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文化视角探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2022-03-18李顺姬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教学大纲大学英语教学

李顺姬

(南阳师范学院 公共外语教学部, 河南 南阳 473061)

一、问题的提出

自恢复高考以来,我国大学英语教育已经走过了40余年的历程,为国家培养了大量人才,做出了很大贡献。但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是:“我国整整一代科技人员和工程人员无法用英语熟练地汲取他们学科领域的信息,无法用英语在工作中进行有效的交际。”[1]在大学四年中,前两年都是在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大学英语学习,后两年因为要参加英语四、六级考试还要自学英语。花费的时间不算少,但走向社会后发现文化意识仍然薄弱,跨文化交际能力仍然低下。这是为什么?问题的答案就在于,大学英语教学的各个环节存在着一系列的“文化缺失”现象,从教学大纲到教材,从教师到教学、测评等,莫不如此。

二、大学英语教学在文化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大纲中文化教学处于从属地位

自高校开设大学英语以来,其教学大纲几经修订。以1999年为界,此前,教育部颁布、修订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关注点都在语言教学上,根本没有提及文化教学;1999年之后,情况开始发生变化。1999年,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本)》开始关注文化问题,第一次提出大学英语教学要注意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养。2004年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2007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17年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都进一步提高了对大学英语文化教学的认识。2017年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规定:“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和交际能力,同时发展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2]可见,提高学生文化素养,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得到了进一步重视。但是,通读整个教学大纲,可以明显地看出,其重点仍放在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上,文化教学仍处于从属地位。

(二)大学英语教材中文化设置不够科学

大纲是教材编写的依据,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中对文化教学的定位,在某种程度上直接影响了大学英语教材的编写。目前,我国高校使用的大学英语教材近10种,均高度重视语言教学,强化学生的语言技能训练、词汇和语法知识的掌握、阅读和翻译能力的提高。而在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方面,则重视不够。从文化角度来审视教材的具体内容,则可以发现其存在明显不足,就目的语的文化而言,一些文化内容的选择有偏差,介绍浅层次文化多,探讨深层次文化少,餐饮、礼仪、交往、互动等方面的文化多,较少涉及伦理道德、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方面的文化内容。就中西文化对比而言,目的语的文化多,中国文化缺失。中国文化缺失导致学生既不会用目的语去介绍和传播中国文化,也无法进行中西文化对比和两种语言的准确对译,更难以提高学生的文化鉴别能力和文化评判能力。

(三)教师文化积累不够,文化教学意识淡薄

目前,教师队伍在整体素质上是比较高的,但不可否认部分教师文化积累不够。“许多英语教师只强调了英语的工具性特质,也就是只注重英语的语言知识和技能,却忽略了文化知识。一些大学英语教师可能存在文化功底薄弱、文化背景狭隘、知识结构单一的情况。”[3]主要表现在目的语的文化积累欠缺,对英文内含的文化知之不广,知之不深;也有一些教师的中国文化积累也欠缺,文化功底较浅,特别对中国传统文化了解比较肤浅,不能掌握其精髓与实质。有些教师的文化教学意识淡薄,认为大学英语课,就是要让学生掌握词汇含义、习惯用法、语法知识,学会分析句子结构,掌握内在逻辑,理解文章含义。总之,是重视语言教学,而轻视文化教学。有些教师也知道文化教学的重要,然而由于主客观等方面的原因,在教学实践中还是出现了背离或脱离文化的现象,也就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

(四)传统教学方法不能适应文化教学需要

在以汉语为母语的环境中学习英语,本来就存在着不少困难和障碍,需要学习者具有一定的兴趣、好奇心和主动性。然而,传统的教学方法恰恰扼杀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好奇心和主动性。大学英语课堂以教师为中心展开,教师讲,学生听,教师讲什么,学生就接受什么。这种一言堂、灌输式的教学,扼杀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导致学生课堂参与意识不强,缺乏自主学习动力,探究英语语言和文化的兴趣荡然无存。学生失去了兴趣、好奇心和主动性,对于英语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都是致命的,要想在“以汉语为母语的语言环境”中教好英语,就要注意保护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好奇心和主动性。这就要求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并增加文化教学的内容。

(五)有关考试忽略了文化内涵的测评

“40年来,我国高校的英语教学都是围绕英语专业四、八级考试和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开展,热衷于英语能力等级量表的建设和对应考试的实施。”[1]考试过关是学生追求的目标;教师的指导思想就是助力学生考试过关。这本身没有错,问题在于考试的导向出现了偏差。不管是期中、期末考试,还是英语四、六级考试,都是以语言知识测试为主,很少涉及文化和跨文化交际的内容。学生认为,不在考试范围的内容,学它干什么呢!教师认为,不在考试范围的内容,不教也罢。师生在此达成了默契和共识。

总之,这种“终结性评价模式,以课程结业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的标准。这个评价过程更多强调了知识的识记,而忽略了对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参与度、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协作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及对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的评价”[4],需要加以改变。

三、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

(一)教学大纲的目标定位要突出文化教学

目前,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对文化教学的重视程度仍然不够。建议对大纲进行修改,明确增加“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有机结合,文化教学重于语言教学”。

毫无疑问,大学英语教学要教给学生语言知识,使其具备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但是,这些不是大学英语教学的全部,此外,还要进行文化教学,要把文化教学放在突出的位置。文化教学,首先,要学习目的语的文化。这有助于学生对英语语言知识的深入理解,更重要的是在中西文化的交流中能避免文化冲突,以顺利实现不同文化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其次,还要学习中国文化。中国文化是世界文化的一部分,只有对中国文化有比较深入的了解,才能在中西文化的交流中传播中国文化,实现中西文化的平等对话。

在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中应该明确规定在文化学习方面学生应达到的两个目标。第一,具备对西方文化的理解能力。缺乏这种理解能力,在中西文化的交流中就会出现文化障碍。只有深刻理解西方文化特别是深层文化,才能消除文化障碍,实现有效沟通。第二,具备用英语表述中国文化的能力。这要求大学生既要学好英语和英语国家的文化,又要比较全面地掌握中国文化,能够用英语准确地表述中国文化。

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突出文化教学,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会产生明确的导向作用,对教材的编写也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教材建设要适应文化教学需要

语言与文化是不可分割的。大学英语教材设计要突出文化主题,一系列的文化主题构成教材的主线,围绕不同的文化主题安排语言知识。

大学英语教材设计要尽可能地涵盖目的语文化的各种类型。按照英国著名的研究跨文化交际的教授Byram的观点,教材中的文化内容可分为八种类型:即社会身份与社会群体、社会互动、信念与行为、社会与政治体制、社会化与社会圈、国家历史、国家地理、定势与国家认同[5]。在教材设计中要体现全面呈现、相对均衡的思想,避免把文化主题集中在某一个或若干个文化主题上,而其他的文化主题却没有体现出来。要尽可能地避免教材出现文化主题分布失衡的现象。要避免出现美国文化主导教材的现象。目前,除英国、美国以外,还有很多国家以英语为官方语言或第一语言。在大学英语教材中,既要体现美英文化,也要体现其他以英语为官方语言或第一语言的国家的代表性文化,要统筹考虑,不可偏颇。要把中国文化放到应有的位置。在教材中,展现中国文化是开展文化教学的基础性工程。“大学英语教材建设要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中华文化的主体性,坚守中国文化的话语权,充分体现中国特色和中国风格。”[6]因此,应选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代表性内容进入大学英语教材,让学生理解中国文化的精髓,达到能比较流利地用英语表述中国文化,从而肩负起对外传播中国文化的重任。

(三)师资培训要重视文化知识的传授、文化教学意识和文化教学能力的培养

大学英语教师的素质是一个综合体,主要包括语言、文化和教学理论等多方面。文化素质主要包括文化知识、文化教学意识和文化教学能力。在目前的师资培训中,往往偏重于语言知识和教育学、心理学等教育教学理论的传授,而忽视了对教师文化知识增长、文化教学意识和文化教学能力提高等方面的培养。今后,对大学英语教师培训要做到三方面。首先,要重视文化知识的传授。文化知识是开展文化教学的基础。西方文化知识特别是英语国家的文化知识、中国文化知识,都应该纳入培训的范围。其次,要重视文化教学意识的培植。促使教师切实认识到文化教学的重要性,自觉自愿地、积极主动地去开展文化教学。再次,要重视文化教学能力的培养。有些教师也认识到文化教学的重要性,但在实际教学中还是把文化教学放在次要的地位。究其原因,主要是虽然思想认识上去了,但是由于能力欠缺,仍然不能有效地开展文化教学。因此,这种能力培养应该成为培训工作的重点之一。可以通过对优秀案例进行点评、分析,用优秀案例作示范,提高大学英语教师的文化教学能力。

总之,培训的重点应该从语言知识、教育教学理论转到文化素质的培训、提高上来。

(四)变革教学方法和手段,促进文化教学

教师要改变满堂灌,采用灵活多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文化敏感性,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文化能力。除了灵活运用微课、慕课、翻转课堂外,对比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实践法等都可以尝试。对比教学法是通过对比引导学生认识中国文化与目的语文化的异同,了解两种文化在行为方式、价值观念、宗教信仰等方面深层次的差异。情景教学法,即在课堂上创设情景,通过学生的表演、讨论或辩论,引导学生发现中西文化的不同,加深对中西文化差异性的理解。实践法,就是教师结合教学内容,给学生安排课后实践,组织学生开展英语竞赛活动,创办英文刊物、英语广播节目,编排英语短剧等。总之,要把文化知识的学习、文化能力的培养尽可能地融入到教学实践中去。

要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来支撑文化教学的开展。现代教学手段丰富多样,电影、音乐、多媒体等手段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它们将声光电融为一体,使原本静止的文字和画面流动起来,使枯燥、单调的课堂讲授变成形象、生动、丰富的现实场景,能充分调动学生视觉、听觉、思维等共同参与,使得学生很直观地领略目的语文化和中国文化,在接近真实的环境中体验原汁原味的英语语言及其文化。另外,“借助‘互联网 +’教学模式,建设更丰富更多元的外语类开放型课堂, 在更大范围内共享优质教学资源,有助于突破传统课堂的时空限制”[7]。

(五)把文化知识、文化行为、文化能力的测评放到重要位置

大学英语教学测评,总体看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测评手段单一,基本上就是考试,缺乏其他综合的评价方法。二是文化知识的测评内容缺失。因此,改革的突破口就是测评方法要多元化,多种手段综合运用;同时,要加强对文化知识、文化行为、文化能力的测评,解决文化测试内容缺失的问题。对文化知识的测评比较容易,传统的笔试方法就能满足。对文化行为、文化能力的测评,有时候也可以通过笔试形式进行,即通过设置情景模拟和情景描述的方式来测评。而对难以用笔试形式进行测试的文化行为和文化能力,则可以尝试用“行为表现评价法”予以解决。也就是在一个真实的或模拟的场景中,让学生去做给大家看,看看他做得怎么样,应变能力如何,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把“行为表现评价法”用于对文化行为、文化能力的测评,可以弥补传统考试方法的不足,起到相互补充的作用。

四、结语

长期以来,大学英语教学突出了工具性,忽视了人文性。大纲注重语言教学而忽视文化教学,教材中文化设置也不够科学,作为大学英语教学的两个基本依据,这种情况需要改变。而作为大学英语教学的主导力量,教师必须要重视自身的文化积累,提升文化教学意识和文化教学能力。要改革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让学生在接近于真实的环境中学习英语,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在具有导向性的有关考试中,要切实重视文化测评,以引导学生改变重语言、轻文化的倾向。只有切实重视并认真解决这些长期存在的问题,才能培养出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

猜你喜欢

教学大纲大学英语教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大学求学的遗憾
以纲为要,创新课程体系建设
——上海老年大学教学大纲建设实践探索
以人为本 以纲为纲
——老年大学教学大纲实践与探索
互动式教学大纲在本科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以《工程制图与识图》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