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品德学科中渗透法治教育的教学策略

2022-03-19侯卫东

当代家庭教育 2022年5期
关键词:教学策略研究小学品德法制化

侯卫东

摘 要:小学阶段思想品德学科的教育教学不仅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而且还能使学生从小就树立正确的价值理念,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综合性素养。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化,法治化的教育也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对学生的良好发展具有教育引导意义,在小学思想品德学科中不断渗透法治化的教育,不仅可以促进教学成果得到显著变化的表现,且这种教学策略具有良好的现实意义和发展前景。

关键词:小学品德;法制化;教学策略研究;方法分析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2)05-0130-03

Teaching Strategies to Infiltrate Legal Education in Morality Subjects in Primary Schools

HOU Weidong  (Shijiamo Primary School, Shouyang Town, Longxi County, Dingxi City, Gansu Province, China)

【Abstract】The education and teaching of ideological and moral disciplines in primary school can not only help students form good behavior habits, but also enable students to establish correct values from childhood and improve their comprehensive ideological and moral literacy. With the development and changes of the times, the education of the rule of law has gradually attracted people's attention, and it has educational guiding significance for the good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The continuous penetration of the education of the rule of law in the ideological and moral disciplines of primary schools can not only promote the teaching achievements to obtain significant The performance of changes, and this teaching strategy has goo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and development prospects.

【Keywords】Primary school morality; Legalization; Teaching strategy research; Method analysis

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情感以及身心都处于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中,在该时期对学生进行法治化的教育,能让学生从小就懂得法制化的观念,从而养成守法尊法的良好习惯,而在小学品德学科中不断渗透法治化的教育可以取得较好的成效。基于此,本文将结合当下的发展状况进行分析论述,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以供参考借鉴。

1.在小学品德学科中渗透法制化教育的现实意义

小学品德学科可以对学生进行良好的教育和引导,而且这门学科的教学能够不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认知观念,因此,小学品德学科教学具有良好的教育意义。但是当下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法制化的教育观念对学生有着较为重要的影响作用,在小学品德学科中不断进行法治化教育的融合性教学,不仅可以彰显品德学科的优势特点,同时也能利用相关的教材案例促进学生法治化觀念的形成。法制化的教育以及思想品德的教育两者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而且两者在教育活动中都有共同点,教师可以借助这一优势特点不断进行融合性教学的渗透,其主要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这种教学策略可以促进学科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得到更大的提升。其次,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价值观念以及法制观念,帮助学生更加全面的成长和发展。最后,这种融合性的教学理念不仅符合当下时代发展的变化,更是当下素质化教育目标落实的主要途径之一。

2.品德学科渗透法治化教育存在的一系列现实问题

在品德学科中不断渗透法治化的教育具有良好的现实意义,但是综合分析当下的现实状况,仍存在一系列问题,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由于教师的思想观念不够重视,导致这种融合性教学不能取得良好的成效,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往往注重知识的讲解以及传授,从而忽略了法制观念的教育。其次,在实际的融合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可能仅仅会用单一的方法进行知识的讲解和传授,这种方法不能有效地创建良好的班级氛围,也不利于教学取得较好的成果。在新时代的发展背景下,互联网技术以及多媒体信息软件都得到了普及化的发展,因此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思想观念,促进教学方法从单一化向多元化、全面深化进行有效转变。最后,在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会比较注重课堂教学,忽略实践教学,在课堂活动中,教师会比较注重案例的分析与讲解,但实践教学更能促进教学多元化的发展。综合以上分析可以得知,在当下的教育活动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教师要结合现状,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

3.在小学品德学科中渗透法治化教育的策略与方法

(1)结合品德学科教材知识进行法治化教育的渗透

在小学阶段,思想与品德学科教材会列举许多案例事件,教师可以通过讲解这些案例事件不断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从而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思想观念,促进其思想素质的不断加强。但同时教师也可以借助这一优势特点,不断结合品德学科教材中的一些事例或知识进行法治化教育的渗透。例如,当学习“饭桌上的习俗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利用多种资源,从多种途径查找不同少数民族的不同风俗和文化知识,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充分地向学生讲解不同的民俗文化知识,促进学生对少数民族的认识和了解。除此之外,教师也应该结合这一事例进行法制化教育的渗透。例如:教育学生要懂得民族团结,尊重我国少数民族的不同风俗习惯和文化知识,同时利用法制化的观念,引导学生树立人人平等的思想观念。这种教学策略不仅能促进小学思想品德学科教学取得良好的成效,还能帮助学生树立法治化的观念。最后,在讲解“上学路上的相关事例”时,教师可以借助案例的讲解告诉学生一定要遵守交通法则,帮学生充分认识到在生活中处处都有法律规则的严格要求,无论在哪儿都一定要遵纪守法,做一名思想积极向上的好学生。这种教学策略不仅体现了品德学科的良好成效,同时也促进了法制化教育的推进。

结合品德学科教材知识渗透法治知识时,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内容、实践性活动,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设定合理的教学目标,还要以完成教学目标为宗旨。例如,在《品德和社会》小学五年级的“我们的班干部选举”等民主选举活动中,需要达到的目的是要学生明白自己有选举权和竞选的权利(即被选举权)。教师还应该告诉学生,“宪法”规定我国成年公民(即年满十八岁)开始拥有被选举权和选举权,学生需要了解民主选举进程等,通过这些使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处在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一个集体中的人。法律教育的主要目标可以通过符合五年级学生特点的课堂教育来实现。另外,需要让学生明白随手扔垃圾、吐痰、不遵守交通规则,在公共场合乱涂乱画等小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为此,要逐步设定教育目标,提高学生的自我预防意识,从适应状态向自我照顾、自我启发、自觉、自律状态转变,这将利于学生适应社会的规则。从而拓展对学生进行《宪法》知识的宣传教育,让学生了解国家的根本大法,从而培养学生对国家概念、规则的认识、诚实和守法的行为习惯,培养和加强年轻人的国家概念和公民意识。

(2)根据实际适当拓展法治教育活动

教师不仅应该重视课堂教育,还应该注重课堂外内容的开放扩展,与课堂外的生活相结合,融入学校、家庭、社会生活,通过在课堂外的行动使学生发展和积累自己的人生经验。如教授完《做个聪明的消费者》一课,教师可以布置课后作业,在周末或节假日和爸爸妈妈或者其他监护人一起去购物,使用在课堂上学到的要领去判断真伪,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除了基础课程外,教师还需要通过举办各种课外活动扩大法治教育,使学生更容易接受法治方面的深入教育。例如,联合学校的道德教育办公室和班级教师在学生之间举行法律知识竞赛。共同邀请警察和法院的法官进行安全和特殊法律知识的讲座。联系治安副校长到监狱邀请罪犯进行现场说法。用生动的例子和痛苦的教训让学生有更深刻的印象,这种教育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而且可以有效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试图启发青少年拒绝当一个法盲,学会使用法律保护自己的正当权利和利益,了解、理解、使用法律,纠正自身的不良行为习惯,并学会维护自身安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3)在教学活动课程中渗透法治规则教育

在教学活动过程中积极构建法治教育课堂规则。小学是道德和社会性发展的启发阶段,为了帮助学生在现实中欣然接受和解决问题,可以采用更具活力的教育方法。法治教育应该回到《道德与法治》学科自身的特点,该科目的活动性、体验性、实践性等性质使学生能从相关的活动中,学习、收获经验,并使道德意识内化。法律尽管威严,但并未远离现实生活。在教学过程中营造相应的情景氛围,可以建立现实生活、法律知识、具体问题和抽象概念之间的链接。因此,营造适合课堂教学的各种情境,是渗透法律教育,促进学生人格在意识形态和道德课程中发展的非常重要的媒介。在教学活动中,有必要采用学生喜欢和易于接受的方法,如角色扮演、专题讨论,讲故事等方式,都适用于课堂教学。提供这样有趣的课程,让学生沉浸于其中的情景,潜移默化地使学生学会法律常识。

在小學阶段的思想品德教育课程中不断渗透法治化的教育,与其他的教育教学方法有很大的不同。例如:教师如果在课堂上进行法治化教育的渗透,要不断结合生活中的案例进行教学,让学生切身体会法律知识,了解遵纪守法的重要意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充分认识到法制化教育的全面性和重要性。因此,为了有效地在思想品德教育课程中不断推动法治化的教育,教师就要结合学生的现实状况以及生活中常发生的案例进行教学。例如:在品德学科中,可以引入“介绍家乡美景”这一环节,给予更多的课堂时间给学生进行交流和思考,这样不仅重视学生的课堂地位,而且还能促进教学取得良好的成效。当教师进行评价时可以结合法律知识,教育学生不能在公共场合任意打闹或者损坏公共场合的建筑。最后,教师可以借此话题不断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美景,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这种教学策略不仅充分重视了学生在课堂上的重要地位,还能帮助学生认识到法律法规的重要意义,从而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总的来说,如果教师想要在思想品德教育课中加快法制化教育的渗透,就一定要结合课本示例以及生活实际进行融合性教学,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和发展。

(4)教师要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进行融合性教学

在新时代发展背景下,小学阶段的教育也在不断发生变革和创新,究其本质原因,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和发展,对小学阶段的思想品德课教学来说,亦是如此。因此,教师可以借助这一时代发展背景下的优势特点,采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进行融合性教学,不断加强思想品德政治过程中法制化教育取得良好的成效。

例如: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可以针对思想品德教材上的一些相关事例进行讲解,告诉学生不能独自前往危险的深水区域,面对一些突发事件或是危险事件不能盲目冲动,一定要理智地寻求别人的帮助。在教师对这些课本上的事例进行讲解后,就可以借助多媒体软件进行相关视频的播放,让学生充分重视这些事件的危险性,同时也可以在课堂上播放一些法制频道的节目,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法制观念,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当自己的权益或身体受到伤害时,一定要用理智的头脑寻求家长或是教师的帮助,利用相关的法律知识进行自我保护,另外教师也要教育学生,做任何事都不能冲动盲目。这种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进行融合性教学的方法,不仅能使学生通过可视化的视频认识到法律法规的重要性,还能在潜意识里培养他们良好的法制观念。

(5)及时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强化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

综合分析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可以得知这个时期的学生普遍存在爱动的特点,在小学阶段进行品德课的教學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应当将其扩展到课外实践教学活动中。在课外实践活动中,教师要注重观察学生的行为变化,对一些学生的不良行为进行及时制止,并加以教育和引导。例如,当学生随意践踏花草时,教师要对这种行为及时制止,并利用相关的法律知识让学生懂得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让学生在日常实践中树立起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思想观念。除此之外,教师在实践课程中应该教导学生爱护动物,爱护生物,不断保护动物才能促进生活环境的和谐发展。这种实践性课外教学,不仅体现了思想品德课程的良好教育意义,同时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教师也融合了一些法制化的教学观念,让学生充分认识到遵纪守法的重要性。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采用多种教学策略,不断加强推进法治化教学取得良好的成效,这不仅是当下教育的一种良好趋势,更是贯彻落实素质化教育目标的要求之一。

4.结语

在小学阶段品德学科的教学中不断对学生进行法治化教育观念的培养,不仅可以促进学生良好品德观和法治观的形成,而且能助推学生的全面成长和发展。所以在当下小学教育活动中,教师要结合上述有关教学策略,将其积极贯彻落实到教学活动中,以便推动良好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史淑超.借助情境创设,提高小学生道德与法制教育效果[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9).

[2]贾艳侠.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安全教育探究[J].考试周刊.2017(52).

[3]徐敏.将道德与法治教育融于生活:统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探讨[J].华夏教师,2018(27).

3116501908241

猜你喜欢

教学策略研究小学品德法制化
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可持续发展观教学策略研究
让品德微课助力学生的情感体验
高校学生管理创新工作法制化路径探究
中年级“解决问题”教学策略的研究
加强基层部队法制化正规化建设的思考
警犬使用法制化体系建设初探
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