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地区后疫情时代推动县域旅游发展对策

2022-03-19陆雨芳

经济研究导刊 2022年6期
关键词:新冠疫情民族地区发展对策

陆雨芳

关键词:民族地区;新冠疫情;县域旅游;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2)06-0127-03

当前,全球多个国家出现新冠病毒新变种。近期,我国疫情也出现零星散发和局部聚焦发展态势。预计在未来一段时期内,我国将继续处于疫情常态化防控中。查阅国内关于新冠肺炎疫情与旅游相关的文献发现,目前研究主要聚焦在两个方面:一是关于疫情对旅游业影响及对策的研究。如夏杰长、丰晓旭提出,我国旅游业在疫情后将快速复苏,政府要充分加强危机管理并引导企业自救,旅游相关企业在积极防控同时要开展经营自救[1]。申军波、徐彤等提出,政府部门、旅游企业、行业协会及消费者等在积极应对疫情同时,要抓住“智能化+数字化”“危机性+风险性”“集团化+联盟化”“低密度+高品质”和“康养型+生态型”等后疫情时期旅游业新态势,共同加速旅游业高质量发展[2]。二是关于新冠肺炎疫情对国内游客旅游意愿与行为影响的研究。如王庆生、刘诗涵基于问卷调查及数理统计分析,得出疫情后1—2个月之内,会以省内周边游为主,3—4个月之内,以国內游为主,同时出行方式更倾向于选择自驾游,更关注“安全卫生”与“接触程度”方面问题[3]。王金伟、王国权等通过问卷分析和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得出突发公共事件不仅会给国民经济造成重大损失,也会对公众心理健康及旅游消费信心产生严重影响[4]。综上可知,疫情对旅游业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但这个影响有坏也有好。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着力研究民族地区县域旅游发展如何抢抓疫情带来的机遇,并结合自身发展现状,进行策略调整。

一、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概况

(一)地理区位条件

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简称“印江县”)位于贵州省东北部、铜仁市西部,地处世界自然遗产兼国家5A级旅游景区——武陵山脉主峰梵净山的西侧[5]。距铜仁市火车站车程2小时、135公里,贵阳市高铁北站车程4小时、324公里,重庆秀山火车站车程2.5小时、100公里,渝怀铁路孟溪火车站车程2小时、80公里[6]。据最新消息,印江到秀山高速公路即将在今年8月15日正式通行,通行后,将极大地缩短印江至秀山火车站车程[7]。在贵州省“县县通高速”“村村通油路”的战略规划布局下,贵州的县域陆路交通已逐步完善,但印江县离周边几大火车站、铜仁凤凰机场的车程仍相对较远,对于乘坐高铁、飞机而来的外地游客来说,交通不算便利。

(二)社会经济条件

《2019年铜仁市统计年鉴》显示,印江县国土总面积1 969平方公里,辖3个街道、13个镇、1个乡;全县总人口45.45万,少数民族占全县总人口的73.58%。其中,土家族人口占56%,苗族人口占17.5%,其他少数民族人口占0.08%;2018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GDP)101.42亿元,其中第三产业生产总值51.59亿元,第三产业占比50.9%,国内生产总值和第三产业生产总值均在铜仁市10个区县中排名第六[5]。

二、印江县旅游发展现状分析及困境

(一)印江县旅游现状分析

1.旅游资源现状分析。印江县拥有的非物质文化有花灯、傩堂戏、土家摆手舞、长号唢呐;特色建筑是风雨桥、吊脚楼;特色美食有木黄米豆腐、木黄灰豆腐、金厂金豆腐、唐家麻饼、绿豆粉、红薯粉、牛肉干、梵净绿茶等;自然风光优美、生态环境宜居,特别是梵净山西线一带,一直有“天然氧吧”之称。旅游资源较为丰富,适合开发民俗游、乡村游、山地游及康养游等旅游产品。

2.旅游市场开发现状分析。印江县现开发的旅游产品有梵净山西线(团龙景区—护国禅寺—棉絮岭—梵净山山顶景区)、永义(紫薇王)、亚盘林、观音沟湿地公园、洋溪河景区、缠溪湄坨等以自然观光为主的景点;严寅亮故居、依仁书院、印江博物馆、文昌阁、木黄纪念塔等历史名人或文化古迹类景点;印江古镇美食城、印江欢乐岛、大圣墩映美湖旅游度假区等新开发消费体验型景点。旅游产品虽较以前有所增加,但仍存在旅游景点分散、产业结构单一的问题;旅游市场基本上仍属于周边型和区域型;游客以自驾群体为主、大型旅游团队较少;客源市场以黔中城市群、成渝城市群为主。旅游业仍处在以景点旅游、山水旅游为主的旅游发展初期。

(二)印江县旅游发展困境

1.宏观层面。旅游发展方向定位不精准,与周边区县雷同;旅游宣传推广不够,在周边旅游市场知名度不高;旅游产业结构单一且产业链短,旅游尚未形成产业化;旅游专业管理人才匮乏,服务质量不高;旅游配套设施欠缺或档次低,且缺乏地方民族特色,未能形成完善的旅游服务体系。

2.微观层面。景点开发不足,景区以观光游览为主,缺乏体验类旅游产品;景区周边住宿环境不佳,缺乏星级酒店、特色高档民宿;地方美食研发不足,缺乏高档特色餐厅;旅游公共交通不便,缺乏景点间连线直达公共交通工具;文化挖掘不深、创意不足,缺乏能持续刺激游客消费的旅游项目。

三、疫情对印江县旅游发展带来的影响

(一)旅游收入增速缓慢

近年来,印江县的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收入一直呈稳步增长态势,发展趋势良好。但随着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的突然暴发,旅游接待人数和收入几乎瞬间归零,直到2020年4月疫情进入常态化防控之后,旅游业才开始逐步复苏。但鉴于疫情直到现在仍未完全消灭,且国外多国已出现病毒新变种,游客出游信心没有得到完全恢复,远距离出游意愿不高,印江县旅游接待人群仍以自驾游客和周边游客为主,旅游收入增速缓慢。

(二)旅游服务需求高质量化

受疫情影响,人们对有接触的点餐、人流密集的场所等,在短时间内都会比较抗拒。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出行会更多选择自助自驾,就餐会更愿意选择无接触的、卫生有保障的餐厅,住宿也会选择安全卫生有保障的酒店或民宿,这就对旅游的服务设施和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

(三)旅游产品开发重健康

在疫情影响下,人们会更加关注健康知识,对自身身体健康状况也会较之前更加关心,所以在选择旅游目的地的时候会倾向于选择空气质量优、环境安全有保障的低风险地区,在选择旅游时长时,会倾向于选择一日游、周边游等近距离短程旅游;在选择旅游项目时,会更加倾向于选择与“健康”相关的康养旅游、乡村旅游、森林旅游、体育旅游等。

四、后疫情时代推动印江县旅游发展的对策

(一)政府方面

1.构建预警机制,提升公共卫生防御能力。政府方面应出台旅游相关的公共卫生应急预案机制,明确相关责任单位,确保今后一旦发生类似新冠疫情的公共卫生事件,事情能得到最快解决,损失能尽可能降到最低,综合提升公共卫生监测防御保障能力。

2.编制健康指南,做好科普宣传教育活动。组织编制健康安全出行防护指南。一是可由社区在基层群众中进行宣传科普,帮助市民重塑出行信心;二是可由旅游服务区、酒店、餐馆等经营场所发放给游客,同时提升企业和游客的健康安全出行防护知识,尽可能降低传播风险。

3.督促相关行业加大旅游服务设施投入。疫情对健康出行有了更高要求,也就意味着相应的服务配套设施要匹配,如进入景区前提供的健康码,就要求景区必须具备良好的网络运行环境;如替代传统纸质车票、门票的无接触的电子二维码、身份证识别方式,需要配备现代高科技门禁识别系统等等,这就需要政府督促相关行业加大旅游服务基础设施建设。

4.汲取疫情教训,改革调整旅游产业布局。从这次新冠疫情可窥旅游业是极易受公共卫生事件、自然地理灾害等影响的产业,其脆弱又敏感。此特点需要政府及时调整之前的旅游布局,不能仅仅依靠传统的“门票、景点经济”来发展旅游业,应积极探索开发“产业+旅游”的新型旅游项目,努力向全域旅游方向发展。这样既能改变原来旅游产业单一的局面,扩宽旅游收入渠道;又能提高旅游产业抗压能力,在灾害来临之时降低经济损失。

5.利用自媒体平台,加大旅游宣传推广力度。一是可通过有偿聘请知名网红博主或名人,在诸如“抖音”“快手”等各类短视频平台或有名气的自媒体平台上发布旅游宣传短片;二是可通过聘请旅游游记专业写手在一些常用的旅游类APP上撰写旅游游记或旅游直播等方式,加大旅游宣传力度,提升旅游目的地知名度。

6.发放“旅游消费券”,着力刺激游客消费机会。政府可以根据当地消费水平,以及借助“多彩宝”“一码游贵州”等APP、微信网络平台,分批次、限额、限时间、限地点发放“旅游消费券”,努力刺激游客消费机会,带动旅游相关产业收入。

7.引进专业人才,培育旅游管理人才团队。因受疫情影响,2020年旅游专业就业率相较往年有所下降,且因为经济不景气,失业率也有所增加。在这种环境下,地方政府可以加大旅游相关人才引进力度,一是可以提高就业率,维护社会稳定;二是可以搭建专业的旅游管理人才团队,结合社会发展,为政府实时提供旅游规划参考意见,也为游客提供更优质的旅游服务。

(二)企业方面

1.营造安全卫生的环境,努力提升旅游服务品质。餐厅、酒店、客运公司等经营场所,必须严格按照疫情防控标准进行疫情防控,并结合现代先进技术手段,努力为游客提供安全、卫生、舒心有保障的就餐、住宿、出行环境,探索推进旅游行业智慧化,帮助游客恢复旅游信心,提升旅游行业服务品质。

2.充分利用优势资源,设计开发新型旅游项目。印江县有优质的山、水资源和独具特色的少数民族文化,景区开发方应在深入挖掘其文化内涵基础上,充分利用其自然资源,将文化和旅游进行深度融合,在文旅交融背景下,进行旅游规划和新项目开发。同时,旅行社也应在此基础上,设计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路线和游玩项目。

3.研发少数民族食品,打造特色美食旅游文化。印江现有的特色食品有“木黄米豆腐、金豆腐、灰豆腐、绿豆粉、牛肉干”等,虽然味道精美,但有两个因素一直制约着其发展。一是产品保鲜时间短、不方便携带,以家庭小作坊开发为主;二是当地几乎没有能品尝到这些特色食品的环境卫生安全且高档有品质的餐厅,建议当地餐饮行业协会,可采取与高职院校专业技术人才合作方式,帮助小作坊着重突破休闲小吃的保鲜技术,尽早将其进行产业化;三是结合当地建筑特色及现代人对环境的高要求,改造或打造安全卫生且有品质保障的特色文化小吃街。

4.改善旅游住宿条件,投资建造高档轻奢民宿。印江现有星级酒店只有两家,且全部为三星酒店,无四星、五星酒店,其他舒适型酒店3家,整体住宿条件偏低。印江有美丽的自然风光,建议可在景区附近选址交通便利且环境安静幽美的区域投资建造高档轻奢民宿,并有偿请网红直播主持人或旅游达人免费体验宣传,以特色民宿带动旅游产业发展。

5.抓住短途客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在乡村振兴战略部署下,利用乡村特色资源,结合新型产业,探索开发乡村旅游新项目。比如,可利用其山地优势和体育产业开发“山地运动+旅游”精品项目;可利用森林资源开发“森林+研学+旅游”项目;可利用美丽的生态环境开发“房车+营地+旅游”项目等等,大力开发新型乡村旅游资源,以吸引“一日游”“周边游”等短途客源,并带动当地扶贫产业发展。

结语

新冠疫情传播速度快、持续时间长,对旅游产业影响巨大,在接下来一段时期内,我国将继续处在疫情常态化的防控中。在后疫情时代,民族地区县级地方政府可以通过构建预警机制、编制健康指南、改革调整旅游产业布局、督促相关行业加大旅游服务设施投入、利用自媒體平台加大旅游宣传推广力度、发放“旅游消费券”刺激游客消费机会、引进专业旅游管理人才团队等措施应对疫情和发展旅游;企业方面可以通过提高环境卫生、提升旅游服务品质、研发特色休闲食品、改善住宿条件以及着重开发“产业+乡村旅游”多业态融合发展等措施进行疫情防控和行业自救。

参考文献:

[1]  夏杰长,丰晓旭.新冠肺炎疫情对旅游业的冲击与对策[J].中国流通经济,2020,(3):3-10.

[2]  申军波,徐彤,陆明明,翟燕霞.疫情冲击下旅游业应对策略与后疫情时期发展趋势[J].宏观经济管理,2020,(8):55-60.

[3]  王庆生,刘诗涵.新冠肺炎疫情对国内游客旅游意愿与行为的影响[J].地域研究与开发,2020,(4):1-5.

[4]  王金伟,王国权,王欣,张俊娇.新冠肺炎疫情下公众焦虑心理对出游意愿的影响研究——旅游业恢复信心的中介作用[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11):220-227.

[5]  2019年铜仁市统计年鉴[K/OL].铜仁市人民政府网,2020-10-28.

[6]  王庆会.贵州印江国家石漠公园生态旅游发展研究[D].长沙: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8.

[7]  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秀山(黔渝界)至印江高速公路设站收取车辆通行费的批复[EB/OL].贵州省人民政府网站,2021-07-02.

3455500589274

猜你喜欢

新冠疫情民族地区发展对策
新冠疫情视阈下感悟“四个自信”国家共识
“心理成长任务包”助力学生安度疫情
关于疫情对地区经济金融影响情况的调研
新冠疫情对县域脱贫产业发展的影响及地方金融支持的建议
云南省民族地区农村小学体育教师现状调查研究
如何提高民族地区“一类模式”小学汉语文教学质量
福建省森林旅游市场现状与发展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