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线下混合式主题化系列化研修活动”研究与实践
——以“幼儿园大班课程与资源建设”主题教研为例
2022-03-18邵日芳
邵日芳
(大连教育学院 学前研训中心,辽宁 大连 116021)
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试行)、《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为指导大连市幼儿园教师有效开展“幼小衔接”的实践研究,2017年,笔者组织全市17所省市示范园所成立了“幼儿园大班课程与资源建设”专题教研团队,连续开展四个专题近20次主题化系列化教研活动,总结提炼出“线上线下混合式主题化系列化研修活动”的基本流程。
一、“线上线下混合式主题化系列化研修活动”基本实施流程
“线上线下混合式主题化系列化研修活动”主要由三个阶段、八项基本任务构成,“三个阶段”指的是研修准备阶段、研修实施阶段和研修反思阶段,“八项基本任务”包括诊断教学问题、制定研修方案、研发案例资源、布置研修任务、线下组内研修、线上集体研修、研修效果反思及研修资料整理。
在此以2021年开展的一次“幼儿园大班课程与资源建设”主题教研活动为例进行阐述。
1.研修活动准备阶段
(1)诊断教学问题。诊断以现场调研、问卷访谈为主要形式,围绕“幼儿园大班数运算教学”开展调研活动,通过对观摩课例和访谈结果进行分析发现:一是对数运算教学的核心内容把握不全面、不准确;二是对数运算教学的基本流程缺乏研究,活动设计缺乏科学性、针对性;三是活动组织游戏性不足,教学方法趣味性不足,组织形式单一。教学问题诊断是研修活动的起点,是制定活动方案、开展活动的出发点,准确的问题诊断对研修效果的达成和促进教师行为改变起着最为关键的作用。
(2)制定研修方案。组织者基于参研教师的教育实践问题制定研修活动方案,主要包括活动背景、时间、地点、参加对象、活动目标、活动内容、环节设计与时间分配、方式选择等。其中,活动目标制定是关键内容。根据前期问题诊断,本次研修活动目标制定为:通过理论学习,了解数运算教学的基本知识;通过课例观摩、点评研讨,掌握数运算教学的核心经验、基本组织流程和主要方法;通过集体交流、专题讲座,梳理提炼出大班数运算教学的有效实施策略。科学的研修方案为活动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3)研发案例资源。活动前,组织者深入研究基地幼儿园开展教学活动观摩与指导,不断挖掘优秀案例资源,研发大班自编应用题《看图编题》《一起来编题》课例2节(加法与减法各一节),多次入园开展全方位指导,并现场录制和上传课例视频,参研教师自行下载观摩。研修活动案例资源研发,旨在实现网络资源共享,为开展线上、线下研讨活动提供支撑。
2.研修活动实施阶段
(1)布置研修任务。活动前,组织者通过教研网络群下发教研活动通知,布置学习任务:一是线下自主进行数运算教学相关内容理论学习,并开展组内交流活动;二是下载两节教学课例,线下进行观摩,围绕核心问题开展研讨与交流,梳理研讨结果;三是以基地园为单位,将研讨资料提前上传;四是按照通知要求参加线上集体研修活动,并做好交流准备。下发通知让参研教师了解线下、线上研修活动相关要求,做好各种物质准备;提前布置学习任务,参研教师可线下自由选择时间、空间完成。
(2)线下自主、分组研修。为提升活动质效,设置线下和线上研修两个阶段。参研教师首先围绕《学前儿童数学学习与发展核心经验》相关内容开展自主学习,在基地园负责人带领下组内进行梳理、交流,同时下载、观摩两节数学活动课例,围绕活动中的核心经验、基本流程、组织方法及改进建议进行组内研讨、梳理汇总并按要求上交。线下研修活动解决疫情期间不能现场集中观摩的问题,同时将部分任务前置、重点任务分解,有效解决线上活动时间有限,不能充分研讨交流的问题。[1]
(3)线上集体研修。组织者利用小鱼易连APP组织开展线上研修活动,主要由活动介绍、课例反思、案例剖析、梳理提炼和专题讲座五部分内容组成。
活动介绍(5分钟)。组织者与参研教师回顾前期研究及线下研修任务,介绍线上修活动背景及流程,提出活动要求。
课例反思(10分钟)。《看图编题》《一起来编题》执教教师围绕设计意图、活动准备、活动过程及活动目标达成情况等进行反思。
案例剖析(30分钟)。参研教师代表就线下观摩研讨的汇总意见进行交流,围绕两节活动的核心经验、基本流程、组织方法、改进建议进行补充式发言,组织者现场记录。本环节主要是通过“案例剖析”的方法,通过分享交流、思维碰撞等方式让参研教师发表各自观点,共同提炼出大班数运算教学有效策略。
梳理提炼(10分钟)。组织者根据参研教师的点评发言及时提炼关键词,梳理提炼出幼儿园大班数运算教学有效策略,通过PPT呈现给参研教师,同时对活动组织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此环节设计有助于帮助执教教师不断反思、改进教学行为,帮助参研教师梳理已有的零散经验,提炼成果。
专题讲座(30分钟)。结合案例评析及梳理提炼的结果,组织者围绕“大班数运算活动设计与组织实施”进行微专题培训,主要从“幼儿加减运算能力的发展”“各年龄段数运算关键经验的差异”“如何在一日生活中帮助幼儿巩固练习加减运算”“引导幼儿运用运算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等方面进行。本环节是在参研教师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培训,帮助教师深入了解理论知识,引导教师更好开展实践,充实研究框架,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
3.研修活动反思阶段
(1)研修效果反思。活动结束后,组织者及时反思研修目标的达成情况和研修方案设计的科学性。对本次活动教学实践问题的解决程度进行有效评估,为今后研修活动的开展提供借鉴。
(2)研修资料整理。组织者于活动结束后一周内,按照档案资料管理相关要求,本着全面性、真实性、规范性、及时性的原则对活动纪实资料整理归档,主要包括研修方案、参研教师考勤表、研修活动通知、研修作业、信息报道、研修案例等。
二、“线上线下混合式主题化系列化研修活动”主要特点
1.打破时空界限,研修充分自由
组织者通过提前上传案例资源、下发学习要求和学习任务,为参研教师自由选择时间、空间提供便利,同时拓展讨论问题的范围和深度,参研教师既可以集中讨论组织者提出的问题,也可以自己发起话题,有效地解决了以往线下集中研修时间、空间有限,参与面不广、研讨不深入的问题。
2.采取任务驱动,发挥参研教师主体作用
教研员由以往权威的角色转变为活动的主要组织者、促进者及与教师共同解决问题的合作者,通过提前布置学习要求和学习任务,将学习重点内容分解、前置;参研教师作为主动学习者,是混合式研修活动的主体,以研修任务为驱动,自主确定学习进程,主动参与有意义的学习活动,通过深入的个人反思、有效的同伴互助,将已有的知识经验运用于真实情境的问题解决,更有助于知识建构和教学行为改进。
3.以实际问题解决为核心
以问题为中心、以目标为导向的研修活动设计帮助研究教师实现他们的目标,并充分考虑研修教师的可接受程度,以真实教学情境为媒介,突出实践性、应用性,以学员的直观体验为主要方式,通过置身于具体的教学情境中,开展对教学细节的剖析和反思,实现实践问题的解决。
三、“线上线下混合式主题化系列化研修活动”实施关键
1.聚焦教学实践,诊断真问题
教师的学习首先要有问题意识,有问题才有不同意见的讨论。混合式研修活动的设计以问题引导学习,聚焦教学实践中的困惑,这些困惑应是教育教学中的“真问题”,而不是“空想的问题”,是教师“自己的问题”,而不是“他人的问题”。以真问题为切入点,调动研究教师利用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既“有话可说”,又有“不吐不快”之感。
2.注重挖掘典型,研发真案例
案例资源要具有真实性、典型性及引领性。真实的教学案例可以把参研教师带进一个具体、鲜活的教学情境,再现真实的教学实践现场,激发教师积极性,让教师捕捉大量教学细节,便于讨论深入开展,利于教师的教学反思和行动转变。
3.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开展真交流
在传统的线下研修活动中,参研教师往往是在较小的范围内发表个人观点,有的往往不会留下痕迹,而线上研修活动的融合式设计则更开放,教师的交流过程和发表的意见的可记录性很强,教师在发言之前可能更多顾虑自己的发言是否能够得到同行和领导的认可,因此组织者应该注重营造开放、宽松、相互尊重的网络交流环境,建立相互信赖的关系,充分允许教师对别人的观点提出质疑,注重运用多种方法促使教师分享个人的真实想法,通过协同合作达成共识,促进共同发展。
4.做好充分准备,确保研修活动质效
混合式研修活动的复杂性对活动准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线下活动要求要明确,任务要清晰、科学,要全程跟踪活动开展情况,确保实现预期目标。线上研修活动前,一要确保周围的网络环境运行通畅,避免网络信号中断、分享不成功、互动质量不高的现象;二是要提升研究团队成员的信息化技术应用水平,确保视频录制、资源剪辑上传等。
在“互联网+”与疫情防控背景下,线上线下混合式主题化系列化研修活动以教师日常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以真实的案例资源为抓手,以研究教师之间充分的交流互动为主要方式,通过线下、线上两种途径有机结合,在教研员的引领和促动下,能够帮助教师完成经验、观点、策略的共享,有效实现教学实践问题的解决,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