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政治教学中家国情怀的培养策略
2022-03-21田旭峰
田旭峰
摘 要:“情怀如梦,家国在心”,从古至今中华儿女都具有浓厚的家国情怀,从古代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到现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都包含着浓厚的家国情怀。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传统文化发展至今,本身就承载了无数的家国情怀,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所以,将传统文化应用到中学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具有较大的意义,可以辅助教师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激发学生爱祖国、爱家庭、爱他人的情怀,致力于为祖国的发展做出贡献。基于此,本文立足于传统文化的视角,探究中学政治教学中家国情怀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传统文化 中学政治 家国情怀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2.02.024
中华民族有着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历史文化博大精深。在过去的几千年中,以儒家、佛家、道家为代表的传统文化记录着很多可歌可泣的人物事迹。近年来,国家重视对中学生政治素质的培养,并在《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中对中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做了重点阐述。《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中指出:要重视激发高中学生心理、智能、体能等方面的潜力,结合学生思想多变的特点,通过循循善诱的方式促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思想情感。而传统文化作为我国文化的瑰宝,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家国情怀,成为教师最为主要的教学资源,立足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将简要阐述《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对培养中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的相关内容。
一、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唤醒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必须要进行精心的培养教育。而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从思想层面入手是塑造人才的关键。尤其是高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精力非常的旺盛,学习能力较强,处于这一阶段的人,具有较强的可塑性,是开展思政教育的好时期。应用传统文化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師首先需要做的就是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调动学生对思想政治知识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从而更好地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教育任务。我国传统文化经过了几千年的发展,以多种形式传承至今,主要有传统习俗、传统文艺、传统建筑、传统思想等,教师可从传统文化的多样性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时为了增加学生对文化的兴趣,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融媒体的资源,通过网络平台给学生展示相关的视频,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如在《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教学中,教师首先就可用多媒体播放抗战70周年的阅兵视频,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进行思考:“视频中哪个场景最让你震撼?观看后你有哪些感受?”阅兵视频的观看是让学生“铭记历史时刻,珍惜和平时光”,以此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让学生知晓即使是在和平时代,团结统一也是非常重要的。其次,用网络下载关于爱国人士的图片以及“抵制日货”的视频资料,让学生明确从古至今爱国人士的表现,明确“爱国情怀”的真正意义。最后,教师播放《美丽中国》的歌曲,并组织学生进行集体歌唱,升华学生的情感,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知晓民族精神的精髓所在。与刻板的教学相比,通过现代化的教学方式,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明确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更加高效地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创设文化情境,加深学生情感体验
新课程改革以后,很多创新性教学方法被应用到教学中,情境教学法就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教师立足实际的教学内容,以具体传统文化为载体创造教学情境,可以给学生身临其境之感,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在应用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过程中,教师创设良好的文化情境,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进行情感的升华。在创设文化情境的过程中,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步骤入手:其一,准备教学情境,教师需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准备传统文化资料,对情境进行创设,也可将学生合理地分成几个小组,进行情境创设;其二,设置情境现场,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来创设信息化情境,也可通过表演、演讲、文化竞赛等方式,创设实际情境,让学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其三,由教师进行讲述,将政治知识与传统文化进行融合,对家国情怀进行总结,强化学生的了解与体验;其四,要激发学生的情感,家国情怀的培养,不是仅靠教师的传授就能实现的,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将家国情怀内化成为自己的素养,让学生自主地体会家国情怀。
例如,在教授《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时,我们可知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形成的传统文化也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可谓“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在传授给学生这些内容时,教师可将传统的美食文化融入其中。美食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道美食都凝聚了人们的智慧和辛劳,一蔬一菜都得来不易,一饮一啄都蕴含着苦辣辛酸,品尝中华美食,可以让远方的游子感受无限的乡愁,家国情怀也会油然而生。
在教授《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时,教师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创设教学情境:
1.情境准备:利用网络下载关于“山东煎饼”的视频,在课堂上进行播放,让学生了解这道传统美食的由来。利用互联网搜集关于传统美食文化的资料,强化学生对美食文化的了解。
2.设计情境现场:结合传统文化的教学材料,设置问题情境。问题①:与其他地方的美食相比,山东煎饼有哪些特别之处?问题②:不同地区之间的文化有什么关联?以问题为引导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学生对问题进行讨论,并由小组长回答问题,并讨论“形成不同区域文化的原因”。
3.教师讲授:结合我国的文化特色,教师进行问题的总结,中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每个地区的自然环境不同、经济发展不同、发展历史不同,所以就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文化,不同区域的文化都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它们各具特点,可以相互交流和吸收,共同组成了我国文化的宝库。
4.激发学生的情感: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不同的文化,教师组织学生开展“文化竞赛活动”,让学生畅所欲言,说出自己所知晓的传统文化,如饮食文化、传统服饰文化、歌舞文化、文字文化等。如有学生说出了旗袍,旗袍是我国传统的服饰,非常具有东方文化的特征,旗袍可以显示出东方女性的柔美;有学生说出了饮食,并表示自己从《舌尖上的中国》中了解了很多传统美食。
在轻松的讨论氛围中,学生畅所欲言,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了解更加深刻,学生对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不断加强,家国情怀也会得到升华。
三、引入诗词,增加知识的文学特性
学科之间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在教学时将不同学科进行结合,可以增加教学的实效性。古诗词是语文科目的教学内容,是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是历代文人墨客精神、思想、生活的承载。将古诗词文化引入到政治课堂中,可以促使政治知识具有文学的特性,让学生在学习政治的同时,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古诗词是古人表达情感的主要方式,所以很多诗人通过诗词来表达自己的爱国之情,古诗词中所蕴含的爱国情怀是非常深厚的。同时,诗词的语言具有高度凝练的特点,学生阅读朗朗上口,可以在培养学生爱国情怀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例如,在教授《我们的民族精神》时,为了凸显爱国主义的内容,引导学生具有居安思危的意识,教师就可应用古诗词营造教学氛围。如杜甫的《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曹植的《白马篇》“白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借问谁家子?……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等。以上这两首古诗词,均描述了国破家亡的场景,在国家危难之际,诗人通过诗词表达了自己忧国忧民的情怀,对于国家的危难非常的感怀。就如《春望》中杜甫通过景物的描写营造了一副荒凉凄惨的氛围,表达自己对国家破败的无奈和伤感,其中浓烈的爱国情怀,让我们为之一振。在讲述《我们的民族精神》时,教师组织学生对蕴含爱国情怀的古诗词进行诵读,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感情,有利于与学生产生情感共鸣。为了增加学生对知识的感悟,教师还可以播放《龙的传人》《爱我中华》等歌曲,让学生明确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就是“爱国”。
四、融入爱国故事,培养中学生的家国情怀
思想政治课程与一般的德育课程不同,它拥有中华传统文化的基因,家国情怀更是中华优秀传统美德的再现。新时期的中学政治教学应关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为此,教师应重视传统文化在培养中学生政治素质中的积极作用,实现政治教育与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机结合,为培养中学生的家国情怀奠定基础。首先,中学生健康成长离不开良好的家庭环境。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它关系着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教师可以此为契机,向学生们讲述“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的道理,并告诉学生们中国古代有很多孝道的案例,如“黄香温席”就是经典的案例之一。黄香九岁就懂得孝敬父母,长大后更是怀有仁爱之心,成为一名忧国忧民的父母官,为当地百姓做了很多好事,为此流传千古。其次,中学生思想政治核心价值应体现传统文化的精髓。当今时代,在大国博弈的时代背景下,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应与时俱进,赋予其新的内涵。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应重视传统文化在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际应用,实现对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创新。最后,以传统文化为基础将家国情怀的培养加入思想政治教育中。总的来讲,教师在培养中学生思想政治意识的过程中离不开传统文化的支持,良好的传统文化也是提高中学生政治意识的基础。
“家庭是最小的国家,国家是千万个家庭的集合体”,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国与家的重要关系。在培养中学生家国情怀的过程中,教师可向学生展示爱国故事,以激励他们的爱国热情。例如,有这样一位具有民族气节的抗日将领,他就是吉鸿昌,始终将抗击外来侵略作为一种革命信念。在1931年,他受到蒋介石的排挤,被迫下野。之后,吉鸿昌到美国进行考察,但是到美国后,他发现当地头等旅馆拒绝接待中国人。一天,他前往邮局,计划向国内邮寄包裹,可是周围的工作人员却对他说:“中国已经不存在了!”吉鸿昌十分愤怒,刚要对其进行有力还击。随行人员便向他讲述道:“为何不说自己是日本民众?日本人是受尊敬的。”吉鸿昌表示愤怒:“你是感觉中国人不如日本人吗?而我感觉自己是中国人,很骄傲!”为反击帝国主义者对中国人民的轻视,吉鸿昌毅然制作一块木牌,木牌上用英文书写着“我是中国人”,足见他的家国情怀之浓厚。像这样的爱国故事还有很多,它们一直在激励着人们不断前行。如南宋爱国大臣文天祥拒绝降元,展现了高尚的民族气节,也曾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壮丽诗篇;林则徐不畏帝国主义与封建顽固派的阻挠,毅然开展了轰轰烈烈的“虎门销烟”运动,给帝国主义以沉重的打击;詹天佑敢于突破帝国主义的技术垄断,修建了第一条由中国人自主设计的铁路,捍卫了国人的尊严。
五、开展传统文化活动,提高中学生的民族意识
现阶段,很多中学为强化本校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工作效果,大力开展不同形式的文化活动。例如,在思想政治活动课中开展了“风筝文化节”活动,旨在传承中国优秀文化,培养学生们的家国情怀。教师回忆道:这些风筝均是同学们亲自制作的,风筝版面的主题以古诗词、历史故事以及国防教育为题材。在风筝DIY制作现场,同学们展开无限的想象,全神贯注地设计着每一个风筝,没多大功夫,一些以国防教育、历史故事为题材的手绘风筝就制作完成了。有的同学展示了自己设计的主题风筝,例如 “岳飞抗金”,它向人们展示的是南宋抗金将领的爱国事迹;还有的同学在风筝上描绘了“抗日英雄王二小”的事迹。总的来看,DIY主题风筝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完美呈现,学生们加深了自己对爱国情怀的理解,同时也体会到了活动带来的乐趣。很多学生表示,本次活动让自己受益匪浅,不但感受到了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而且还更加热爱自己的国家。
另外,还有部分中学教师在开展政治课的过程中,重视对教学方式的创新。比如,有的教师在课上组织学生观看电影《精武门》,影片所展示的是中国武侠为抗击日本侵略,维护民族道义的历史故事。剧中的霍元甲、陈真让人眼前一亮,他们非常厌恶日本称中国为“东亚病夫”的做法,与日本武士展开了一场殊死抗争。虽然他们为国捐躯,但是其所代表的民族精神却永存人们心中。不少同学表示,本次影视主题活动让自己备受鼓舞,为他们的民族精神所折服。由此可见,在中学生思想政治课中开展以传统文化为基础的文化活动对培养学生们的家国情怀具有重要意义。
总而言之,民族发展的灵魂就是文化,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家园。在政治教学中融入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还能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增加知识的文学内涵。同时,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爱国情怀,也为政治教学提供了更多的资源,可以促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让政治知识充满魅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还需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合理地应用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参考文献:
[1] 胡兴松《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家国情怀教育——以〈文化生活〉教学为例》,《中小学德育》2017年第9期。
[2] 黎家玲《深挖课程资源,感知传统文化,培育家国情怀——以〈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教学为例》,《新课程(中学)》2019年第2期。
[3] 杨泽涵《践行传统文化,培养“家国情怀”——浅议高中生继承传统文化的策略》,《高考》2018年第26期。
[4] 张可然《设置乡土情境 培养家国情怀——以“传统文化的继承”为例》,《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9年第10期。
[5] 刘恩泽《家国情怀融入高中政治〈文化生活〉课堂教学研究》,湖南师范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392550190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