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学生学业评价趋向探析
2022-03-18杨俊伟
杨俊伟
(大连教育学院 学业质量监测中心,辽宁 大连 116021)
评价即“评定价值”,是一种主观对客观事物的感知,是对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程度的价值判断。所以美国学者格兰朗德认为:评价=测量(量的记述)或非测量(质的记述)+价值判断。[1]学业评价就是对学生的课业学习情况进行判断和评定。2020年10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指出:“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同样,学业评价也是学生课业学习的指挥棒,学业评价指向哪里,学生的学习就会趋向哪里,因此,深化学业评价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是关系到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
一、目前学生学业评价存在的问题
一段时间以来,我们对学生的学业评价存在重结果评价轻过程评价、重外部评价轻内部评价、重量化评价轻质性评价、重知识评价轻情感态度价值观评价等问题。从评价主体来看,人们更加关注外部评价,尤其是中考、高考的评价功能被过分渲染。教师的评价主体地位被削弱,教师只能考什么教什么,学生是考什么学什么,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范围窄化、学习方式单一化、学习兴趣弱化,又何谈全面发展。从评价手段来看,以考试作为评价学生学业的主要甚至唯一手段,以考试分数作为评价学生学业质量的唯一指标,导致考试的作用被异化,学生围着考试指挥棒转,教师和家长更加看重学生考试的排名,考试的诊断和改进功能被严重削弱,甄别和选拔功能被无限夸大。从评价内容来看,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掌握程度被作为最重要的评价内容,而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兴趣养成、学习习惯、思维能力等重视不够。
二、新时期学业评价的发展趋势
1.评价过程要注重阶段性
学生从小学入学到高中毕业,要经历12年学校学习生活,学生在不同学段,由于身心发展状况不同,对其学业掌握程度要有不同的评价标准和方法,2021年8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考试管理的通知》,明确提出小学一二年级不进行纸笔考试,义务教育其他年级由学校每学期组织一次期末考试,初中年级从不同学科的实际出发,可适当安排一次期中考试。在考试被大幅削减的情况下,亟须构建不同学段相互衔接的学业评价体系。如小学一二年级在不进行纸笔考试的情况下,如何进行学生的学业评价,小学其他年级和初中在考试被大幅压缩的情况下,如何开展对学生的学业评价,保证既能减轻学生考试负担,又能通过学业评价促进学生学业发展的目的,这是当前中小学教师必须要面对的实际问题。
2.评价主体要注重多元性
改变以往评价主体过于单一的问题,一是倡导学生自评。所谓最了解自己的人就是学生本人,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业表现进行自我诊断和评价,自评的过程也是学生自我认识、自主进步的过程。二是开展学生互评。在班级学习尤其是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之间相互了解,对彼此的优缺点看得也比较全面,学生之间的互评会避免学生自评的主观性,增加评价的客观性和全面性。三是强化教师评价。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的评价最具权威性,学生最在乎的是教师对自己的评价,教师一句鼓励的话语,甚至一个赞许的眼神,都会对学生产生莫大影响。因此,教师在学会教学之前,要首先学会评价。教师要掌握学业评价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要把学业评价融于教学的全过程和全要素之中。
3.评价内容要注重丰富性
一是学力评价。学力是学生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的简称,是指一个人的知识水平以及在接受和发现知识、理解和运用知识方面的能力。由于学力结构的多元性,学力评价的标准和方式也应是多元的。二是学习状态评价。主要是从学生的情绪状态、注意状态、参与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生成状态等方面进行评价。对这些方面的评价,仅靠纸笔测试很难得出全面正确结论,需要教师根据对学生的平日学习进行观察以及通过学生完成特定学习任务中的表现来进行评价。三是情感、态度、价值观评价。在新课改背景下,情感不仅指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还包括快乐、成功、审美情趣等丰富的内心体验;态度不仅指学习态度,还包括乐观的生活态度、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积极的人生态度等;价值观包括学习的目的、学习的作用和价值等。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教师教学的重要目标,当然也是学业评价的重要内容,要把它渗透到学业评价的全过程和全方面。
4.评价方式要注重多样性
相对于终结性评价而言,对学生学业的过程性评价显然还重视不够,有的地方甚至有用终结性评价取代过程性评价的趋势。针对这种情况,教育部《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考试管理的通知》指出:“要完善学习过程评价与考试结果评价有机结合的学业考评制度,加强学生学习过程评价”。为此,学校和教师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过程性评价,把过程性评价作为推动学生学业质量不断提高的主要评价方式,具体而言,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加强即时评价。美国心理学家罗西和亨利曾做过一个实验,结果表明:教师每日反馈学生学习结果,较之每周的反馈,效果更好。学生不知道自己的学习结果,缺乏学习的激励,则进步很小。这说明,教师对学生学习的即时评价是多么重要。教师的即时评价可以贯穿于学生学习的始终,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一般而言,更要重视以下几个环节的评价:一是课堂教学中的即时评价。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学习表现,对学生给予及时的评价,可以是口头语言的评价,也可以是肢体语言的评价,对学生的学习状况,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观察、课堂练习或课堂测试等方式进行判断。二是重视作业评价。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要求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并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时间进行了规范,这就要求学校和教师要更加重视作业的质量,发挥作业诊断、巩固、学情分析等功能,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研发分层作业、弹性作业和个性化作业,教师尤其要利用好作业这个平台,对学生的学业情况进行适时的评价。
(2)重视阶段性评价。阶段性评价是对学生在一定时期内的学业状况进行评价,它可以衡量学生在一个特定阶段内的学业表现情况,阶段性评价严格说来是一种形成性评价,教师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要判断学生是否发生了预期的变化,要确定学生个体的变化程度,以提供今后教与学改进的信息。阶段性评价可通过定期交流、成果展示、学生述评、主题演讲等方式进行。
(3)要准确把握考试功能。必要的考试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阶段性考试实际上是对学生学业进行过程性评价的一种方式,但一段时间以来,阶段性考试有被异化的趋势,那就是把终结性考试的功能套用在阶段性考试当中,利用考试对学生进行排队,给学生贴标签,从而增加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加剧学生的考试焦虑。破解这一难题的关键在于回归阶段性考试的正确功能,主要发挥其诊断学情教情、改进加强教学、评价教学质量等方面的功能,阶段性考试不是为了看学生的考试名次,而是要看学生在考试中暴露的问题,从而改进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这要求教师要学会分析和处理考试信息,制定正确的教学改进策略,为后续学生学业质量提高做准备。
5.评价工具要注重先进性
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学生学业评价也要跟上时代发展步伐,要不断创新评价工具手段,如积极利用计算机技术,开展计算机交互测试、智慧测评等,采用传感器、物联网等数据采集手段,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数据分析处理,全面记录、挖掘、评估学生的学业发展动态,探索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全过程评价、对学生三维目标达成情况的全要素评价。
6.区域测评要注重诊断性
要合理定位区域学业质量监测的功能。区域学业质量监测是区域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对区域内学生进行的学业测试与学习状况调查。对义务教育的学业质量监测,《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考试管理的通知》要求参照国家监测办法,采取分学科抽样方式进行,防止用统一试卷统考统测,地方学业质量监测要加强统筹,防止重复进行。这说明,区域学业质量监测应定位在了解区域学情和教情,客观反映学生学业发展水平和教师教学现状,通过“点对点”反馈,使学校和教师能够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同时,区域学业质量监测也可以作为开展学业质量增值性、发展性评价的重要工具支撑。
7.命题改革要注重导向性
中考、高考作为高利害的终结性考试评价,其对教学的指挥棒作用更加明显。教育部《关于加强初中学业考试命题工作的意见》(教基[2019]15号)指出:“考试命题对学校教育教学具有重要引导作用,是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教育评价导向的关键环节,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发展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当前,中高考命题虽然更加注重对学生能力的考查,但由于考试范围、试题难度以及试题的呈现方式和设问方式、评分标准等相对固化,这种考试指挥棒会导向学生的题海战术和反复机械训练,我国普通高中学生在三年学习期间,基本上会有一年以上时间进行复习备考,期间又会进行多次模拟考试,其目的就是要模仿试卷中不同题型的答题套路,提高做题速度和精确度等考试技巧,学生反复“刷题”,就是为了在高考中能多得几分。针对这种情况,《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考试管理的通知》提出“要切实提高命题质量,注重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教学目标达成情况,注重增加综合性、开放性、应用型、探究性试题比例”。通过设置真实任务情境、不确定的试题结构、跨学科的整合以及开放性的答案,倒逼教师和学生摆脱死记硬背、机械训练,注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通过考试引导学生创新精神的发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是今后中高考命题改革的应有方向。
三、努力提高教师学业评价能力
深化学业评价改革,离不开政府、学校、教师、家庭的共同努力,而教师作为学生学业评价的最重要主体,更应该不断提升学业评价能力。
就内部评价而言,需要教师能够根据学生学习状况,合理设计和使用相应的评价手段和工具,开展全过程和全要素的学业评价,其中包括:能够随时开展课堂学习评价,具有把评价贯穿于教学始终的意识和能力;能够设计和组织学生开展自评和互评;能够规划和设计课堂或阶段检测,并能够正确分析检测结果,及时对学生进行反馈;能够合理设计作业,并通过作业了解学情,改进教学;具备命制试题的能力;具备试卷分析的能力,包括对试卷中呈现的信息进行分析判断,对相关数据进行挖掘、利用的能力;能够利用评价结果与相关人员进行有效交流的能力。
就外部评价而言,需要教师理性看待区域学业质量监测和中考高考,通过观照外部评价结果,验证学业目标达成情况、教与学策略的实施情况,以便采取相应改进措施。
就评价伦理而言,教师要平等对待每一名学生,以发展性眼光看待学生,不要只用一把尺子量学生,尤其要避免分数歧视,要看到不同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进步,从而增加学生积极进取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