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技能课程现状与建设

2022-03-18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幼儿教师技能幼儿园

温 文

(广东南华工商职业学院, 广东 广州 510000)

学前音乐教育在整个国民音乐教育中所处的位置较为特殊。从表面上看,幼儿园不能称其为学校,其教育目前也未被纳入义务教育的范畴之内。但实际上,学前音乐教育并不是可有可无的,它是整个国民音乐教育的基石,是每个人接受音乐教育的起点。同时,学前音乐教育的有无与优劣,是判断整个国民音乐教育成功与否的重要分水岭之一。因此,明确学前教育在我国教育机制中的地位和作用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本文针对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技能课程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措施,希望能够提升学前教育专业音乐的教学水平,促进幼儿教育的稳定健康发展。

一、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技能课程的问题与现状

目前,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技能课程在总体上还存在过于强调单一技能而忽略整体应用、技能培养与实际应用脱节等现状。同时,教学模式、内容结构、人才培养目标及定位与当下学前教育师资需求还不能完全相适应。具体表现如下:

(一)“单一”技能无法“综合”使用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不仅需要掌握单一的钢琴、声乐、舞蹈等技能,还需要掌握将单一技能有效地在幼儿教学中组织运用的能力。现阶段,学前教育音乐技能课程与音乐教学存在部分脱节现状。在课堂上大部分时间单纯地传授教授音乐技能,上课内容以技能的专业性学习为主。比如,钢琴教学,以钢琴的奏法以及传统古典作品学习为主要目的。声乐教学,大多为专业的民族唱法、美声作品的学习。教学过程,也是以传统音乐技能学习模式为主,教师讲授、学生模仿、训练音乐技能。学生只知道如何弹某一首作品或唱某一首歌,教师没能在教学过程中将单一的钢琴、声乐、舞蹈等技能融会贯通,综合融入幼儿音乐学习当中。

从对幼儿教师所具备的音乐技能调查分析来看,部分幼儿教师音乐技能掌握单一。大多数幼儿教师都接受过声乐、钢琴、形体等训练,但在幼儿歌唱教学、舞蹈编排甚至是日常游戏中的即兴伴奏都存在着很大的问题。钢琴即兴伴奏是幼儿音乐教师应当掌握的技能,这一项技能关系到幼儿音乐活动的正常举行,但只有少数的幼儿教师可以自主编排教材中的歌曲,大多数只能凭借自己的感觉进行无理论伴奏。由此来看,现阶段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只掌握单一的音乐技能,并不能综合地运用于幼儿的日常活动及教学。

(二)将“初级”视为“低级”

学前教育处于儿童发展的初级阶段,是每一位幼儿都必须接受的教育,学前阶段也是个人成长的重要时期。这一阶段教育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幼儿的未来发展。

学前教育的对象主要是3-6岁儿童,这一阶段的音乐教育最易,但也是最难的。最易,指的是其程度相对“浅”“简”“易”;最难,因为它触及人的原本性与造化至理。真正和谐有效并且适于开端的音乐教育可以在无形当中改善孩子的思维和人际交往方式,并能够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但这一点并未得到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与幼儿教师的重视。一些人认为,幼儿园的音乐课堂,就是领着孩子唱唱歌、跳跳舞,或是在课堂上随意播放几首儿歌,带着孩子们一起玩玩闹闹。甚至有人认为幼儿园就是孩子的寄养场所,只要安全不出事就行。[1]学前音乐教育虽然处于儿童接受音乐教育的初级阶段,但并不低级。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应当重视音乐对学龄前儿童全面发展的作用,而不是将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认定为一项无技术含量、简单无意义的活动。忽略音乐教育本身的作用,必将影响幼儿的全面发展。

(三)将“趣味”等同于“纯玩”

趣味,能够调动儿童的学习兴趣,是提高学生兴趣的一种手段,但绝不是简单的对游戏进行复制。音乐活动应当是趣味性的活动,而不是一项单纯的游戏活动。只有将音乐学习内容与游戏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才能充分提高幼儿的学习积极性,使幼儿可以在趣味性的游戏活动当中提高自身的音乐涵养。

当开展儿童音乐教学时,教学内容可以以游戏的方式呈现,但游戏并不是放养般的纯玩。当今几乎所有幼儿园与幼教机构,都在进行所谓的“唱-游”活动,但大多均以模仿小动物的叫声及动作为主要内容,形式以蹦蹦跳跳、吵吵闹闹、喊喊叫叫为主,停留在肤浅的玩耍层次。

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技能模块化教学模式建设

根据学前教育师资音乐技能方面的专业需求,构建提高“音乐专业能力”“音乐教学能力”“音乐实操能力”为目标的课程体系框架。在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社会实践岗前练兵等传统教学手段的基础上,探索“音乐技能模块化教学”形式,打造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技能教学课程体系。

(一)音乐专业技能模块

音乐课程,是幼儿教育中的核心课程。在幼儿教学和演出活动中,音乐都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所以,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音乐专业技能是其必须具备的专业素养。从学前教育专业技能课程的现状来看,钢琴、声乐、基本乐理等专业课程基本是以分别、单独教学的形式进行,声乐课只唱歌、钢琴课只弹琴。学生很难将各个单一的技能进行综合使用。因此,应当调整传统的技能课程教学方法,将各个单一技能课程进行整合,形成音乐技能模块进行教学。

学生的个体差异大,给生物课堂教学增加了难度。在具体的生物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个性化差异比较突出,学生生物基础比较差,学习能力也有着不同,这些都给生物课堂教学带来了很大的阻力,教师教学过程中很难兼顾到每个学生。这是当前高中生物课堂教学面临的一个重要的难题。

在音乐技能模块教学中,以“唱-奏”为主线,在此基础上,进行基本音乐理论、钢琴技巧、伴奏、弹唱,以及嗓音、视唱、重唱、合唱的学习。与传统分别进行单一技能教学不同,在模块教学过程中,将重点放在技能的综合使用上,使学生有效地将音乐融入幼儿教学与幼儿活动中。如钢琴技能服务于歌唱或融入舞蹈当中。并且在开展教学时,引导、鼓励学生独立组织、编排音乐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综合运用各项音乐技能的能力。

(二)音乐教学能力模块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今后不论进入幼儿园还是早教机构,音乐教学能力都是衡量其是否成为一名合格幼儿教师的重要标准。幼儿的音乐课程,其教学过程强调的是孩子快乐的体验,而不是生硬地对某个固化的知识技能进行教学。音乐教学能力模块,以理解、掌握并灵活运用符合中国学前教育实际的教学理念为中心,对奥尔夫、柯达依、达尔克罗兹等教学法进行学习。培养学生对幼儿音乐课程进行“综合感官”“游戏化”“元素化”设计的教学能力。

奥尔夫教学法是将音乐剖析作为最基本的元素,如节奏、音高、音长、音强、曲式等。通过语言、嗓音、声势等生活中常用的方式,进行启蒙和入门音乐教育。[2]柯达依教学法是利用节奏读法、字母谱、科尔文手势,将抽象的音乐具象化,从而辅助幼儿进行歌唱学习。[3]达尔克罗兹教学法是利用听觉与动觉的联觉反应,听到音乐后,根据音乐中的节奏、速度、音高、旋律走向等因素,用体态律动的方式反映出来。[4]三大教学法的学习,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将音乐、舞蹈、语言融合为一体,形成整体的艺术。通过整体的艺术活动,儿童能够在学习中依靠听觉判断、灵敏的创造力,利用嗓音、身体律动以及小乐器等方式,对音高、节奏、音色、力度等音乐要素做出即时反应。这种方式是团队体验,孩子们通过歌唱、游戏、器乐、跳舞等活动学会了参与团队工作。同时培养学生的音乐即兴能力。即兴活动是即时作出音乐表现、音乐判断的创造性音乐行为。在即兴创作或表演中,不仅需要具有一定的音乐表现力,还需要有丰富的想象力、灵敏的反应能力和流畅的音乐思维。

(三)音乐实操能力模块

将来从事幼儿教育的工作者,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幼儿音乐演出等活动,通过合唱指挥与儿童音乐剧的学习,提升音乐实操能力,使学生今后在此类幼儿活动中,能够承担日常排练、指导训练方法、协调表演内容的职能,从而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核心竞争力。音乐实操能力模块是以合唱指挥、儿童音乐剧为形式,提高学生在幼儿音乐演出等综合音乐活动中日常排练、专业指导的综合驾驭能力。

尤其是儿童音乐剧——一种虚拟化的舞台表演,通过在舞台上布置道具、营造灯光气氛等,给表演者以及观众身临其境的体验。教学过程比较繁琐、复杂,但是教学并不枯燥,这与音乐剧本身的教学特点存在很大的关系。对于幼儿来说,单纯的歌唱是很难存在的,幼儿的歌唱必然与语言、动作、表演有着紧密的联系,成为自我抒发的综合形式。并且,幼儿喜欢做游戏,而游戏与音乐剧之间存在很多相似之处。其中包含着故事情节、分配角色扮演、肢体语言表现、以及对白等诸多要素。在儿童音乐教学以及日常活动中,使用适度的表演,如肢体动作、适时的语言等将课堂打造为一个童话式的场景,或是在教唱的过程中,辅助一些肢体动作以及故事情节,能够加深儿童对音乐以及所学内容的理解。这就要求学前教育专业应当具备音乐舞台的统筹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组织、引导儿童进行音乐剧的表演。在音乐实操能力模块教学中,除了运用一定的音乐表演技能之外,对于培养学前教育学生统筹协调音乐舞台以及创作创新的能力是重中之重。例如,如何在舞台行站位、走位、造型;如何在舞台上布置道具、营造灯光气氛,以及面对各种突发情况的随机应变能力。除此之外,还可以根据学前教育学生的美术基础,让学生自制道具或者是制作服装,从而锻炼学前教育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手工实践技能。

三、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技能课程模块化教学模式实施保障

坚持按照教育发展规律、市场需求导向、学生素质提高的目标,结合社会对学前教育专业技能型人才的实际需求,立足于学前教育的学科特点,利用互联网、大数据、智能化时代的科技手段,探索“学院-幼儿园-社区幼教机构”合作教学的培养模式,培养符合学前教育需要的,具备一定艺术特长(钢琴、声乐、舞蹈、绘画、语言)的高质量学前教育专业人才。

(一)推行“学院-幼儿园-社区幼教机构”合作的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

构建一个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学生音乐素质提高为目标的技能教学体系。学生由“被动接受的模仿型”向“主动实践的创新型”转变;教学组织形式由“固定教室、集体授课”向“室内外专业教室、实习单位”转变;教学手段由“口授、黑板”向“多媒体、网络化”转变。

要想打造一个科学有效的“学院-幼儿园-社区幼教机构”的连锁培养机制,必须遵循“适用、能用”的原则,实施送教入企的课堂活动,将幼儿园的教学教材带入学院课堂,提高实践操作能力。此外,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应当可以进入幼儿园和社区幼教机构听课、调研等。同时,幼儿园教师也可以进入学院课堂,通过实习联谊等活动进行沟通和交流,聘请相关行业的专家开展讲座。学生可以在学院的课堂上进行线上学习,通过网络实时进行见习,使得没有实习和未毕业的学前教育学生可以更加快速地进入教师角色,从而缩短学生进入幼儿园和社区幼教机构的适应时间。

为了给用人单位培养合格的人才,学院应当根据幼儿园和社区幼教机构的需求制定针对性的培养方案。三者达成一致的意见与建议,其目的是为了让学院培养出来的幼师可以成为对幼儿发展有益的人才,带动幼师行业的健康发展,实现幼师学院与幼儿园和社区幼教机构的平等合作。在经过幼儿园或幼教机构与学生双向选择之后,学生进入合作的企业或单位进行实习,在学院考核结束之后可以直接进入幼儿园工作。同时,合作单位的幼儿园和幼教机构还可以向学院推荐学员学习,学院在学生的学费和生活等方面给与一定的优惠,如支持学生在毕业之后分期付款。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幼儿园开设的前提条件。幼儿教师专业化的成长速度对幼儿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在提高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道路上,应该加强与幼儿园的合作关系,为幼师创设有利的专业化成长条件,寻找多渠道的方式带动教师的成长。

培养一名优秀的幼儿园教师,需要不断地磨合和实践。只有不断提高学前教育学生的实践能力,才能立足于教学根本,使得每一位幼儿教师具备专业的教学水平。学院通过与幼儿园以及社区幼教机构的合作,为学生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此外,用人单位与幼儿学校之间合作,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化整合,对于提高幼儿教师的素质,转变幼儿教师的教学观念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同时,幼儿教师将学校培训的内容运用到日常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带动幼儿教学质量的提高,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二)由校、企、园共同合作编写出适合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技能课程模块化教学的教材

教材是教学的根本,是课程、教学目标的集中反映,是教师和学生活动的理论与实践依据,也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获取专业技能的主要方式。当前我国部分幼儿教材存在良莠不齐的现象,教材的开发和应用已经不能满足幼儿园以及企业的需求,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由于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历史比较短,缺乏教学经验,对于学前教育的教材准备不够充分,国家并未设置统一的教学大纲。大部分学校使用的教材难度偏大,学生自身无法消化和理解这些专业知识。很多教材只涉及少量简单的儿歌,大部分是一些比较传统的中外民歌,对于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技能课程的学生来说,掌握比较吃力,并且在儿童音乐教育中作用不大。再加上幼儿学校与幼儿园和社区机构之间的沟通不到位,教材重点主要集中在培养学生的单一技能以及音乐欣赏能力上,并未跟上时代的发展需求。并且,由于一部分参与编写教材的教师并没有基层幼儿园的教学体验,所以不能详细地了解幼儿教育需要什么样的音乐学习素材与材料。因此,为了加快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技能课程学生更好地完成工作,应当整理和分析幼儿教育的结构,更好地将幼儿教学活动与教材连接在一起,满足用幼儿音乐教学及实践活动的需求。对此,学院和用人单位应当加强沟通交流,校、企、园共同合作,编写出适合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技能课程模块化教学的教材,不仅要注重音乐理论知识的教学,还应当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能力。比如根据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技能的要求以及学期目标来设置学习情境,将钢琴、声乐和舞蹈等作为学习情境中所需的技能,进行若干学习任务开发,并选择、开发适合幼儿的、难易适度的学习材料。

(三)定期举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会与教学技能大赛

加强学生间的沟通与交流,取长补短,促进学生团结协作、共同进步,应当定期举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会与教学技能大赛,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推进学前教育的职业创新。学校可以举办学前教育专业音乐会,如钢琴音乐会和独唱音乐会以及原创音乐剧等,给学生舞台锻炼的机会,同时也是艺术实践的途径,向教师和学生展示自己、展示教学成果的良好平台。一台成功的音乐会包含策划、宣传、布置现场、演出、后期制作等,每一个流程都能够充分锻炼学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除了开展音乐会以外,还应当定期举办教师技能大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项目包括独舞、独唱、独奏、优质课评选等活动。按照参赛数量,设置参赛奖项以及具体的奖励办法,对于指导教师颁发指导教师奖,从而在根本上提高教师和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和动力。

(四)建设教学资源库

通过校、企、园的结合,从不同渠道收集、整理学生参与的音乐表演、音乐教学影像、录音、图片等资料,制作成具有系统性、真实性的多媒体资源库。首先,组织教师学习,达成建立学前教育专业资源库的思想认识,并征集关于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技能课程资源库的意见与建议,制定实施的时间,预设将要达成的效果。在实践过程中,教育资源由一线教师上交给年级资源管理人员,对资源进行分类,具体可以分为实物类以及电子文档类。实物主要是打印成册的文件,电子文档包括学生参与音乐会以及技能大赛的录像、声频、视频、电子照片等,定期上传到资源库,方便后期的查阅与使用,只需要输入相关的关键词就可以查找自己需要的材料,节省更多的时间了解幼儿的兴趣与真实需求。这种资源共享的方式可以极大便利教学工作,为学生学习、教师教学提供素材。

四、结语

学前教育专业是培养幼儿教师的场所。良好的音乐教育对于培养幼儿的音乐素养,激发其想象力、创造力,促进孩子未来身心均衡、健康成长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提升学前教育专业音乐素养不仅需要师生教学观念的转变、学校课程设置的调整,也需要幼儿园、社区幼教机构等企、事业单位对教师音乐素养的重视,更需要社会对幼儿音乐教育关注认识音乐教育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共同打造高质量学前教育专业人才。

猜你喜欢

幼儿教师技能幼儿园
我爱幼儿园
幼儿教师能力提升策略
欢乐的幼儿园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劳动技能up up!
爱“上”幼儿园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画唇技能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