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困境与突破

2022-03-18尚阳阳

关键词:职业院校劳动时代

尚阳阳 吕 烨

(1.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 党政办公室,江苏 常州 213147;2.常州大学 国际交流处,江苏 常州 213100)

在高职院校开展劳动教育,积极鼓励学生从事生产性实践性工作,是贯彻落实新时代劳动教育理论,培养有本领、能担当的时代新人的重要举措;是深化高等职业教育课堂教学改革,培养学生能劳动、会劳动、懂劳动的重要路径;是落实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促进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关键动作。把学生从枯燥的理论课堂解放到大有作为的实践天地,更能促进当代大学生的综合发展,服务民族复兴伟业。在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积极鼓励学生自主创业,是深入学习实践新时代思想,服务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是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职院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措施。高职院校有着丰富的行业背景、技术资源,在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与生产劳动教育相结合,更能激发高职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厘清学习方向、提升专业技能、带动高质量就业。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对新时代大学生职业教育、能力素养等提出了全面的新要求。教育部在2019年度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任务中提出:“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紧密结合,打造五育平台,在更高层次、更深程度、更关键环节上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全力打造创新创业教育升级版。”[1]2019年11月中央深改委审议通过《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其中进一步强调了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2]学校在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深入推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过程中,要把劳动教育纳入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这一命题为新时代劳动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打造新时代创新创业教育样板提供了基本前提。新时代高职院校教育实践中,关于“五育平台”建设,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融合的研究是最多的,学者们对思创融合、专创融合的意义、目标、内容、机制、方式等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探讨,形成了丰富的理论研究资源。但是有关创新创业教育与劳动教育融合的理论研究较少,对这一问题开展深入研究,探讨内在相关性,具有重要深刻的意义。

一、劳动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时代内涵

劳动教育是符合时代社会生产规律,契合劳动能力需求,对当代大学生开展思想、技术技能、实验实训实践培养的过程。劳动教育的目的是教育引导新时代大学生在投身劳动生产的过程中追求个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从而达到具有高度社会责任、强烈创新意识、丰富实践手段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教育目标。关于劳动教育的内涵,包括劳动是什么和怎样劳动。所谓劳动是什么,指的是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积极向上的劳动观、健康向善的劳动素养、可以应用的劳动技能等。所谓怎样劳动教育,指的是学生在实验实训、实践中不断提升和加强劳动锻炼能力,在德智体美劳领域全方位培养。新时代的劳动教育应当是两个内涵的有机统一,包括劳动思想、劳动意识、劳动能力、劳动水平的教育。

创新创业教育是契合新时代社会需求,符合创新型经济社会建设,对当代大学生进行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创业能力、社会风险负担等进行培养的过程。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目标是教育引导学生能够像企业家一样思考,具备将来从事不同职业所需要的知识、技能、技术,以及从事企业管理的方式方法能力,并不是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必须创业。创新创业教育包括创业机遇识别、创业点子产生、创业资源整合、经营管理手段掌握等方面的内容。新时代创新创业教育要培养创新型、进取型、开拓型劳动技能大军,促进学生培养从单一的理论知识学习,向知识应用、技能养成发展,真正实现人才培养质量提高。

劳动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新时代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其根本目的都是致力于改变现阶段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教育目的和社会需求脱节现状,促进创新创业教育、劳动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趋势结合,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时代新人,推动建设高素质劳动大军。

二、劳动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时代困境

尽管劳动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在新时代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价值,但是,职业学院在深入开展劳动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利用有限资源推动两者融合发展上,仍存在不足。

(一)劳创融合认知不够

目前职业院校在劳动教育融入创新创业教育上缺乏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和符合学校发展情况的机制。职业院校在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时,缺乏对劳动教育的准确理解,缺乏将新时代劳动教育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的认知,对推动学生人才培养举措上乏力。一是职业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尽管在一定程度上对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有所继承,但是在实践教学中,劳动教育被认为是简单劳作,与专业技术创新创造脱节、与创新创业实践脱节,存在单纯为教育而教育现象;二是劳动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分属不同的职能部门,且属于教育教学的边缘课程,导致尚未开展一体化设计,更谈不上两者理论框架、实施体系之融合。

(二)劳创融合机制僵化

目前,很多职业院校在开展劳动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方面进行了探索实践,但是两者融合的第三方协调机制明显僵化。当前的劳动教育更重要的是利用社会力量,特别是发挥职教联盟、校企合作多元平台等的作用,真正是把教育融入到实践,而不是单纯为劳动而劳动。在实践中,职业院校普遍存在着劳动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过程的实践脱节、理论僵化、认识浅薄等问题。其原因主要是职业院校普遍担心劳动教育的安全问题,从而使劳动教育流于形式,平台搭建束之高阁。

(三)劳创融合实践虚化

劳动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实践活动形式多样,以江苏某职业院校为例,在学校接受老师的理论指导进行模拟演练,在实习实训基地开展实践,以及参加各类比赛,或者为了比赛而实践,甚至出现“拿来主义”等行为。但这样的实践并不能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劳动教育的有效融合,反而会导致学生在三年的高职教育中形成不了清晰的目标。

(四)劳创融合课程固化

在课程设置上,同样以江苏某职业院校为例,普遍存在着课程内容单一、课程教学趋于理论、课堂教学时间明显不足等情况,甚至有些院校以讲座、比赛等形式代替价值引导。这样的课程教育对学生的劳动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价值观引导明显无力,更不能真正实现当代劳动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的价值意蕴。

三、劳动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可能性

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鲜明地指出了新时代高等学校劳动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关系。文件指出,围绕创新创业,结合学科和专业积极开展实习实训、专业服务、社会实践、勤工助学等是新时代高等学校劳动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主要载体和途径。[3]高职院校具有鲜明的职业特点、应用特色,从培养学生社会主义劳动观、实践观的视角来审视,高职院校在推进劳动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上有着天然优势。两者在教育目标、教学内容、课堂手段、功能载体上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

(一)教育目标互促

劳动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教育目标相互促进、互为依托。劳动教育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价值指引,创新创业教育为劳动教育搭建了实施平台。新时代高职院校的劳动教育目标是不断完善当代大学生的技术技能和职业素养,让当代大学生在劳动教育中获得幸福体验,培养能够适应时代发展变化、拥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具有丰富创新精神、敢于投身社会实践进行创造性劳动的时代新人。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是丰富、拓展当代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塑造创造性的时代特征,培养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热爱和尊重劳动、躬身实践的新型企业家。两者目标相合,互为依托,一方面开展创新创业教育需要丰富的劳动知识、劳动技能、劳动精神;另一方面劳动教育的效果需要双创教育的成果,双创教育增进了学生对创造性劳动的兴趣,两者相辅相成、同频共振。

(二)教学内容互通

中国劳动教育理论的发展过程就是始终与中国社会主义阶级社会形态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过程,其建立基础是马克思主义,所体现的是劳动的、大众的、人民的劳动价值、劳动情怀,与当代企业家应当具有的勤劳、奉献、担当、守法的本质一致。创新创业教育则是教育引导当代大学生尝试挑战性、创新性、创造性劳动,在社会生产力进步中开启技术革新、工业进步的劳动,在教育内容上要求把马克思主义中的生产论、劳动论结合起来作为指导,依托劳动实践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三)教学方法一致

开展劳动教育的直接性、有效性方法是社会实践。在实习实训、简单的生产劳动、创新性的智力劳动、顶岗实习等方面强化实践,[4]真正提升自身想劳动、能劳动、会劳动的教育品格。创新创业教育同样离不开“理论+实践”的总结,劳动是把“奇思妙想”转化为生产力的根本性、决定性途径。无论是创新创业教育课堂教学还是创新创业教育系列竞赛,都要求开展市场调查实践、推广实践,目的就是把创意、创新、创造付诸实践。

(四)教学载体共用

劳动教育的实践环节需要一定的实践载体,农业学校有责任田,水利学校有江河湖海,建筑学校有施工场地,政法学校有法庭、司法所,凡此种种。创新创业教育同样需要“创新创业学院”“大学生创业园”“科创园”这样的载体,而园区同样要依托行业、企业、科研院所这样直接性的基地。所以,在教育实践中,劳动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可以搭建统一实践育人基地平台,通过项目合作、成果转化等形式产教融合,在劳动实践中推动创新创业。

四、劳动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实现方法

关于劳动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融合主要有三种研究立场:一是立足劳动教育出发点,在劳动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前提下围绕双创进行劳动教育;二是立足创新创业教育出发点,讨论在劳动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前提下双创实践的路径方法;三是基于系统理论的视角,讨论劳动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如何实现相互内化、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目前,透视劳动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时代背景、时代内涵、相关学者理论研究和比较初探,可以清晰发现,尽管劳动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是新时代人才培养的两个不同类型,但是两者在新时代人才培养体系中相互交错,彼此作用。

(一)充分认识内在联系

从系统论的视角来看,实现劳动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需要职业院校制定科学的政策、制度体系、保障措施,设定“进阶式”教育目标,设置“呼应式”教学课程,开展“贯通性”实践锻炼,进行“一体化”师资培养,实现创新创业教育和劳动教育的融合,[4]实现两者紧密结合、双向深化。具体而言,就是在两者融合教育过程中审慎看待彼此关系,严格按照教育规律根据教育要求开展人才培养。对于职业院校来说,利用有限的教学资源,由教务部门统一对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安排、教学方法等设计,解决教务部门单纯文件指导、业务部门抓教育体系的现象。另外,要加强师资队伍培养,根据教学实际整合、引进一批素质能力强、业务知识精的双创教师,改变兼职教师局面。

(二)丰富人才培养方案

2021年,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建立以创新创业为导向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5]对于职业院校来说,需要制定出一套基于劳动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符合校情、完整有效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在课程设置上科学设置理论与实践环节,平衡理论知识与实践学习的关系,加强创新创业实践引导。通过制定学生全面发展与多元需求的教育目标,搭建主修、辅修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开展国际化的创新创业项目训练以及校园创业实践活动等推动和深化创新创业教育。在长期的双创教育实践过程中,形成健全的课程设置体系、项目化的专项证书、国际化的创业实践等模式。在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培养、人才培养体系创新、课程设置等方面,构建劳动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平台。

(三)提升双师素质能力

职业院校要强化劳动教育和双创教育的师资培养培训,改革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促进教师把科技前沿、社会一线的研究成果融入到课程教学。出台制度,明确劳创教师到行业企业挂职锻炼、开展社会实践的体制机制,加强保障激励。开展行业企业优秀人才担任学校劳创导师实践,推动多元多方育人队伍建设。

(四)搭建融合共建平台

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就是创新创业实践,对于青少年来说,创新创业实践就是劳动教育。职业院校有着丰富的行业企业资源,搭建劳动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不但可以充分发挥社会办学资源的优势,而且避免重复建设,实现共建共享。健全校校、校企、校地、校所协同的劳动教育和双创教育体系,实现课程教学、自主学习、实践教育、指导帮扶、文化引领有机融合。

随着时代进步,能创、会闯的创新型人才的需求会愈加旺盛。培养具有“一技之长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6],构建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队伍,既要求劳动者延续敬业奉献、精益求精、艰苦朴素的传统劳动精神,又要求其敢于创新、追求理想,树立工匠精神。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劳动教育,已成为中国青年劳动观教育的基本内容。青年学生只有把创新创业与劳动结合起来,成为新时代有梦想的创业青年,以创新创业方式延续劳动精神,才能为自身发展营造适宜环境,从而带动更多青年参与创业,在新时代创业路上发挥无穷引领力。[7]

猜你喜欢

职业院校劳动时代
基于职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数学建模实践活动探索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热爱劳动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e时代
e时代
e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