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师德师风评价现状及问题研究

2022-03-18刘俊花刘雁红刘兆媛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师德师师德调研

刘俊花,刘雁红,刘兆媛

(天津滨海职业学院,天津 30045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党和国家对师德师风建设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应该是师德师风”。2020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要求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资格定期注册、业绩考核、职称评聘、评优奖励首要要求。2020年12月,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指导意见》要求强化师德考评落实。

目前,国内较有信服力的高职教师师德评价较少,尤其是站在新时代的视角上,尚无体现高职特点的高职师德师风的评价体系,难以实现对高职院校师德全面客观的评价。因此,为了全面了解我国高职院校师德师风评价体系及运行机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高校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提供参考资料,笔者开展了本调研分析。

一、调研结果及问题分析

本次调研从习近平总书记有关师德师风的重要论述、文献资料出发,以《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为依据设计调查问卷。问卷分为学生版、教师版、家长和用人单位版三类,调查对象是我国部分高职院校在校学生、教师、家长及用人单位。共收集有效问卷1091份,涉及区域有天津、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浙江、江苏、江西、广东、上海、湖南、四川、陕西、甘肃、黑龙江、吉林、辽宁17个省市自治区。通过对调研数据分析,发现以下问题:

(一)教师师德师风方面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调研结果显示,100%的家长和用人单位认为教师师德师风很重要,其中非常重要占92.83%;91.33%的学生把教师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作为喜欢的首选因素;99.45%的教师认为有必要把师德作为评价教师的第一标准,其中非常必要占81.22%。由此可见,全社会一致认为师德师风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方面,具体调研结果在以下5个方面体现。

1.思想政治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即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本次57.46%的教师调研对象为中共党员或中共预备党员,调研结果显示,72%以上的家长及用人单位认为教师需要在坚定政治方向,传播优秀文化方面继续加强,着力提升思想政治水平;83.28%的学生喜欢的教师具有的特点是“有理想信念”,71.98%的学生认为教师的思政水平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调研结果说明,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教师还需继续在思想政治水平方面提高,只有自身筑牢意识形态安全防线,具有较高的政治思想觉悟,以身作则,才能发挥榜样的示范引领作用,真正实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2.道德素养

教师的道德素养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工作中所遵循的行为准则和规范。调研结果显示,89.06%的家长及用人单位看重教师的品德高尚,81.43%的学生认为教师在课堂中加强学生思想引领方面做得较好,其中45.36%认为非常好。66.25%学生认为高职院校教师需要着力提升的是人文素养。52.32%的学生认为该学校教师的言行、举止、衣着等基本符合教师的职业要求,其中完全符合占41.95%。调研结果说明,我国高职院校教师整体道德素养较好,家长评价较高,但仍需在人文素养、言行举止和衣着方面提升,规范自身职业行为。

3.专业水平

教师的专业水平就是教师教育教学的具体业务能力,就是教书育人的具体专业素养。调研结果显示,89.16%的学生认为教师的教学能力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82.51%的学生喜欢的教师具有的特点是有扎实学识;94.48%的教师认为能将思政要素融入日常教学中,91.16%以上的教师认为需要在潜心教书育人方面加强;75.85%的家长及用人单位认为教师在加强学生思想引领方面做得很好,并认为教师需要着力提升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的占71.7%,创新能力的占81.13%。调研结果说明,学生、家长及用人单位非常看重教师的专业水平,包括学术水平,治学态度,教学水平,是否有创新意识及科研能力。教师应不断丰富和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和技能水平,具备相关领域的广博知识,才能在教学中游刃有余的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提高教学效果。

4.仁爱友善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教师要“有仁爱之心”, 就是要求教师有热爱学生、诲人不倦的情感和爱心。调研结果显示,88.7%的学生认为沟通交流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84.83%学生喜欢的教师具有的特点是有仁爱之心;82.87%的教师认为应继续在关心爱护学生方面努力;84%家长及用人单位更看重教师是否关心学生,平易近人等方面素质。调研结果进一步说明,“关爱学生”是师德的灵魂,是评价教师师德师风的重要指标。教师应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因材施教,关心与关爱学生,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5.服务社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师应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服务社会也是大学的基本功能。调研结果显示,92.45%的家长及用人单位认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有利于社会道德水平提升,认为教师在与用人单位沟通合作中师德师风较好的达到95.85%,其中76.23%认为表现很好。调研结果说明,高职院校教师在完成教书育人的本职工作之外,能够积极与企业开展横向科研合作,为企业解决生产和技术难题,取得社会效益或经济效益,用自己的知识为社会做出贡献。

(二)学校师德师风评价

师德师风建设,是一项站位高、内涵深、要求严的系统工程,《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明确指出,要“建立健全教育、宣传、考核、监督与奖惩相结合的师德建设工作机制 ”。笔者根据此文件内容设计了关于学校师德师风方面问题。

调研结果显示,98.87%的家长及用人单位认为有必要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评价学校的第一标准,其中非常必要占 77.74%,90.94%家长及用人单位认为该校教师师德良好,93.2%对该校学生培养质量比较满意,学生在沟通能力(84.91%)、实践能力(84.15%)方面比较突出,而劳动精神(64.15%)、吃苦耐劳(64.53%)、工匠精神(60.38%)需加强培养。85.76%的学生对本校师德师风建设情况满意,其中45.51%为非常满意;71.82%教师认为本校教师师德师风良好,责任心强。

调研结果说明,绝大部分的学生、家长和用人单位对高职院校师德师风建设非常重视,家长及用人单位对学校师德师风及学生培养质量比较满意,但对学生的劳动精神、吃苦耐劳、工匠精神评价不高,建议学校应在今后的人才培养方案中重视该部分内容。下面依次从教育、宣传、考核、监督与奖惩方面进行说明。

1.教育

师德师风建设,教育是重点。调研结果显示,学校师德师风培训主要形式为:组织学习相关文件93.92%,学习典型案例85.64%,政治理论或业务学习82.87%,观看警示教育片75.14%,参加先进典型报告会60.77%;64.64%的教师参加过师德师风专项学习教育活动,33.7%偶尔参加。调研结果说明,高职院校开展师德师风培训的形式比较多样,但有33.7%的教师表示偶尔参加,这说明学校应提高教师培训参与度,健全教师理论学习制度,将师德教育纳入教师培养培训体系,将师德教育纳入新任教师岗前培训和在职教师校本培训内容,加大考核力度。

2.宣传

师德师风建设,宣传是抓手。调研结果显示,学生了解其所在学校优秀教师的渠道依次是学院网站73.53%、宣传栏67.49%、学院公众号65.02%和班主任讲解35.45%;57.36%的教师比较了解该校师德师风典型个人或事迹,28.3%只听说过,14.34%完全不了解。调研结果说明,学校网站及公众号是学生了解本校优秀教师的主渠道,可大力宣传新时期本校教师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志存高远的新形象。但有42.64%的教师只听说或不了解本校的优秀教师事迹,说明学校应加强对内宣传,组织学习师德优秀教师事迹可以从本校、本区域开始,即学习身边人身边事,营造尊师重教氛围,激励教师自觉遵守师德规范。

3.考核

师德师风建设,考核是核心。调研结果显示,85.64%的教师认为影响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主要因素为相关考评体系,86.19%的教师对学校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的建议是完善师德评价;学校在促进师德师风建设方面采取的措施有:出台师德建设有关文件占83.43%,完善师德考核办法,考核结果作为职务(职称)晋升、岗位聘用等的重要依据占68.51%,完善师德档案,强化过程管理占56.91%。调研结果说明,大多数学校在促进师德师风建设方面采取的措施还停留在出台师德建设有关文件,对师德师风做出具体规定和要求层面,无完善的可操作性强的师德师风评价指标体系,评价形式单一且流于形式,所以,学校应结合高职院校特点,尽快构建师德师风评价指标体系,提高评价的科学性和实效性,推动新时代我国高职院校师德师建设制度化、规范化建设。

4.监督与奖惩

师德师风建设,监督是关键。调研结果显示,学生遇到师德师风不良现象,70.74%选择向所在学校举报反映,45.51%向老师、家长或同学朋友倾诉。55.11%的学生了解本校师德师风监督方式为校园网师德投诉举报电子邮箱、电话,24.15%不了解任何监督方式。近72%的教师认为师德师风建设应加强师德监督,畅通师德投诉渠道,设置师德负面清单,加强师德失范行为的预防与处理。86.19%教师建议学校发挥考核评价结果的激励作用。调查结果说明,学生不太了解本校的师德师风监督渠道,学校应建立面向教师、家长、学生、社会的意见箱、投诉电话等监督举报渠道和反馈平台。健全监督体系,完善学校、教师、家长、学生、社会“五位一体”的师德监督网络,设置师德负面清单,加强师德失范行为的预防与处理,对师德考核评价结果优秀的给予奖励。

(三)负面清单

高校教师要自觉加强师德修养,严格遵守师德规范,根据《教育部关于高校教师师德失范行为处理的指导意见》,对高校教师师德失范行为实行“一票否决”。高校教师出现违反师德行为的,根据情节轻重,给予相应处理或处分。下面依次从教师、学生、家长及用人单位三个评价角度进行说明。

1.教师

教师良好的师德和表率作用是学校实施教育教学和塑造学生心灵的基础。经调研,教师认为属于师德师风失范行为调研结果为95.58%—87.29%,调研结果说明,教师对师德师风失范行为认识清楚,但仍需继续加强宣传,实现百分百全知晓。学校应进一步明确其具体内容,让规矩边界更清晰,加强师德失范行为的预防工作。

2.学生

调研结果显示,81.27%学生认为所在学校的教师不存在师德师风失范行为。学生认为高职教师在师德师风中存在主要问题依次是:育人意识淡薄32.97%,自身表率作用欠缺30.19%。学生对学校教师当前的师德师风最不满意的方面结果依次为教学敷衍46.59%,态度粗暴32.04%。

调研结果说明,学生对高职院校教师整体师德师风情况比较满意,但认为要求学生从事与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无关的事务较多,学校教师应让学生把精力集中在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学习上,同时坚持自身潜心教书育人,言行雅正,举止文明,衣着得体,语言健康规范,作风正派。

3.家长及用人单位

家长及用人单位对学校师德师风建设的满意度对学校发展至关重要,决定着学校人才培养方向及发展空间。调研结果显示,83.4%家长与用人单位认为该学校教师未出现教师师德失范行为,家长及用人单位认为属于教师师德失范行为主要有:违反教学纪律,敷衍教学36.98%,收受学生礼品或钱财行为35.47%,师生不正当关系31.32%,对学生态度恶劣30.94%。

调研结果说明,大多数的家长对学校及教师的师德师风评价比较高,通过每一选项比例都偏低发现家长及用人单位对师德失范行为界定不清楚,内容不了解,因此社会应加大教师师德失范行为即师德师风负面清单的宣传。

二、对策建议

通过对国内近20余所具有代表性的高职院校师德师风的评价体系及运行机制现状和问题进行调研分析,现提出改进建议如下。

(一)制定高职院校师德师风工作评价标准

以新时代党和国家对学校立德树人要求以及《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等文件中对学校师德师风工作要求,结合高职院校的特点,制定学校师德师风工作的评价标准。

(二)设计高职院校教师师德师风评价标准、指标体系、评价规程和评价方法

通过总结文献凝炼高职院校教师师德师风评价标准,根据《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和高职教师师德师风的要求设计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可操作性的具体评价内容。并设置负面清单,推行师德师风考核“一票否决”。

(三)进行高职院校师德师风工作和教师师德师风评价实证研究

将设计出的高职院校师德师风工作和教师师德师风评价指标体系、评价规程和评价方法在天津市各高职院校进行实证研究,对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和实效性进行检验,并根据检验结果进一步修正与完善评价指标体系、评价规程和评价方法。

猜你喜欢

师德师师德调研
新时期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实践路径
在“四史”学习中涵养高尚师德
做好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答卷人
以“四个回归”为本加强高校辅导员师德师风建设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师德的实践思考
人大到基层调研应做到“三不”
调研“四贴近” 履职增实效
吕狂飙:师德建设需警惕从崇高师德简单转向底线师德
脚踏实地扶贫调研
如何强化小学师德师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