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色家书融入新时代大学生思政教育路径探究

2022-03-18石扬唐诗

关键词:家书红色思政

罗 兰 石扬唐诗

(1.长沙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湖南 长沙 410100;2.长沙师范学院 国际处,湖南 长沙 410100)

新时代开启中国特色高等教育的新征程,高校要切实把握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全面贯彻好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些根本问题。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肩负着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和接班的重任。新时代大学生心中厚植红色文化需要在文化素养、品德修养、综合素质、情怀精神等上下功夫,使红色铸育青年,让红色滋养青年。新时代如何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高校如何使思政教育寓教于乐,让其“活”起来,值得深思。红色文化的传承与传播极为生动,红色家书是一个接地气的抓手,讲故事也是青年大学生热衷的学习方式。以红色家书为切入点,整理红色资源建立鲜活的教育资源系统,形成高校红色教育一体化工作机制,打造红色教育高地,有利于把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教育融入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以及实践育人当中。

一、红色家书的内涵及特征

家书是家庭的情感纽带,是家教的重要载体,也是家风的一面镜子。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各个时代的优秀共产党人的红色家书,不仅蕴含着感人至深的故事,还蕴藏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不仅反映他们对亲属的深情、对子女的教诲,还展现了他们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红色家书是将我国传统文化中“红色”寓意与中国共产党历史征程相结合而产生的具有特定内涵的史学资料,其不仅将革命先辈对好友亲朋的思念与牵挂表达得淋漓尽致,更展现了先辈们自强不息,敢于为了胜利而斗争、为了美好未来而倾注终生的坚定信念和家国情怀。有关红色家书的概念,学术界暂未有统一的界定,本文沿用了学术界为大多数学者所认可的对红色家书的界定,既指的是中国共产党员以及积极追求进步的人士,在特殊时期,包含革命时期、建设时期、改革时期等,与挚友亲朋之间的私人往来信函。

红色家书中存在着许多在思政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精神元素,这些精神元素对于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开展具有极为现实的教育意义,在鲜活的家书中萃取精神之实质,更利于大学生汲取、体悟。革命前辈的红色家书蕴含着真挚而坚定的爱国精神、坚韧而不渝的奋斗精神、大爱而不求回报的奉献精神、血浓于水的亲情、严谨求实的治学精神。新时代大学生,应努力汲取红色家书的思想精华,用红色精神筑牢思想根基,永葆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活力,从而激发前行的动力,树立报效祖国的志向。

(一)爱国主义之精神

新时代,爱国是青少年的立身之本和思想之基。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统一起来才是爱国主义的本质。红色家书很好地诠释了三者的统一。感人至深的家书,无不浸染着先辈们对党、对国家、对社会深沉的爱。方志敏同志在面对死亡时,呐喊如是:我们始终是党的正确路线的拥护者和执行者;刘伯坚同志将死之时,叮咛如是:生是为中国,死是为中国,一切听之。先烈们对党、对国家坚贞不渝、赤诚真挚的爱,使得他们甘愿抛头颅、洒热血,不惧怕反动派的威逼利诱,在家书中无不流露出对国家和民族的深情挚爱。

(二)不懈奋斗之精神

激昂振奋的家书,展现了先烈们对革命事业奋斗不息的精神。王若飞同志面对恶劣的狱中环境,百折不挠,对表姐写道:“居狱中久,气血渐衰,皮肉虚浮,偶尔擦破,常致溃烂。……一息尚存,终当努力奋斗。”[1]98夏明翰烈士为了革命事业坚定不移,不变初心情怀,“坚持革命继吾志,誓将真理传人寰”[1]28。向警予同志自省发奋作一改造社会之人。杨杰烈士曾教导儿子,惟有奋斗才有出路。无论环境如何险恶,情境如何艰难,革命先烈们都能坦然面对,迎难而上,为革命事业不懈奋斗。

(三)无私奉献之精神

生死离别的家书,体现出革命前辈无私奉献的精神。先烈们英勇就义前,留下的笔记透露出他们坚定的胜利信念和无惧死亡的决心。方志敏同志留下:“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2]黄竟西同志留下:“死是一快乐事,尤其是为革命的。我在未死前,毫不畏惧,你们不要痛心。”[1]216钟志申同志留下:“我认定,共产党一定会胜利,革命一定会成功。我牺牲生命,把一切贡献于革命,是为了寻找自由,为了全国人民求得解放。”[3]12史砚芬同志留下:“我的死,是为着社会、国家和人类,是光荣的。”[3]117正是先辈们这种无私奉献精神,以天下为己任,血染山河,才换来如今的和谐安宁。

(四)血脉交融之精神

罗荣桓写给兄长的信中说:“以后对家庭更无法顾及,非我无情,实处此国难当前,奈何。”[4]105这句话饱含着家国危难之际舍小家而为大家的情怀,以及对家庭、亲人无法割舍的血脉浓情。毛主席写给杨开英的家书中提及:“岸英的外婆今年九十寿辰,无以为敬,寄上两百元,烦为转至。”[4]60周恩来总理与其妻子邓颖超相伴多年,恩爱如初,通过一封封书信坚持给妻子报平安、宽心安。家书折射出革命前辈们水乳交融的亲情。

(五)勤俭坚毅之精神

以老一辈革命家为代表的无产阶级大都怀有勤劳、朴实、坚强、敏毅的优良家风。毛主席要求子女一要吃苦,二要求知,三要进步,四要向上;周恩来家中训治,事能知足心常泰,人道无求品自高;刘少奇的儿子刘允斌少时赴苏联学习,因受父亲教导,严谨力学,时刻提醒自己学到真本领回国报效。法国留学期间,向警予曾收到其侄女向功治的来信,信中谈起了自己的人生理想,向警予在回信中激励向功治将学习刻苦的精神坚持下去。在红色家书中,蕴含有极其宝贵的红色文化元素,对于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政教育具有现实意义。

二、红色家书融入新时代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高校作为意识形态的主阵地,在红色文化整合、转化、传承、发扬上具有重要责任。新时代,只有大力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文化,才能更好地滋养大学生的“拔节孕穗期”,引导莘莘学子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之中。

(一)必要性

高校思想教育只有亲近学生、贴合生活实际,才能在潜移默化中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使成果富有实效性。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上提出:“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精神文化产品创作产生传播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5]这就赋予了传播红色文化与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时代要求。红色家书作为红色文化的一部分,其内涵具有深刻的共情力、渲染力和感召力,有必要挖掘红色家书的价值,在大学生教育中切实用好红色家书的育人价值与思想政治价值。例如,在《红色家书——革命烈士书信选编》中,感人至深的字里行间无不浸染着先烈们对党、对国家深沉的爱,体现着为国家救亡图存不懈的努力与坚韧不拔的毅力,透露着愿为党、为国家牺牲的无私与奉献,彰显出共产党先烈们对亲人的真挚情感和令人动容的家风,展现了治学的思想理念并铭示后人的价值追求。这些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一脉相承。将红色家书融入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生动的教育素材,更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推动祖国繁荣富强发展注入了精神动力。

(二)可行性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偏向理论学习,学生容易在课堂教学中产生枯燥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其教学内容不应局限于教材本身所涉及的内容。思想政治教育元素通过各种、各类思政教育平台立体传播,并且在思政教育者以及被教育者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6]随着新时代教育的发展,当代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多样化,承载着红色文化及红色精神的珍贵资源——红色家书,可作为教育内容应用于思想政治教育中,拓宽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将内容与实践紧密联合,以全面实践育人为途径,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红色家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不仅可以继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更能够激发大学生为党分忧、为国奉献、为民造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红色家书融入新时代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实践路径

红色家书作为红色文化的一部分,蕴含着浓厚的革命情怀与文化底蕴。新时代,将红色家书充分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再创新、再拓展。如何在实践中充分发挥高校各类教育教学资源的作用,值得进一步探索。

(一)融入思政课堂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十九届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中指出,在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精神以及革命先烈卓绝的红色精神,这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力量,也是实现伟大“中国梦”的精神源泉,思政课程一定要结合实际发扬光大。思政课堂作为思政的主阵地,有必要继承和弘扬红色家书的内涵和价值,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发展。例如,在《思想道德和法律基础》课教学中,教师将革命先烈们所写的家书作为课堂引导,让学生们了解并深入探讨红色家书中所蕴含的精神,展开德育教育,探讨英雄人物与时代精神的一脉相承性。在《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具体的历史事件以及相关红色家书作者的心路历程、写作背景与课堂教学活动相结合,呈现二者之间的关系及背后的意义,灵活运用具有真实性、特色性的红色家书,凸显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功能和时代价值。在《中国近代史纲要》课教学中,可将各个红色家书的作者与其时代背景联系起来,挖掘其深入的思想抗争,探讨其行为的意义及影响。在《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中,教师可结合时代的特点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灵活地将红色家书中的爱党爱国、不懈奋斗、无私奉献等精神融入课程中。

(二)融入专业课程

红色家书融入专业课程中,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同心同德。红色家书是载体,承载红色精神,将红色元素融入各类课程内容之中,品之有味,悟之有感。红色家书所展现的历史现象、背后的故事与理论、实践知识相结合的创新教学内容与模式,通过鲜活的方式和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使原本严肃的课堂“活”起来,同时也使庄重的家书“活”起来。教师要进一步创新课程思政的内容和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参与课堂实践教学的兴致,搭建学生们与红色家书的情感桥梁。育人是全员的任务,讲好红色家书故事,融入各类教学资源及教学内容,是各门专任教师应该深入研究的。

(三)融入师生交往

大学乃师生精神相遇的场域,教育是小鱼从游大鱼的过程。师生交往是教书育人的必要环节,教师在与学生谈话的过程中,引用先辈们所留下的红色家书使学生从家书中体悟先辈们的精神品质与意义人生,从而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指导、谈话,用真实的、红色的家书故事感染年轻人,以红色浸润青春的底色。教师要将红色家书精神融入师生交往的场域,融入师生交往的情境,融入师生交往的形式,融入师生交往的实践。

1937年1月,毛泽东在党中央的一次会议上提出,要为从雪山草地跋涉过来的徐特立老人破例公开庆祝60岁大寿,他说并非出于他和徐特立的师生情谊,而是因为徐特立自1927年参加革命,特别是他以57岁高龄参加长征,以超人毅力克服难以想像的千难万险,胜利到达陕北的壮举,已成为红军队伍中让人振奋与感动的楷模,为他祝寿的目的在于鼓舞红军指战员的士气。党中央一致拥护和支持毛泽东的这一建议。1937年1月30日,毛泽东在延安窑洞里,给正在陕北保安的徐特立写了一封贺信。这份红色书信,虽不是红色家书,也是师生交往、精神浸润的“经典”之作。

(四)融入校园文化

长沙师范学院老校长徐特立,1949年在致女儿徐静涵的信《你们如需我党录用,要比他人更耐苦更努力》中,鼓励女儿、女婿政治上追求进步,关心国家振兴。1951年9月,他在信中如此表达,意思是时刻将群众放在心上,努力做到革命第一、工作第一、他人第一。1953年9月,他在信函中又表达了同样的意思,要将群众的疾苦摆在第一位,自己的困难放在后面,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样自然而然就成为了先进分子,成为了社会的中坚骨干。徐老先生向自己孩子们所传达的,正是新时代要求青年大学生们所具备的精神品质。将红色家书融入校园文化,将特立精神融入校园建设,打造“红色长师”品牌、树雕像、建纪念馆、设红色学习长廊、办红色展、开发特色红色校本教材、在教学楼挂励志名言等,充分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为革命事业的奉献精神。一方面,红色家书成为校园文化和学生之间的一个连接点;另一方面,借助家书这一红色文化载体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

(四)融入媒体平台

融媒体平台为新时代大学生提供了获取信息和知识的多样化平台。思政教育要与时俱进,运用好网络平台,激发红色家书融入思政教育的新思路、新举措,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将红色家书融入媒体平台,生动地呈现党的知识和党的建立过程,更好地培育当代大学生的爱国意识。重庆卫视的《品读》栏目,以“赏析”“诵读”“背景短片”的方式传播经典,其中特别策划了“朗读者·红色家书”专题,邀请名人来诵读红色家书,不仅向观众们弘扬了爱国主义精神和无私奉献的革命情怀,更为良好家风的塑造夯实了基础,在青少年的心中播下一颗“红色的种子”,让红色血脉汩汩流淌,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通过融媒体传播,运用不同的宣传手法将红色家书的内容及其内涵精神呈现出来,给大学生营造一个特殊的、动态的红色云端书信空间,让他们透过信件了解撰写者当时所处的情与境,领悟背后想要表达的情感,使学生们在多元化的平台中切实体会红色家书中蕴含的信仰、信念、崇高的革命精神、精益求精的治学精神。

(六)融入校园活动

在丰富多彩的大学校园活动中开展红色家书主题的相关活动,可以通过“演、展、播、拍、库”的形式来进行组织。演:制作传统教育成果精品专题片节目。组织专业摄制团队对学校精品成果进行集中拍摄,节目在学校官网和省级媒体平台专题网页播出。展:学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群体性红色教育活动网络展示。在各级媒体网络平台展示学校红色教育成果,展示形式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视频。播:校园文化网络联播活动。各级各类学校将本校红色教育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频节目,参与各级媒体组织的网络精品联播或直播。拍:学校红色教育微博随手拍联动。学校可在微博平台创建红色教育话题,发表学校红色教育相关内容,展示的形式可多样化,不限于文字、图片、视频和音频。库:建设学校优秀案例库。各级各类学校建设具有本校特色的红色教育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案例库。

与此同时,校园活动还可以通过四种途径与实践教育活动深度融合:一是浸入融媒体平台。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移动互联网已经深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网络思政也成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路径。二是融入实践活动。以“三下乡”活动组织红色家书宣传队伍,通过以“红色家书的精神”为主题的艺术展、红色家书戏剧节、红色家书影评活动等形式,为当地居民讲述和展演红色家书故事,让家书生动化、立体化,从而拓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宽度。三是嵌入社团活动。学院社团可立足学生成长成才需求,以赛促学,融入红色教育元素,举办专业相关各类赛事活动。四是植入纪念场馆。以全国各地的红色资源为基础,开展校外追寻红色家书活动。走进红色主题展览、红色资源纪念馆、博物馆,走进红色家书作者的故居,搜寻邻居街坊或其后代的故事,以红色故事化人,以红色情感感人,忆往昔峥嵘岁月稠,鉴古知今,博古通今,使得爱国情感真正入脑、入心。

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和国是红色的,不能淡化这个颜色。”[7]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吸收中外优秀文化创造的先进文化。红色家书是无产阶级革命家前辈的精神缩影,值得当代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努力发掘、研究,力求更为活泼生动地讲好红色故事,实现立德树人。

猜你喜欢

家书红色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红色是什么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清晨忆家书
红色在哪里?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追忆红色浪漫
一封家书
一封迟到15年的家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