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赫哲族鱼皮工艺及文创产品设计探究

2022-03-18范铁明

天工 2022年7期
关键词:鱼皮赫哲族文创

范铁明 李 琳

齐齐哈尔大学

赫哲族鱼皮制作技艺在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由于气候、迁徙等的影响导致赫哲族人口骤减,使赫哲族成为中国东北地区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同时赫哲族鱼皮制作技艺出现无人继承的现状,面临着失传的困境。为了发展赫哲族鱼皮文化,现在市面上也出现了不少鱼皮文创产品,但这些文创产品设计存在产品类型和元素提取单一、创意想法局限等问题,导致鱼皮文创产品市场呈现萎缩状态。因此,让鱼皮文创产品紧跟时代发展,设计出受当代年轻人欢迎的衍生品,对赫哲族鱼皮文化的发展尤为重要。

一、赫哲族鱼皮文化概述

(一)赫哲族文化背景

赫哲族历史文化悠久,早在六千年前史书就有所记载,有“稷慎”“肃慎”“挹类”“勿吉”等自称,赫哲族有自己的语言,无文字,语言属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满语支[1],其生活在乌苏里江、黑龙江、松花江三江交汇的三江平原,水资源丰富,渔业发达;因所处的地理位置纬度较高,气候比较寒冷,所以赫哲族人长期以捕鱼打猎为生,夏天捕鱼,冬天打猎,利用现有的鱼皮材料制作生活必需品,曾经有用“棒打袍子瓢舀鱼,野鸡飞进饭锅里”来形容赫哲族丰富的渔猎资源,因此被称为“鱼皮部落”。赫哲族人利用本土丰富的鱼类资源,改变恶劣的生活条件,不断地生产创造,在满足生产生活需要的同时,造就了举世无双、不可超越的赫哲族特有的鱼皮文化[2]。

(二)赫哲族鱼皮文化

赫哲族鱼皮文化是赫哲族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赫哲族鱼皮服饰、鱼皮画、鱼皮面具、鱼皮剪纸等承载着赫哲族鱼皮文化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赫哲族是少有的用淡水鱼皮制作服饰的民族,鱼皮服饰是赫哲族的民族符号和渔猎文化产物,其具有保暖、防水、耐磨、抗湿等特征。根据不同种类鱼皮的花纹颜色、优缺点制作成不同类型的服饰,如大马哈鱼是捕捞时最常见的淡水鱼,其鱼皮纹路精美、柔软适中,适合制作鱼皮衣;槐头鱼鱼皮紧致厚实、高度耐磨,比较适合制作鱼皮靴与鱼皮绑腿[3];鳇鱼没有鳞片,花纹复杂,皮质厚实,是制作鱼皮长袍的最佳选择。在服饰装饰纹样方面,因为赫哲族世代信奉萨满教,认为万物都有神灵,因此鱼皮服饰上的装饰纹样大多与萨满文化有关,云水纹、回旋纹、生命树纹样是比较常见的鱼皮纹样,将纹样应用到鱼皮服饰上以独特的创意性和艺术性来展现赫哲族人对大自然、动物的崇拜。

除了赫哲族的鱼皮服饰,鱼皮画、鱼皮剪纸、鱼皮面具、鱼骨雕塑也是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创产品,鱼皮画和鱼皮剪纸是共生存在的。鱼皮剪纸形式多样,以动物、神灵、萨满树为主,动物图样中以鹰、鹿居多,其可采用“包绣”工艺装饰在鱼皮画上,并通过镂刻、粘贴的方式呈现出浮雕、半浮雕的艺术效果,文化内涵丰富,立体感极强。原先的鱼皮画根据鱼皮本身的颜色和纹理拼接制作而成,而现在的鱼皮画则不同,现在的鱼皮经过植物染色呈现出不同的色彩美感,使鱼皮画、鱼皮剪纸颜色更加丰富、画面更加饱满。笔者曾前往赫哲族鱼皮画传承人解永亮的工作室进行参观,了解鱼皮画(如图1)的制作工艺,感受到鱼皮制作技艺的精湛。鱼皮面具的样式与图腾图案有着密切的联系,是赫哲族宗教文化中重要的闪光点[4],赫哲族人相信万物有神灵,崇拜自然神、动物神,把自然物人格化后赋予面具设计上,让其具有强烈的寓意和象征意义;鱼骨雕塑是赫哲族老渔民孙有才在传统白桦树皮和赫哲木雕的基础上创造的,现在由他的弟弟孙玉林继承鱼骨手工艺,把餐余后淡水鱼的鱼骨放水里经过几天的浸泡除味、骨肉分离后,根据鱼骨不同部位的形状,用快干胶制作成不同样式的工艺品,其中以神偶的造型居多,如鹿神(如图2)、熊神、斧头神等。

图1 鱼皮画 解永亮/作

图2 鱼骨鹿神 孙玉林/作

二、传统鱼皮制作及染色工艺

(一)传统鱼皮制作工艺

鱼皮制作加工对于赫哲族来说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艺,是赫哲族人及祖先经过长期探索、尝试、实践而总结出来的一套具有民族特色的鱼皮制作技艺,其制作流程主要分为选鱼、剥皮、阴干、去脂去鳞、鞣制、裁剪缝制六个关键的步骤。

选鱼:根据鱼皮的用途来选择熟制鱼的种类,如上文提到的不同厚度、花色的鱼皮适合做不同类型的服装,在制作鱼皮画、鱼皮剪纸时需要考虑不同鱼皮的花纹走向,否则会导致画面不均衡,不能形成完整的一幅画。

剥皮:剥鱼皮是一项技术工作,把擦干水渍和黏液的鱼用刀子沿着鱼头与鱼身相接处划开,然后用剪刀沿着鱼的脊椎和腹部剪到鱼尾处,将鱼皮边角处抬起一个角,再用木刀慢慢地把鱼皮和肉分离,快到尾部的时候可以直接用手把鱼皮撕下来,一张完整的鱼皮就取下来了。剥的鱼要选择新鲜的鱼,如果不新鲜的话,鱼皮与鱼肉就很难分开。

阴干:将剥好的鱼皮铺展钉到木板或土墙上,放置在阴凉有风的地方1~3个月,把玉米面涂抹在阴凉好的鱼皮上,有吸附油脂、去腥的功能。

去脂去鳞:阴干后的鱼皮上面还有一些残余的鱼鳞和鱼肉,用小木齿刀去除残余的鱼鳞,用铁铲清理残余的鱼肉和油脂,然后用大马哈鱼的鱼子或者鱼干涂在鱼皮表面,软化鱼皮并去除多余纤维[5]。

鞣制:阴干好的鱼皮比较硬挺,如果鱼皮用来制作鱼皮画就不需要鞣制直接可以使用,但做鱼皮服饰的话需要进一步的熟制处理,让鱼皮变得柔软服帖;鱼皮的鞣制方法也是逐渐发展成熟的,早期是把鱼皮叠在木砧板上,用木棒、木斧反复地捶打,捶打过程中鱼皮逐渐变软[6],早期的鞣制方法效率慢,后来赫哲族人总结经验,改进设计出一种新的熟制工具——木铡刀,一次可以熟制四五张鱼皮。将鱼皮撒上玉米面卷成卷状,一个人拿着鱼皮卷两端放在木铡刀上,另一个人铡压鱼皮,反复铡压直到鱼皮变软,这种熟制方法既省时又省力,提高了鱼皮熟制效率。

裁剪缝制:把熟制完成的鱼皮的毛边不规整的边角进行简单的修整,根据需要对鱼皮形状进行裁剪,剪裁好的鱼皮按照颜色、纹理的走向用鱼线缝制成鱼皮服饰或鱼皮用品。

(二)鱼皮染色工艺

赫哲族鱼皮纯植物染色也是一大特色,用天然植物的花、叶、茎作为染色的原材料,均匀地涂抹在熟制好的鱼皮上进行染色,不同的植物染料有不同的色彩,如兰花草、芍药、臭李子、苦菜花分别呈现出蓝色、红色、紫色、黄色,除了直接涂抹,也可以将大马哈鱼皮与植物染料捣碎煮水,并反复地搅拌,利用大马哈鱼中胶原蛋白的黏性涂抹,这样可以使最终呈现的颜色更加鲜亮、牢固。

赫哲族鱼皮画传承人解永亮认为,如果鱼皮画直接用涂抹的方式进行染色的话,后期会出现褪色的现象,尤其是在气候比较潮湿的南方地区褪色比较严重,因此鱼皮画的染色工艺是在植物提取染色的基础上,进行鱼皮浸泡,先将剥下来的鱼皮进行简单的处理,阴干后放在植物染料里浸泡,鱼皮的浸泡时间根据鱼皮的大小和厚度进行调节,如鲤鱼皮本身皮质柔软、材质比较疏松,浸泡时间相对短一些,基本2~3天,大马哈鱼皮皮质比较坚硬,浸泡时间要达到7~10天。鱼皮染色对浸泡染液的温度要求比较高,植物染液的温度大约在30℃,如果温度过高就会导致鱼皮增厚,再高的话,鱼皮就会收缩。

鱼皮染色后的固色原理与水滴滴落在荷叶上不会渗透下去的原理相同,鱼皮在染色缸里浸泡完之后再放进固色缸里浸泡,使染色的鱼皮表面形成一种封层,这种封层可以使鱼皮和水分处于隔绝的状态,从而达到固色目的。

三、赫哲族鱼皮文创产品设计发展现状

(一)优势分析

赫哲族鱼皮文化历史悠久,自2006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赫哲族鱼皮技艺的保护与传承越来越受到重视,为鱼皮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着当地旅游产业的发展,更多的人关注到鱼皮文化,将文化创意产品作为伴手礼或者纪念品的接受程度也提高了很多,因此开发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文化创意产品的市场氛围浓厚。鱼皮文创产品从最初的鱼皮画、鱼皮服饰等传统产品逐渐延伸到鱼皮挂坠、鱼皮拨浪鼓等比较小巧的工艺品,把鱼皮文化更好地赋予到新的事物上。具有赫哲族独特文化特征的文创产品不仅带动了赫哲族鱼皮文化的宣传和旅游业的发展,而且拉近了消费者与少数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从而将赫哲族的文化、信仰、精神等信息传递给消费者,增强了地域文化自豪感和认同感。

(二)劣势分析

赫哲族鱼皮文创产品和其他地域文创产品面临着相同的问题,因赫哲族所处的地理位置较偏,交通不便,导致鲜少人关注到鱼皮文化,再加上现在大多数年轻人喜欢时尚潮流的事物,虽然市面上有不少纪念品、文创产品的售卖处,但是鱼皮文化发展缓慢,还是停留在最初的设计观念上,存在制作粗糙、设计美感不足、创新性不强等问题,直接套用传统文化元素,把地域文化中的图案、文字等简单地复制到产品上,文化创意产品与文化属性的不协调、不契合,导致产品中的文化体现过于呆板,缺少生机,完全没有展现出赫哲族地域文化特色。另外,鱼皮文创产品的种类单一,忽视了日常生活用品设计开发,仅仅局限在吊坠、鱼皮画等方面,鱼皮工艺品、文创产品千篇一律,缺乏创新性,挂坠的实用性不强,鱼皮画装饰性不强,降低了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再者,缺少文创产品的开发规划,没有形成有效的品牌效应,所以赫哲族文创品牌市场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

(三)机遇分析

《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国家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主要任务,全国各个城市也都相继推出了相关政策,支持和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传承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统手工艺的继承和发展,推动少数民族经济逐步提升[7]。当地要利用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契机,大力发展文创产业,使赫哲族文创产品通过游客传播到全国各地,从而促进鱼皮文化的传播与发展,促使更多的人关注到鱼皮文化。另外,现在鱼皮文创产品设计处于初级阶段,市场上鱼皮文创产品种类较少,发展创新空间大,市场前景广阔。因此,鱼皮文创产品要逐渐从旅游纪念品发展为日常生活用品,增强其实用性,把鱼皮文化赋予到新的事物上,提高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从而让消费者更好地感受到赫哲族鱼皮文化的魅力。

(四)威胁分析

赫哲族地理位置比较偏远,冬季气候比较寒冷,旅游业受季节影响比较大,文创产品的销量也会受到旅游业的影响呈现季节性,再加上临近中俄边界,赫哲族文化创意产品市场受俄罗斯纪念品冲击较大。鱼皮文创产品市场不牢固,将其图案简单地复制粘贴到产品上使得文化美感不能完全体现出来,且现代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很快,消费者对鱼皮工艺品的新鲜感会很快消失,没有固定的消费群体,缺乏品牌忠诚度,从而使赫哲族鱼皮文创产品没有得到良性发展。在地理位置和市场的双重压力下,更加关注鱼皮文创产品的创新性和文化性是长久不衰的关键因素。

四、赫哲族鱼皮文创产品设计建议

通过分析赫哲族鱼皮文创产品设计的发展现状,发现了现在鱼皮文创产品存在的不足。因此,在今后鱼皮文创产品设计中,可以对赫哲族鱼皮文化中造型元素、神话故事元素、纹饰元素、色彩元素进行提取,对图案纹饰进行扁平化处理,提取主要内涵元素,简化不必要的线条修饰,化繁为简,把复杂的与萨满相关的纹饰进行简化处理,提炼出基础图形后,把各构成元素打散,通过对称、转换、复制等方式进行元素重构,形成精练、形象的造型,使其图腾图案、纹饰图案更加简约、生动,并且文化寓意可以被更好地展现出来。造型纹饰是文创产品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文创产品可以展现各种各样的地域性文化,色彩的搭配也是文创产品设计中重要的一点,把鱼皮文化中的色彩进行提取,根据纯植物染色进行颜色复原,结合现在的色彩搭配方法,重新进行色彩搭配并应用到文创产品设计中,这样设计出的文创产品才更具有民族特色和时代特征。

把纹饰图案提取重组后,如树神、太阳神、鹿神,经过抽象的处理可将图案直接应用到T恤、帆布包、手提袋、马克杯等设计中,使产品不仅赋予了民族特色,而且提高了实用性;根据神话故事中的人物形象,保留人物的突出特点设计成一系列的人物IP形象,增加赫哲族文化的趣味性;在色彩方面,结合鱼皮复原的色彩和新的配色方式,运用到手机壳、茶席、桌旗等日常生活用品中,这些用鱼皮制作的文创产品除了结实耐磨、具有民族特色的美感外,也是一种绿色设计,原材料来源于大自然,符合低碳、环保的绿色设计理念。

五、结语

地域性文化所形成的独一无二的符号,是记载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是人们用来认识、理解不同地域文化的重要媒介。文创产品设计是民族文化内涵的重要载体,通过挖掘赫哲族鱼皮文化特征,提取鱼皮文化元素,在帆布包、手机壳、茶席等文创产品中进行创新设计,促使鱼皮文化得到传播与保护的同时,进一步丰富了鱼皮文化市场的产品内容,将无形的文化转换成触手可及的产品,拉进了人们与赫哲族鱼皮文化之间的距离,提升了传统文化的活力,同时也带动了赫哲族地区的鱼皮文化宣传和旅游发展,为地方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猜你喜欢

鱼皮赫哲族文创
陶溪川文创街区
传承赫哲族音乐的几点思考
《岁寒三友文创海报》
赫哲族滑爬犁的演化及在赏冰乐雪活动中的应用
鱼皮画的传承与发展
“不落灰”的文创
铧芯文创
徐薇娜鱼皮镂刻作品
鱼皮帮助烧伤病人快速恢复
烧伤后“植入鱼皮治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