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族藤竹编与现代饰品的融合设计与教育传承研究
2022-03-18曹春楠马玲源
曹春楠 张 蕾 马玲源
琼台师范学院
海南黎族传统藤竹编历史悠久、种类多样、编织工艺烦琐且要求严格、实用性极强,贯穿了黎族整个发展历史,是黎族传统手工艺文化的结晶,充分体现了黎族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对自然的崇尚。
一、黎族传统藤竹编技艺的悠久历史
据史料记载,黎族出现时,编织技艺便伴随黎族人民的生活而出现,其出现不仅反映了黎族人民的智慧,还体现了黎族人民对自然的探索与发现及对自然进行的合理利用。黎族传统藤竹编技艺在历史中皆有出现,经查阅发现,史料中对海南黎族传统藤竹编的记载大多为生活用具,如民国《海南岛志》中记载黎民用露蔸叶编织为席,用编织的竹笼来进行衣服收纳;编织篓筐用作物品收纳,编织小篓筐放置器物。在现代生活中,黎族女子出嫁前其母亲也会准备藤竹编织的用具,由此我们可以知道,藤竹编制品一直存在于海南黎族人民的生活中,它不单单是实用品,更是一部黎族人民生活真实写照的史书。
藤竹编织物品耐使用,伴随人们生活时间久,其不仅满足了人们生活中的需求,也是人们情感的寄托。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对藤竹编技艺进行研究、学习、传承的人寥寥可数,使得藤竹编技艺正在快速消失,编织物品也将从人们生活的舞台上退出。如何创新传承这一正在消失的民族文化遗产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二、黎族传统藤竹编的技艺研究
(一)黎族传统藤竹编的工艺制作
藤竹编在黎族人民生活中随处可见,所以好的编织工艺是不可或缺的。黎族传统藤竹编包括藤编、竹编、草编和藤竹两者结合等多种编织技艺。其中藤编最为复杂,可分为三个阶段。前期准备阶段编织者会对藤条进行筛选取材,随即进行藤条的处理即修理藤条、进行藤皮取材并对其煮烫,然后进行晾晒,这样不仅能增加藤条韧性,还为后期编织做好准备。编织阶段编织者根据器物形状对藤条进行再次修整,然后由大到小地编织,即起好大框架随后进行不同样式的细节编织。在编织完成后的阶段,编织者会对编织好的器具进行细致的修护工作,使之更加耐用、美观等。竹编和草编相对简单,竹编就是先进行竹子选材,然后取其表皮层进行器具编织,草编即选择特定的草和叶子进行编织。虽然黎族传统藤竹编因材料数量多和编织技法简单等成为黎族每家最为常见的物品,但黎族人民对藤竹编器具制作过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索,不仅对选材、材料处理、编织技法等都有严格要求,而且对器具的耐用和美观度也都进行了实践。这些过程使得手工编织成的器具实用性增强,并且人们在后期使用过程中也对其注入了不同的情感。
(二)黎族传统藤竹编的技法样式
黎族传统藤竹编编织技法样式多样,不同的编织花样决定了其使用的结构位置不同,编织出的产品的用处也大有不同。各地域因地理位置差异等原因,使得编织的技法各有不同,呈现的花纹也各有不同(如图1)。如黎族传统藤竹编物品上常出现的十字纹、米字纹、菱形格等,其中十字纹多用于藤编和竹编中,编法最为简单,就是人们先固定好经向的藤条,然后上下交替穿插纬向藤条,最后显示出上下呈十字的纹路,十字纹的编织方法使编织出的物品更加牢固、不易变形。除了样式花纹上的变化,黎族人民还在色彩上进行编织的变化,在编织前黎族人民会把藤条用黑泥或酱汁进行染色,然后在藤器上编织不同的图腾图案。黎族传统藤竹编的技法样式变化无穷,伴随编织花样的变化,所编织出来的产品用处也不同,如镂空的六芒星纹多用于装家禽的笼子的编织中,这样空气流动性强。草席的编织技法多为竹编人字纹,紧密感强,更为平整,同时竹编透气性强,使使用者更为舒服。黎族藤竹编编织技法多样,黎族人民根据生活的不同需求对藤竹编编织技法进行不同的探索研究,使藤竹编对人民生活起到了更好的辅助作用。
图1 海南藤编与小牛皮结合,运用黎族纹样装饰(作者已申请外观专利) 曹春楠/作
(三)黎族传统藤竹编的特征
黎族传统藤竹编在物品的编织技法上十分讲究均衡美与整体美。通过对比大量藤竹编物品发现,藤竹编织物品所呈现的美感多因编织技法的花样变化而产生,在编织过程中黎族人民一直使用重复的编织技法,使最后形成的物品具有均衡的美感,给人结实平衡之感。黎族人民在编织时十分讲究整体美,在重复的编织中人们会根据整体形成的器物而进行松紧的变化,使编织的花纹大小不变,而整体变为更加美观的器物。
(四)黎族传统藤竹编的价值
黎族传统藤竹编物品不仅美观而且功能性强,同时它还能承载人们的情感寄托。
黎族传统藤竹编的原料获取和编织技法相对简单,因此黎族人民生活中经常出现藤竹编物品,久而久之黎族传统藤竹编器物不再单单是物品,而具有其他的价值。如旧时,在女子出嫁前母亲会为其编织衣篓等,物品的产生过程中凝聚了母亲对女儿的爱,男子也会把有雕花的藤篮作为聘礼等。
三、黎族传统藤竹编的发展现状
海南为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水资源丰富,植物繁多,清代《黎民图册》有记载:“黎生黄白二种藤,产于石岩之上,长数丈,外贩选察其中,雇黎人采取。黎之无业者,竞趋之,黎内生产藤为最饶。”说明了海南本土有充足的藤竹编制作材料。同时海南黎族传统藤竹编的历史悠久,编织技艺精湛,花样众多,这些无不展现了黎族人民的智慧及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黎族传统藤竹编产品遍布黎族家家户户,但随着社会发展,黎族传统藤竹编技法逐渐没落、缺少大量黎族传统藤竹编传承人才、传统藤竹编编织体系不适用于现代等一系列问题的显现,使黎族传统藤竹编传承迫在眉睫。
四、黎族传统藤竹编的传承与创新研究
(一)手工编的数字化传承与创新
黎族传统藤竹编产品制作时间长,且编织工艺要求高,同时制作手艺人老龄化严重,无新鲜血液注入,使黎族传统藤竹编技法逐渐消失。为了使中华非遗文化延绵不断,让黎族传统藤竹编再次华丽显现在人们眼前,可以将黎族传统藤竹编进行数字化处理,具体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第一,因黎族传统藤竹编多为口述或行为传承,使得黎族传统藤竹编部分技法在不断消失,而将黎族传统藤竹编资料文献进行发掘和整理,进行数字化采集形成系统资料库,可深入了解黎族传统藤竹编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等,并将编织选材、技法、工艺、纹样等进行合理分类,同时采集黎族传统藤竹编过往故事,增加黎族传统藤竹编的故事性,为产品设计等提供设计思路,使黎族传统藤竹编技法得到详细数字化保存,为文化传承提供保障。这样不仅方便后期人们查找资料,也为其设计提供不同的思路。
第二,利用数字化对黎族传统藤竹编进行处理和传播。黎族传统藤竹编技法局限性强,编织创新往往具有风险,要经过多次尝试才能进行纹路创新。对藤竹编的技法进行收集并对其进行数字化处理,使用Photoshop等一系列工具使藤竹编编织纹样可视化,同时我们还可以利用3D建模等工具体现黎族藤竹编编织过程,并借助VR、MR等高科技实现非遗文化体验化,激发人们对黎族传统藤竹编的兴趣,并有效地传播黎族传统藤竹编文化。
第三,结合现今数字化传播媒体等进行黎族传统藤竹编的传播,引起人们的重视。现今网络社交电商平台构建起了好的交流渠道,我们应该利用好此类平台,进行黎族传统藤竹编的宣传,使黎族传统藤竹编文化流动起来。如在网络平台上讲好黎族传统藤竹编的故事由来,促使人们产生共情,并展现藤竹编在现代生活中的实用性,激发人们的购买欲望,从而使藤竹编融入现代生活。
(二)藤竹编在现代设计中应用的传承与创新
黎族传统藤竹编非遗文化对于现代文创是不可或缺的宝贵资源,我们要充分挖掘黎族传统藤竹编非遗文化资源,并把它转化为设计的动力源泉,从而传承黎族传统藤竹编文化。黎族传统藤竹编技法不仅为现代设计提供了创意素材,而且为现代文创设计提供了多维度思考。黎族传统藤竹编不仅展示了黎族特有的文化内涵,还表现了对自然与和谐的追求,在现如今更是不可多得的文化。
藤竹编不仅体现了时代的审美性,更传递了编织品的朴素力量和真挚温情。黎族传统藤竹编的编织过程中人们不仅注重编织工艺,同时更加注重整体美感,如藤竹编整体审美中存在着重复美、对称美、节奏美等,并根据器物整体进行美化,这都表现了黎族人民对美的见解,为现代文创设计提供了美的思考。
伴随社会的快速发展,现代工业文明成为主流,但同时也给人类带来许多问题,忽视了人们对自然的依赖及人们情感的寄托与抒发等。而手工物品在这时候更显得独树一帜,不仅能够为人们带来身体上的体验,同时也满足了人们的精神需求。而如何让黎族传统藤竹编重新走进人们的视野,需要我们对黎族传统藤竹编进行社会适应转化及再设计。
在创新的同时,要以传承为主、设计为辅。思考为什么藤竹编会消失、如何让它再次出现等一系列问题,然后进行再创作。我们可以从两点出发:一是藤竹编物体形态的创新,传统黎族手工编织物形态大多已不适用于现代生活,我们可以传承黎族传统藤竹编的原料和技法,从而进行物品的整体效果再设计,以更加贴合现代人们的生活,如竹条韧性好同时透气性强,人们把竹编与凳子结合,不仅使人们更加舒服,也为使用空间增加了生活韵味,缓解了空间的单调;二是黎族传统藤竹编工艺的创新,藤竹编原材料的准备比较烦琐,增加了人工制作的难度,我们可以结合现代新型材料进行替代创作,形成不一样的表现效果。同时我们还可以将现代技术与编织技法相结合形成现代化肌理,在实物上进行应用,如应用现代技术把藤竹条细化软化,使之更加贴合人体,应用编织工艺将其用于服装设计中,增加服装的趣味性。如将编织花纹运用至连衣裙面料上,不仅因编织的功能性使服装更加舒适贴合,而且增加了服装创新点,使其更加美观。
(三)黎族传统藤竹编专业人才培养
黎族传统藤竹编作为黎族独特的文化结晶,蕴含着丰富的资源,应把吸收大量藤竹编人才和培养好黎族传统藤竹编专业人才作为重点,并与高校合作,大力建设黎族传统藤竹编基地,为黎族传统藤竹编发展创造条件。
加强黎族传统藤竹编与高校的合作,不仅可以促进黎族传统藤竹编更好地融合现代审美,为黎族传统藤竹编谋取新出路,同时也培养了高校学生的道德情操和人文素养,增加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使其学有所用。增强专业的实践性,使二者相结合并进行互助,在共同推进黎族传统藤竹编发展的同时有利于黎族文化研究的持续深入发展。
高校为其培养实用性人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是确定培养目标,进行社会和行业等调查,并科学合理地分析培养目标,确定教学计划。培养复合型、新型人才,熟悉数字化技术,为黎族传统藤竹编文化的传播起到更好的推动作用。二是高校可以通过多元化、多层次的培养方式进行专业人才培养。构建好“三全育人”模式,运用学徒制培养人才,融合“双师”教学,构建黎族传统藤竹编文化课程体系,深入调研藤竹编整体情况,与黎族传统藤竹编非遗传承人进行交流,针对黎族传统藤竹编的发展进行课程安排,使学生更好地了解黎族传统藤竹编技法等知识,培养黎族传统藤竹编非遗文化传承专业人才。三是高校营造黎族传统藤竹编非遗文化应用空间,可以利用现代技术和网络平台等进行黎族传统藤竹编文化的传播,提高学生的认知度,同时以赛教学,带动学生这一新生力量融入黎族传统藤竹编创新中。如大力鼓励学生参加“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等诸如此类的比赛,在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使学生更好地融入研究黎族传统藤竹编非遗文化的活动中去。提高校内藤竹编文化实训室和工作基地等,为学生构建好实操设施,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同时联合非遗传承人进行教学,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知黎族传统藤竹编的文化底蕴与劳动精神,传播黎族传统藤竹编文化,弘扬黎族劳动精神。四是增强高校教师文创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等,联合黎族传统藤竹编传承人等实施教学引导,为黎族传统藤竹编文化发展注入新生力量。研究黎族传统藤竹编文化与高校的融合发展是传播黎族藤竹编非遗文化的重要途径。
扶持黎族传统藤竹编基地建设与发展,培养手工制作人才,大力吸收新型人才,使黎族传统藤竹编基地系统化、健全化。如在海南本地黎族传统藤竹编基地建设生产工厂形成系统的体系,引进新型人才进行藤竹编的创新,培养手工艺人才,提升黎族传统藤竹编的技法水平,结合数字化,更加有效地传播黎族传统藤竹编文化,不仅能带动当地经济发展,而且能使当地村民找到生活价值,也更好地维系了当地人们的情感,同时使黎族传统藤竹编技艺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
五、结语
黎族传统藤竹编不仅是黎族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更是民族文化中独特的一部分,它不仅记载了黎族人民的生活,还具有丰富的情感价值。发扬和传播黎族传统藤竹编文化,不仅为现代设计提供了丰富资源,还使我们增加了民族文化自信。本文通过对黎族传统藤竹编的历史制作工艺和现状等进行分析,认为黎族传统藤竹编的传承不仅要学会转化,还要增加创新,结合数字化让其走向新的高度,并与高校合作增添新鲜血液,培养专业人才,加强黎族传统藤竹编基地系统化建设,提高编织技艺,促使黎族传统藤竹编深入发展与更好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