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渗透传统文化,优化美术课堂

2022-03-21胡英

关键词:美术传统文化

胡英

摘 要: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历经五千多年,一直源源不断地传承至今,它赋予我们民族生生不息的强大生命力,是我们民族的精神血脉和信心源泉。伴随着时代发展,全球化是目前世界发展的大趋势,各国文化随着交流的日益增多会遭受不同程度的影响。美术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为把我国优秀文化更好地传承下去,在初中美术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是当前的重要任务。只有让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有深刻的了解和认识,才能让他们产生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关键词:中华文化 美术教学 传统文化 德育渗透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2.02.031

传统文化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处处可见,在我国初中的美术教学中,教材内容里也蕴含着非常丰富的文化资源。为把优秀的传统文化更好地融合到美术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教材,深挖里面的德育知识,将其渗透到教学课堂上,这样有利于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和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对于如何做才能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更好地渗透到初中美术教学中,本文进行了详细论述,希望助力我国教育事业更好的发展。

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初中美术课堂中运用的重要性

我国的优秀文化从古至今发展了几千年,已经非常成熟,并形成了体系。学习传统文化,有利于提升人的思想品德,完善人的性格,提高人的道德修养。如果初中美术课程里面没有传统文化的元素,则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协调发展,会阻碍学生成为一个高品质的人才。高中生作为祖国未来发展的接班人,就应该对祖国的优秀文化,有個深刻的认知和清晰的了解。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大变革,作为一名华夏儿女,虽然要紧跟时代步伐不断进取,汲取其他国家的优秀文化,但同时也要时刻谨记,自己是一名中国人,什么时候都不能忘本,要坚持对自己国家文化的认可,对自己的民族要有信心。伴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教学也在变革,将德育渗透和教育教学有机地融合到一起,是教育教学的重要任务。

在初中的美术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传授传统文化知识,是完善我国的教学体系和传承文化的需要,也是在为我国培养出优秀合格的高品质人才打基础。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初中美术教师在进行教学时,既要重视学生文化知识的学习,也要关注学生的思想变化和心理需求,努力提升他们的道德修养,为培养他们成为德美智全面发展的高质量人才而奋斗。我们国家在美术方面,流传下来许多瑰宝,如画作、古建筑、传统节日、雕刻艺术等。这些瑰宝里面蕴含着十分丰富的精神内涵,能陶冶学生的情趣,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给他们人生以启迪和开发他们的智慧,从而拓宽他们的知识面和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我国传统文化除了这些有形的物品和丰富的知识外,无形的仁爱、智慧、能量、修养等这些也是我们优秀文化的精髓,这些无形文化,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进行滋养,促使学生完善人格和形成高尚的品德,因此将中国传统文化渗透到初中美术教学中很具有时代意义。

二、传统文化在初中美术课堂中的渗透教学策略

1.渗透文化教学,鉴赏优秀传统画作

我国历史发展悠久,流传下来很多高品质的画作。我们国家的绘画作品从来都不是对某一事物的单一描绘,背后都是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或者是对作者当时生活环境的一种映射。所以教师在给学生们展示绘画作品时,除了欣赏画品的优美之外,也要给学生详细讲解一下作者生活的时代背景,以及作者的性格特征等知识,以方便学生从多个角度去欣赏作品,同时也加深他们对我国古代历史知识的了解,从而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增进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例如在教学《如何欣赏绘画作品》这节课时,教师可以带着学生们一起欣赏宋朝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从景致来看,有原野、城驿、茅棚、城楼、小桥、河流等;从人物上来观,有男、女、老、幼、农夫、商贩、僧侣、医官等;动物有驴、马、骆驼等;整幅图内容丰富多样,色彩鲜明,画面热闹而不杂乱。透过画风可以感知作者,比如通过画笔的细致生动,能感知他一定具有很强的洞察力,通过画面结构能看出他具备超强的组织能力,也能感受到他一定是一个特别热爱生活之人。因为《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是北宋时期,京城(现在开封)内老百姓的生活场景,通过丰富的画面内容,也反映了当时京都市井生活的喧闹和文化的繁荣。教师可以图为基础,讲述北宋时期的一些风俗习惯和特征,如画中有人在放风筝,有人在荡秋千,有人在商店里买扫墓用的物品。教师可以结合细微、逼真的图案讲述古代的体育文化、风俗文化,让学生见识中华传统文化的多样性,深化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了解。

2.渗透文化教学,欣赏古建筑

我国古代的建筑物也会随着朝代的更迭在不停地变化着,建筑物的风格也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信息。在美术课堂上,通过欣赏古代建筑和学习古文化,有助于学生了解不同阶段历史人物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只有当学生掌握了不同年代的文化特征,才能更好地欣赏时代艺术。基于建筑的立体特征,教师要善于利用现代科技设备进行教学,单一的图片形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基本需求,所以要多配一些视频来活跃课堂气氛。

比如万里长城,始建于周朝,根据历史记载,从古到今,加起来将近二十多个诸侯国和王朝的帝王派人修建过它,所有的城墙建筑加起来将近十万公里。古时候,长城修建的目的大多是为了防御外敌的入侵,它是目前为止消耗时间最长,工程量最大的防御性工程建筑,在世界所有古代建筑里面,长城被誉为七大奇迹之一,所以被列为世界性文化遗产。教师在讲解长城的过程中,可以借助一些视频和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长城以外的绮丽风光,长城的威武绵长。也可以鼓励一些到长城旅游过的同学,给大家讲述一下自己的旅游经历,讲讲自己亲眼见到的长城到底是什么样的。再比如我国的故宫博物院,又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个朝代的皇宫,目前为止,无论是规模上,还是保存的完整度上,都是世界上数得着的古建筑。在课堂上,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故宫宣传片,或者影视剧中的有故宫大面积镜头的画面。如意大利著名导演贝纳尔多·贝托鲁奇所执导的电影《末代皇帝》就是唯一一部在故宫太和殿取景的影片,电影中有大量关于故宫内部真实情境的镜头。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一些画面说一下他们的感受。如此这般,借助视频欣赏和对古建筑知识的学习,让学生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3.渗透文化教学,展开传统文化节日活动

我们国家传承下来很多节日,例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在平常生活中,每个节日的展现形式都不一样,而且每个节日背后都蕴含着不同的历史文化信息。在美术教学中,不同的节日里,学校可以组织美术教师们开展相应的活动。或者发挥教师们的主导作用,以班级、年级为单位,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带着学生进行美术创作,让学生借助剪纸、做手工等活动迎接节日,欢度节日。

例如,在过端午节时,由于端午节在中华文化史上有着特殊的意义,所以中国历史上以端午为题材的书画作品可以说是数不胜数。教师可以将大家组织起来,让大家欣赏我国著名艺术家所创作的有关端午节的美术作品尤其是书画作品,如宋代的《金明争标图》《龙舟图》,元代吴廷晖的《龙舟夺标》,明代陈洪绶的《屈原像》,清末任伯年的《端午图》,齐白石《五日吉祥》,张大千《端午习俗》,等等。结合这些名家画作给大家讲述爱国诗人屈原的故事,讲述端午节的来历,带着学生用卡纸制作香包或者带着学生一起包粽子,以拉近师生感情,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此基础上,以家国情怀和传统文化教育为主题,教导学生向屈原学习,要做一个爱国忠诚、品德高尚之人,这样才会得到世人的尊重和敬仰。再比如过中秋节的时候,美术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诵读以“月”“中秋”为主题的古典诗词,画月饼、做月饼,用剪纸、诗文寄情。在渗透知识的时候,让学生们明白,月亮和月饼之圆的寓意,圆象征着团圆、圆满,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每一个节日都是对我国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也是对学生思想的熏陶和滋养。

4.渗透文化教学,欣赏雕塑艺术

中华民族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且历史文化资源丰富。我国现存很多历史悠久的古代艺术作品,许多作品都蕴藏着浓厚的传统文化气息,含有极高的艺术欣赏价值。以传统雕塑艺术为例,我国雕塑艺术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形式丰富,许多雕塑艺术大到整体造型,小到构建风格和花纹装饰,都极具艺术美、审美价值和文化特色。比如我国古代著名的雕塑作品“秦始皇陵兵马俑”“乐山大佛”等都非常具有文化特色。

在讲述雕塑工艺方面的课程时,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从中选取经典素材、作品来教学。如秦朝的兵马俑气势恢宏,造型壮观,兵马俑高大、雄健的形象,生动体现了秦人崇武、善战的风尚,体现了封建社会上升期的奋发有为、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在讲述中国传统雕塑工艺时,教师可以结合秦朝的历史背景讲述秦始皇的丰功伟绩,以及制作兵马俑的缘由,让学生对秦风、秦功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同时,借助多媒体搜索、展示与兵马俑相关的视频、图片以及文字信息,与学生们一起了解这些雕塑作品背后的文化知识。如秦始皇陵兵马俑是时代精神的产物,是古代写实艺术的奇峰。兵马俑的写实手法不仅表现在整体造型上,还体现在许多细节方面。如秦俑的发型、发辫各不相同,发型有螺旋纹式、波浪式等,发辫有三股、六股,发辫走向和发丝都清晰可见。兵马俑不仅铠甲甲钉疏密有致,手指上的骨节和指甲等也刻画得十分逼真,就连陶马口中的牙齿也塑出六颗,以示马匹是正处于青壮年的良马。我们不仅可以从兵马俑的外形、数目及保存的完整程度分析出当时秦朝国力的强盛,以及中华先民是何等的智慧。还可以借助这种写实手法,发现许多艺术特色,如我国古代雕塑艺术接近成熟,民族艺术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等等。这样通过对我国雕塑作品的学习,让学生们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可以培养他们的民族意识和爱国之情。

5.提高教师素养,师生共同成长

随着地球村的形成,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文化往来日益频繁,外来文化也加快了入侵和渗透的步伐。在此情境下,传统文化的回归,成为全社会的共同呼唤。在中央提出“文化兴国”战略后,许多教育工作者都意识到了文化教学的重要性,并在传统文化课程资源开发、文化教学中做出了积极的努力。但是,与传统文化呼唤此起彼伏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许多教育工作者的传统文化课程资源开发意识、开发能力都相对薄弱。如在美术教学中,许多教师受学科本位思想影响,忽视学生人文素養培养,不知道如何开发传统文化资源,所以,在美术教学中,关于传统文化教学和渗透,就出现了教学内容枯燥、形式单一、资源短缺的尴尬局面。

教师是教学的总设计师,在初中美术教学中,要想提高美术教学质量,将传统文化渗透进去,需要重视美术师资队伍建设,提高美术教学队伍的人文素养、教学能力。因此,在教学管理中,不仅要培养教师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特别注重教师人文素养培养,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这就要求学校在美术教师招聘中,提高对教师的文化要求,引进具有文化底蕴、文化修养的专业美术教师。同时聘请省内外知名优秀传统文化名家来校兼职、座谈,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然后,将提升美术教师优秀传统文化素养纳入学校整体发展战略,提高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教学的能力,着力构建美术教师优秀传统文化培训体系,本着“送出去、请回来、网上学”的培训策略,利用互联网、教育论坛、专题讲座等形式,经常性地组织学科教师参加优秀传统文化培训,推动美术教学队伍健康、持续成长,培养和造就优秀传统教育骨干和学科带头人。与此同时,建设美术教师学习型工作室,发挥学校教学教研优势,整合传统文化教学研究内容,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学研究,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传统文化在美术教学中的渗透提供理论支撑。在此基础上,开展一系列的学习实践活动,如书画名家进校园活动,搭建文化名人与师生共同参与的活动平台,并加强师生优秀传统文化素养督导,要求广大教师丰富教学的多样性,为学生提供行为世范、做知行合一的人。促使学生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让他们坚定做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文化基因的弘扬者、文化自信的践行者的信心。

综上所述,将传统文化渗透到初中美术教育教学中,既是对我国优秀文化的传承,也是对我国教育教学事业发展的促进。通过传统文化知识的渗透,有利于学生汲取更丰富的知识营养,形成健全的人格,也能增进他们的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作为一名美术教师,首先要做到以身作则,要敢于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改变教学理念,自己要有很强的责任心和民族自豪感,才能为祖国培养出有担当、有民族意识的高品质人才。

参考文献:

[1] 张彦东《继承传统文化 弘扬大美精神:浅谈如何在美术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学周刊》2015年第15期。

[2] 刘飞《如何在初中美术教学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文存阅刊》2018年第4期。

[3] 卢智平《优秀传统文化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策略》,《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0年第19期。

3513501908227

猜你喜欢

美术传统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老传统当传承
谁远谁近?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