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联合耳穴贴压对头晕患者的临床疗效研究
2022-03-20陈海香蒋佳琪余艳兰
陈海香,蒋佳琪,余艳兰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神内科,湖南 长沙 410000)
头晕是一种脑部功能性障碍疾病,常伴有头昏、头胀、头重脚轻、脑内摇晃、眼花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临床上常用物理、饮食、中医中药综合方式治疗本病,但是效果欠佳[1]。耳穴贴压是将王不留行籽、磁珠固定在耳穴表面,通过按压起到活血通络、醒脑定眩作用的治疗方法,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头晕患者。但是近年来临床研究表明[2],单一耳穴贴压治疗效果不佳,且治疗后复发率较高。艾灸是利用艾炷燃烧产生热量作用于特定穴位,激发人体经气,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起到开窍醒神、补脑益髓、提升气血、止晕定眩的作用[3]。鉴于此,本文为了研究艾条联合耳穴贴压对头晕患者的临床疗效,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内科收治的536例头晕患者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内科收治的536例头晕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268例)和联合组(268例)。常规组中,男127例,女141例;年龄31岁~68岁,平均(49.58±8.33)岁;病程6个~62个月,平均(34.21±9.33)个月。联合组中,男122例,女146例;年龄31岁~69岁,平均(49.60±8.37)岁;病程6个~63个月,平均(34.25±9.35)个月。两组临床资料相近(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①中医诊断参照《中医内科学》,患者视物有旋转感,头重脚轻,头晕目眩,并伴有耳鸣、头胀,烦劳时加重,急躁易怒,四肢麻木,失眠多梦等症状[4];②临床资料完整,且依从性较佳者;③知情本次研究者。
1.3 排除标准
①不能与医护人员正常沟通者;②肝肾功能不全者;③恶性肿瘤等严重疾病患者。
2 治疗方法
2.1 常规组
应用耳穴贴压治疗。患者取坐位,对耳郭皮质下、颈椎、神门、耳尖、三焦、额、肝穴进行消毒后,粘贴上王不留行籽,并用食指、拇指指腹按压穴位,3次~5次/d,2 min/次,双耳交替,共治疗14 d。
2.2 联合组
在常规组基础上联用艾灸治疗。选取头部百会穴,消毒后,铺上6层棉纸,然后医师手持艾条,点燃梯段,燃着端垂直按压在百会穴,按压5 s,重复3次。选取风池、天柱穴消毒后,点燃艾条后利用温和灸法治疗,每个穴位10 min,共治疗14 d。
3 疗效分析
3.1 观察指标
①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利用南京科进实业有限公司的KJ-2V1M型经颅多普勒彩超检测仪测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椎动脉、基底动脉的血管搏动指数(PI)和平均血流速度(MV)。②生化指标:抽取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空腹静脉血各5 mL,以2 000 r~3 000 r/min的速度离心3 min~5 min,取上清液,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试血栓素B2(TXB2)和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利用北京普朗新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PUZS-600B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试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③随访1 a内的复发率:对患者治疗3、6个月及1 a后的复发情况进行统计,并计算复发率。
3.2 疗效标准[5]
痊愈: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消失,椎-基底动脉供血正常,治疗后6个月内无复发;显效:头晕、恶心呕吐等症及椎-基底动脉供血明显改善,治疗后6个月内无复发;好转:头晕、恶心呕吐等症及椎-基底动脉供血好转;无效:头晕、恶心呕吐等症及椎-基底动脉供血无变化或加重。总有效率=(268-无效例数)/268×100 %。
3.3 统计学方法
3.4 治疗结果
3.4.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联合组总有效率99.25 %,明显高于常规组的93.28 %(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3.4.2 两组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两组治疗前椎-基底动脉PI和MV相近(P>0.05)。治疗后,椎-基底动脉PI均明显下降,且联合组显著下降;椎-基底动脉MV均明显提高,且联合组显著提高(P<0.05)。见表2~表3。
表2 两组椎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表3 两组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3.4.3 两组生化指标比较
两组治疗前TXB2、PAF、Hcy相近(P>0.05);治疗后,两组均明显降低,且联合组显著降低(P<0.05)。见表4。
表4 两组生化指标比较
3.4.4 两组随访1 a内复发率比较
随访3个月,两组的复发率相近(P>0.05);随访6个月及1 a,联合组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见表5。
表5 随访1 a内的复发率比较 例(%)
4 讨 论
头晕是由于脑供血不足造成的常见疾病,目前临床上治疗本病以非手术治疗为主,常用血管收缩抑制类药物、前庭神经镇静药进行治疗。但是近年来临床研究表明[6],药物会加重头晕,只有针对病因治疗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并且服药过久会产生副作用。中医治疗头晕副作用小,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中医学认为[7],头晕是由于饮食不节、情志不遂、跌扑损伤、瘀血内阻导致经脉运行不畅,精髓气血难以上营于脑部,出现脑海空虚所致。中医学理论研究显示[8]:耳与脏腑经络关系密切,各脏腑组织在耳郭有相应的反应区。耳穴贴压以经络理论为基础,通过压豆刺激耳郭的特定穴位,调节气血、疏通经络。本研究选取皮质下进行刺激,益心安神、疏经行血、化痰通络、下气通腑;颈椎穴行气活血、疏经止痛、祛风通络、强脊益精;神门穴安神;耳尖穴清热祛风、解痉止痛;三焦穴利水化浊、养血通经;额穴镇痛;肝穴通络止痛、解郁养血。但是近年来临床研究表明[9],单一中医外治方法治疗效果不佳,且治疗后易复发。艾灸是借助灸火温热性刺激机体,具有升阳举气、消肿散结、行气活血、温通经络的作用。本次研究以压灸法刺激头部百会穴,不仅醒脑开窍、安神定志,而且热流缓缓透进穴位,快速发挥药效;用温和灸法刺激风池、天柱穴,起壮阳益气、清热明目的作用。本次研究发现,联合组总有效率99.25 %,明显高于常规组。
另外,头晕患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而艾灸能够行气活血、温通经络,加速椎-基底动脉血液流动,促进脑部血液循环[10]。TXB2具有血小板凝聚及血管收缩作用;PAF能够活化血小板,促进血小板凝聚;Hcy可加剧炎症反应与脂质过氧化,引起动脉粥样硬化。艾灸加速脑部及颈椎局部血液循环,使患者阳气通达,治疗后两组椎-基底动脉PI均明显下降,且联合组下降更显著;椎-基底动脉MV均明显提高,且联合组显著提高。治疗后两组TXB2、PAF、Hcy水平均明显降低,且联合组显著降低。随访3个月两组的复发率相近,随访6个月及1 a,联合组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常规组,这说明艾灸能够提高耳穴贴压治疗头晕效果,降低复发率。
综上所述,应用艾灸联合耳穴贴压治疗头晕患者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生化指标,降低复发率,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