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学生情绪劳动教育浅析

2022-03-18熊伟娥

关键词:劳动情绪院校

熊伟娥

(湖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 矫正教育学系,湖南 长沙 410001)

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提出将劳动教育纳入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总体要求,必须构建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体系,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1]7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就加强高职教育在内的学生劳动教育做出系统全面部署。[1]9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已经步入后工业时代,劳动形式出现分化,情绪劳动作为脑力劳动、体力劳动之外的第三种形式,在人才职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变得日益重要,尤其对高职学生即将从事的服务行业,情绪劳动不仅能彰显行业企业的文化氛围,提升劳动者技能服务的经济价值,还能成就劳动者的劳动尊严,提升服务对象的幸福指数。[2]因此以培养产业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己任的高等职业教育,在统筹加强劳动教育中,有必要将情绪劳动作为劳动育人体系建设的重点内容。

一、强化教师学生情绪劳动教育意识

劳动,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一种特殊形式,多指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活动。[3]当然,劳动的形式会随着人类实践活动对象与领域的拓展,出现变化,形成分化。在马克斯、恩格斯所处的时代,社会分工的日益精细化使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产生了分离,[4]即产生了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区分。随着人类社会从马恩所处的工业时代进入后工业时代,以人际交流互动为核心的服务业吸纳了大量的就业人口,而这一类人所从事的职业活动中,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所占的比例缩小,因企业氛围与工作角色需要,以提供服务为主的从业者需要适应职业环境要求强化对情绪的管理。美国学者霍克希尔德最早关注并研究服务业员工的这种劳动特征,并在其著作《情绪管理的探索》中正式提出“情绪劳动”的概念,将其界定为“一种情绪的管控,以便于在公众面前展示出合理的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情绪劳动是可以出售的,并具有交换价值”[5]。由于情绪劳动可以产生交换价值,创造物质财富或者精神财富,因此也就成为了体力劳动、脑力劳动之后的第三种劳动形式。值得引起注意的是,在职业活动中,体力劳动、脑力劳动、情绪劳动三种形式应该是在任何职业都需要具备的,只是后工业时代服务性行业的情绪劳动是主要形式,制造业等领域职业活动是以体力劳动为主,但不表示不需要、不产生情绪劳动,所以,依据职业要求规范强化从业人员情绪劳动应是一个普遍性的要求,而加强情绪劳动教育也就适应于与职业相对应的所有高职专业学生。

“劳动教育”是以促进学生形成劳动价值观( 即确立正确的劳动观点、积极的劳动态度,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等) 和养成劳动素养 ( 有一定劳动知识与技能、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等) 为目的的教育活动。[6]从这一定义出发,情绪劳动首先会作用于学生的劳动态度,间接也会影响学生的劳动观点,甚至于劳动习惯等等,因此,不论是从职业要求出发还是从高职院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出发,加强学生情绪劳动教育应是高职院校管理者、辅导员、专任教师的一个基本意识。

但是目前,有关情绪劳动的研究多数集中在劳动者入职后情绪管理与职业倦怠、心理健康、离职倾向、工作绩效等方面,多关注医生(包括护士)、教师(尤其是幼师)等职业的情绪劳动管控问题,以“情绪劳动”“高职教育”“职业教育”等为交叉关键词,能够搜集到的国内外文献较少,至少表明学生情绪劳动没有在高职教育中引起重视,更逞论在高职劳动教育中将其作为一个重要内容。

另外,情绪劳动属于心理学范畴概念,劳动教育属于大思政范畴,而高职教育又有其本身的类型定位,因此,要将情绪劳动嵌入到高职学生劳动教育中加强管理,有其综合性、复杂性与交叉性,对高职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要求与浅意识之间形成落差,更强调新时代高职劳动教育要围绕提升学生劳动意识、增强学生职业经验、提高就业创业能力等目标,通过引导教师研究、推动教师教改等方式,强化高职教师学生情绪劳动教育的意识,激发教师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高技能人才的担当精神。

二、加强学生情绪劳动教育管理研究

虽然学生情绪劳动教育目前还没有专门的研究与实践,但是,并不表明其无从下手。霍克希尔德在《情绪管理的探索》一书中,将情绪管理分为情绪劳动、情绪工作两种。前者存在于职业领域,后者存在于生活领域。虽然领域不同,甚至对象各异,比如前者对象是顾客以及同事关系等等,后者的对象是家人、朋友抑或是自身等,但是情绪管理的目标是一致的,即通过情绪管控,避免情绪失调,也就是说明影响情绪的维度与变量也大体一致,这些都为高职院校教师加强学生情绪劳动教育研究提供了基础。

(一)加强专业对应职业的从业者情绪劳动调研

高职是以培育对应行业领域内职业人才的高等教育类型,虽然其有内在的教育规律,但是,高职教育受对应行业领域发展情况影响较大。基于这一逻辑,加强高职学生情绪劳动教育,提升学生从业后情绪管控能力,首先要明确其入职后对应行业领域从业者情绪劳动状况。目前,以“情绪劳动”为篇名关键词,从知网等学术平台的文献检索情况分析,医护、师范、幼教等高职专业对应职业岗位的情绪劳动较多,且采用实证研究的居多,为此类专业开展情绪劳动调研提供了较为具体的指引。而在医护、师范等服务性职业之外对应的高职专业,基于目前各行各业普遍加强从业者服务意识出发,也有必要比照研究医护、师范等职业情绪劳动的文献,编制信效度良好的行业特色情绪劳动问卷,探索特定行业职业情绪劳动状况,为对应高职专业开展情绪劳动教育提供直接依据。

(二)整合校内外力量设立情绪劳动的研究机构

鉴于在高职学生中开展情绪劳动教育的复杂性,所以对应设立的研究机构必须实现人员来源结构多样化。从高职院校内部分析,学生情绪劳动教育研究机构,应该以心理咨询中心人员为主导,以专职辅导员为主体,吸收思政教育专任教师、职能处室管理人员参加。情绪劳动毕竟属于心理学研究范畴,应该以心理咨询中心专职老师为主牵头统筹设计规划,但是其最后辐射至全体学生,必定离不开专职辅导员的工作,而思政教育专任教师可以有效解决情绪劳动与劳动教育的理论衔接与教学安排,职能处室管理人员主要从高职教育管理角度分析情绪劳动教育的可行性与有效性。当然,限于当前高职院校情绪劳动研究基础薄弱等状况,其所设立的研究机构必须借助心理健康协会、行业企业组织等外部力量,以保障研究达到预期效果。

(三)通过扶持专项课题等方式增强研究的效果

基于高职学生情绪劳动研究“一穷二白”的现实状况,为有效加强此项工作,高职院校可以采用研究扶持政策,增强研究效果,引导教师在此方面的研究从无序到有序、从自发到自觉。具体而言,高职院校在院级课题管理中,将“学生情绪劳动”设置为课题研究选题指南首选主题,从而引导教师将选题往此方面靠;同时,高职院校还可以采用“揭榜挂帅”的办法,采用课题招标制,直接明确学生情绪劳动研究选题及相关要求,提高项目资助额度,鼓励有研究基础的教师申报。除开高职院校内部科研项目引导外,高职院校也可以在校级以上课题中,采用类似办法予以引导,对于校外限额申报的课题,依然可以参照校内专项形式,对于符合选题主题又达到基本要求的项目予以优先推荐;对于校外不限额申报的课题,高职院校可以采用加强申报支持力度等办法,提高申报质量,服务学生情绪劳动教育研究。

三、精心设计情绪劳动课堂教学活动

劳动教育必然要发挥课堂的主渠道作用,高职学生情绪劳动教育也不例外。虽然目前在高职院校情绪劳动进课堂的渠道、办法等方面,相关的实践探索与理论思考都极度缺乏。为此,高职院校要大力组织教务、学工、思政等方面人员,加强学生情绪劳动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为增强学生情绪劳动教育提供全面、系统、科学、持续的支持。

(一)明确情绪劳动教育课程设置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全面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政策指导性意见,职业院校的劳动教育主要以实习实训课程为主,但是,必须设置不少于16个学时的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等专题教育。依据政策文件,结合有关情绪劳动的探讨,学生情绪劳动教育课程在高职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归属问题,值得探讨,有必要明确。综合文件规定、理论研究、教学实践,此类课程可以归为专业实践课程、思想政治课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四个门类之下,具体在哪一个类别领域内,都可以找到相应的依据。但是,鉴于对高职学生情绪劳动教育的目的是为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服务,以教学目标为导向,将其纳入到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内作为一个专门的章节,安排4个以上的学时,似乎较为合理恰当,也易于学生更好地认识与掌握情绪劳动管理要义。

(二)确定情绪劳动教育课程内容

新时代高职院校学生劳动教育,要掌握劳动新形态,结合产业新业态,重点选择新型服务性劳动内容,这是政策指导性意见对于劳动教育内容的明确要求。这类要求与情绪劳动的形态与服务性属性等十分契合,表明情绪劳动进入劳动教育课程内容有其必要性。除开情绪劳动教育课程归属外,暂定按照4个课时设计,那么如何安排课程内容是一个必须解答的问题。综合情绪劳动理论研究状况,有必要将情绪劳动的理论、情绪劳动的影响、情绪劳动的管理、职场情绪劳动案例等作为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既方便学生对情绪劳动有一个基本的认知与理解,同时又为学生入职后加强自我情绪劳动的管理提供方法原理,还可以借助职场真实案例引导学生认识到情绪劳动管理与岗位升迁之间的关联。当然,随着情绪劳动研究的深入,以及高职院校对情绪劳动认知的提升,具有专业特色性的情绪劳动内容进入课程也是顺理成章的。

(三)探索情绪劳动教育课程教法

情绪劳动教育引入课程教学虽然只是停留在理论层面上,但是提前根据教学内容,结合职业教育特色,提供有特色的教学方法,可为情绪劳动教育进入课程领域取得预期成效提供方法保障。一是采用任务驱动法。结合学生所学专业今后从事职业岗位的具体任务项目,比如文秘专业的前台接待,又如司法警务专业的突发事件处置等,此类任务都需要与众多服务对象进行深度交流接触,其劳动付出中包含大量的情绪劳动,教师通过任务布置前的讲解、任务完成中的观摩、任务完成后的点评等,引导学生注意情绪劳动的价值及其应用。二是采用情境营造法。情绪作一种与情境密切关联的心理活动,对学生进行情绪劳动教育离不开情境的营造,而这种情境营造与专业实践之间密切相关,可以采用虚拟或者真实的情境营造,增强学生情绪劳动教育的效果。三是采用剧情扮演法。可以由教师编写一个与职业岗位情绪劳动相关的短剧本,或者向学生展示一段影视剧中的职业活动场景,采用由学生扮演的方法,通过学生的角色代入,达到让学生体验情绪劳动价值与作用的目的。

当然,高职学生情绪劳动教育机制的建设,必定还包括教师情绪劳动教学能力提升、学生情绪劳动学习效果评价、学校情绪劳动教育保障体系支撑等等方面,但是,限于情绪劳动属于一种新类型劳动,相应的教育活动设想均停留在理论分析层面,整体机制建设的探讨有待于实践探索之后再进行系统、全面、科学的归纳。

猜你喜欢

劳动情绪院校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