军”或“配套专家”。

二、提升系统谋划能力

政策性银行紧跟国家战略导向,提升系统谋划能力,引导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蓄力畅通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梯度成长通道。

(一)更好紧跟国家政策导向

中国进入工业化后期阶段,从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中培养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进一步扶持制造业单项冠军进军全球市场占据主流地位,恰逢其时。国家适时印发《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办实事清单》(下称清单),聚焦财税金融等政策支持和促进转型升级等服务支持,提出涵盖信贷支持、产业链协同创新、创新能力提升、数字化转型等10项实事、31条具体任务清单。政策性银行紧跟服务“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导向,应深入梳理上述清单内容,谋划主动开展承接清单事项落地工作。这既是坚守主责主业、职能定位的需要,亦是深化同“专精特新”企业伙伴关系、实现协同发展的需要。

(二)更好弘扬凸显两种精神

“专精特新”企业成功之道,主要有四种模式:一是锚定国际领先科技,高起点研发创新模式;二是零部件与整车(整机)完美配套、把简单产品做到极致模式;三是深度专注高端产品研发制造模式;四是高质量产品主动对接市场客户模式。四种模式集中体现了两种精神:工匠精神和创新精神。工匠精神即精益求精、敬业乐群,是对精益求精坚持不懈的追求,是对岗位工作聚精会神的专注,是对使命责任无怨无悔的担当,通过长期干一行爱一行、爱一行钻一行,把产品做到极致、天下第一等。创新精神集中体现在管理、模式和产品等方面满足市场变化新需求,把敢于冒险的企业家精神和公司治理的规范性统一起来,进一步提高企业效率和合规能力。政策性银行支持“专精特新”企业找准坐标定位,坚持长期主义,弘扬工匠精神和创新精神,不为短期利益所诱惑,也不在做大做强的虚荣里迷失,努力形成新的不可替代的国际竞争优势。

(三)更好引领产业转型升级

“小巨人”企业90%集中在工业“四基”补链、强链领域,作用重大。政策性银行谋划支持“四基”转型升级,发挥融通政府部门、重点高校、科研院所的融智优势,支持加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增强自主可控性,将科研优势转化为产业成果,支持解决“卡脖子”难题。谋划政策性银行有关业务与产业政策有效衔接,围绕产业链拓展创新链,围绕创新链畅通资金链,促进更多“专精特新”企业更好融入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三链同构”。深入贯彻国家工信部等十部门印发《关于促进制造业有序转移的指导意见》,谋划对接制造业有序转移,以央行专项再贷款为支持工具,以战略性产业集群、特色产业园区等为服务载体,通过差异化的优惠信贷政策、定制化的融资方案、中长期低利率的信贷资金供给支持一批“专精特新”企业退城入园、有序转移,引导区域经济夯实产业基础,提升产业链安全稳定性。

(四)更好助推绿色数字发展

当前“双碳”能效监控主要集中于大型企业。但绿色发展并不只是大企业的责任,谋划供应链龙头核心企业与链条上下游“专精特新”企业实现“融资+融智”动态协同、差异化发展,推动“专精特新”企业绿色发展从我做起,争当“双碳”事业的排头兵,融入到新发展阶段振兴大势之中。为什么战略性产业集群、特色产业园区集聚模式对“专精特新”企业数字发展如此重要?一种可行的解释是,数字经济时代,制造业产业链从流线分工型变为群落集聚型。谋划通过战略产业集群、特色产业园区的新型“产业生态”对接工信部数字赋能专项行动,推动“专精特新”企业集聚化、数字化发展,网络化、智能化升级,实现流程再造和降低生产设备“碳减排”及数字改造成本,有助于获得更多财政方面的绿色补贴资源和政策性银行数字金融规模支持,解决“不会升、不敢升、没钱升”问题,有利于创建数字经济时代共生共荣的生态系统,提升产业链韧性。

三、提升全面赋能能力

实践证明,若要促进“专精特新”企业顺利完成跨越式发展、实现其金字塔分层布局提质扩面,就必须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促使政策性银行发挥独特作用,提升全面赋能能力,发力做好专项服务工作。

(一)细化专项职能履行职责

坚守政策性职能定位要求政策性银行在主责主业领域贯彻国家战略。国家开发银行聚焦中长期信贷与投资服务。中国进出口银行支持对外经贸发展、“一带一路”建设、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关注“三农”事业健康发展。新发展阶段三家政策性银行都有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支持力度的职责。

精准提升政策性银行服务“专精特新”企业专项职能。目前,政策性银行均设立专业专职部门推进普惠金融服务工作。国家开发银行设普惠金融部,中国进出口银行设普惠金融服务部。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设小微企业线上管理服务中心。可进一步由上述部门细化专职承接“专精特新”企业的服务职责,深挖“专精特新”企业需求,加快开发对应“专精特新”企业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为“专精特新”企业提供金融服务支持。强化“愿贷、敢贷、能贷、会贷”的长效融资服务机制建设,通过“年初有计划、年中有推进、年末有督导”的精细化管理方式,实现政策性银行坚决执行国家重大战略与保本微利高质量发展的有机统一。

(二)联动总分提升响应速度

“专精特新”企业发展蒸蒸日上,带来其融资方面两点显著变化:一是“专精特新”企业采用名单制管理,随着入选数量大幅增加,其融资需求规模迅速扩大。以“小巨人”企业为例,2021年10月末,整体获贷率超过70%,户均贷款余额上升为7526万元。二是2022年1月20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下调后,“专精特新”企业更加需要中长期低利率资金供给。这两点显著变化给政策性银行开展“专精特新”企业金融业务提出了新的挑战,亦带来了新的机遇。

把握机遇,应深入研究《关于进一步加大对中小企业纾困帮扶力度的通知》《提升中小企业竞争力若干措施》等重要政策文件,找准定位,聚焦“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痛点和难点,主动对接具体业务需求。“专精特新”企业数量可观,分布规律有特点,可采用名单制营销管理,拓展金融业务较为便利。三家政策性银行均是总行、分行制,建议千方百计调动政策性银行总行、分(支)行两个积极性,完善联动总分、分级响应的“专精特新”企业服务机制。方向盘设在总行,总行负责统一授信、政策、制度、合同;发动机设在分(支)行,分行负责营销、审查、审批、签约、放款等具体业务;超权限上报总行“专精特新”专项职能部门审批。

(三)守正创新提高直贷效率

依前述“小巨人”企业户均贷款余额达 7526万元。政策性银行专项“直贷”應重点努力降低各方信息不对称和不完整,而非规模化推进免担保贷款。政策性银行擦亮由国家出资设立、依托国家信用支持的“金字招牌”,发挥直属国务院领导的优势,通过与国家部委、职能部门(包括财政、商务、央行、海关、税务等)和行业龙头企业等形成良好战略合作关系,畅通“专精特新”企业名单推送共享机制,构建起强大的信息链、资金链、供应链等关系网络。做好量身定制金融服务方案工作,打造专属直贷产品,方便为“专精特新”企业直接提供更精准的政策性金融支持。

可试行三种模式:一是“银担+服务平台”模式。“银担”即“银行+担保机构”。服务平台(如特色产业园区)受理“专精特新”企业申请、收集数据、精选目标客户并向政策性银行和担保机构批量营销,担保机构负责数据核验并提供融资担保。该模式适用“专精特新”产业链或产业集群集聚地区。二是“银担+征信机构”模式。征信机构对“专精特新”企业征信调查并向政策性银行和担保机构批量营销客户、提供有关数据,担保机构提供融资担保。该模式适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良好且符合政策性银行支持领域地区。三是“银行+政担机构”模式。政策性银行与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合作,该机构同时承担上述服务平台和担保机构职能,提供客户精选、数据验证、融资担保等多项服务。该模式适用于政策性融资担保分支机构有效覆盖地区。

(四)持续优化转贷可获得性

转贷业务一直是国内政策性银行开展普惠金融业务的一项特色,但是各地实践中普通转贷业务推进并不容易。原因在于风险收益分配不均衡影响了转贷行积极性。建议政策性银行服务“专精特新”企业可试行新型风险共担转贷款模式:政策性银行发挥筹集资金期限长、成本低的优势,通过与转贷行(商业银行)商定风险共担方式来支持符合要求的“专精特新”企业转贷款。重点选择股份制银行、优质城商行、农商行开展转贷款业务。新型风险共担转贷款定价按照风险收益匹配原则,综合考虑各项成本以及转贷行风险偏好、财务可持续能力、市场竞争环境等情况确定。建议签订借款合同明确转贷双方在新型风险共担业务中的权利义务关系:贷款逾期由转贷行受政策性银行委托进行催收及追偿。政策性银行负责协助转贷行贷款催收和追偿。“专精特新”企业实际用款人添加专项标签,加强对实际控制人关联信用状况审查,提高专项资金使用辨识度。

建议加强对转贷行日常管理。对转贷行实施名单制分级管理议价机制,重点关注转贷行经营风险状况和服务“专精特新”企业能力,将风险较高、不履行转贷约定的转贷行及时降级甚至退出合作名单。试点中长期转贷一定期限内免还本循环续贷机制,以提高转贷款资金使用效率。

(五)高度重视风控预警信息

风控预警信息是“专精特新”企业过往极为重要的轨迹信息。包括违约记录、过度扩张、民间融资、资金异动、负面舆情、管理层异常、关联风险、司法诉讼、行政处罚信息等。银行业是在风险上经营、在风险上赚钱。所谓“花无百日红,人无百日好。”即使是“专精特新”企业亦非高枕无忧。

建议启动“专精特新”企业主动风险预警应对机制,获取“专精特新”企业客户画像完整视图。发挥政策性银行人员精通业务的专业优势,借力知名专业科技公司大数据系统集成优势,联合研发“专精特新”企业金融科技风控管理系统。内置经过大数据持续更新检验、符合“专精特新”企业特点的贷后风控预警模型,对企业及其受益所有人进行持续贷后跟踪检测,可将风控预警信号划分为黄色(轻度风险提示)、橙色(中度风控预警I级)、红色(重度风控预警II级)三个预警等级,衔接压力测试工作。同时,政策性银行各级将总行的统一风控预警督导与分(支)行辖内区域自主风控预警排查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合力,确保资产安全、万无一失。若该系统提示企业存在对外担保风险客户、与风险客户互保等情况,应计划提前收回“专精特新”专项贷款,避免资产损失,努力做到对“专精特新”企业风险“早识别、早预警、早发现、早处置”。无论如何,专项贷款到期日“专精特新”企业若未能及时、足额还款,政策性银行应迅速采取前述有关担保机构代偿、联合催收、司法诉讼等措施回收专项贷款。形成不良贷款应对相关人员进行责任认定,符合相关尽职免责条件的,可予以免责。

“专精特新”企业是今天的“小而美”,制造业单项冠军是明天的国家栋梁。政策性银行深入落实国家制造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心全意服务“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锚定“前瞻思考、系统谋划、全面赋能”三项能力提升,持之以恒、久久為功,发挥更大的政策性银行引领示范作用,帮助更多今天的“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成长为明天的中企骄傲,走向国际舞台,稳步提升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中应有地位,进而在波谲云诡的国际局势演进中配合好我国国际合作。

(作者单位:中国进出口银行内蒙古自治区分行)

3095501908290

猜你喜欢

新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
关于新发展阶段意识形态领域使命的思考
新发展阶段和“十四五”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
把握好阐释好中国现代化新征程的发展大逻辑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法治意蕴
准确理解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深刻内涵
深入理解和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的基本内涵和重大意义
2018:中国会展业“高质量发展”之年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辽宁省绿色增长水平提升路径及对策分析
中国经济改革“高质量发展”是关键词
开启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