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功能矫治训练法在错颌畸形患儿辅助治疗中的疗效分析
2022-03-19杨清清
杨清清
摘要:目的 分析在错颌畸形患儿的治疗中辅助应用肌功能矫治训练法的临床疗效;方法 按照奇偶法将68例错颌畸形患者分为对照组与实驗组,其中对照组患儿给予MRC肌功能矫治器治疗,而实验组患儿则是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肌功能矫治训练,对比两组患儿临床总有效率;结果 实验组临床总有效率91.18%高于对照组76.47%,且P<0.05;结论 针对错颌畸形患儿,在MRC肌功能矫治器治疗的基础上配合肌功能矫治训练,有助于提高矫治效果。
关键词:错颌畸形;肌功能矫治训练;辅助治疗;疗效观察
【中图分类号】R32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2)05--01
错颌畸形作为口腔科一类常见疾病,在儿童群体中具有较高的发病例,属于自身发育畸形病症,主要表现为程度不一的咬合关系混乱或者牙列拥挤不齐,不仅会影响患儿正常的口腔系统功能,而且还可能导致颞颌关节功能不良、咀嚼功能降低、吞咽功能障碍以及发音异常等临床表现,除此之外还会影响患儿的容貌,所以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手段非常重要。当前临床上治疗错颌畸形患儿的主要手段是肌功能训练矫治器,有研究发现在此基础上配合肌功能矫治训练,有助于提升矫治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这段时间前来我院就诊的68例错颌畸形患儿作为本研究的对象,根据患儿就诊的顺序编号,分别从1号开始截止至68号,将其中的奇数号作为对照组,将偶数号作为实验组,每组的病例数均为34例。所有患儿经临床症状检查与X线头影检查确诊为错颌畸形,口腔牙体形态完好,具备矫治器适应症;排除合并牙列裂纹、牙列缺损等其他牙齿疾病、先天性综合征、行牙齿正畸手术史的病例。对照组:男患儿、女患儿例数分别为20例、14例,年龄分布为5岁~18岁,平均年龄为(8.25±1.36)岁;实验组:男患儿、女患儿例数分别为18例、16例,年龄分布为6岁~19岁,平均年龄为(8.22±1.31)岁。应用数据统计软件对两组患儿一般资料进行检验分析,得出P值高于0.05,提示一般资料不存在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的患儿单纯接受MRC肌功能矫治器治疗,即结合患儿的口腔情况选择适当且质软的MRC肌功能矫治器,将患儿的上下牙弓放入矫治器的上下齿槽内,提醒患儿用前牙轻咬,将舌尖置于舌尖诱导装置上,提醒患儿上下唇呈完全闭合状态,用鼻呼吸,叮嘱患儿每日佩戴的时间不可短于9h,若患儿夜晚佩戴的时间不够,这可以适当延长每天的佩戴时间,每月上门复查。实验组则是在对照组患儿基础上联合肌功能矫治训练法治疗,训练内容包含:(1)双唇闭合训练。指导患儿进行吹笛子训练,即在患儿的唇间放置一块干净的白纸,提醒患儿用唇部将纸片加紧,双唇保持闭合的状态,每次持续2min,每日进行3次。(2)咀嚼泡泡糖训练。指导患儿应用磨牙咀嚼泡泡糖,待泡泡糖变软后用舌头将其团成圆球形,然后再缓慢地将泡泡糖移至舌体的前方,轻轻抬起舌尖使泡泡糖粘附在硬腭部,同时指导患儿将舌头抬起将泡泡糖的体积变大,提醒患儿用药舌体挤压泡泡糖完成吞咽动作,每次持续5min,每日3次。(3)弹舌运动。提醒患者将舌体轻轻抬起并对上颚进行敲击,同时发出“嗒嗒嗒”的声音。(4)唇肌训练。提醒患儿保持口唇紧闭,练习爆破音,每次持续1min,每日3次。
1.3观察指标
两组患儿治疗6个月后,在其入院复诊时统计临床总有效率。关于错颌畸形的疗效判定标准如下:(1)显效:治疗后患儿错颌畸形得到纠正,牙齿排列整齐,磨牙与尖窝的关系恢复正常,面部容貌恢复至正常水平;(2)有效:治疗后患儿错颌畸形的临床症状明显缓解,牙齿排列所有改善,但是磨牙与尖窝的关系依然需要矫治,相比于治疗前容貌有所改善;(3)无效:治疗后患儿的牙齿依然错乱排列,畸形的状态无改变,磨牙与尖窝的关系依然错乱,面部容貌依然较差判定为无效[1]。将显效率与有效率的总和记作临床总有效率。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的统计分析以SPSS21.0开展,患儿例数以n表示,用百分数与均数分别表示计数与计量资料,相应用x2与P检验,当P<0.05时提示具有显著差异。
2.结果
通过随访显示,实验组临床总有效率91.18%高于对照组76.47%,且组间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所示:
3.讨论
错颌畸形作为牙科中常见类型,在儿童群体中具有较高的发生率,患者临床症状以不同程度的肌功能障碍、颌面部不协调等为主,对患儿的外观以及心理造成一定影响。早期矫治是预防、诱导、阻断儿童错颌畸形发生与发展的重要举措。传统临床上主要采用固定技术进行矫治,这种方法虽然可以取得一定效果,但是因为忽略了患儿口周肌、神经系统、颅颌面等内部结构的调整,一旦去除固定器后便容易复发。随着口腔正畸的不断发展,当前临床上矫治不再单纯地移动牙齿,同时还关注口周肌肉功能的协调与平衡,由此诞生了肌功能矫治训练法。这类方法无需直接作用在颌骨与牙齿上,而是通过对颌面部肌肉环境与舌体位置等软组织进行改变来保证牙列得以正常发育,颌面骨骼得以正常生长[2]。
在上文中,分析了错颌畸形患儿在MRC肌功能矫治器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肌功能矫治训练法的效果,结果配合肌功能矫治训练的患儿其总有效率91.18%高于单纯MRC肌功能矫治器矫治患儿总有效率76.47%,且P<0.05,这主要是因为肌功能矫治训练法提倡结合患儿情况,采取双唇闭合、咀嚼泡泡糖、弹舌运动、唇肌训练等方法,在此基础上配合MRC肌功能矫治器,从而逐步恢复牙体位置,改善骨骼畸形的症状,获得满意的正畸效果。
参考文献:
[1]周允芝,马丽琼,唐旭炎,等. MRC肌功能矫治器矫治替牙期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疗效分析[J]. 中国美容医学,2020,29(4):120-123.
[2]曹馨. 儿童正畸中早期肌功能矫治技术的应用效果[J]. 家有孕宝,2020,2(5):34-35.
1186500511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