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小学美术教育中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

2022-03-21程利平

关键词:绘画民族美术

程利平

摘 要:在我国教育改革进程中,“素质教育”理念被提出且成为主要运行体制,旨在于促进青少年综合素质和能力的良好发展和提升,而这就对教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小学美术教育中,教师不仅要传授基本技能和知识,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及鉴赏能力,以提高其学科素养为主要目的。基于此,本文就在小学美术教育中渗透传统文化展开了探析,通过这种方式来增强小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识和理解,提高他们辨识信息和文化好坏的能力,继而有利于促进其综合素质的发展。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小学美术教学带来一些参考和借鉴,从而实现对传统文化的良好传承。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育 传统文化 传承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2.02.030

伴随社会高速发展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态势,在此背景下,大量外来文化涌入中国,促使我国的文化愈发多元化。这样的发展趋势,就像一把双刃剑,好的一面便有利于促进中国与国际社会能够更好地接轨,不利的一面则是多元文化不见得都适合我们,其中还掺杂着诸多不良文化。尤其是对小学生而言,其身心还处于发展阶段,不能很好地辨识文化的正确性,对此“树立民族文化自信”这一思想逐渐成为基础教育的重点内容。在小学教育中,美术担任着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丰富情感及提高艺术素养水平的重任,为此在教学当中教师可融入优秀的传统文化,以此来实现对学生情感与文化意识引导和强化的目的。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充分运用我国传统文化,将优秀文化和美术教学有机融合在一起,以此既能丰富教学内容,拓展学生的知识层面,也能向学生展示民族文化,陶冶他们的情操,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同时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及爱国之情,促进他们综合素质的良好发展。

一、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

其一,传统文化展现了一个民族的生存本能,其渗透在社会和生活中的每个角落,包裹了人们日常生活的种种。可以说其具有满足人们生存需要的本能特点,可以让民众学着如何去生活和生存,同时亦有利于不断提升他们的本能作用。

其二,传统文化是在传统生活中人们日常生活行为下不断形成的一种民族文化,对此可以说传统文化具有生活和文化双重符合的特征。换而言之,传统文化在起初就具有不成文的程式化控制特性,具有引领民众生活行为、言行的作用。

其三,传统文化还具有幸福生活的特性,即其容纳着整个社会的人文现象,是社会发展和人们生存的生命主题。在这个主题基础上,人们逐渐尝试追求幸福、吉祥,而形成了一种特有的特征。

二、在小学美术教育中传承传统文化的必要性和价值

(一)渗透传统文化的必要性

在小学美术教材中本就涵盖着诸多传统文化的内容,可以说做好美术教育就是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对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基本的绘画技能,更要引导学生发现美术课程的乐趣及其文化的氛围感,继而不断地提高他们的审美水平。而教育事业本就担负着传承传统文化的责任,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是非常必要的,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深入了解美术,亦能实现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传统文化是我国文化的基本内容,也是构成的关键部分,更是一个民族不可缺失的精神食粮,是促进一个国家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撑,对此树立民族文化自信是不可疏忽的事情。基于小学阶段,正是培养学生民族认同感、爱国精神的关键期,在小学美术课堂上植入传统教育,既是发挥教育载体的价值,且是引领学生感受和体会民族文化魅力的途径。以此便能让小学生感知自己国家的本土文化,激发他们的喜爱之情,加深对美术课程的理解,同时也是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重要举措。

(二)在小学美术教育中传承传统文化的价值

1.有利于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凸显美育价值

美术学科本就具备展现时代文化和观点的特征,可见美术教育和文化两者之间本就存在相互依赖和促进的关系。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担负着培养学生美术技巧和素养的职责,继而就需要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创新。而传统文化则包含着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过程中的种种文化和现象,将两者进行融合,既能发挥两者之间的联系性,亦能实现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同时具有优化教学、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作用和价值。

此外,在实现对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进程中,也是在展现美术教育的价值。可以说,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注入传统文化,一方面为民族文化创造了一个良好的传承渠道,进一步增进了教育和文化之间的关联性;另一方面也提高了美术教育在社会生活中的贡献效果,能够以此激发学生对美术课程的学习兴致和积极性,强化他们对民族文化的热爱之情,让学生懂得保护文化遗产。同时通过美术教育来传播传统文化,能够促使学生在了解文化内涵和艺术形式的过程中,亦有助于熏陶他们的思想和观念,从而建立正向的“三观”和道德素养,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

2.在美术教育中融入传统文化具有落实素质教育的价值

新时期更加提倡素质教育,而美术作为一门培养学生艺术素养的关键课程,本就具有引导学生发现美、感受美的作用,从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鉴赏及审美水平,这亦是素质教育的需要。在此基础上,向美术教育中渗透优秀的传统文化,则能进一步拓宽学生的眼界以及对民族文化的了解和热爱,这样能够提高学生的學习专注力,强化他们的学习效果。传统文化之中蕴藏着诸多优秀的民族文化和精神,在这样的教学指导下,学生在学习基本的绘画技能时,也能感触文化的魅力,了解更多的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同时也有助于加深对美术的理解,产生双向的作用力。即一方面促进学生美术水平的提升,提高教学质量;另一方面促使其产生强烈的民族荣誉感、自豪感,而这正是作为一名当代小学生应当具备的可贵品质和精神,且能进一步促进文化承转和保护的发展。

三、在小学美术教育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措施

(一)在鉴赏名画时引入传统历史与文化

绘画本身就具备一定的历史传承性,在绘画的艺术以及作品内容和形式方面,均能体现出不同时期的人文历史、艺术审美。对此,在小学美术课堂上,教师可通过鉴赏各种历史时期的绘画作品,引领学生体验历史文化的生命力和魅力,以此既能学习相关的绘画技巧和知识,亦能加强对传统文化背后内涵的了解和理解。因此,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及教材内容,选择合理的传统艺术作品,在向学生讲述绘画技巧时,亦要向学生分析当时创作的时代背景和文化内涵。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感知到其中的艺术表现,了解所蕴藏的情感、思想。在此过程中,教师可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来帮助学生更好地鉴赏绘画作品,这样便能更加清晰、直观地分析作品的艺术特点和绘画技术,从而促使其在鉴赏之中不断提升审美能力。

譬如在课上的鉴赏环节,教师可选取《韩熙载夜宴图》这幅绘画作品,先让学生进行鉴赏,而后再让他们表达自己的观后感,在此之下引导学生展开对该作品的分析,教师可向学生讲述当时作者的创作背景,让学生对该艺术作品产生进一步的认识。然后在把握历史背景的基础上再进行鉴赏,致力能够挖掘出新的内容和感受,如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能够发现在作品当中的韩熙载尽管外表是愉悦的表情,但是仔细观察则能发现他内心中的惆怅和忧郁。通过该方式,让学生结合时代背景和作品的鉴赏,能够深入把握作品的精髓和要点,继而揭露出韩熙载内心中真正的独白,而这也反映出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以此可见,让学生结合作品背景来进行鉴赏,能够深入地感悟到其中的情感和表现手法,进而从传统作品中能够了解更多的历史和文化,提高他们的艺术素养。

(二)在彩笔描绘中探寻传统美的神韵

通常情况下,美术作品当中就隐藏着作者的情感和内心的情绪,即通过对作品的观察就能感受到这些作品背后的故事和心境。因此,在美术课堂上教师可引领学生善于去分析绘画之下的神韵和作者的情感,即可通过绘画的色彩、线条等细节来挖掘作者的思想和心境。譬如,在学习《色彩的對比》这节课内容时,教师便可借助各种色彩让学生感受其中的美,然后再引导他们学习使用色彩来装点生活,将其运用在自己的绘画之中。在此基础上教师可融入传统文化,如中国画,以供学生发掘其中的文化底蕴和神韵,教师可通过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同一个作品的不同颜色,以此让他们发掘彩笔之下的绘画技巧和美的韵味,从而学会感知生活中的美。

(三)运用传统文化提升学生艺术审美水平

对于小学美术教学而言,其本身就具有培养学生审美情绪的功能,对此教师可利用传统文化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审美水平。首先,传统文化本身就是历代民众勤劳智慧的一种体现,其中富含着传统生活的真实景象以及对生活的真实体验,同时也蕴藏着多元的历史人文知识。对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能够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通过这些多彩的资源,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譬如,在学习《星空的联想》时,教师可在此课程中融入一些民间传说故事,以此来激发学生的联想力和创新思维,这样不仅可以拓展学生的美术创作素材,亦能在传统文化的引领下加深对美的感受和体验。

其次,在将传统文化和美术教育融合的过程中,教师也要注重引导学生对艺术的理解和掌握,继而能够更好地运用线条和色彩等元素,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同时也能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去发掘生活中的艺术知识,以此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生活,形成生活化的美术学习模式,从而深化对绘画技巧和知识的掌握。

(四)运用民间工艺美术增强对民族优秀文化的认识

在美术教学中将传统文化融入其中,让学生了解更多的民间民俗文化,并能够运用在美术工艺创作当中,既能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韵味,亦能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通过对民间生活智慧的学习和掌握,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和艺术素养。譬如,在学习关于制作帽子和头饰这一手工课程时,教师则可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不同民族的头饰,以此拓展他们对帽子设计的认识,而后再组织他们展开小组讨论,最后分组制作不同民族的头饰。通过该方式,既能为学生带来丰富多彩的教学素材,使其对美术课程产生浓厚兴趣,同时也促使学生认识我国民族文化,拓展他们的创新思维,继而在手工制作中产生良好的创作灵感和能力。

四、在小学美术教学实践中传承传统文化的方式

(一)扭转美术教师教育观念

就当下我国小学美术教学情况来看,大部分学校依然将美术视为副课,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为此在教师人员方面的要求也就相对较低,很多美术教师都身兼数职,负责教授多个班级,就没有很多精力去深入研究课程,因此在教育理念的更新上相对落后。要想促使小学美术能够做到对传统文化的传承,首先就要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方法,提高而对美术教育的重视程度。学校要站在素质教育视角上,定期组织美术教师参与专业培训以及传统文化的主题学习,致力将优秀的传统文化渗透在美术教学中,从而提高授课质量。同时教学人员要意识到融入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围绕传统文化来开展教学工作,以此来强化学生的人文素养,为学习美术奠定良好基础。教师可组织学生去参观当地的人文博物馆或是美术文化遗产基地等,加强对其艺术素养的培育,培养他们对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意识。

(二)提高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立足于素质教育和传承传统文化,即要将美术教学落实在每个学生的创作之中。在小学美术课上并非只是传授学生基本的绘画技能,同时也涵盖着一些剪纸、手工等课程内容,对学生的创造和创新能力均有一定的要求,为此教师可利用传统文化来强化美术课程的实践性,继而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譬如,在学习关于《色彩的情感》这课内容时,教师可从中国红入手,来引导学生对色彩情感的认识。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红色更多代表的是喜庆、红火的寓意,在传统的设计中也有很多对红色的运用,如灯笼、春联、中国结等,对此教师可以此来指引学生对我国民族文化的了解。而后再以红色为主题,让学生通过对传统文化的了解进行创作,可通过绘画、手工等形式来展现自己的作品。以此方式既能锻炼学生的创造能力,亦是一种对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三)强化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体验与感受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皮影戏一直都是一个典型代表,这对小学生来说,更是有着探索欲望和学习好奇心的一种事物,因此在课程中教师可将“皮影戏”这一传统文化融入美术教学中。基于皮影戏是一种表演,且涉及很多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刻画,故而对操作技术方面具有较高要求,基于此,教师则要对此内容进行简化,能够达到让学生体验和感受皮影戏即可。例如,教师可结合小学生熟知的故事来创作皮影戏,并以此来设计简单的情景和流程。如以大部分学生熟悉的《龟兔赛跑》故事为例,教师可以此将学生进行分组表演,让他们各组自行进行设计表演情境。这样既能激发他们的竞争意识、提高学习积极性,同时亦能让学生深入了解皮影戏,实现对传统文化的发扬和传承。

综上所述,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是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实现发扬文化的重要措施,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小学生的人文素养,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认同感,达成对优秀文化保护和传承的目的。在教学中,教师要扭转教育观念,站在培养学生美学素养视角上进行教学,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选择一些适宜的传统文化及其作品,以供学生了解和学习,继而能够运用在自己的创作中,促进他们的进步和发展,凸显传统文化和生活的紧密联系。

参考文献:

[1] 王文彦《在小学美术教育中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华夏教师》2018年第10期。

[2] 汪娟《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开展民族传统文化艺术教育的探究》,《山海经(教育前沿)》2019年第3期。

[3] 公静《小学美术教育中传统文化传承实现路径分析》,《中华少年》2019年第1期。

3496501908282

猜你喜欢

绘画民族美术
美术篇
MINORITY REPORT
传承 民族 文化
被民族风玩转的春夏潮流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民族万花筒
中国美术馆百年美术收藏
台湾当代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