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对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演进与经验启示
2022-03-18上海对外经贸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曹洁婷陆亭君
■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曹洁婷 陆亭君
对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共产党青年教育工作的核心内容,也是立足青年发展所需和解决青年思想问题的重要之举。青年是党和国家发展过程中的主体力量。青年信仰的树立与坚守需要党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并由青年将信仰外化为实践活动,方可有助于党和国家教育的发展。
1 中国共产党对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百年发展历程
纵观建党百年,中国共产党对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形成了以“革命”为主题的救国救民思想教育、以“建设”为主题的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以“改革”为主题的开放发展思想教育、以“复兴”为主题的全面发展思想教育四个发展阶段。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党对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探索的主题是对时代教育问题的反映,对新时代加强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深刻的经验启示。
1.1 以“革命”为主题的救国救民思想教育(1921—1956)
自中国共产党创立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过程中,以“革命”为主题的救国救民思想教育成为该时期党对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旋律。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始终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局面,政治上国家主权和民族独立的丧失,以及经济上受列强的掠夺和剥削,人民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而难以实现自由发展。这是当时中国社会所面临的主要矛盾,也是中国青年所面对的主要问题,而中国青年是肩负救国建国这一历史使命的主要群体。党对青年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以“革命”为主题,号召广大青年探索科学有效的救国救民理论和实践方案,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
1921—1949年,党对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表现形式可以总结为三个方面:其一,党通过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激发青年的革命热情。“南陈(陈独秀)北李(李大钊)”相约建党,而党的指导思想就是马克思主义。为了能够使广大的青年群体参与救国和建国中来,党员与文人志士有力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其二,党通过强调革命的重要性以及青年在革命中的磅礴力量,引导青年走上革命道路。在《青年运动决议案》中,党强调了青年的引领作用。在土地革命中,党给青年灌输“革命理想高于天”等思想。党对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逐渐从理论上引领到实践中去。其三,在革命实践中,党通过战略和策略的实施,指导青年投身于革命,并鼓励青年要为革命的胜利、为国家和民族而努力奋斗。无论是反帝反军阀的大革命、反封建军阀的土地革命、统一战线的抗日战争还是“将革命进行到底”的解放战争,党将革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革命思想融入青年教育中,以提高青年群体的政治觉悟和精神,为革命的胜利提供了思想保证。
山河重整,百废待兴。1949—1956年期间,如何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成为党在这时期的主要任务,如何对青年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也就成为党思想教育的重点工作。这个阶段非社会主义因素仍有很大比重,若不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将影响我国的国家性质以及社会的稳定,因此,进行以巩固政权和恢复国民经济建设为主的社会主义改造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提高思想文化水平也是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任务。虽然是社会主义过渡阶段,但在这期间,党对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仍然是以“革命”教育为主题。党提出要“给青年知识分子和旧知识分子以革命的政治教育,以应革命工作和国家建设工作的广泛需要”,使青年逐步确立革命的人生观,并参与社会主义改造。
1.2 以“建设”为主题的社会主义思想教育(1956—1978)
自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以来,党对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从探索阶段到形成阶段。党积极调动广大青年参与社会主义的改造和建设,同时,也逐步建立起了比较完整的青年思想政治教育体系。1956—1978年期间,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成为了党在这时期探索的方向,如何调动广大青年的积极参与社会主义的建设活动也就成为党对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心工作。
在这期间,党对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以“建设”为主体的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可归结为以下三个主要方面:其一,加强对青年群体进行社会主义教育。为加强对青年的社会主义教育,中国共产党领导层指明了对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培养目标和社会价值,并指导学校和工作单位对青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党在全国各地开展了“培养青年共产主义道德,抵制资产阶级思想侵蚀”的思想教育活动,而且毛泽东等同志中央提出了要使青年加强教育和锻炼,以强壮的体魄为社会主义建设加砖加瓦。其二,调动青年参与工农业建设。为调动青年参与工农业建设,党将青年与工农群众相结合。毛泽东提出对青年教育需要“教育劳动相结合”,也就是说,教育要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党动员了广大青年积极参与国家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建设,尤其是农业和工业的建设,要求青年群体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政治觉悟、参加生产活动。其三,以榜样人物引导青年砥砺奋进。党在全国各地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以及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宣传具有代表性的英雄模范先进事迹,如弘扬“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等,在全社会营造学习雷锋、王进喜等英雄模范人物的氛围,大大激发了广大青年的热情。但由于“文化大革命”被反革命集团利用,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偏离了轨道,直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把局面扭转。
1.3 以“改革”为主题的开放发展思想教育(1978—2012)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党对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迈进了新的台阶。面临国际格局变幻莫测、国内改革方向何去何从的现实问题,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教育青年坚定政治方向,勇闯改革开放的浪潮。邓小平等同志在准确把握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的基础上,引导了广大青年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出了要建设青年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江泽民等同志注重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与实施的成效,特别是对青年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胡锦涛等同志站在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将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与政党、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相结合。总而言之,这时期党对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是以“改革”为主题的开放发展思想教育,对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到一个新高度。
进入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围绕着“培养什么青年,如何培养青年”进行探索。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对青年思想的发展起着启发作用。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邓小平在1983年提出青年要成为“有共产主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这“四有”新人成为该时期党培养青年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邓小平明确指出,青年关系改革开放的前途命运,党必须引导青年坚决抵制外来腐朽思想的侵蚀,帮助青年树立正确的立场、信念和人生观、价值观等,努力造就一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江泽民等同志在对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进一步强调突出党的领导作用。为继续推进改革开放与党的建设,加强对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江泽民明确定位了青年是“社会中最富有活力的部分,是我们事业的希望”,进一步做好组织青年、引导青年、教育青年的思想工作。胡锦涛等同志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展开对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在实践中不断拓展了青年教育的维度,如对全国青年学生提出了“三点希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使广大青年的发展与家庭、社会、国家、和民族结合起来,加强了青年的个人品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等方面的建设。改革开放时期,党不断拓展广度、加大深度、提高效度,使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趋于完善。
1.4 以“复兴”为主题的全面发展思想教育(2012年以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党历经了革命、建设和改革三个阶段的努力奋斗,使中国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新时代,党的奋斗目标就是带领人民实现从富起来到强起来,从而实现中国民族的复兴。为此,党在这时期对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体现在以“复兴”为主题的全面发展思想教育,对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无论是在内容还是在形式上都有了新的进展,使党对青年思想教育的理论体系趋于完善。
党不断推进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的改革与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特征:一是党对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具有全面性和综合性的特征。新时代,党对青年思想教育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结构严密、哲理深厚、主旋律突出、具有鲜明的现实针对性。除了强调其原因、目标、途径、原则、方式方法外,党对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还涉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道德修养、精神文明、思维品格、本领技能、劳动、素质等多方面的教育。二是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品德与本领兼备。从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提出青年要加强道德修养与实践,到“要让中华民族文化基因在广大青少年的心中生根发芽”,再到中共中央和国务院要求到2025年“广大青年思想政治素养和全面发展水平明显提升”,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师座谈会上的指示等一系列党中央对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都是党在理论上加强对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也愈加强调将理论引导贯彻落实到青年的各人生阶段的实践发展中。此外,在网络大发展的新时代,官方传媒对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响应“民族复兴”的主题教育,党中央利用网络平台宣传和组织等多种形式教育青年要听党话、跟党走,积极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实践。
2 中国共产党对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经验启示
新时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有:青年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育发展不均衡;身体与心理亚健康偏多,相对应的疾病也增多;对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和方法还有待进一步加强,使青年对思想理论的态度从被动吸收、必须执行到乐于接受、主动学习的转变。
2.1 坚持党对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引导广大青年自觉坚持党的领导,听党话、跟党走”。对于中国共产党而言,其诞生就是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复兴,肩负着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的历史使命,肩负着领导全国人民走向共产主义。而青年作为国家和民族的主体力量,党也肩负着对青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责任,使全体青年凝心聚力,共同推动中国民族实现伟大复兴。建党百年历史和现实充分表明,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发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教育广大青年的核心力量。虽然党对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曾遭遇过严峻的挑战,但对青年教育开展的各项工作部署都是及时和有效的。坚持党对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是新时代继续做好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保障,也是切实解决青年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的根基所在。
2.2 结合时代发展需求,全方位培育时代新人
虽然不同历史时期“时代新人”的具体内涵不同,但使命担当的内在精神是一致的。这就赋予了党培育时代新人的历史重任,中国共产党引导当代青年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激励新一代青年要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将知识转化为自身内在的理想信仰和前进的精神动力,传承和发扬好中国精神,从而达到立德树人和实现“三全育人”的教育目标。党对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要结合时代发展所需,就是要站在当今中国所在世界中的国际方位、所面临的国内外局势以及中国未来发展方向的基础上,明确培养什么样的青年和怎么培养青年。全方位培育时代新人就要求党在怎样培养青年的方向上更加注重青年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推动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常态化、制度化和多样化。
2.3 立足青年发展需要,鼓励青年勇于砥砺奋斗
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是否符合青年的特点和需要,取决于青年是否主动地将思想内化于心和外化于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尊重青年天性,照顾青年特点,经常到青年中去,同青年零距离接触、面对面交流,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倾听他们对社会问题和现象的看法,对党和政府工作的意见和建议。”随着时代变迁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在青年群体内部存在着差异性,需要党在教育过程中加强针对性;在教育的方法和方式上,党对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停留在颁布有关青年的决议、决定、指示和规定等文件之中,以及党的重要领导人对青年有关宣传、教育、组织、动员等一系列重要讲话内,而是更加注重青年喜闻乐见的方法方式,继续完善以思想政治课程为载体,依托线下教学与线上传媒相结合的教育方式。其一是网络宣传平台;其二是网络宣传方式。对于网络宣传平台,党可以针对青年经常使用的软件、热衷交流分享的网站等特点,主动发送有关青年教育的网络信息。对于网络宣传方式,党可以在网络平台上进行关于青年事迹、时政热点、体现中国青年精神的文案、图片、短视频等形式的宣传。党对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宣传重要的是丰富对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实现育人的积极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