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第三学段阅读教学策略

2022-03-18高明洁

大连教育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学段名著写作能力

高明洁

(大连市中山区桃源小学,辽宁 大连 116001)

阅读能够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小学生接触的事物不够复杂,很难见到更大的世界。但是现在的书籍内容十分丰富,天文地理、自然科学等各个方面都会涉及。阅读各种各样的书籍,有利于学生见到更大更广阔的世界,发散学生的思维,陶冶学生的情操。阅读还能够积累写作素材,提高写作能力。如果学生能够养成阅读的习惯,多阅读一些有用的书籍,不仅可以积累作品中的素材,还可以学习优秀作品的写作技巧,提升作文的质量。

阅读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小学第一学段阅读教学要求学生充分感受阅读的乐趣,能够阅读浅显的童话、语言、故事,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文中词语的意思,积累词语,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小学第二学段阅读教学要求学生初步学会默读,初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在阅读中积累优美词语、精彩句段。小学第三学段阅读教学则注重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阅读教学的难度逐级提升,在第三学段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尝试以下阅读教学方法。

一、利用朗读教学促进阅读

新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朗读式教学在我国语文教学中源远流长,如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就写到,先生总是摇头吟诵领读。[1]朗读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更加有利于语言的积累,同时也会受到思想的熏陶。

阅读课文如果只靠眼睛浏览内容,学生可能注意力不够集中,这样学生对于课文的把握也不够准确。而朗读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在朗读时不仅需要看还需要动脑。学生将看到的语言文字经过大脑思考,融进自己的情感后大声诵读出来,大大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印象,也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初步理解。教师可以在讲解课文前,利用晨读时间引导学生集中注意力反复诵读课文。朗读需要带有感情,带入情感也会加强对课文的理解。所以说,朗读是阅读教学的起点,小学语文教师可以不断推行朗读教学,创新朗读方式,给阅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多媒体技术辅助理解

小学第三学段的文章取材更加广泛,对于生活阅历少的小学生有一定难度。小学生思想不够成熟,如果教师只用口头讲解,不运用其他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不会太好。例如,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师在讲解《延安,我要把你追寻》时,可以让学生先阅读一遍,然后再利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播放延安革命生活片段,让学生能够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更加直观、清楚地了解延安,明白延安在中国革命史中的重要地位,进而理解作者深沉的思想感情。

多媒体技术受到越来越多教师的认可。但是教师在选择多媒体素材的时候一定要围绕着阅读教学的目标,或者让学生在观看视频的同时能够回忆起刚刚阅读过的内容,或者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文章深厚的感情。教师恰当使用多媒体技术,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

三、问题设置引领学生独立思考

学生在阅读课文时,不能随随便便大致浏览一遍,这种阅读方式不能达到想要的效果,还会浪费时间。阅读教学离不开有效问题的引领,教师针对课文和学生特点,通过问题引领展开阅读,才能实现真正有效的阅读教学。同时,小学第三学段语文教师在讲解课文时,也要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思考能力,让学生能够做到独立思考。例如,在讲解《金色的鱼钩》时,先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老班长到底有没有吃鱼?老班长身上有哪些品质?”这些问题与文章内容息息相关,学生带着问题阅读,阅读的效果也会更好。问题需要学生根据课文来进行思考,这也就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对于学生的阅读能力也有一定的提升。

四、阅读与写作相结合

阅读能力对写作能力有着一定的影响,而写作能力对于阅读能力也起着促进作用,这两者相辅相成。如果学生阅读量很大,那么学生的写作素材也会非常丰富,写作水平也会高于一般学生。而如果学生自身写作能力很突出,说明学生对于写作手法、作文结构、主旨等要素掌握牢固,阅读他人文章时也更加得心应手,更容易理解所阅读文章的中心思想。例如,小学第三学段语文教师在讲解《白鹅》后,可以让学生参照《白鹅》的写作方式自行选择一种动物展开描写。

学生模仿课文的写作方法,会更深刻地感受课文的写作结构和特点,对于课文会有更深层次地把握。在这个过程中,阅读能力就在写作中得到了进一步提升,而且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样得到了提高。写作也是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一种方式,阅读需要对文章进行总结和思考,写作同样需要一定的阅读能力。因此,教师要促进读写结合,让学生在写作中不断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水平。

五、通过名著阅读提升阅读能力

小学第三学段语文课本内的每一篇文章都是非常优秀的作品,但是小学课本的篇幅有限,学生如果只阅读课本上的内容远远不够。学生的阅读能力也需要通过一些篇幅更长、更为复杂的作品来提升,尤其是各种名著。小学第三学段的学生阅读能力有了一定的提升,可以尝试着去阅读名著。名著所表现的思想感情非常丰富,而且字数较多,这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好的锻炼机会。

举个例子来说,语文教师在讲解《鲁滨逊漂流记》时,可以让学生阅读一下节选的内容,告诉学生如果感兴趣可以去看完整本书,更详细地了解鲁滨逊漂流的具体过程。在讲解《少年闰土》时,可以告诉学生这篇文章节选自鲁迅先生的《故乡》,鼓励学生看完《故乡》。整篇作品的内容会更长更多,学生在阅读全篇作品后会大大提升自身的阅读能力。学生再次阅读课本内容时,也会觉得更加轻松。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如果教师只鼓励学生课外读名著,学生往往很难坚持。这时,教师可以考虑设置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在小组里踊跃表达,各抒己见。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也加深了学生对名著的理解。教师还可以围绕名著组织读书竞赛,竞赛可以分为两级。先在小组内部进行,然后选出小组代表进行全班比赛。获得优胜的同学可以获得“读书之星”的称号。

在小学第三学段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始终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教师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教导学生,帮助学生掌握阅读技巧,让学生做到有效阅读。教师也要对以往的阅读方法进行创新和发展,针对学生的特点设计出更高效的阅读策略,丰富学生的情感,扩大学生的阅读面,让学生透过课文看到更广阔的世界和风景。

猜你喜欢

学段名著写作能力
放缓坡度 因势利导 激发潜能——第二学段自主习作教学的有效尝试
挖掘创造潜能,提高写作能力
加强互动交流,提升写作能力
如何有效提高中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理论思考
国外名刊名著
国内外名刊名著
国内外名刊名著
第二学段数学新授课“学导课堂”的教学范式
高中各学段史料教学与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