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工科背景下“汽车理论”课程全英文教学探索

2022-03-19张宁马慧王金湘庄伟超殷国栋

教育教学论坛 2022年6期
关键词:全英文教学新工科人才培养

张宁 马慧 王金湘 庄伟超 殷国栋

[摘 要] 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合理的教育体系,国际化人才的培养更需要高水平的英文教学。现代高等教育逐渐朝国际化趋势发展,全英文教学方式是教育国际化的重要一环。实现全英文教学并非易事,须结合实际情况、选择科学可行的策略和方法。以东南大学开设的本科生“汽车理论”课程为例,结合实践教学分析全英文教学实现的必要条件,挖掘授课中的潜在问题,从教学目标、教材选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反馈、多元化考核六方面,探索新工科背景下全英文教学的有效方案。

[关键词] 全英文教学;汽车理论;新工科;人才培养

[基金项目] 2019年度东南大学全英文精品课程建设项目“汽车理论”;2019年度东南大学本科生课程思政校级示范课项目;2017年度东南大学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面向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汽车理论’全英文课程教学模式探索”(2017-010)

[作者简介] 张 宁(1985—),男,江苏南京人,工学博士,东南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通信作者),主要从事车辆工程、机械工程领域理论及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2)06-0081-04 [收稿日期] 2021-06-09

引言

随着世界经济数字化与信息化的提速,我国对外交流日益增加,外国专家学者与中国学校合作的讲座、专题报告也越来越多。为了应对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趋势与全面推进高校“双一流”建设的要求,东南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的“汽车理论”课程开设了全英文授课。在此情况下,学生必须掌握一定的专业英语方面听说读写能力才能跟上专业发展的节奏。经过对多年教学经验的总结,本文结合我校“汽车理论”课程教学的实际情况,从教学目标、教材选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反馈等5个方面探索了适合本科生的全英文授课模式,全面培养全英文授课环境下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教师的授课能力[1]。

一、国内全英文教学现状

在全球化竞争愈发激烈的环境下,国内重点高校与时俱进地推广全英文教学,加速教育国际化发展进程。从理论上说,建立全英文专业课程的培养模式推动了高校国际化发展进程,然而全英文授课并没有得到有效实现。就目前而言,国内的全英文教学还处于起步阶段,涵盖面不够广,课程数量也相对有限[2]。

首先,实现高校全英文教学需要具备两方面的条件,即师生双方都具备高水平的英语能力。教师想要胜任全英文教学,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而且还需要具备优秀的英文水平。目前国内的很多教师在专业知识方面有很丰富的经验,但是一旦切换到英文授课,便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教师的水平发挥。幽默风趣的中文授课转换到英文后就成了流水账,教师不仅要担心自己可能会出现语法错误,而且还十分依赖英文课件。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很难和学生建立起有效的互动,学生的积极性也难以被调动,课堂氛围随之变得非常沉闷。而有海外留学背景的教师有很强的英文和专业能力,但是教学经验相对缺乏,难以将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转换简单生动的的汉语。因此,专业课全英文教学的实施关键点在于,培养和引进一批具备专业能力、教学经验、英语能力的全方位教师队伍[3]。虽然自20世纪以来国内高校学生的英语水平有了大幅提升,但是距离无障碍沟通仍有不小的差距。学生的听说水平远不如读写水平,中英文思维转换也不具备足够的能力。在这种情况下课程难度不得不降低,课程内容的深度不够,无法达到中文授课的目标。同时,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目标没有足够的认知,除了英语阅读能增加一些专业词汇与术语的理解外也没有什么好学的,认为能大概看懂英文文献即可。所以学生并没有把英语学习作为进一步提升综合能力的重要环节来看待。许多学生在学完基础词汇与术语后就放弃了进一步的学习,学生投入专业英语学习的时间远远比基础英语少,全英文课程流于形式,失去了意义。

其次,实施全英文的目标不明确。专业课全英文教学到底要实现什么样的目标,大部分教师并不能深刻抓住全英文教学的核心,导致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放大英语语言的学习,最终造成专业课全英文教学成为语言学习和词汇学习,课程形式成为流水账,缺乏连贯性。同时有部分教师觉得用中文讲课相对轻松,学生也能快速听懂,所以仍然在全英文教学中全程大量使用中文讲课。部分高校存在盲目跟风,对课程设置的必要性缺乏足够了解,不重视课程质量的问题,甚至出现了因人设课的现象。这就大大降低了课程的效果,公共资源也得不到充分使用。

再次,由于缺乏核心的教材,知识很难成体系,并且很多课程的教学方式过于传统,“填鸭式”教学方式使理论更加脱离实际,学生不能感受到理论带给实践的价值,让学生的学习目标仅限于通过课程考核,这让结课前的复习工作变成了考前突击。虽然有的教师课堂氛围非常活跃,但也出现了课程娱乐化的倾向,为了提升课程的广泛性而牺牲了课程的严肃性。

最后,全英文课程的考核难度相对要更大,学生的英语水平普遍不能支持他们有效地学习课程。不少学生抱怨考核的压力过大[4]。

二、“汽车理论”课程全英文教学探索

“汽车理论”课程涉及广泛的知识面与理论,课程综合性很强,对学生先导性的专业基础课程如“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理论力学”“控制理论”等有较高的要求。若将课程内容简单地翻译成英文,容易导致学生将时间与精力都放在专业词汇的學习上,从而忽略专业知识。教师需要在语言转换与专业理论知识相融合的过程中把握好其中的相对矛盾,同时根据不同学生的基础与特点,合理选用教材,制定相应的教学体系与内容,完善教学模式与方法。

(一)教学目标

1.为学习后续专业课程,为进行车辆动力学设计与科研打下必要的基础。本课程通过对现代车辆动力学基础、车辆底盘主要零部件的功能与核心技术的理论讲授,培养学生掌握车辆动力学与车辆主要性能指标的基本知识,具备车辆动力学分析与设计的基本能力。

2.掌握专业课的英语技能,为日后国际前沿科研项目打下英文基础。学生在学习专业课、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也需要逐渐培养自己理解、使用专业英语的能力。这会为日后阅读英文文献、撰写英文论文、做国际前沿研究项目打下扎实的英文基础。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人格养成。全英文授课相比中文教学更加考验学生自行解决问题和学习新知识的能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大量查阅相关的英文文献、说明书、专业词汇等。课程作业的专业性和综合性仍然非常强,需要学生具备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视团队合作和管理: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学生将共同承担课程的项目任务,学生需要具备项目规划、时间管理、项目推进、沟通协作等通用能力。重视国际化视野与预判未来的意识。学生通过学习专业课程和专业英语知识,能够在行业中具备专业英语的交流能力,提高自身竞争力。

(二)教材选择

在全英文教学的基础建设中,选择适合学生的全英文教材是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全英文教材要符合专业培养的路线,补充的教材也同时要考虑到专业性和语言适合性。随着全英文课程的推进,参考书和相关资料也需要不断更新迭代与积累[5]。

“汽车理论”课程内容涉及非常多抽象的理论与复杂的原理,这对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有一定的学习难度。课程要求学生学会汽车结构的基本理论知识,不涉及设计制造等专业的实践操作。因此,应该选择内容浅显易懂且知识面涉及广泛的基础英文教材。

在英文教学的同时配备相对应的中文教材,让学生便于补充基础理论。教师也需要在中英文教材的对照中进行修正与补充,结合優势,补足劣势。本课程选择荷兰汉恩大学Joop P. Pauwelussen教授编写的Essentials of Vehicle Dynamics(Butterworth-Heinemann, 2015)作为本门课程的英文教材,在此基础上辅以国内清华大学余志生教授编写的经典教材《汽车理论》(第六版)作为参考阅读书籍。此外,鼓励学生选读相关领域的英文专业书籍,尤其是汽车行业强大的美、德、日等国的大学教授、行业资深专家撰写的专著,可以对课堂教学起到很好的补充。“汽车理论”课程主要针对整车系统动力学设计与评价进行介绍,而在关键零部件的研究与介绍方面较为欠缺,这一点需要学生参考大量的专业书籍,方可理解关键零部件性能,掌握好整车与零部件设计的协调统一。

(三)教学内容

“汽车理论”课程涉及非常广泛的知识面与专业理论,课程任务相对较重。合理筛选知识点,由浅入深地教学,对提高教学质量有非常大的帮助。根据新工科专业人才对现代复杂机械系统综合设计与研究能力的要求,以及当代汽车技术发展趋势,依据汽车综合性能体现的几大模块开展授课,教学内容包括汽车动力性、燃油经济性、制动性、操纵稳定性、平顺性和通过性等六大部分。教学难点主要集中在制动性与操纵稳定性两个章节,可以推荐学生阅读相关著名学者撰写的外文研究性专业论著,以便更好地理解与掌握学习内容。

(四)教学方法

“汽车理论”课程内容不仅涉及数学、力学、机械、电子等多门学科,而且部分章节公式繁杂,内容抽象,非常不容易理解。在全英文教学的前提下,学生更容易产生厌烦或害怕等心理[6]。可供参考的具体教学方法如下。

1.教师尽量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探索,进行启发式教学。相比于传统的单向输出教学,教师应提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教与学相结合,以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形式开展教学工作。可以借鉴国外的学习模式,鼓励学生多参与实践与创新活动。

2.全英文教学中学生会使用学习英文教材。学生首先遇到的困难就是要面对大量专业术语和生词,生涩的词汇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障碍。虽然市面上已经有很多电子词典,但在垂直领域方面仍然没有对应的专业识别模型,学生除了上课在教师的讲解下听懂部分术语外,课后仍然读不懂英文文献。在没有专业电子词典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专业的外文实体词典。如果没有相关的外文词典查询,教师则需要不断积累整理相关专业词汇信息,上传至网络进行更新迭代,作为教辅资料提供给学生。这样学生不仅可以快速预习课程,还能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兴趣[7]。

在英文的学习上教师首先需要让学生预习专业词汇,避免上课遇到专业名词卡壳的问题;其次教师需要总结出一些专业的表达句型,让学生有意识地进行归纳总结。在不考虑国际学生参与的情况下,可以保证80%的英语讲授,对于一些重要的原理方法以及属于概念,可以加以少量的中文讲解,以便学生能完全理解。“汽车理论”的授课对象为大学本科三年级学生,这些学生此前没有接触太多全英文的课程,听说能力相对不足,读写能力相对较好。此时可以尽量放慢语速,尽量清晰简单地表达课件内容。对于第一次出现的专业名词、重要公式提供中英文对照,避免影响授课进度,打击学生听课的信心。

3.注重软件的辅助。教材中会推导出车辆在某项的性能指标的数学表达式,然后根据公式分析汽车的各项参数对指标的影响。有时公式非常复杂,引入CarMaker、Carsim等软件可以直观地看到指标的变化趋势,将教学内容直观化,减轻了学习负担,也加强了学生学习相关软件的兴趣[8]。学生可以通过Matlab/Simulink对汽车的各项不同结构参数进行动力学、经济性等分析,也可鼓励学生对编程进行简单的了解,丰富知识储备。随着各大高校开放软件正版化,历届学生都可享受丰富的资源库[9]。

4.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资源。主要内容由多媒体展示,对于一些重难点进行辅助板书,可以提高授课效率。涉及运动学部分的复合运动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将图形动画相结合,这样能吸引学生注意力,并可更直观地理解各种运动的相互关系。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学生上网学习已经成为非常普遍的共识,学生获取资料的形式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电子形式,尤其在快速发展的国际领域中更是如此。教师可以在课前收集每一节课会用到的相关网站和资源,作为学生自主学习和课后复习的参考指导。只有不断完善全英文教学资源,才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自主学习指导和学习环境,全英文的教学才可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五)教學反馈

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需要重视学生的反馈意见,及时调整教学方向,找出最大的问题所在,并且与学生积极沟通,必要时设置相关问卷,对结果进行定量分析。学生的英语水平不一,对于英语能力不够而放弃专业学习的学生应给予适当的鼓励引导。

(六)多元化考核

在最后的测评考核环节中,应尽可能客观全面,可以列出以下考核维度:平时表现,平时上课的出勤率与小组写作和讨论的认真程度;技能掌握,学生实践的熟练程度和查阅资料的情况;项目成果,小组大作业的分工、设计完成度、总结报告等维度;外化成果,学生最终汇报的报告形式、汇报的流利度、逻辑性;创新程度,支持学生在最终作业中不断提出创新方法并实践,并给出加分项;期末考试成绩,根据课程的理论和专业性权重值的不同分配考试成绩比重,最终和前5项内容相结合综合评定成绩。

结语

在高等教育国际化环境下,东南大学积极响应国际化发展趋势,培养双语兼顾的专业人才。全英文教学的实现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需要师生双方共同努力。“汽车理论”作为汽车类专业的基础课程,对后续学生深入了解汽车工程,培养创新实践性人才起到重要作用,在教学方面更应提出更高的标准。教师应该选择性地挑选教授内容,因材施教,由浅入深,并且在教学方法与模式上进行探索与创新。

参考文献

[1]么永强,赵树朋,吴焕瑞.关于提高汽车专业英语教学质量的探讨[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2(2):37-38.

[2]李扬.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全英文课程建设的目标模式及路径[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0,39(5):145-147.

[3]李文娟.专业课全英文教学面临的问题与建议[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8):349+359.

[4]孙辉.高校推行全英文教学方法之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20(11):229-230.

[5]张翼翼.关于目前双语教学和专业英语教学的思考[J].中国地质教育,2006(1):123-124.

[6]蒲华林,阙英.中国大陆公立高校本科全英语教学定位思考[J].教育科学文摘,2008,27(6):34-35.

[7]孙珲.本科生全英文教学课程建设问题及策略探析[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20(6):44-45.

[8]张坤,魏东坡,王学军,等.《汽车理论》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汽车实用技术,2020(13):233-235.

[9]刘刚,王文竹,龚鹏,等.汽车理论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科技经济导刊,2019(13):150-151.

Exploration of Teaching the Course of Automobile Theory in English under the Background of“Emerging Engineering Education”

ZHANG Ninga, MA Huib, WANG Jin-xianga, ZHUANG Wei-chaoa, YIN Guo-donga

(a. Schoo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b. School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outheast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 211189, China)

Abstract: A good education system is necessary for talent cultivation, and high-level English teaching is also indispensable in training modern talents with international vision. Modern higher education is gradually developing in the direction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Therefore, English teaching is an important part in this process. It is not easy to implement English teaching, and scientific strategies and feasible methods have to be selected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This paper presents a case study of the undergraduate course of Automobile Theory offered in Southeast University. The necessary requirements and the potential problems in English teaching are pointed out based on the practical teaching. A comprehensive summary is provided in this paper from the aspects of the teaching objectives, the teaching materials, the teaching contents, the teaching methods, and the teaching feedback in the process of exploring efficient solutions to English teaching of the cours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emerging engineering education”.

Key words: teaching in English; Automobile Theory; “emerging engineering education”; talent cultivation

3400500589265

猜你喜欢

全英文教学新工科人才培养
面向新工科的Python程序设计交叉融合案例教学
新工科形势下高校二级学院毕业设计管理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探索
留学生病理学全英文教学初探
《电路分析原理》课程全英文教学探索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