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欧洲“长和平”的终结

2022-03-19孙兴杰

南风窗 2022年6期
关键词:战事北约普京

孙兴杰

俄罗斯对乌克兰发动“特别军事行动”以来,双方互有损失,难有准确的数字,但是这场战事已经造成了上百万乌克兰难民,如果战争持续下去,可能会产生700万难民。而面对乌克兰难民,欧盟在2015年的难民政策完全逆转,大部分的难民被东欧国家接纳,原因就在于,这是一场发生于欧洲的战争。冷战结束之后,甚至二战结束之后形成的欧洲和平局面,就此终结了。

乌克兰既不是北约国家,也不是欧盟国家,但是俄乌战事激活了欧洲的战争记忆。即便在冷战对峙之下也没有“激活”的德国,在短短两三天内几乎改变了二战后的安全与外交政策,“重新武装”已经成为德国的战略方向。

俄乌战事从根本上说,是俄罗斯与欧洲之间的激烈博弈,它不仅打破了冷战后欧盟持续东扩的节奏,而且重演了一场二战结束之前的“历史剧”,欧洲似乎一夜之间进行了一次“时空穿越”。这场战争无论以何种方式结束,都会将欧洲带入一个“不安全的时代”,作为经济性联盟的欧盟将不得不反思和重建其地缘政治力量。

当俄军兵分三路大举进攻乌克兰的消息传遍世界的时候,或许除了普京身边人之外,绝大多数人都没有做好准备,包括俄罗斯一线的士兵—有些士兵以为这是“演习”。虽然美国情报机构不断“散播”俄军的开战日,但并不意味着美国完全知晓俄罗斯的计划。在某种程度上,美国释放“开战日”的信息也是向俄罗斯进行“极限施压”。

普京在开战之前发表过两次长篇电视讲话,几乎将其内心世界向世人“和盘托出”。尤其令人错愕的是,他在宣布对乌克兰进行“特别军事行动”时的电视讲话充满情感,甚至是情绪的发泄,这与普京一直塑造的形象大异其趣。

战争,从来没有固定的剧本,而是高度偶然性、不确定性的领域,战争是不同政治组织之间的意志较量,而普京的情感呈现,在某种程度上也揭示了这场出人意料的战争的内在原因。

首先,普京在电视讲话中透露出的是强烈的失望和耻辱感,因为俄罗斯与西方为伍的计划和愿望被傲慢地拒绝,甚至是无视了。

北约东扩对俄罗斯安全造成的冲击,当然是普京要考虑的因素。如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所说的,利益、恐惧和荣誉都是引发战争的原因。对于大国来说,安全的影响未必是最重要的,尤其是在核武器时代,俄罗斯作为世界首屈一指的核武国家,有哪个国家、哪一支军队敢对其发动进攻呢?普京要的安全,未必就是俄罗斯的国土的安全,而是内涵更加丰富的俄罗斯人或者俄语民族的安全感。

除了现实的利益和安全之外,荣誉感和大国的身份也是引起纷争的重要原因。如果北约是俄罗斯的天然威胁,为什么从叶利钦总统开始,俄罗斯四次提出要加入北约呢?尤其值得关注的是,普京担任总统之后,曾三次提出这样的想法。相比于北约造成的实实在在的安全威胁,被北约拒绝和无视产生的羞辱感,也刺痛过俄罗斯。

其次,北约东扩本质上是欧洲地缘政治结构的持续变化,冷战的逻辑并没有在后冷战时代终结。

冷战终结一定要以苏联解体的方式實现吗?未必如此。普京本人对此也有比较清晰的认识,如认为苏联解体是地缘政治的灾难。普京在2月21日的讲话中,更是认为苏联解体是俄罗斯帝国的挫败。

北约持续东扩造成了两个严重后果:一个是冷战期间北约与华约的对峙逻辑没有随着华约的消失而结束。作为冷战期间的军事集团,冷战结束之后,北约就没有继续存在的理由了—包括米尔斯海默在内的一些美国国际关系理论家也持有此论,而乔治·凯南更是认为,北约东扩是新冷战的开始。进一步说,北约的持续东扩意味着冷战在欧洲并没有结束,而是以西方持续胜利的方式存在着。

第二个后果是冷战结束之后,相关各方没有形成“战后秩序”的安排以及相关和平协定的签署,这在国际关系史,尤其欧洲国际关系史上是不正常的。和平协定或者条约并不一定能够带来持久和平,但至少能够表明相关各方在一定时期内对于现存或者商讨后的秩序是认可的。俄罗斯在去年12月向北约、美国提出的三条核心诉求,即北约不再继续扩张、北约不在俄罗斯周边部署战略武器,以及北约边界回到1997年,这些要求其实是“补签”一份本来在冷战结束之初就应该签署的战后条约。

最后,俄罗斯日渐浮现出的大战略图景,与欧洲现存的国际秩序观难以兼容。

冷战结束之后,欧洲进入了所谓的“后现代”的时刻,而俄罗斯的大战略则是回到了历史。普京的两次电视讲话以及2021年发表的《论俄罗斯人与乌克兰人的历史统一》,从俄罗斯帝国的历史传统和视野出发,论述乌克兰作为一个主权国家是没有历史基础与合法性的,而乌克兰主权只有在与俄罗斯的伙伴关系中才能实现。这是普京在2月21日电视讲话中重点阐述的一个观点。

此外,普京对于苏联历史的解读也是别具一格。他认为,苏联是在俄罗斯帝国空间中建立起来的,但是普京并不认为苏联的治理模式是合理可行的;相反,他认为,这种加盟共和国的联盟机制“既脱离实际,也脱离历史传统”。

普京的讲话一出,有媒体就提出一个疑问:普京要重建俄罗斯帝国吗?普京在与阿塞拜疆领导人会谈时对这一说法予以否认,但不可否认的是,普京明确提出过“俄罗斯世界”的概念,这是不同于主权国家的概念。

自2008年以来,俄罗斯以军事手段恢复“苏联空间”的动作频频,斩获颇丰:2008年俄格冲突之后明确了南奥塞梯、阿布哈兹的“独立”,2014年拿下克里米亚半岛,2021年俄白两国签署了一系列加强联盟国家一体化的文件,2022年1月俄军成功介入哈萨克斯坦政局。

普京对俄罗斯帝国辉煌历史的回忆,引起了东欧国家乃至土耳其的警觉,而这也是东欧国家强烈支持乌克兰快速加入欧盟,波兰等国积极向乌克兰提供人道主义以及军事援助的深层原因。

二战结束之后,欧洲被“铁幕”一分为二,冷战也是冷和平,在核威慑的恐怖平衡之下,欧洲保持了核武之下的和平。至俄乌战事发生前,欧洲地区没有爆发过如俄乌战事一样规模的“大战”。

俄乌战事爆发之后,欧洲多国做出了不同寻常的举动:德国开始重新武装;瑞典、芬兰放弃中立立场;匈牙利总理欧尔班不再支持普京;波兰等曾经反对难民的国家,向乌克兰难民打开国门;瑞士银行冻结俄罗斯某些个人和机构的资产;等等。总而言之,欧洲人被这场战争“震惊”了,二战结束以来的欧洲长期和平就此终结了?

虽说二战以来的欧洲和平也是核武恐惧之下的和平,但是俄乌这次战争触发了欧洲核战争的恐惧。美国和北约一再强调不会派兵到乌克兰与俄罗斯作战,拒绝在乌克兰设立禁飞区等等,除了乌克兰不是北约成员国,北约没有义务防卫乌克兰之外,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即法国外长所说的北约是个核武联盟—这意味着一旦北约与俄罗斯交战,核战争的风险急剧上升。2月27日,普京下令提升核战备的等级,具体细节外界尚不清楚,但是这意味着俄乌战事可能带来一场类似于古巴导弹危机一样的核危機。

不仅如此,乌克兰境内有多个核电站,俄军早前经过了切尔诺贝利地区,还与乌克兰军队在扎波罗热核电厂交战,显示核电站事故以及核泄漏的风险构成潜在的地区威胁。俄罗斯国力有限,发展核军备是其维持大国地位的重要手段,俄乌战事不断升级,是否会升级到核战争,谁都不能打包票。

除了核武器之外,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生化武器的风险实际上已经出现。叙利亚战场上各交战方就出现了不少违反相关国际条约的做法,而早年英俄之间关于生化武器袭击的事件引发了激烈的外交战。可以看到,战争的诸多禁忌越来越松弛了,俄乌战事很可能沿着“绝对战争”的暴力逻辑升级,导致失控的风险越来越高。

拉长视角来看,二战后在欧洲爆发一场与二战初期相似的战争,使得欧洲和平看起来愈加脆弱。普京在电视讲话中强调,要避免二战时期德国闪击苏联的悲剧重演,而欧洲人则将克里米亚危机、莫斯科承认顿巴斯地区“独立”视为“苏台德时刻”,俄军大举开进乌克兰更是进一步唤醒了欧洲人的历史记忆。

二战结束之后,欧洲地区还没有发生过和此次一样的战争。一个主权国家要解除另一个主权国家的武装力量,并不简单,或许需要在彻底打垮其军队之后才有可能实现。

俄军对乌克兰的“闪击战”,遭遇了乌克兰的顽强抵抗。战争体现了克劳塞维茨所说的“变色龙”的属性:战争除了政治工具的属性之外,还带有非常强的情感色彩,亦即战争过程中积聚起来的愤慨与复仇情绪;战争是充满了各种偶然性的领域,一旦战争开启,每个环节都会有意外,从而形成“阻力”。

俄罗斯对乌克兰主要大城市的闪击战、大纵深的穿插,其实是二战以来一直被广泛讨论的战争模式,但俄军将闪击战变成了围城战,从汉斯·德尔布吕克(德国战略思想家)所说的歼灭战变成了消耗战。如果战争继续沿着暴力螺旋不断升级,将有更多的城市沦为废墟,更多的民众流离失所;而随着仇恨感弥漫,短期内妥协的空间将越来越小。

俄乌之间“初始”的军力条件相差甚多,但是开战一周,乌军的表现令西方感到“振奋”,大批军事援助运抵乌克兰。当战争变成消耗战的时候,交战时间就会被拉长,决定胜负的不仅仅是军队,也包括政府治理、经济实力、民族精神等等。

当前俄军在乌克兰面临的问题,可能比20世纪80年代苏军在阿富汗的处境还要严峻。开战之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就允许国际志愿者入乌克兰作战,这意味着为国际雇佣军打开了方便之门。北约虽然拒绝在乌克兰设立禁飞区,但是美国已经为波兰向乌克兰提供战机开了绿灯。乌克兰西部与北约国家连通,武器、人员等进入乌克兰,要比进入当年的阿富汗更加便捷。

就战略态势来看,俄乌战事已经成为俄罗斯与西方之间战略博弈的战场,除非俄军寻找“退出”的机会,否则,这将是一场西方消耗俄罗斯国力、军力的持久较量。北约和美国的态度越来越明确,除了正式派军参战之外的手段都会用上。俄乌战事最终将是俄罗斯与北约之间战争能力的较量。北约出钱、出武器、出情报,乌克兰出人,这意味着俄军与北约之间的消耗战。在冷战期间没有爆发的战争,现在变成了现实。

考虑到俄乌战事是在全球化时代爆发的一场国家之间的常规战争,经济战、金融战的战场将左右现实的战事走向。

战争爆发之后,欧盟和美国急剧升级了对俄罗斯的制裁,其速度之快、范围之广,似乎超出了俄罗斯的预估。除了被认为是核弹级的经济制裁—将7家主要的俄罗斯银行踢出“环球银行同业金融电讯协会”(SWIFT)之外,制裁还包括俄罗斯央行外汇资产被冻结,俄罗斯寡头境外资产被扣留,英国石油公司等能源巨头从俄罗斯撤出,国际海运集团暂停往返俄罗斯港口的业务,世界多国对俄罗斯关闭领空等等。

整体来说,制裁已经超出了经济的范畴,而是具有明确战略目标的经济闪击战,用法国经济部长勒梅尔的话说,就是要摧毁俄罗斯经济。对俄罗斯的经济战,其实是对俄罗斯的封锁,切断俄罗斯从外界获取资金、技术、军品的来源,而俄罗斯的反制裁措施则强化了这一封锁态势。

俄罗斯的资源固然丰富,但现代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资本、市场体系以及创新能力,要比资源要素本身重要得多。俄罗斯从2014年之后有意识地从国际市场“退缩”,更加自给自足,储备了几千亿美元的富余财政资源。然而,现代战争终归是财力的较量,以俄罗斯的经济体量、财政能力、军费支出,莫斯科如何在持久消耗战中胜出?

俄乌战事,笔者将其定义为克里米亚战争的小号版,本质上它是欧洲国际体系与俄罗斯体系之间为争夺中间地带而展开的一场大战。19世纪中期的那场战争波及范围更广,英法两大欧洲强国参与其中,而这次北约不会直接参与其中。另外,战争的时间也不会如克里米亚战争一样持续三年。

可持续的战后和平秩序,一定建立在各方利益、安全妥协的基础之上。更重要的是,任何一方都不能追求绝对胜利,更不能有意羞辱失败一方。俄乌战事是全球化的局部失败和逆转,但是全球化网络也具有强大的自我修复能力;可以设想一个俄罗斯逐步淡出的全球化,然而一个孤立于全球化网络之外的愤怒的俄罗斯将是全球化的黑洞。

3533500218582

猜你喜欢

战事北约普京
走向北约?
五片阴云笼罩北约70周年庆
木兰从军
中国最早记载的一场战事竟因盐而起
特朗普邀巴西进北约秀“特殊”
“狙击手普京”
秦淮河水冷,战事几回伤
普京与秋田犬
普京:反对派欲抹黑大选
北约就焚烧《古兰经》道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