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文化建设路径研究

2022-03-21杨德强

中国集体经济 2022年7期
关键词:乡村振兴文化

杨德强

摘要:作为一定区域内思想文化和精神的结晶,乡村文化是乡民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和发展而成的成果。乡村文化与乡土元素、区域特色与人文风情相融合,形成乡村特色文化,对于提高乡民的文明素质,提升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具有重要价值。加强乡村文化建设,为传承与发展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了重要契机。

关键词:乡村振兴;文化;路径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的重要战略,指出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之魂。文化兴,国家兴,没有文化的繁荣进步,就没有国家的伟大复兴。进入新时代,广大乡村地区人民群众物质财富不断增长,对精神文化的需求日益提高。鉴于此,乡村立足于区域特色资源禀赋,将本地产业项目与文化元素融合,使本地具有乡愁记忆、带有地域特点与人文风情的传统文化重现生机,塑造出乡村的个性文化气质与内涵,满足乡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打造与创建乡村文化品牌,成为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

一、乡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加强乡村文化建设,对于弥补国家文化建设的短板,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繁荣文化生活,提升文明素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要意义。

(一)加强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

邓小平认为,搞四个现代化一定要有两手,只有一手是不行的。在物质与精神的关系上,他指出应当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只有两个文明都搞好了,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随着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战略实施,广大乡村地区进入脱贫攻坚成果的巩固阶段,贫困地区人民在衣、食、住、行等方面一定程度上得到满足,乡村生产力不断提高,农民人均收入提高,生活水平得到改善,但乡村精神文化消费不足,打造富有特色的乡村文化产业,满足区域民众的精神文化需要迫在眉睫。因此,加强乡村文化建设,不断弥补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短板,日益提高村民的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素质,充实精神文化生活,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日趋成为我国精神文明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源泉与动力

推进乡村振兴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而文化振兴是很重要的支撑系,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铸魂工程。乡村文化是长期居住在一个地方的乡民在生产生活中逐渐形成的精神成果,也是乡民赖以生存的精神依托与意义所在。进一步开发乡土文化资源,挖掘乡村乡土情愫,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打造乡村文化品牌,激发广大乡民创造力,利用乡村自身的文化特性带动本地的经济发展,并以此提高区域的整体竞争力,提高地区知名度,有利于实现乡村经济振兴的目标,为乡村振兴筑牢文化之魂。

(三)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需要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我国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目标是分两步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的统一体,在21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乡村文化建设是提高我国社会文明程度的关键,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一环,提升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重要举措,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加强乡村文化建设,逐步打造区域文化影响力,是乡村特色文化发展的法宝,对于地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意义深远。

二、当前乡村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基层政府不够重视

随着乡村居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居民对文化产品及服务的需求日益提高,作为地方政府应该承担和落实满足居民精神文化生活的保障工作。然而,從现实状况来看,广大乡村基层干部对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对乡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上明显不足,缺乏对乡村文化的保护与开发,尤其是一些具有文化底蕴的传统村落、名人故居、传统古建筑,基层政府往往容易忽视它们的价值,挖掘优秀传统文化对当地经济发展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不高。在乡村文化市场的监督方面,存在监管不到位的现象,导致文化市场泛滥。一些上级下达的文化政策落实不到位,对乡村文化建设的管理和服务效能有限,由此也就难于满足广大乡村居民对文化生活的现实需求。

(二)文化基础设施落后

文化设施是开展各项特色文化活动的载体,也是乡村文化建设的阵地。我国在不断加强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广大乡村地区相应成立了文化站、文化服务机构,但常年存在“摆而不办”的现象,长期下去设施老化,活动举办更是少之又少。符合本地特色的、适应广大人民群众需求的文化场所,文化娱乐设施少之又少,对文化书屋、图书室、体育健身房的建设远远不够,无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也不利于乡村文化事业的发展。

(三)文化人才队伍缺乏

人才是乡村文化建设的主导力量,在区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量乡民涌入城市,其中不乏一些知识分子、青年,而留守乡村的多数为老人、儿童、妇女,农村“空壳化”现象突出。青年才俊、乡贤作为乡村文化传承与保护的中坚力量,无论在学识、年龄等方面都具有优势,而作为乡村文化骨干力量的青年一代却流走他乡,无疑加大了乡村文化的建设的难度。因此,在引导乡村文化建设与发展的过程中,很难挑选出适应本地气候的文化能人,各项文化活动的开展缺乏组织者、引领者,乡镇文化人才队伍组织涣散,知晓本地传统文化的乡民稀缺,也就难于带动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到文化建设的步伐之中。

(四)文化体制机制不健全

乡镇(街道)政府在文化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盘活乡村文化资源,成为乡村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目前乡村普遍存在文化干部专职不专用、专岗不专业、岗位被虚化、待遇不落实等问题,严重影响了群众文化活动常态化经常化开展。此外,多个部门对群众文化活动具有管理职能,由于各部门分割有限的财政资源,又各自在分管领域抓成绩,缺乏统一的文化管理政策。乡村文化的建设离不开完善的乡村文化政策,文化管理政策对于乡村各项文化事业的发展意义重大。

三、加强乡村文化建设的路径

加强乡村文化建设,离不开该地域独特深厚的历史底蕴,挖掘乡土资源与人文气息,壮大乡村特色文化产业,完善乡村基础文化设施,充分发挥乡村文化人才队伍的主导作用,破除阻碍乡村文化发展的体制机制藩篱,调动地域群众积极参与到文化建设中来。

(一)发展乡村特色文化产业

产业是乡村经济发展的前提与基础,文化产业是乡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指出要顺应产业发展规律,立足当地特色资源,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壮大,优势产业布局,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效益。广大乡村地区应结合区域特点,因地制宜地采取措施,结合本地乡村旅游现状,发展适应本地特色的田园风光经济,同时引进外资,发展本地合作社经济,融合影视、电商、农村淘宝等平台推介地方特色文化产品。培育新型文化产业链,发展具有本地特色的,密切衔接乡村旅游经济,打造反映本地民众生产生活方式的,人民喜闻乐见的文化产业形态。

(二)完善乡村文化基础设施

“文化设施是实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基础保证”,也是开展文化活动的重要载体。加强农家书院、健身广场、名人故居、陈列馆、乡村文化活动室、流动文化车、乡村阅报栏、业余剧团、农民书社的建设,打造农民文化乐园、文化大院、乡村图书流动站,改造乡镇综合文化站等文化设施。建设覆盖乡村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加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完善文化基础设施后期保障,在社会保障和教育发展方面,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健全现代乡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提高建设质量与水平。一个地方的文化氛围与文化环境需要完善的文化基础设施作为载体来营造,搞活乡村文化阵地,提供给乡民们充足、舒适的文化娱乐环境。加强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实现全覆盖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三)培育乡村文化人才队伍

人才是发挥引领作用的典范,在乡村文化建设过程中是重要的支撑力量。完善激励机制,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回到家乡,充分发挥他们的专业技能与智慧才能,鼓励他们积极投身于乡村文化建设。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支持农民学习现代农业技术,因地制宜地发展农民培训,着重加强在本地文化遗产保护、文化手工艺传承等方面的专业能人,培養文化品牌宣传队伍,特别是有志于返校创业的青年才俊,当地政府部门应大力支持他们创业,同时鼓励更多的本地民众积极创业,为乡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四)健全乡村文化体制机制

规范文化管理是文化发展的关键,也是文化活动正常运行的前提。进一步加强党委领导、政府管理、社会监督、农民参与的乡村文化标准化建设。乡村特色文化是地区的优秀文化成果,对于推动地方的经济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作为一种文化产业,当地政府应该积极引导,鼓励乡村的能工巧匠积极钻研文化手工艺品,打磨优秀的文化艺术品。乡村应对照本地文化政策,破除阻碍本地文化繁荣进步的顽疾,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开拓适合本地文化发展的新路子。进一步健全乡村公共服务管理体系,加强监督服务职能,整治乡村存在的文化乱象,不断净化乡村文化环境。

四、结语

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越来越成为国家繁荣进步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也日益明显。创建和打造较有影响力的文化,需要将地区特点、历史底蕴和新时代特点紧密地结合起来,把优秀的传统文化作为文化创造的底蕴,整合地区文化资源,不断充实乡村文化内容,从而更好地为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同时在实践中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完善乡村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建设体系,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强基固本。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2]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习近平同志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的报告摘登[N].光明日报,2017-10-19(02).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8-02-05(01).

[4]马珂琦.“文化小康”视域下新时代乡村振兴路径探析[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9(03):18-26.

[5]张运青.文化强国视域下的农村文化建设三题[J].理论导刊,2014(08):76-78.

[6]邹林,方章东.完善农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保障机制[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04):54-56.

[7]王玥月.发挥地方政府在农村文化建设中的作用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18,9(24):139-140.

[8]胡恒钊.新时代我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路径选择[J].理论导刊,2018(06):87-91.

[9]康月敏,刘静.河北省新型城镇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16(01):47-51.

(作者单位:昆明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2916501705205

猜你喜欢

乡村振兴文化
文化与人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谁远谁近?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