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大学生诚信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路径探究

2022-03-18赵航燕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诚信大学生学生

赵航燕

(广西师范大学,广西 桂林 541001)

诚信是立国之本,是立身之基,对于国家和个人的发展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1]。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围绕诚信主题做过不少重要论述,从战略高度为新时代中国的诚信文化建设提供了基本遵循。学生的诚信品质直接关系到国家的诚信体系建设。因此,高校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不仅关系到大学生自身的成长成才和发展,更关系社会诚信建设和国家生存发展。因此,分析大学生诚信教育实施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并寻找有效路径是不断提高高校整体人才培养质量、确保实现中国梦过程中“有人可用,有人能用”的重要课题。

一、新时代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内涵

大学生诚信教育是诚信教育的一个分支,它是把大学生群体作为主要的教育对象,笔者将这一概念界定为:一定的团体或社会组织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运用诚信道德规范和相关理论知识对大学生进行诚信道德育化,使其在校期间形成符合社会要求的诚信品质的社会实践活动[2]。结合诚信教育的内涵,可以把新时代大学生诚信教育理解为:高校把一定时代的社会行为规范以及诚信道德理论的相关知识教授给新时代大学生,唤醒大学生的诚信意识,帮助他们树立诚信的意识,并希望他们能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将这种诚信意识内化为自己的内在品质,规范自己的行为,养成诚实守信的良好行为模式。

二、新时代大学生诚信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层面存在的问题

1.对诚信教育工作重视不足

新时代高校工作重心主要放在学生综合素质、职业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上,对大学生精神文明建设尤其是诚信教育方面重视不足。受之前“职业教育即就业教育”理念影响,注重学生的毕业率、就业率和创业率,势必会导致高校将主要精力投入在优先保证知识文化教育工作的成效上,忽视将诚信教育作为教育和管理的重点,也缺少健全的诚信考核制度,出现诸多关于学生学习诚信、经济诚信、社会诚信、情感诚信缺失等情况。

2.部分教师存在师德师风问题

目前部分高校在师资队伍的数量和规模上存在短缺,可以通过人才引进来弥补这个问题,但是高校教师队伍的师德师风建设存在着良莠不齐的现状。当前,不少高校的教师队伍受到“躺平”“佛系”等思想和行为偏差,被学生冠以“划水老师”“百度老师”的称号。这一小部分教师的失德行为对学生造成了不良影响,严重破坏了学校诚信教育的氛围和成效,成为学生诚信教育中的负面教材。部分学生甚至模仿这些教师的行为,放松对自身的要求,在他们面对巨大的利益诱惑时,更容易会铤而走险。

(二)社会环境层面存在的问题

1.现实环境的不良风气

现实环境的影响主要受我国社会大环境影响和小群体范围的环境影响。因社会风气和竞争压力所导致的短期行为与功利主义行为通常会造成诚信的缺失,如果渗透到社会各行各业,出现电信诈骗、官场贪污腐败、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等不良风气,将会严重侵蚀大学生的思想健康,间接地对高校诚信教育构成严重挑战。据《中国青年报》调查发现:45.9%的大学生表示社会上的不诚信风气是酿造大学生出现诚信问题的重要原因[3]。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在巨大的经济诱惑下出现了急功近利、逆施倒行、违背诚信规则谋取利益的不良行为,促使社会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诚信危机。部分大学生在不良的社会风气中潜移默化地被诚信意识欠缺、价值观取向错位、理想信念迷失等消极现象影响,加之受西方个人本位思想致使一些大学生的诚信观念受到剧烈冲击。诚信的社会环境建设不到位,亟需各方力量为大学生诚信教育营造一个良好的诚信环境。

2.虚拟化的网络环境助长不诚信行为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数据与信息唾手可得。大学生作为接受新鲜事物最快的群体,通过智能手机和电脑接触到大量的网络信息。信息技术具有数字化、虚拟性与开放化的特点,而网络环境则缺少相互监督与明确完善的网络行为规范。如果缺乏家长和老师的正确引导,三观尚未成熟的大学生很容易被海量的、消极的网络信息误导,形成错误的价值观。而网络诚信问题实质上是现实诚信问题在网络世界的延伸。网络文化传播媒体每天都会向大学生推介很多内容,网络监控技术对于仔细甄别逐条推送内容存在难度,导致了推介内容鱼龙混杂,不利于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给大学生诚信问题留下隐患。

(三)自我修养层面存在的问题

1.部分大学生对诚信缺失现象的辨别能力弱

在升学压力的驱使下,基础教育侧重于文化课成绩提升,缺少对学生精神文明尤其是诚信方面的相关教育,这导致大学生缺乏相应的诚信知识积累。且大学生处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时期,其思想活跃、思维敏捷,但也容易受到社会上不良习气和西方思潮的影响,道德心理还不够成熟,缺乏理性思维和分析辨别能力,势必导致大学生对社会转型期出现的失信现象及失信行为感到迷茫和困惑,对社会诚信缺失的危害性缺乏认识,甚至把不良的社会现象误认为社会本质而产生失信行为。

2.诚信意识与行为出现背离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高校大学生的诚信意识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很多学生只是停留在认识层面,没有落实到实践行动当中。当前,大学校园内不诚信的现象司空见惯,如逃课、日常作业抄袭、考试舞弊、论文抄袭;贫困生认定、奖助学金评选过程中资质造假;学习干部履历造假、学习成绩造假、荣誉证书造假等情况屡见不鲜。相当多的大学生只是把诚信挂在口头上,并没有真正落到实践行动当中,诚信意识与行为出现了相背离的现象。

(四)家庭层面存在的问题

家庭教育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养成与人格塑造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从我国当前家庭教育的实际情况来看,一些家长无论从教育理念还是从言传身教等方面都对诚信教育缺乏应有的重视。一方面,以唯“分数论”的应试教育的存在,一些家长片面地重视提高孩子的知识和分数,而忽视了对孩子道德品质的培养。他们认为教育旨在让孩子通过学习知识、考取好分数才能赢得未来的竞争,完全忽略了素质教育与诚信教育在孩子成长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另一方面,在平常的家庭生活中父母对自身的榜样作用有所忽视,家长们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言谈举止会对孩子的成长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在现实生活中大部分答应了孩子的事情并不是全部都能做到,甚至有一些家长从来没有兑现过对孩子的承诺,使孩子缺少领会“言必信,行必果”真谛的机会。

三、新时代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有效路径

(一)发挥高校主体作用,加强诚信教育

1.积极反思,端正态度

首先,在思想上要重视诚信教育,认识到开展诚信教育工作对大学生成才至关重要。其次,弄明白诚信教育的理念和出现诚信问题的根本原因。高校应配备从事专业教育学、心理学的教师队伍,开发诚信教育课程并开展相应的科学研究。再次,整合教师队伍思想,对于存在师德师风问题的教师绝不宽容,要严厉批评和教育,使其改过自新,自觉给学生做好榜样,在工作中坚守诚信。最后,引导大学生的思想走向正途,让他们在思想上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守住思想防线。

2.在行动中改进诚信教育工作

建立健全失信惩戒制度,正视学校当前存在的诚信问题。着手建立起与本校实际情况相符合的大学生诚信奖惩机制,相关工作成果应纳入相关的教师年终考核。高校应做好实施诚信教育的顶层设计,自上而下地重视诚信问题。规避和防范教师和学生出现的各种诚信行为,严肃处理教学态度不端正的老师,严惩包庇行为。开展诚信教育工作时应当结合实际情况不断摸索,在实践中逐步积累起诚信教育的工作经验。

(二)积极净化社会环境,营造诚信氛围

“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4]马克思的这一论述说明了环境对人的影响。中国古代广为流传的“孟母三迁”的故事和孟子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经典语录都道出了环境对于学生教育的重要性。因此,高校开展诚信教育应当积极净化社会环境,营造诚信的氛围。

1.净化社会现实环境

净化社会现实环境主要是依靠政府和高校共同努力,为此教育行政部门应该从以下几点作为突破口。一是健全社会失信惩戒制度,打击失信行为和诚信问题,尤其是与之相关的犯罪行为,从制度上营造诚信氛围。二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向社会各界宣传诚信价值观,推广各种关于诚信文化的作品,鼓励诚信文化创作,从文化建设上营造诚信氛围。三是积极开展各种诚信教育活动,让诚信价值观真正走进千家万户,行动中营造诚信氛围。把开展诚信教育工作同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结合起来,以培养“四有”公民为目标,提高政府工作人员对诚信的理解,增加开展活动的效果。

2.净化网络环境

根据第47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得知,截至2020 年12 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89亿,主要以10~39岁群体的网民为主,其中20~29 岁年龄段的网民占了17.8%,而且网民群体中学生居多[5]。在大学生“无处不网,无时不网”的背景下,需要建立起完善的政府、高校两位一体的网络联防联控响应机制。首先,政府和高校要在官网上建立一个诚信教育窗口,用于发布有关诚信教育信息。其次,政府和高校在官方网站定期发布诚信问题名单和案例,定期表扬诚信案例,表明网络不是法外之地。最后,净化网络环境不只是与不法分子理念和行动的交锋,在技术上也是刀光剑影。政府和高校都应有专门的技术人员,对网站进行维护,但要同时保护大学生在网络上的个人隐私。

(三)增强学生主体意识,培养诚信理念

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诚信理念需要依靠包括学生在内的多方力量共同努力。诚信教育的主体是学生,关于诚信教育的一切工作必然是围绕学生来展开的。增强大学生的主体意识有利于诚信教育达到预期的效果,也是高校实施诚信教育的必经之路。

1.多种形式协同引导

首先,高校应开设专门的诚信教育课,利用思政课、诚信教育课、专业课、素质教育课以及心理课程逐步引导和渗透诚信意识,激发大学生自我意识的觉醒,鼓励他们对事物进行自我判断,避免盲从。其次,鼓励大学生参与各项文体活动,认真设计活动内容,保证参与者能自主参与,增强自信。再次,定时召开关于诚信教育的专题讲座及其主题班会,使大学生明晰诚信对个人成长成才的重要性及其如何做到诚信。最后,营造诚信校园,通过树立讲诚信的模范先锋,使同学们积极向模范学习并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在心底下埋下诚信的种子。

2.大学生要坚持自我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坚持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统一”“加大对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研究,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在当前大思政格局大背景下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同时也是对大学生自我诚信教育提出的新要求。第一,拒绝诱惑,恪守诚信。拒绝失信行为带来的不良诱惑,自觉遵守诚信规则。第二,通晓大义,自觉诚信。主动了解诚信的理念,参与到学校举办的诚信教育活动中,去学习诚信理念并自觉内化为自己的行为规范。第三,独立自主,维护诚信。当面对重大诚信问题时能分清是非,不被不良媒体所影响,不传谣、不信谣,坚定诚信信念不动摇。在诚信理念被攻击和被怀疑时,要坚守诚信道德理念,自觉弘扬诚信理念。

(四)重视家庭养成教育,夯实诚信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6]家教与家风对一个人性格和品格的塑造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诚信教育应当发挥家庭的基础教育功能,夯实诚信教育实施的基础。

1.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共同开展

诚信自古便是我国家庭极为关注的美德。孔子的“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也为中国家庭留存朴素的诚信理念、锻造优良的家风奠定了社会基础。习近平总书记以礼敬自豪的态度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度重视家庭家教家风以及相关的诚信元素。因此,开展社会诚信教育需要家庭养成教育、社会教育和高校教育协同进行,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迈好人生的第一个台阶。

2.家校互动,扩大家庭教育影响力

高校应当担起责任,做好家校互动工作,利用家长会等方式向家长传播新时代诚信教育理念,鼓励他们督促孩子恪守诚信。通过家庭和学校互动、家庭和社会互动的方式把家庭的诚信教育理念提升到更高的水平,增强父母的诚信意识,引导父母重视子女的诚信教育,在思想观念和实际行动中去教育自己的孩子。要在家庭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家庭成员特别是下一代加强诚信教育的力度,为社会作贡献的过程中提高精神境界、培育文明风尚。

猜你喜欢

诚信大学生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美好生活离不开诚信
我们和诚信在一起
赶不走的学生
大学生之歌
那一次,我把诚信丢了
Application of the Good Faith Principle to the SCS Arbitration Initiated by the Philippines Against China
学生写话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