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本土民族艺术融入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析
——以吉首大学音乐舞蹈学院为例

2022-03-18

关键词:吉首艺术类民族

高 昆

(吉首大学 音乐舞蹈学院,湖南 吉首 416000)

2021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家协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中指出:“要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把艺术创造力和中华文化价值融合起来,把中华美学精神和当代审美追求结合起来,激活中华文化生命力。”[1]“要重视发展民族化的艺术内容和形式,继承发扬民族民间文学艺术传统,拓展风格流派、形式样式,在世界文学艺术领域鲜明确立中国气派、中国风范。”[1]本土民族艺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的今天,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碰撞日益激烈。面对外来多元文化的冲击,有效运用本土民族艺术对艺术类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成为一个亟待重视的课题。

一、当前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状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紧跟时代步伐,更新教育理念,创新工作方法,艺术类大学生思政课课堂教学效果总体向好。同时,高校在一些校园文化活动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提升了第二课堂的政治站位,为课堂教学提供有益补充。

在大学生群体中,艺术类大学生思维活跃,个性较强,视野开阔,容易接受新鲜、刺激的事物。在思想政治素养方面,艺术类大学生往往更注重艺术专业课,部分学生对德艺双馨的认识不够深刻,没有在思想上把德育放在首位,导致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对思想政治课程的理解较为肤浅,个别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有一定的抵触情绪。在文化素养方面,艺术类大学生的文化基础相对薄弱,部分学生只注重专业理论与技艺的学习,忽视文化知识的学习,认为文化知识对提升艺术专业素养的实际帮助不大。在专业素养方面,艺术类大学生接触艺术舶来品的频度更高、范围更广,甚至一小部分艺术类大学生被“优劣论”等错误观点左右,认为西方文艺比社会主义文艺尤其是民族民间文艺更胜一筹。加之互联网的飞速发展,良莠不齐的外来多元文化裹挟着纷繁复杂的价值观带来巨大冲击,艺术类大学生如果自身免疫力欠缺,则更容易受到外来不良文化浸透和错误思潮干扰,甚至误入歧途。

为避免外来多元文化淆乱善恶美丑,动摇艺术类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影响他们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认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对艺术类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要注重因材施教,改进方式,增强思想政治教育与艺术专业教育的关联性,争取更好的教育效果。结合艺术类大学生的特点及民族地区的文化特殊性,将本土民族艺术融入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接近性和亲和力,有利于引导学生拔开迷雾,站稳立场,从本民族文化艺术的肥沃土壤中汲取营养,自觉抵制外来不良文化的侵袭,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进而全面成长成才。

二、本土民族艺术融入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2]作为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的民族地区高校,吉首大学建校60多年来,立足湖南西部民族地区,积极探索民族地区高等教育的办学规律与科学途径。笔者认为,将本土民族艺术融入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中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在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前提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引导艺术类大学生从本土民族艺术中博采众长、汲取营养,从而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成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成为优秀的文艺工作者。

(一)提升艺术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高校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具体内容,大体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教育、身体心理素质教育、文化素质教育、业务素质教育。[3]把本土民族艺术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可以提升艺术类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还可以帮助他们拓展视野,丰富知识结构,提升学习思考能力、研究创新能力、表达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提高洞察力,丰富想象力,培养他们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使命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最终达到提升综合素质的目的。

(二)丰富文化育人的内容与形式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重要性。把本土民族艺术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充分发掘本土民族艺术的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可以通过教学、创作、演绎等途径,丰富高校文化育人的内容与形式;可以将“大思政观”融入艺术类大学生培养全过程,让艺术类大学生对本土民族艺术的思想性有更精准的把握和理解;可以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心聚力,全面提升艺术类大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使之成为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社会主义文艺工作者。

(三)为同类艺术院校提供参考

如前所述,艺术类大学生在思想政治素质方面具有某些共同点或相似点。将本土民族艺术融入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使大学生成长规律、高校思政教育主线、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紧密结合,使课内学习与课外实践互补,使校内资源与校外平台共享,使学生个人成长与民族文化传承结合,有利于形成“三全育人”良好局面,可以为同类艺术院校提供有益的参考。

三、如何将本土民族艺术融入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4]吉首大学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和张家界市两地办学,是湖南省属综合性大学。湘西州、张家界市有土家族、苗族、白族、瑶族、侗族等少数民族,他们与汉族长期共存,创造出种类繁多的民族文化。如苗族挑纱图式美观,丰富多彩,表达苗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与向往;苗族鼓舞融入了抵抗侵略、英勇抗战的民族英雄传记性内容,在民众中起到了传播民族历史、承递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作用。

吉首大学音乐舞蹈学院将本土民族艺术融入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通过“请进来”“走出去”“大思政”等路径,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高度融合,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武装艺术类大学生头脑,明确艺术类大学生的责任与使命,提升艺术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引导他们成为优秀的社会主义文艺工作者。

(一)“请进来”,利用本土资源活跃校园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

本土民族艺术是本土文化的重要分支,是当地民族在漫长的岁月里,经过积累和发展而形成的包含多种文化思想、精神形态的艺术类总称。它具有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包容性强,承载着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蕴含着重要的育人价值,覆盖道德观念、家国情怀、集体意识、民风民俗、生活习性等,彰显出独具特色的精神形态。但艺术类大学生的艺术启蒙教育往往遵循西方艺术教育模式,而且大学生来自不同民族,对本土民族艺术的认知比较模糊,不深入、不全面、不直观、不具体。

为此,吉首大学音乐舞蹈学院邀请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将桑植民歌、土家族摆手舞、苗歌、苗鼓等非遗代表项目带入校园,进行面对面的非遗项目展演、宣传、研习、研修、体验、展览等活动;邀请当地文旅局、文化馆、群艺馆的专家、学者、演员开展文化讲座、本土民族艺术节民族健身操比赛等活动;利用校园网、微信公众号、抖音等多媒体手段推送非遗传承人及相关艺术作品。将本土民族艺术与校园文化巧妙结合,不仅帮助艺术类大学生客观、全面、正确地看待本土民族艺术,同时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民族自信心。

(二)“走出去”,拓展本地平台丰富实践形式,提升社会责任感

吉首大学所在地的国家级、省级、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包括器乐、声乐、舞蹈、美术、建筑等艺术形式。从本土民族艺术出发,吉首大学将以土家族摆手舞为基础创编的工间操在全校师生中进行推广,学生们利用“三下乡”、毕业实习等契机将此工间操在乡村、社区、医院、工厂进行推广教学;在老师指导下,部分学生结合课堂所学苗族舞蹈组合、土家族舞蹈组合创作不同版本的民族舞蹈课间操,并在吉首市、花垣县、古丈县等地的中小学、幼儿园进行教学推广。吉首大学音乐舞蹈学院学生在推广工间操、课间操的实践活动中,提升了动脑动手能力,在本土民族艺术中传达的乐观、积极、美好、善良、团结等精神中洗涤了心灵,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担当。

由此可见,将本土民族艺术融入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可以组织学生结合专业特点及在校所学知识,深入周边地区,到中小学校园对青少年进行不同内容、不同方式的艺术普及教育;组织学生利用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将艺术支教延伸至村寨,为村寨编创民族特色艺术作品,助力民族地区旅游开发,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组织周边生源学生利用寒暑假返乡进行本土民族艺术的深度调研活动,撰写调查报告并进行评比或举办调研心得交流会;与当地相关文化、教育主管部门合作,在社区、学校、企业建立实践基地,组织学生实地体验本土民族艺术,感受本土民族艺术的魅力;组织学生以本土民族艺术为主题参加互联网+创业大赛、“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比赛等活动。

(三)“大思政”,对接专业教学促进德艺双修,畅通“三全育人”渠道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则之一是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把思想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5]。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从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实际出发,注重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学相融合,思想引领与专业提升并重,既“崇德”又“尚艺”,畅通“三全育人”渠道,助力提升艺术类人才培养质量。

将本土民族艺术融入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便是兼顾思想引领与专业提升的有效手段。具体而言,思政教育工作者要紧密结合学校地域优势、学科特点,与专业教师加强互动,组成团队,发挥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协同效应,进一步挖掘本土民族艺术资源,将其融入教学、实习、实训过程,构建“大思政”理念下艺术实践育人新途径。

过去,艺术类专业教师虽然有意识地对本土民族艺术进行挖掘、整理、借鉴,但更多地表现在充实专业教学内容上,对本土民族艺术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利用不够,缺乏全面运用的长效机制,未形成同向同行同频的协同育人局面。其一,将本土民族艺术融入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可以通过加强课堂思政使本土民族艺术融入课程设计、课堂教学、集体讨论等环节,通过讲解、对比、展示,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如吉首大学音乐舞蹈学院教师在声乐课上选唱桑植民歌《马桑树儿搭灯台》,并指出该曲由革命烈士贺锦斋改编自传统民歌并送给爱妻,表达了贺锦斋的革命浪漫主义情怀。其二,将本土民族艺术融入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可以将本土民族艺术融入实践教学,从浩瀚的本土民族艺术资源中筛选素材,选取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与艺术价值俱佳的资源进行艺术加工,引导学生在保留本土民族艺术内涵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和拓展本土民族艺术的表达形式,最终在舞台上、作品上呈现,成为“行走的思政课”。目前吉首大学音乐舞蹈学院创编作品多以苗族、土家族的作品为主,今后可以在瑶族、侗族、白族的艺术形式、艺术作品中多加挖掘。如2020年创编的群舞《山茶花儿开》在湖南省第五届少数民族文艺调演中获得金奖,该作品便是取材于国家级非遗项目桑植白族仗鼓舞。其三,将本土民族艺术融入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可以引导学生参加“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带领学生开展田野调查,对本土民族艺术进行充分挖掘、整理,申报课题或参与老师相关课题研究等,鼓学生在科研活动中弘扬传统文化、民族文化。

吉首大学音乐舞蹈学院将本土民族艺术融入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成长成才与社会服务有机结合,在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同时,提升其政治思想素养,最终达到“大思政观”和“大实践观”充分融合,把艺术类大学生培养成为政治立场坚定、道德情操高尚、专业能力扎实、综合素质全面的艺术人才。

猜你喜欢

吉首艺术类民族
吉首大学美术学院作品精选
我们的民族
湘粤专家学者相聚吉首研讨声乐套曲《四季如歌》
少先队文学艺术类阵地
吉首美术馆
2019年艺术类招生采用我省统考(联考)成绩的院校名单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艺术类专访心得
多元民族
艺术类声乐高考误区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