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
2022-03-19赵义
赵义
3月8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同法国总统马克龙、德国总理朔尔茨举行视频峰会。在这个时间点,中国正在召开全国两会,而欧洲因为俄乌冲突正面临“二战”以来最严重危机。
习近平指出,当今世界,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带来很多全球性挑战,需要全球性合作。中欧在谋和平、求发展、促合作方面有很多共同语言。“我们要拿出担当,为动荡变化的世界注入更多稳定性和确定性。”
这段话的意思很明确,面对全球性挑战,各国应当加强合作,给世界带来更多稳定性和确定性。显然,从中国的国家利益出发,要实现今年的主要发展目标任务,也同样需要一个更加稳定和确定的外部环境。
正如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在全国两会期间的视频记者会上说的,当务之急是维护和平。和平是一切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我们要秉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摒弃独享安全、绝对安全的想法,坚持通过谈判停止冲突,通过对话解决争端,通过合作增进互信,共同建设持久和平的世界。”
习近平总书记在各个场合反复强调,在全球性危机的惊涛骇浪里,各国不是乘坐在190多条小船上,而是乘坐在一条命运与共的大船上。中国人从历史中获得的宝贵启示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才是人间正道”。我们要始终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
这个“历史正确的一边”,就是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之路。这是一个战略性抉择。背后是相信“时间在中国这一边”的战略自信和战略定力。
当然,总想过太平日子、不想斗争是不切实际。当今世界,大国博弈是很激烈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最近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讲的,无数事实告诉我们,唯有以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气概,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我们才能赢得尊严、赢得主动,切实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这里说的“发展利益”,最根本的是要维护宏观稳定,避免经济大起大落。宏观经济是一个不可中断的连续进程,过去一些高速增長的经济体,经济大起之后大落,往往一蹶不振。当今世界,宏观稳定是稀缺资源,中国经济的“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不仅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对世界经济更是至关重要的稳定器—中国GDP总量占世界的比重已经接近20%。
面对外部势力在经济上的卡脖子、“脱钩”等遏制行动,不斗争是不行的。斗争最根本的依托还是中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增长。在观察世界局势时,应当时刻不忘这个道理。比如中美之间,用经济学家林毅夫的观点来说,如果中国人均GDP能达到美国的一半,那么这些遏制行动将更难达到目的。
一方面,因为中国人口是美国的四倍,这就意味着,中国经济规模会达到美国的两倍。如果失去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市场,美国企业当中的世界500强会有很多直接就掉出榜单,它们离不开中国市场。另一方面,人均GDP达到美国的一半,背后是人均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中国的产业链从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也让美国无法卡我们的脖子。
更何况,中国经济已经深度融入世界。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占GDP的比重已经超过三分之一,现在进口对工业的总和影响度超过70%,中国连续十年稳居全球第二大进口市场,而且连续五年成为全球货物贸易的第一大国。中国走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之路,发展了自己,造福了人民,也有利于世界。
也因此,中国始终高举改革开放的旗帜。正如3月11日,李克强总理在记者会上说的,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国都会坚定不移地扩大开放。长江黄河不会倒流。中国这40多年,从来都是在改革中前进、开放中发展。只要有利于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事情,我们都愿意积极去做,而且要坚定地维护多边贸易体制,这也是我们自身发展的需要。
历史总在不断前进,世界回不到从前。我们今天所作的每一个抉择、采取的每一项行动,都将决定世界的未来。走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之路,是历史告诉中国人的智慧,也是中国人通过自己的成功获得的心得。面对动荡变革的世界,中国始终代表着稳定性和正能量,始终站在历史前进的正确方向上。
3497500218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