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成为“万亿俱乐部”大赢家?
2022-03-19谭保罗
谭保罗
按照初步统计,2021年,我国共有24座城市的GDP达到1万亿元人民币的水平,成为城市经济总量“万亿俱乐部”的成员。
“万亿俱乐部”只是一个民间的称呼,并不代表什么,但它的确也是观察区域和城市经济发展的独特维度。
作为我国经济总量第一大省,广东的经济一直保持稳定增长,在国际贸易博弈加剧和新冠疫情浓雾未散的大背景下,广东作为“世界工厂”,一直努力捍卫着中国经济在全球制造业产业链的重要位置。同时,除了拥有广州和深圳两座一线城市之外,东莞和佛山等城市经济的新势力也在崛起。
和广东一样,江苏省也有四座城市的GDP达到了1万亿的水平,分别是苏州、南京、無锡和南通。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深化,城市的发展将一直是中国经济内部重要的被关注领域。未来,珠三角和长三角的万亿城市们将如何面对外部环境的新变化,如何不断实现高质量的发展?
近日,南风窗记者围绕以上人们关心的中心问题,专访了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教授李晓峰。李晓峰为国际经济博士生导师、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
南风窗:现在,很多人在谈论疫情结束之后的全球经济。广东作为开放经济的代表,在疫情中,作为全球工厂和供应链中心的地位非但没有被弱化,反而在有些方面得到了加强。你如何看待疫情之后,广东作为世界工厂在全球的新角色?
李晓峰:疫情中,在“宅经济”的刺激下,中国外贸出口频频爆单,广东作为“全球工厂”和“供应链中心”的地位得到了巩固,这种表现很明显。我们可以预期,在疫情结束后,全球规模最大的自贸协定RCEP与“一带一路”联动,会给中国带来对外贸易发展的新机遇,广东作为“世界工厂”在全球的角色将呈现新的变化。而且,很多变化正在发生。
比如,广东贸易方式结构和出口结构更加优化。2021年,全省外贸进出口中,一般贸易和保税物流进出口都实现了大幅增长,分别为19.1%和19.2%;出口产品结构中,机电产品、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件、家用电器、电工器材都实现了“两位数”增长,分别为17.4%、18.7%、13.2%和20.9%。
另外一个新变化是,跨境电商、海外仓、市场采购等“新业态新模式”成为新的增长点。广东全省21个地级市实现跨境电商综试区全覆盖,总数位居全国第一。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快速发展。例如,广东东莞大朗毛织贸易中心市场的采购贸易试点,出口规模就突破了100亿元。
我想强调的是,尽管中国的人口红利正在逐步消失,但经过40多年改革开放,广东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广东制造”拥有庞大的制造能力和创新能力,已经逐渐走出人口红利为主的阶段;从广州到深圳,还有佛山、东莞和中山等城市,一大批创新型的制造业企业正在崛起。有这些企业的存在和发展,未来广东完全有能力去应对各种新的国际市场变化和产业链上的博弈。
南风窗:机场是城市发展的一个缩影。广州白云机场继2020年吞吐量位居全国首位后,2021年继续蝉联全国最繁忙机场。未来,广州如何打好“机场牌”,强化自己作为中国南方物流和供应链中心的地位?
李晓峰:首先,我们如果打一个形象的比喻:以广州为圆心,画一个圆,那么亚太地区经济最活跃的地带都会被包含在这个圆中,比如中国的长三角,还有东南亚地区,未来数十年,这些区域依然是亚太经济增长最强劲的地区。而广州,正好处于这个“圆”的圆心。
在很多细分领域,广东、广州对制造业产业链上各种资源的配置能力已经超过了中国的范围,具有很重要的国际影响力。在这种背景下,广州就完全可以打好这张机场牌。比如,广州应该对标全球国际航空枢纽,拓展国内国际航线网络。国内航线方面,可以考虑深化拓展粤港澳大湾区、华南地区航线航班的力度和深度;国际航线方面,要巩固传统优势航线、发掘新型市场航线,尤其是那些年轻人口众多、与珠三角这一“世界工厂”联系密切的地区。
此外,在发掘新型市场航线方面,RCEP成员国航线可以重点关注。RCEP在2022年1月正式生效,包括15个成员国(东盟10国、中国、日本、韩国、新西兰和澳大利亚),成为全球最大的自由贸易区。RCEP正式生效后,随着我国与RCEP成员国之间进出口贸易总额的增加,国内外企业对往来RCEP成员国的海运航线和空运航线需求,将会逐步增加。这是很大的机遇,一定要抓住。
南风窗:2021年,东莞成为了全国第24个GDP过万亿的城市,它为什么可以崛起?
李晓峰:东莞的确值得关注。2021年,东莞迈入地区生产总值超过万亿元和人口规模超过千万人的“双万”新阶段,这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下的结果。这些因素不可能说全,但我可以选取“链、点、面”三个维度来谈。
一是链,即产业链。起初,以加工贸易为引领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方式,带动东莞切入全球产业链,参与国际市场分工,尤其是采用“三来一补”方式与全球制造业企业开展合作。在此过程中,东莞逐渐向着微笑曲线两端附加值更高的研发和品牌前进,逐渐孵化和培育了一批制造业龙头企业。
二是点,即在产业地理上选取重要区域、重要的产业集群进行培育。比如,穗莞深创新科技走廊的建设,比如重点打造松山湖科学城、滨海湾新区,建设南方光源预研平台等集群和平台。
三是面,打造高质量的营商环境和创新氛围,培育更多的创新企业。比如,推出“首店经济”政策,吸引国内国际知名品牌和企业将首店设在东莞。这并非只是为了城市形象,更是为了提振城市在制造业产业链的品牌地位。这方面,其实和前两方面也是呼应的,这是一个统一的系统。
南风窗:除了广深和东莞,广东的另一个万亿城市是佛山。佛山的县域经济和苏南有一拼,比如顺德就有两家“世界500强”美的和碧桂园。但也有观点指出,佛山的经济正在进行新旧动能转换,这种转换也有着迫切性。你怎么看?
李晓峰:佛山的制造业是很强的,制造业和出口的数据很不错。相关数据指出,2021年佛山地区生产总值增速为8.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3%。带动佛山经济发展的动力源中,出口尤为显著。数据显示,2021年佛山市对外贸易总额超过6000亿元,同比增长21.7%。
佛山现在的转型,方向没有问题。一是持续增加研发经费投入,同时也选取了不少重点发力,比如三龙湾科技城、季华实验室、仙湖实验室等科技创新平台已经有了起色。
另外,市场的力量也在实现自我革新。制造业企业除了传统的贸易模式之外,还在探索很多新的模式,比如跨境电商贸易和市场采购贸易等。这些新模式在国际贸易博弈的背景下,可以一定程度上降低中小型企业开展进出口贸易的基准门槛,会让制造业变得更具抗风险能力。
南风窗:一直以来,人们认为珠江东岸的发展要稍微超过珠江西岸一点,你认为这种局面会改变吗?还是说,大家差异化发展,不用内部竞争,而是向外竞争,去国际市场竞争?
李晓峰:首先,珠江东西岸经济体量确实存在一些差距。从刚刚公布的各城市GDP的统计数据来看,如果不算广州,包括深圳、东莞、惠州的“珠江东岸城市群”,经济发展水平超过了包括珠海、中山、江门的珠江西岸。深圳、东莞、惠州排名为第1、4、5名,珠海、江门、中山排名为第6、8、9名。如果将香港、澳门纳入排名,结果不变,差距确实存在。
珠江两岸的差距存在,原因有很多,但一个重要的原因的确是交通。这个问题未来将逐步得到解决。
1997—2018年,珠江口仅有一座虎门大桥沟通两岸,严重影响了东西岸经济的融合。但不久的将来,东西岸的交通瓶颈将通过5座大桥基本实现全方位的互联互通,珠江两岸各城将进入半小时都市圈。
更重要的是,我们没有必要放大这种差距。国际产业竞争,从来不是一城一市的竞争,而是城市集群的竞争,差异化仅决定了在城市集群中的分工,这种分工也会影响城市的经济体量和产业结构。未来,珠江东岸和西岸的城市将更加深度地进行协同与合作,共同把珠三角的经济质量推向更高的层次。因此,对于珠江东西岸的城市来说,不一定就存在“差距”,更应该说这是一种基于市场力量形成的“差异”。
粤苏两大赢家
南风窗:在2021年的万亿城市中,广东和江苏是最大“赢家”,都有四座。除了经济本身就发达的原因,广东和江苏为什么会成为城市万亿俱乐部的赢家?
李晓峰:首先,广东和江苏都找到了适合自身的发展模式。在20世纪80年代,江苏大力发展以集体经济为主的乡镇企业,“苏南模式”取得了成功,1984年,江苏GDP全国第一。20世纪90年代,中国和新加坡合作在苏州开建工业园,江苏以政府为主导,吸引外来资本和技术,形成“新苏南模式”。但后来,情况变化了。1980年,深圳、珠海设立经济特区,“百万劳工下广东”,广东处于改革开放的前沿,经济迅速起来了,逐渐超过江苏,成为了全国第一。当然,还有一点很重要,广东和江苏自古都有重商文化。
广东地区历来是南下移民的最后归宿地,五湖四海的移民群形成一种开放文化。自汉唐以来,以广州为首的广东地区一直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对外开放口岸,带动了广东地区商业经济的蓬勃发展。同样,江苏自古重商,早在唐朝,扬州就是各種丝绸之路的交汇之处,是国际性大都市。明清时期,商贾云集扬州,两淮盐务让扬州成为江南重镇。这种文化会一直延续下来,影响后来的改革。
还有一点很重要,广东和江苏都是制造业重镇。
2021年,江苏省GDP迈上11万亿元新台阶,其中制造业增加值突破4万亿元,占GDP比重达35.8%。当然,广东的制造业肯定不会比江苏差。2021年,广东GDP超过12万亿元,同比增长8.0%,制造业为经济增长作出了极为关键的贡献。而且,广东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势头非常好,部分较高技术含量和较高增加值的工业产品一直保持较快的增长势头。
制造业发达容易形成产业集群,而集群有着在地理上积聚和外溢的过程。因此,在经济地理的意义上,制造业更容易推动区域经济整体发展,并形成内部协同的城市群。我们很容易发现,无论苏南还是珠三角,所有万亿城市之间无不有着密切的产业联系。
3267500218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