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冲突升级,乌克兰问题质变

2022-03-19梁强

南风窗 2022年6期
关键词:北约普京乌克兰

梁强

喧嚣多日的“俄乌战事”,在经过欧美情报机构的公开预警、俄罗斯外交部门的公开否认,以及网络世界里“战争改为线上举行”的群嘲后,最终反转并在现实世界落地。2月下旬开始,普京承认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独立”并与之签署军事协议,俄军从三个方向对乌发起全方位军事打击。有评论家犀利地指出,俄罗斯的对外政策里,动武虽然会迟到,但永远不会缺席,军事力量自始至终都是政策工具箱中最重要的选项。

不甘被打脸的自媒体,抛出“30年来人类最大战争爆发”“第三次世界大战即将到来”等耸人听闻的言论。但乌克兰却迟迟未向俄正式宣战,真正能与俄抗衡的北约也拒绝派兵介入,俄乌两国代表团甚至已在第三国开始直接谈判,显示出各方将这场军事较量控制在较低烈度的意图。

如何判断俄方军事行动背后的政治目標?正如克劳塞维茨所说,“战争永远是政治的继续”。乌民族主义者和西方政客叫嚣的“俄空降部队在基辅发起斩首行动”“俄军切断乌黑海出海口、占领东部六州”等,截至3月上旬,尚未发生;派兵推翻敌方政权、夺取领土和资源,这些传统战争中的目标应非普京此轮军事行动所追求的。

现阶段普京对乌政策的目标是重建军事优势,迫使基辅接受乌东地区的“俄式和平”。具体作战目标如下:

一是精准打击乌重要军事设施,特别是针对东部的设施,打乱其军事部署并扭转之前的军力对比,彻底打消乌对东部和克里米亚的军事意图。在俄发起军事行动前,乌东地区已经持续内战多年,乌军近30万兵力中的20万都针对东部部署—除了借助兵力数量上的优势遏制东部的分裂倾向外,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应对可能的突发事件,比如俄方对顿涅茨克、卢甘斯克“独立”的承认。笔者从乌智库学者了解到,乌对此是有应对预案的,包括使用军事手段。但俄军抢占了主动权,未给乌任何机会。

二是在最终停火前,扩大三个已从乌脱离的政治实体(克里米亚、顿涅茨克、卢甘斯克)的实际控制地,夺取有重要军事意义的据点,完善三地的防务态势,形成有利的前压军事阵地。

三是对乌全国施加有效威慑,削弱其国民意志,为俄乌直谈奠定基础,迫使乌当局在政治谈判中做出实质性让步。

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后,丘吉尔将斯大林称为这个世界的“谜中之谜”,普京现在成为这个称号的新代言人。他每一次的大胆举措都让国际社会吃惊,但他绝非一些媒体口中“不计后果的疯子”。相反,普京是一个有理性、精心算计、清楚俄罗斯力量优势及其边界的战略家。丘吉尔对苏英法三国未能结成遏阻纳粹德国的三国军事同盟非常遗憾,并称斯大林在二战开始后的外交和军事举措“是有历史正当性”的。克里米亚脱乌入俄后,基辛格亦如是说:“普京是严肃的战略家,这是基于对俄罗斯历史的理解。他的强项绝不是理解美国的价值观和哲学,理解俄罗斯的历史和哲学也绝非美国决策者的强项。”

军事行动开始后,俄军已摧毁乌大量重型军事装备以及指挥所、雷达站等军事设施。乌官方确认伤亡已超千人,数十万乌克兰人弃家舍业成为难民。即便如此,乌克兰政府只是宣布断交,未对俄做出更加强硬的回应,也就是向俄宣战。

乌智库机构的学者对笔者解释称,政府这样做主要出于技术性理由。一是政府预算主要来自国际金融机构的贷款,后者有明确规定,不对交战国发放贷款。二是俄拥有巨大军事优势,现在的精准打击已实现了海陆空的全方位压制。真正进入地面战后,除非北约出兵相助或大量国际志愿军相助,否则乌军几乎没有获胜可能。三是乌方认为局势还没到最危险的时候,因此就算是坏和平也好于战争。一旦进入战争状态,战败者在和谈中将不再有任何讨价还价的余地。

从一些社交软件上普通民众的反应来看,乌国内很多人也不支持向俄宣战,担心给俄借口一举占领东部六州,重演孟加拉从巴基斯坦独立的悲剧。但乌军方从一开始就认为断交远远不够,必须向俄宣战,并且不断放出消息,想要将军事冲突扩大为全面战争,拖北约进入。

乌国内目前达成的共识是:只要黑海河口和第聂伯河流域还在版图内,乌克兰就仍然是一个有潜力的东欧大国;若上述领土也丢失,则乌恐将沦为弹丸小国,难有翻身机会。

普京对乌动武前,就公开宣称此举是要抗击北约东扩。但北约只愿意向乌提供武器装备协助其抵抗,始终拒绝派兵介入。经历了冷战期间数次激烈的、极其危险的军事对峙后,华盛顿和莫斯科对在对方的核心安全区该怎么行动都心知肚明。说白了,北约只是想借助乌克兰与俄罗斯展开军事斗争,并不愿为乌主权和领土完整而出兵。北约的这种后撤式援助究竟能帮助乌抵抗多长时间无人可知,但有一点是确定的:所有损耗和牺牲都是在乌克兰本土,随同北约先进装备一并被摧毁的也是乌克兰人的生命。

相比之下,欧盟的态度更加积极,已准许乌根据加速程序提交加入欧盟的申请。但这并不意味着乌克兰入欧的进程就会自动生成或不可逆转。入盟需要全部27个成员国一致同意,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仍然是一个充满弹性的进程。乌国内在经济一体化的方向上也无一致意见:与东部和俄罗斯经济联系密切的寡头态度消极;与民众利益相关的大部分产业在欧盟面前毫无竞争力,担忧加入欧盟后面临极大压力甚至可能停产。

乌俄两国在白俄罗斯的谈判已进行三轮,虽然第二轮只是达成了临时停火的协议,第三轮谈判无实质结果,但对乌克兰问题的解决来说却是质的转变。

在明斯克、诺曼底模式陆续失败后,莫斯科不会再接受任何第三方介入。现阶段,俄乌面对面的直接谈判,是回到和平、也是重建双边关系的唯一快捷方式。但这不再是之前两个平等国家主体之间的谈判,而是一场兵临城下的和谈,谈判结果将完全取决于战场形势。

与同样因为加入北约而与俄关系恶化的波罗的海三国不同,乌俄关系的历史基本是正面的,两国矛盾属于正常的国家间矛盾,而非大是大非问题。乌克兰人对俄罗斯没有水火不容的仇视思想,双方共同历史文化所塑造的天然亲近感不会轻易就被剥离。但现在,俄乌官方之间已是敌人,谈判未必能将其拉回中间道路。

2004年橙色革命后,乌克兰国内围绕国家发展路向的辩论和争夺已有将近20年,领导人也几经更替,但最终的结果是路越走越窄。套用笔者很久前一篇文章的题目,“颜色几乎褪尽,东西仍然难辨”,现在又要加一句,“国家已经撕裂”。

作为“欧洲之门”,乌克兰在技术上入欧不脱俄的可行性是存在的,但这样的机遇期现在已经彻底结束。对于大多数乌克兰普通人来说,这近20年的折腾不是应不应当的问题,而是值不值的问题。答案也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克里米亚脱乌入俄后,笔者曾撰文,假设普京对乌可能采取的上中下三策:上策是完全按照俄罗斯的路线图,以和平的方式改变乌克兰国体,使其成为一个联邦制下的中立国家。这样既解决了乌的地区矛盾实现内部和解,也确保了乌无法出现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权。中策是以第聂伯河为分界线,分出“新俄罗斯”六州所在的乌克兰东部,这样乌克兰未来无论如何发展,俄罗斯都不会失去整个乌克兰;而剩下的乌克兰,将来也很难成为乌克兰历史文化的唯一继承者。下策则是对乌克兰公开的军事介入。这样的话,乌加入北约固然不可能,但俄也将陷入乌战场难以自拔,甚至付出面临长期政治安全风险的巨大代价。

2020年乌克兰宪法公开写入加入北约后,“联邦化+中立化”的上策已经失败。普京的目标是整个苏联空间,也绝不会让自己陷在乌克兰难以自拔。现在的军事行动,介于中策和下策之间:如果能在避免下策造成的后果的情况下迫使基辅接受俄国的方案,当然最好;如果不能,则精准打击随时可以转化为占领行动,实施中策计划。这也是普京为此次军事行动增加了“非军事化”的新目标的原因。

俄军的给养通常能维持2-3个月,也就是说,必须在春季结束前取得压导性、决定性的军事胜利,才有可能迫使乌接受俄式和平。有消息称,随同北约先进装备入乌,还有熟悉这些装备的雇佣兵。这增加了这场军事较量的悬念。

普京宣布對乌发动军事打击后,叙利亚阿萨德政权、委内瑞拉马杜罗政权等少数国家的政府积极支持。但更多国家表态谨慎,肯尼亚代表在联合国安理会所做的“选择向前看”“在和平中铸就更伟大东西”的发言颇有代表性。

事实上,除了北约成员国等当事方外,国际社会的多数国家在口头上表明立场的同时,在行动上都选择了置身事外。它们都很清楚,这已经是一场实实在在的战争,任何实质性的介入都会被交战双方视为参战行动,要承担相应后果。作为国际社会中的理性行为体,谁也不愿为此背上不必要的外交负担。

3238500218521

猜你喜欢

北约普京乌克兰
走向北约?
乌克兰当地民众撤离
中国公民分批撤离乌克兰
五片阴云笼罩北约70周年庆
特朗普邀巴西进北约秀“特殊”
“狙击手普京”
普京与秋田犬
失控的乌克兰
普京:反对派欲抹黑大选
北约就焚烧《古兰经》道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