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硬通道钻孔引流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
2022-03-21刘春
刘春
摘要:目的 探析微创硬通道钻孔引流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该院接诊的11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纳入研究队伍,纳入时间为2019年1月-2021年10月,以随机双盲法将所有患者列为常规组(n=58)与微创组(n=58),分别实施开颅血肿清除手术治疗与微创硬通道钻孔引流手术治疗,对组间手术相关指标、血肿量及并发症情况作出分析对比。结果 组间术前血肿量无差异,P>0.05,术后1d、3d微创组血肿量相较于常规组均较低,微创组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相较于常规组均较短,出血量较低,P<0.05;微创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72%,相较于常规组的13.79%较低,P<0.05。结论 微创硬通道钻孔引流术可缩短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降低出血量,且有效清除血肿,同时避免发生相关并发症,建议推崇。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开颅血肿清除术;血肿量;微创硬通道钻孔引流术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2)03--01
高血压脑出血在高血压疾病中是最为严重的一种并发症,中老年人是好发群体,且男性居多,春冬季节是好发季节,对中老年患者生命健康构成严重威胁,患者会出现恶心、呕吐、躁动及眩晕等表现,有极高致残率与致死率[1]。脑出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诱发的出血,在所有脑卒中内占有较高比例,该病治疗方式依照疾病性质的不同,其治疗方法也各不相同。内科常通过止血药物与凝血药物、降低脑水肿、控制高血压、确保水电解质与营养平衡及避免发生并发症等对该病进行治疗,而当前临床对于该病常采用手术治疗,从而降低颅内压,继而有效清除血肿,以促使神经功能的恢复,从而改善患者预后。传统的手术方式临床治疗效果较为欠佳,无法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为此须选取高效合理的手术方式以提升患者生存率,而微创钻孔引流手术是该病首要术式,能取得满意效果[2-3]。针对上述内容,本文抽选部分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析该术式的临床效果,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随机双盲法作为分组依据,将2019年1月-2021年10在该院行手术治疗的11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为常规组与微创组,各58例,本文研究均取得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批号:2019年审(22)号],常规组患者中纳入35例男性,23例女性,年龄区间介于51~69岁之间,中位值(61.34±6.21)岁,血肿量区间介于30~72ml之间,中位值(53.24±5.42)ml,病程区间介于4~10年之间,中位值(6.24±1.32)年,微创组患者中纳入37例男性,21例女性,年龄区间介于50~70岁之间,中位值(61.42±6.28)岁,血肿量区间介于32~70ml之间,中位值(53.31±5.38)ml。病程区间介于4~11年之间,中位值(6.28±1.35)年,组间基线资料无明显差异,有对比性,P>0.05。
纳入标准:①均符合《高血压性脑出血中国多学科诊治指南》中相关诊断标准[4];②具有手术指征;③无心肝肾等重要脏器疾病;④无认知功能障碍或精神异常,可配合研究;⑤患者与家属均知情同意并参与本次研究。
排除标准:①心肝肾等重要脏器严重病变者;②手术相关禁忌症者;③休克、凝血功能障碍者;④因脑血管畸形、肿瘤、外伤及动脉瘤等引发的出血;⑤血液系统、传染性疾病者;⑥精神疾病或认知障碍,不配合研究或中途退出者。
1.2 方法
常规组以开颅血肿清除术展开治疗,对患者进行全麻处理,依照CT明确手术部位与范围,对头内颅骨实施钻孔后,延长骨窗至3cm。进入头颅后以“十字法”切开脑皮,随后通过穿刺针检测血肿状况,手术期间尽量避开重要神经血管区与功能区,从血肿距皮质最浅部位进入血肿腔部,经脑沟切开3cm长度,血肿清除量应在总量60%。
微创组以微创硬通道钻孔引流术展开治疗,利用CT定位颅内血肿穿刺点,局部浸润麻醉后采用YL-I型粉碎性穿透颅骨,进入血肿后缓慢抽吸,待出现负压后停止抽吸,随后放置引流管,24h后利用CT观察颅内血肿状况,注入5ml生理盐水+2.5万U尿激酶,每日1-2次,夹闭引流管3-4小时,3-5d后拔出引流管。
1.3 观察指标
(1)评估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包括手术时间、出血量及住院时间等。并对患者术前、术后1d、3d血肿量展开评估对比。
(2)统计患者再出血、肺部感染、颅内感染等并发症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以[n(%)]表达,应用统计软件SPSS 20.0实施t检验和χ2检验,两组数据存在差异后选用P<0.05表达。
2 结果
2.1 比较手术相关指标
组间术前血肿量无差异,P>0.05,术后1d、3d微创组血肿量相较于常规组均较低,微创组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相较于常规组均较短,出血量较低,P<0.05。详见表1:
2.2 比较并发症
微创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72%,相较于常规组的13.79%较低,P<0.05。详见表2:
3 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是神经外科多见的一种急重症,中老年人是好发群体,且多见于男性,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失语、偏瘫等现象,甚至会出现意识不清及昏迷等情况,高血压脑出血若未及时处理颅内血肿,会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危,为此需采取适当治疗措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预后[5-6]。
对于该病临床多采用手术治疗,传统的开颅血肿清除术虽然能在短期内清除血肿,迅速减压从而实现止血的目的,但术中创伤较大,且手术时间较长,若未注意极易损伤重要神经血管区与功能区,对脑组织存在较大损伤,极易诱发诸多并发症,导致患者预后差且恢复慢[7]。而微创颅内硬通钻孔引流术不仅术中创伤小,且引流效果较为理想,可较大程度降低颅内压,促使中断的神经纤维束尽快恢复,继而使患者颅内血肿周围的脑组织供血尽早恢复正常。本文结果表明:组间术前血肿量无差异,P>0.05,术后1d、3d微创组血肿量相较于常规组均较低,微创组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相较于常规组均较短,出血量较低,P<0.05;且微创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P<0.05。该术式手术稳定性与密闭性均较高,能经一次性粉碎穿刺血肿法,缩短手术时间,有效避免发生相关并发症,能最大程度避免损伤脑组织,准确判断患者血肿部位,具有较为明显的血肿清除效果,操作便捷可行,利于患者术后尽早恢复。需注意的是,无论是开颅手术或是微创手术均需满足手术相关指征要求,若患者意识状态较为良好,可待其出血稳定后尽量选取微创手术,以确保临床疗效[8]。
综上所述,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微创硬通道钻孔引流术治疗能缩短其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降低其住院量,且有效清除血肿,同时能减少并发症风险,有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徐敬斌,常奎,王鑫.软通道微创穿刺引流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術后血清sTREM-1和PCT水平的影响[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21,20(18):1967-1970.
[2]赵鑫,龚琳.软通道微创穿刺引流术联合七叶皂苷钠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1,19(10):1742-1744.
[3]徐宣乐,李学超,王琼,等.单通道、软-硬通道结合微创血肿穿刺引流术与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疗效研究[J].陕西医学杂志,2021,50(8):977-982.
[4]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等.高血压性脑出血中国多学科诊治指南[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20,36(8):757-770.
[5]赵保祥,赵赛赛,李中林.经侧裂血肿清除术与经颞部微创钻孔引流术治疗中等量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对比[J].徐州医科大学学报,2021,41(9):667-671.
[6]黄坚,杜春生,吴彬冰,等.微创穿刺引流联合开颅减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并脑疝的临床研究[J].海南医学,2020,31(7):854-857.
[7]王首杰,蔡青,秦怀洲,等.微创钻孔引流术对高血压脑出血病人脑血流参数和血清神经功能指标的影响[J].实用老年医学,2020,34(3):237-240,245.
[8]王国堰,崔芝红,田仁富,等.早期微创穿刺引流术对老年高血压脑出血神经功能康复及血清AQP4与TLR4表达影响[J].川北医学院学报,2020,35(5):858-862.
2312501705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