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物理教学

2022-03-21左丽

关键词:初中生中华物理

左丽

摘 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多彩,包含有古文、诗词、戏剧、对联等等,日常生活以及学习过程中都十分常见。初中物理课程内容的构成与中华传统文化的元素具有一定的融合性,这些促使物理课堂的教学过程中能适当地融入传统文化这一元素激活课堂,可以让学生在更加轻松的氛围当中进行物理知识的学习,同时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初中物理教育工作者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物理教育教学价值,并将其带入初中物理课堂,为沉闷的物理课堂注入新鲜的血液,让初中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增强自身的人文底蕴和责任担当。为了更好地达到这个目的,物理教育工作者应当不断地去探寻有效的融合途径,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物理教学有机融合起来,培养初中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与自信心,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性发展。

关键词:物理教学 传统文化 有机融合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2.02.026

我国传统文化内容十分丰富、源远流长,在进行物理这门学科的教学过程当中,可以选择适当地穿插一些传统文化,不仅可以让学生提升对物理学科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能够让学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进一步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进行培养。众所周知,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将学生们常见的成语引进物理课堂,不仅能够激起学生们的学习热情,还能够帮助学生们理解晦涩的概念。新《课标》中明确要求:“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发展对科学的探索兴趣,在了解和认识自然的过程中有满足感及兴奋感……”为达到这一要求,也即在课堂上教师能够良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教师探索出行之有效的办法。一堂优质课,相当于一部好的戏剧,教师就是导演。相信对很多人来说历史往往是枯燥而无趣的,很难深入进去,但是他却能够用风趣的故事让无味的历史变成一幕幕鲜活的景象,让人在不知不觉中获得知识。假如能够将这种教学方式应用于我们的物理课堂,让学生们从此爱上物理,岂不幸哉。

一、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物理教学的意义

在物理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主要有以下几点:

1.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教学内容主要来源于教材,但教材内容具有一定局限性,且一些内容与学生现实生活具有一定距离,学生理解难度较大,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让物理教学内容突破教材限制,拓展学生物理学科知识体系。与此同时,学生在成长历程中会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染,利用此种方法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

2.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为学生带来学习新鲜感,在内容上吸引学生学习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与此同时,为生动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初中物理教师需要使用多种模型、实物,或是利用多媒体技术,以革新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方法,从形式上提高学生物理学习兴趣。

3.培养学生道德素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丰富的德育要素,如爱国主义、自然和谐等,利用此类德育要素,初中物理教师可以在物理教学的同时为学生实施道德教育,以培养学生道德素质,兼顾智育与德育,以促进学生未来综合发展。

4.基于教育在现代的发展趋势,重建初中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物理学科中的大部分科学方法和内容都来自西方国家,物理学科的基本走向与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走向是截然相反的,这使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物理学科之间存在一种隐性的“文化沖突”。“学科的深度融合发展”是教育在现代发展的一大趋势,基于这种发展趋势,物理教育工作者可以从学生的本土文化入手,站在物理学的角度重新审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分挖掘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物理元素,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初中物理教育教学之间在一个比较高的层次上融合,通过“以文化人、以物理人”来弱化这种隐性“文化冲突”的影响。这样不仅有利于消除初中生对于物理学科的畏难情绪,而且有助于初中生重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

5.基于人本主义理论,充分挖掘物理学中的中华传统文化价值和育人功能。人本主义理论关注的不仅是教学中认知的发展,还关注人的情感动机的发展规律。物理学科的学习早就不仅仅以物理的学科内容为导向,而是融入了初中生对于自身的发展和价值取向。初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学素养,对中国的诗词歌赋、成语谚语和歇后语、民间艺术以及古代典籍都展现出了浓厚兴趣。教育工作者将初中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因势利导到物理学科的教学当中,不仅有助于初中生对物理的学习,更有利于提高初中生在物理学习生活中的思政能力。基于人本主义理论,将物理学科的文化性凸显出来,从而发挥物理学的育人功能,潜移默化地培养初中生的家国情怀和道德品质。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物理教学原则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物理教学时,初中物理教师应遵循基本原则为:(1)科学性原则。在选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时,初中物理教师应遵循科学性、严谨性原则,一方面,初中物理教师应考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与物理学科知识内容之间的联系,保证文化应用可以切实提高教学任务完成质量,另一方面,初中物理教师应保证传统文化内容依然可以指导学生现实生活,避免出现和现实脱钩问题。(2)系统性原则。初中物理教师应遵循系统性原则,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制定科学规划,避免出现文化盲目融入问题。(3)共振性原则。共振性原则主要指的是初中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保证自身对选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以自身言行去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4)激励性原则。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学生个人未来综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遵循激励性原则,鼓励学生去自主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物理知识,分析物理知识中蕴含的文化要素,促进学生自我成长。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物理教学的融合

1.将中国古代诗词歌赋融入初中物理教学中,可以丰富初中生的文学积淀

古代文学作品大多根植于生活和自然现象的描写,无不映射出我国古代学者的才智以及观察能力,并且有许多的初中物理科学知识也包含于其中。初中生从小学至初中阶段学习了上百篇诗词歌赋,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诗词歌赋鉴赏能力,也具备了一定的物理学科素养。唐代诗人杜甫曾说“高怀见物理,识者肯安哂”,正印证了文学鉴赏能力和物理学科能力对一个人的身心具有同等的地位和作用,我国物理教育工作者可以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吟诵诗词歌赋,让初中生经历从古人意境自然过渡到物理知识的过程,既有助于初中生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又能丰富初中生的文学积淀,同时还能培养初中生的家国情怀和道德品质。通过对中国优秀古诗词融入初中物理的实例进行整理发现,这种独具创意的精妙结合方式,让初中生品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物理学科当中散发出的独特魅力。

2.将成语、谚语和歇后语融入初中物理教学中,可以培养学生从物理的角度观察生活的能力

成语是从古代沿用下来的“众人皆说,所用之语”,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谚语和歇后语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通过实际实践经验总结而来的通俗易懂、简单好记的短语。成语、谚语和歇后语广泛流传并且沿用至今,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不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值得一提的是,这些翠羽明珠中大多都是应用了一些物理基础知识和科学技术编撰而来。

3.将中国古代文化典籍融入初中物理教学中,提升初中生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

中国古代典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之一,中国古代典籍代表着人类文明的精神轨迹。物理教育工作者要善于从古代典籍中发掘相关物理元素,为物理课堂教学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教育工作者可以将这种专属于我们国人的浪漫代入初中相关物理知识的课堂,传递给当代的初中生,让他们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物理前沿的联系中,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

4.开发特色选修课连接文化资源,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感知

开发校本课程是全面进行素质教育实施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促进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构成部分。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满足学生的文化需求,初中物理教师应该去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校园所提供的课程资源,还有其所在地的传统文化各种因素进行结合。带领学生去关注生产生活当中的一些比较常见的物理知识,从这些物理知识当中去研究其中所蕴含的科学方法。这样可以让学生在感知物理文化的同时,还可以促进学生对物理学科进行学习的兴趣提升。

四、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因素

初中物理教师需要深入挖掘物理课本中蕴含的传统文化知识,提高传统文化教学效率。同时初中物理教师在课堂中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时机,为学生引入传统文化,提高学生学习物理文化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物理文化的兴趣。在学生学习核能知识时,物理教师在讲解相关概念与功能、研究背景时就可以把我国的导弹之父钱学森的先进事迹引入到教学当中,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学生对国家兴旺发达的使命感,以便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学习与“磁”相关的教学内容时,物理教师就可以为学生讲解我国四大发明之一的“指南针”发展史,以让学生了解我国文化的基础上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在学习“力学”相关物理知识时,物理教师可以把古人表演“胸口碎大石”引入到物理教学当中。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而且能够活跃课堂教学氛围,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在学生学习“运动”相关知识时,物理教师可以把我国关于运动的古诗词融入课堂中。在学生学习“气味运动”相关知识时,物理教师可以把“酒香不怕巷子深”这句俗语引入到物理课堂教学中。这样教师可以把原本复杂难以理解的物理教学知识形象化,加深学生学习创印象,提高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能力。

五、改革教学策略,渗透中华传统文化

伴随着科学技术发展,我国的教学手段越来越先进。在传统教学当中,教师主要是拿着教学课本为学生讲授知识。同时教师通过在黑板上板书教学内容,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如今,我国的教学已经发展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也可以利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反过来品味中国诗词,让学生们感觉“学有所用”。如在学习掌握了《物态变化》一节后,再重新分析流传已久的《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就可以发现这首诗有违反物理规律的地方。当温度低于零摄氏度时,地表的水蒸气凝华就会形成霜,是以霜来自地面,不可能飞到天上,因此用“霜满天”形容是不正确的。由此可知,诗人张继误认为霜同雪类似,均是来自天上。而在学习了《光的反射》一节之后,学生对“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一句就理解得更为透彻。自然,文学并不等同于物理,文学创作中允许天马行空,允许各类美好的想象。假如教师能够教给学生“物理”——这一工具,就可以辅助学生更好地去发现诗词中、生活中容易被人忽略的物理现象,从而更好地理解物理,提升教学效果。

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初中物理教学的融合建议

1.明确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初中物理教学融合的落脚点。在物理教学中开发和应用传统文化资源不是一味地追求传统文化在物理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如果生拉硬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去为了融合而融合,这将与我们的初衷背道而驰,我们应该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最终的落脚点,有效地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物理课堂氛围,使物理知识当中的科学性和人文性并驾齐驱。

2.选择适当的教学资源。一切的有机融合都是着眼于学生的身心发展与道德品质的培养。如果我们选择一些晦涩难懂的诗词歌赋去融入,不仅会增加教学难度,而且对于初中生来说学起来也是极其吃力的,会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

综上所述,传统文化犹如一条亘古不息的长河,在进行物理教学的过程中去适当性地融入传统文化,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对物理这门学科学习兴趣的上升,同时对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具有推动作用,进一步在课堂上展现出新课改的理念以及精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物理教育教学价值,这些文化瑰宝是古人留给我们的珍贵文化遗产。物理教育者应该勇于打破学科的界限,积极发掘这些蒙尘的文化瑰宝,通过合理的组织和有机的融合后带入物理课堂,让这些文化瑰宝再次发挥它们巨大的价值,向学生展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潜移默化地培养初中生的人文底蕴和社会担当。

參考文献:

[1] 刘雅柔、刘付莉《新媒体时代下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研究》,《传媒论坛》2020年第20期。

[2] 张雨珂《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校教育研究》,《教育教学论坛》2020年第39期。

[3] 孙利元《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学中德育渗透的路径》,《西部素质教育》2020年第7期。

[4] 王文建、刘芳《基于“文化生态”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重构》,《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9年第22期。

[5]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初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年。

[6] 王春晖、钟绍春、钟永江《文化视域下的初中物理课程实施》,《课程·教材·教法》2017年第5期。

3576501908247

猜你喜欢

初中生中华物理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只因是物理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处处留心皆物理
初中生作文易犯的“十大病”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三脚插头上的物理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