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的策略研究
2022-03-21吴萍
吴萍
摘 要: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沉淀下来的文化瑰宝,是中华民族实现传承与发展的精神命脉。中华传统文化内涵深厚、历久弥新,是新时期中华教育领域的一项重要资源,在教育全过程中都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小学数学教学中,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发展的重要路径。本文通过分析中华传统文化与小学数学教学有机融合的重要性,同时探讨二者融合的有效路径,从而为中华传统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深入渗透提供有效参考。
关键词:中华传统文化 小学数学 融合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2.02.007
小学阶段是学生接受系统教育的初级阶段,将中华传统文化与小学数学教学有机融合,不仅能够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同时还可以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根植于小学生的心灵,借助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实现对小学生德育素养培养,塑造小学生健全高尚的人格,从而为其传承与发展中华传统文化奠定重要基础。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化推进,中华传统文化在小学教育中的应用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也需要立足当前教学实际要求,推进中华传统文化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机融合,实现以中华传统文化助力小学生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促使其承担起传承与发展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重任。
一、中华传统文化与小学数学教学有机融合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新时代,社会融合发展已经成为必然趋势,随着社会开放程度不断提高,形成了社会文化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中华传统文化难以避免地遭受到冲击,一些优秀传统文化已经面临失落或者是正在走向失落,中华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受到越来越高的关注。小学作为重要基础教育阶段,中华传统文化在教育教学中的渗透对小学生的成长与发展的影响至关重要。将中华传统文化与小学数学教育有机融合,是在基础教育阶段增强小学生民族文化意识与中华文化认同感,树立其文化自信心的重要途径,有利于实现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2.有利于塑造小学生健全高尚的人格品质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沉淀下的文化精髓,其中包含的优良传统文化内涵,其教育价值不可估量。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有机融入中华传统文化,可以借助中华传统文化中对个人及群体优秀品质的描写实现对小学生的德育渗透,从而提高小学生的德育素质,塑造小学生健康高尚的人格品质。
3.有利于丰富小学数学教学资源
素质教育背景下,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传统单一的学科教育资源难以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不利于其在教学活动中发挥主体作用,丰富教学资源,对于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将中华传统文化与小学数学教学有机融合,极大地丰富了数学教学资源,能够运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文化故事等吸引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为小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掌握数学知识提供便利,从而有效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二、中华传统文化与小学数学教学有机融合路径
1.深入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元素
现阶段,小学数学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元素并不少见,但大多数都是以比较隐晦的形式,或者小知识拓展的形式呈现出来的。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会忽视对教材中包含的传统文化元素的挖掘与指导,而是对这些内容要么直接忽视不讲,要么一带而过,导致学生对传统文化元素的重视度不足,难以领悟到其中优秀的传统文化。因此,实现中华传统文化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机融合,要求教师重视深入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元素,引导小学生认识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例如,在五四制小学五年级下《完美的图形——圆》中,在“你知道吗?”部分介绍了我国著名数学家祖冲之的伟大成就,他是世界上第一个将圆周率值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第7位数的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对教材中这一传统文化元素的运用,为学生详细讲解祖冲之这一伟大成就,同时还可以引入中华古代其他伟大的数学成就,如刘徽《九章算术注》、秦九韶《数书九章》等。通过了解中华古代史上这些伟大的数学成就,能够增强小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使其树立民族文化自信心。
2.合理运用数学传统文化故事引入教学
中华传统文化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机融合,要求教师必须要关注小学生这一主体的重要特点。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难以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采取有效方式吸引小学生注意力,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因此,在融合中华传统文化进行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也需要注意避免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使学生不能充分感悟传统文化内涵。教师可以通过合理运用数学传统文化故事进行教学引入,既可以使小学生对数学学习具有较高的兴趣,同时也可以实现中华传统文化的有效渗透,深化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例如,教师在进行《中华的热极——认识正负数》的教学过程中,可以以“正负数的由来”数学故事引入教学。据可靠史料記载,中华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建立了正负数的概念。三国时期数学家刘徽首先给出了正负数的定义,他说:“今两算得失相反,要令正负以名之;正算赤,负算黑;否则以斜正为异。”意思就是在计算过程中,如果遇到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就要用正数和负数来区分它们。并且,他还表示可以用红色的小棍摆出的数表示正数,黑色小棍摆出的数表示负数;或者用正摆的小棍表示正数,斜摆的小棍表示负数。同时,在他的《九章算术注》中,还最早提出了正负数加减法的法则。由此可见,中华古代数学家早就认识到了正负数,并且发明的用不同颜色表示正负数的习惯一直保留到了现在。例如,我们看新闻时常常听到的财政赤字,表示财政上支出大于收入。通过为学生讲述数学故事,让学生在了解数学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
3.将传统文化渗透进数学课堂实践活动中
数学教学中,教学实践活动是学生掌握与应用数学知识的重要方式,也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与数学应用能力的重要途径。在中华传统文化与小学数学教学有机融合过程中,将传统文化渗透进数学教学实践活动中,既可以增加数学教学实践活动的趣味性,使教学实践活动更加有活力,学生的参与度更高,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数学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又能够丰富数学课堂实践内容,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例如,教师在进行《热闹的民俗节——对称》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丰富的传统民俗文化组织学生开展课堂实践活动。教师通过让学生欣赏中华传统剪纸艺术呈现出的对称图形,感受中华传统剪纸艺术的魅力,了解中华传统剪纸文化。然后,组织学生开展剪纸实践活动,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对称图形,并自己动手尝试将图形剪出来,看一看谁剪出来的图形又对称、又漂亮。通过在课堂中动手实践,学生既可以充分掌握对称图形的相关知识点,同时还可以充分感受剪纸艺术之美,对传统剪纸文化产生浓厚兴趣。
4.利用阅读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感悟
数学中的各类符合等可被称为数学语言,教师在渗透传统文化时可以将数学语言中含有的传统文化知识引入课堂,通过带领学生阅读数学语言实现对传统文化的良好渗透。首先,带领学生阅读数学教材感悟传统文化。为了满足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数学教材中融入了丰富的传统文化内容,教师可以挖掘教材中隐含的传统文化内容,并在课堂教学中引领学生阅读,使学生在有效理解知识的过程中受到传统文化的感染而提升道德素养,并產生积极思想。其次,可引入课外阅读并做好指导工作。
5.通过趣味题目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
现在许多小学生对数学并没有很浓厚的兴趣,而是在家长的强迫下进行机械性的学习,机械地套用公式,没有领会到数学的真谛。因此教师可以从传统文化的角度出发,收集一些趣味性题目来激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做题中体验数学的魅力,也可以打破学生的固化思维。教师可以采用从问题引入知识的方法,在教学时提出一些与传统文化相关的数学知识,引发学生思考。与此同时,教师也可以获得自己教学的反馈,更好地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而优化自己的教学内容。
比如教师可以给学生出鸡兔同笼的题目:鸡和兔子在同一个笼子里,有35个头,有94只足,请问鸡和兔各有几只?让学生进行思考。这样既能激发学生想要探索的欲望,也借此机会给学生传输古代人在数学上的智慧,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魅力,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三、联系实际,观古论今
数学学科在学校教育中长期占据很大比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立足于教学书本,然后在此基础上联系中华传统文化,并加以现代化、通俗化,切忌忽视数学教育。例如,当教师在教授小学生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可以通过故事的形式穿插着讲述中华古代数学的代表作《九章算术》。在讲述这本巨著对中国、对世界的重大意义的同时,讲述它的作者张苍、耿寿昌的生平,以此在加深小学生对这一课程的印象的同时,培养小学生对伟人,对数学的向往;对古代人民、现在科技的尊敬,也间接培养了小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社会使命感。当教师在教授小学生四则混合运算时,可以融入诞生于一千六百年前的《孙子算经》,用数学题的方式翻译古代文言文,给小学生留下更深刻的印象的同时,宣传古代语言文体。
四、结合教学内容,融入传统文化
中华文化是四大古文明唯一保留至今的文化,只要作为一个中华人就都应该怀揣着尊敬的想法。当下正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文化教育,那么小学数学的教育模式也需要贴合国家政策。因此,小学数学教师需要有使命感地去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从传统文化中寻找与数学相关联的部分。
数学课本中有很多插图和应用题,编者可以把古代数学大家的画像、留存于世的古代数学工具等作为插图素材,这样能够让教师对课本有更大的发挥空间,也能给教师一个教授传统文化的灵感与方向。例如,当教师讲到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时,教师可以使用中华古代建筑作为示例图,并讲解该建筑的历史。当教师讲到克、千克、公斤时,可以讲授历史上非常著名的故事《曹冲称象》,顺便还能提前给小学生展示物理学的趣味性。
作为知识传授者,教师要深挖小学数学课本中所潜藏的传统文化因素,致力于在思想性、学术性和科学性三者之间做到一个平衡,使小学数学教育成为知识教学和文化教学的统一体,以此在全方位提升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同时,向小学生展示我国古代文化发展的辉煌历程,增加小学生的历史认同感和树立大国文化自信,无形中树立长大后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的雄心壮志。
五、榜样示范
数学课上,教师和优秀小学生的示范作用会对其余小学生产生价值取向引导作用,也是培养小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方法。其中,教师的示范作用尤为重要。教师必须自身先进行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才能教导小学生,教师必须通过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来潜移默化地改变小学生,培养小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好奇心,以此小学生才会在课后也主动学习传统文化。例如,上课过程中,与小学生交流过程中,课后辅导过程中,均能自然地用传统文化作为语言的链接点。而优秀小学生的示范作用在于激励其余同学以此为榜样,向优秀同学学习,使数学教学课堂的传统文化氛围更加浓厚。
六、将传统文化与小学生兴趣融合
传统文化作为古代社会的缩影,承载着古代人民的精神生活和社会生活。时至今日,当代人依旧可以从中获益。因此,在小学数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是极其有益的。为了让小学生更加乐于去学习传统文化,小学数学教师需要从小学生的心理层面进行解读,寻找小学生所喜爱的角度作为切入点,兴趣是最好的教师。
例如,在小学生学习《一位数乘两位数、三位数》这一章时,教师可以把中华古代广为流传的数学顺口溜编入教案,在课堂上为小学生讲述“九九乘法表”的前身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九九乘法歌诀》。教师以科普为目的,让小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也能够接受到相应的传统文化。不仅提高了数学应用能力,又提高了小学生的道德修养。作为我国的新一代,小学生需要接受我国上下五千年的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教育是一项繁重而又必须行之有效的措施,所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重中之重。只有激发小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才能够使小学生持续不断地去关注这一方面,中华文化才能在这一代继承下去并发扬光大。
譬如,在数学课堂中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可以引导学生阅读相关民族传统文化书籍,了解民族英雄的奋斗史或在数学上的文化史,进而利用课外阅读实现民族地区传统文化的良好渗透,如教师可以将与数学知识相关的文章内容介绍给学生,让学生总结讲述文章内容。学生在阅读与总结的过程中会对传统文化形成有效的感悟,实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渗透传统文化的目的。
总之,小学生是社会未来建设与发展的希望,加强对小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培养,是使其承担起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使命的重要保障。因此,小学数学教学与中华传统文化的有机融合,是当前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应当真正认识到二者融合的重要意义,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加深二者融合程度,从而为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提升学生文化素养奠定重要基础。
参考文献:
[1] 司发林《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的策略研究》,《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年第4期。
[2] 刘丽美《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的探究》,《当代家庭教育》2019年第22期。
[3] 吕晓东《依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助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才智》2019年第15期。
[4] 元晖《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的探究》,《中华校外教育》2018年第32期。
3766501908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