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视域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价值取向与路径选择

2022-03-21蔡晓淇都霖

辽宁经济 2022年1期
关键词:波特高等教育一带一路

蔡晓淇 都霖

〔内容提要〕RCEP协定生效和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为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和东北振兴提供了机遇,也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国际化提供了广阔平台。同时,以技术密集型为代表的学生众创企业,为加快东北地区混合所有制改革,优化区域内产业链和供应链布局,推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制造业发展以及打造东北亚开放发展新格局注入了源源不断的生机与活力。基于波特—劳勒综合激励理论的物质—目标—榜样—考核—机会动因,构建了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激励教育模型。同时指出,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应秉持维护国家利益、打造多边合作共赢关系以及提升我国科教软实力的基本目标,为“一带一路”建设纵深发展提供前瞻性人才和技术支持,以实现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国际化水平的新跨越。

〔关键词〕东北亚区域合作 一带一路 高等教育 创新发展战略 波特—劳勒综合激励理论

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提升国家科教软实力的重要抓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肩负着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和优化地区产业结构的重任。2022年1月,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以下简称RCEP)正式生效,与此同时,“一带一路”建设也不断向纵深发展,在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和东北振兴背景下,东北地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大有可为。在新时代全面深化教育改革的洪朝下,切实有序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国际化进程显得尤为重要。为实现这一宏观目标,要求当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必须审慎剖析价值取向,站在全新的历史节点下思索发展脉络。同时还应该广泛调动起内生动力,不断引入更科学的激励模式作大学生创新创业发展的助推器。

一、区域合作视域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背景

(一)新时代全面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内在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创新是社会进步的灵魂,创业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青年学生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创新创业的有生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已从尝试探索阶段渐次发展到细化分层、多元发展的新阶段,逐步实现了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有序融合的良性发展。与此同时,搭建创新创业教育开放协同平台显得尤为重要。充分调动校内外多部门协同、跨专业融合、社会多元主体参与是推动创新创业教育高水平发展的必要条件。吸引社会资源和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参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深化产教融合,利用国际合作网络,积极参与联合建立创新创业实验室、国际创新创业竞赛和活动等,强化创新创业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提升创新创业教育国际化水平,是服务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的内在要求。

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国际化也将为本土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发展引入更多元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手段,创造更广阔的交流平台和合作空间,促进资源互通,优势互补,提升国际竞争力和国际教育话语权。

(二)后疫情时代下国际关系的深刻复杂变化

后疫情时代下,国内国际战略形势发生深刻变化。一方面,受疫情影响,全球经济产值普遍遭受重创,外部需求进一步放缓,经济可持续发展动能不足,国际宏观经济环境不容乐观。同时,贸易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抬头,霸权主义国家在尖端制造业领域对我国实施无理制裁,妄图遏制我国在高附加值产业上的发展。为摆脱困境,一方面应主动推动更大程度的开放,中长期来看,东北亚六国发展阶段不同,经济结构互补,在价值链上的合作稳步向前,以东北开放促进东北亚合作大有可为。另一方面,学生众创企业响应国家“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战略理念,背靠高等教育尖端的专业知识,以高附加值,技术密集型和专利成果转化周期短为显著特征,以校企合作为代表的学生创新创业实践业已成为我国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有生力量,也将深刻推动东北地区混合所有制深化改革,助力我国及早占据有利战略位置,抢抓东北亚新经济格局下建设机遇。

(三)RCEP生效和“一带一路”战略的纵深发展

2022年1月1日,RCEP正式生效,作为世界上覆盖人口最多、贸易规模最大、发展空间最广的自由贸易区,RCEP对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依托于RCEP,中日韩伙伴关系将迎来全新的发展局面,对于推动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为东北振兴提供必要的外部战略环境以及促进国与国之间科教文卫等领域相互借鉴、共同发展具有深刻意义。

同时,“一带一路”建设纵深发展、朝鮮半岛和平、俄罗斯远东开发以及西伯利亚和蒙古欧亚大通道建设加快也为东北亚合作提供了广阔的机遇。

依托中日韩RCEP生效红利和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成果,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引进来”“走出去”都将大有可为。

(四)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和东北振兴的现实需要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中明确要求要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推动东北地区全面振兴,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形成新的均衡发展产业结构和竞争优势。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何冬妮认为,东北的需求释放进程与东北亚经贸合作进程相融合,东北结构调整与东北亚经贸合作相融合,东北制造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对生产性服务业需求的增加将对整个东北亚区域的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变革为导向,全面推进东北产业升级与东北亚经贸合作相融合,加快数字经济与制造业融合,是实现东北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务实举措,也将为东北亚新科技革命带来广阔机遇。

二、区域合作视域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价值取向

(一)坚决维护国家利益和服务区域发展的核心导向

新时代高等教育应坚持以国家利益为导向,以助推区域协调稳定发展为目标。在开展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国际化的过程中应牢固树立国家利益首要观,在开展对外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应保证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不受侵蚀,同时还应保证我国的国家安全和文化安全,决不能有损国家安全和文化安全,对于涉及尖端安全制造领域的创新创业,应当坚持战略导向,把准交流舵向。

在RCEP协定和“一带一路”框架下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国际化应服务于彰显合作互利、互助共赢的制度设计。以合作共赢为底色,以有序竞争为良性导向。将国家开放发展战略同区域经济合作视域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努力实现学生众创企业“引进来”与“走出去”,坚持从战略思维高度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革新,以基地孵化学生雏鹰企业推动地区产业结构变革,以地区经济跨越式发展推动对外开放产业交流提质增效。

(二)深化产学研融合改革的指导方针

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和区域经济合作框架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应牢固树立产学研融合改革的指导方针,走产业化、市场化与社会化相结合的道路。一是进一步加大校企合作力度,以企业实际需求倒逼学校专业领域科研创新;二是完善科技成果管理和专利转让制度,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和实际效益;三是加大混合所有制改革力度,完善技术入股等创新激励举措,激励技术骨干主动发挥能动性和创造性。多管齐下,多措并举,最终助力产学研融合改革的发展目标。

(三)提升我国科教软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基本目标

推动高校尤其是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平台创新创业教育革新将有力带动科技进步和创新,推动第二产业提质增效,促进第三产业跨越式发展,成为产业结构改革的重要推手。按照克拉克的三次产业理论,以知识和高科技为支撑的现代化的第三产业具备极大的就业弹性,能够吸纳较多的知识型高素质劳动力,有利于职业结构变革,最终实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目标。

同时,着眼于区域经济合作框架的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将从极大程度上提升我国科教产业的国际化水准,增强我国科教软实力。依托于区域经济合作带来的巨大红利和广阔发展空间,学生科创企业也将实现自身国际竞争力的巨大飞跃。最终通过创新创业教育的人才培养实现创业型经济发展和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宏伟战略目标。

三、区域合作视域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路径选择

(一)研究工具

波特—劳勒綜合激励理论是西方四大激励理论之一,较为全面地揭示了人在激励中的心理过程,其中心内容运用将行为注意激励理论的外在激励和认识激励理论的内在激励相结合的综合激励模式。基于激励→努力→绩效→报酬→满意以及满意反馈努力的良性循环,在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引领中具有广阔的施展空间。

(二)模型构建

基于波特—劳勒综合激励理论模型构建出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驱动力模型如图1。

该模型客观阐述了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中学生激励→努力→绩效→回馈(奖励)→满意→努力的有机循环,有效贯彻激励理论,能够为区域经济合作视域下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引领提供更为广阔的内生动力。同时,基于这一模型的物质—目标—榜样—考核—机会动因,也为区域经济合作视域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规划了切实可行的路径。

(三)路径阐释

一是以目标动因回馈努力程度。从目标动因维度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主要应当考虑两方面的内容:其一,应当提升在校学生对创新创业政策的认知程度,可从思考独立性、工作自主性、环境支持需求以及物欲和知识追求等几个维度来考虑;其二,通过创新创业教育,提升高校学子对创新创业的期望值。学校也可综合考虑多个维度,根据学生实际创新能力和外部条件设立合理的目标,并提高各个目标之间的相关性,建立起有机协同整体。

二是以考核动因回馈科创绩效。当下为进一步促进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考核科学化,深化学分制管理制度改革必不可少。在弹性学制的基础上同时加强创新创业学分制管理,以科学的绩效考核模式倒逼科创成效。最终,以科研管理改革为切入点推进创新创业教育。

三是以物质动因回馈激励奖酬。大力实施内外奖酬相结合的激励制度将在极大程度上助推创新创业教育走向实地,一方面,要提高外在奖酬的吸引力,通过设立“金种子”基金等方式,用实实在在的物质激励刺激创新者,同时又能在一定程度上为创业点子项目提供可支配资金。另一方面,还要丰富内在奖酬的内容,以东北大学为例,对于创新创业拔尖人才提供单列计划的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资格,同时,对于创新创业领军人物,授予“校长奖章”等荣誉称号,并借助校园网、微信公众平台等新媒体阵地广泛宣传,提升创新创业领航人物的成就感,通过榜样动因也能吸引到更多优秀学子投入到创新创业洪潮。

四是以机会动因回馈公平感知。2022年是RCEP协议生效元年,是“一带一路”建设向纵深发展的机遇之年,也是东北振兴有序推进,战略布局稳中向好的一年。把握机遇更要提供机遇,将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政策导向转化为地区发展改革的重大利好是政策制定者与执行者同时需要考虑的问题。用实实在在的公平机会来回馈国家发展改革培育的沃土才不失为长久之策。

四、结语

RCEP协议生效开启了区域经济合作的全新篇章,也为区域经济合作视域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增加了更多现实内涵。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框架为创新创业迈向国际化的进程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高校创新创业事业的蓬勃发展也对区域经济的革故鼎新和区域综合竞争力提升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二者相辅相成,互为助益。在“引进来”与“走出去”的过程中,应当牢固树立基本价值取向,提高自身战略定力,助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再上新台阶。同时,在学生创新创业的教学与管理中应正确使用激励手段,加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内在动力,最终服务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宏观目标,全面提升我国科教软实力和国际话语权。

(作者单位:东北大学文法学院)

3825501908209

猜你喜欢

波特高等教育一带一路
A Harry Potter exhibition 哈利·波特展
关于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
基于Flash+XML技术的护理技能虚拟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与轻分析
波特的儿子
波特的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