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如何培养幼儿的美术能力

2022-03-18沈阳师范大学赵婧媛

成才 2022年1期
关键词:美术作品教学方式美术

■ 沈阳师范大学 赵婧媛

幼儿从小就具备了喜爱画画的独特技能,在开始学会拿起笔的时候,幼儿就热衷于“涂鸦”创作了。这既是幼儿抒发内心情感的重要表达方式,也是幼儿探索世界的主要途径之一。幼儿时期是一个人智力和创新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进行美术教育,不仅会开发幼儿的智力和思维能力,更会使幼儿的自身修养和人格得到提升。赫伯·里德曾经指出:“教育的目的在于启发培养人的个性,顺应幼儿自然本性的发展。”

1 幼儿美术教育的内涵

幼儿美术是3—7岁学龄前儿童所从事的造型艺术活动,反映幼儿对周围现实生活的认识和体验。主要分为绘画、手工和欣赏三大类。其中,幼儿美术教育包括三层含义。

1.1 幼儿美术教育是满足幼儿审美需求的情感教育

美术活动以实际生活形象为基点,以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被作为提高孩子素质的重要一环。幼儿喜欢涂涂画画,可以通过形象化、趣味化、生活化等艺术特点激发幼儿感受美、发现美和创造美的兴趣,进而提高幼儿对周围事物的审美能力。

1.2 幼儿美术教育是培养幼儿创新能力的不可缺少的教育

幼儿经常会创造出在成人眼中十分可笑的形象,如不合逻辑的构思、不合比例的造型、随意安排的空间构图等。而这些正是幼儿大胆创造出来的结果。因此,幼儿的美术教育应该站在幼儿的角度上,鼓励幼儿大胆进行创作,以自己的眼光观察世界,用艺术表现出自己的感受。

1.3 幼儿美术教育是培养幼儿手眼灵活的实际操作的过程

幼儿的手、眼、脑的协调能力不足,而美术活动恰恰需要幼儿用脑想象,用语言来表达,亲手制作材料等。因此,要使幼儿提高动手能力,并促进手眼的协调能力,美术教育是最重要的途径之一。

2 当前社会幼儿美术教育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对幼儿艺术领域的教育要求为幼儿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大胆运用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表达自己的经验、感受和体验,以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和情感体验;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和废旧材料制作各种玩具、工艺装饰品,体验创造和欣赏的乐趣,以激发幼儿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情趣;为幼儿创造展示自己作品的条件,引导幼儿相互交流、理解和欣赏。在素质教育逐渐占据重要地位的今天,美术教育等艺术教育作为提高孩子素质的主要途径之一,已经越来越受到广大家长的重视。但目前我国幼儿园主要注重培养幼儿的绘画能力,如色彩是否鲜明、人物是否符合实际等,而严重地限制了幼儿想象力的发展,这对于幼儿思维的发展具有很大局限。

2.1 当前社会幼儿美术教育的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处于经济、政治高速发展的时期,这不仅使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而且也带来了许多弊端和问题。幼儿园的培养目标过于注重是否正确描绘了绘画对象、教学方式过于单一、人们普遍将孩子的美术作品是否获得奖项作为评比优秀作品的标准。这些都严重限制了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因此,若不将这些问题尽快解决,将会阻碍幼儿美术教育正规化的进程。

2.2 当前美术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2.1 培养目标方面

美术教育作为培养幼儿智力、道德的独立系统,具有重要意义。它既可以培养幼儿感受美、发现美的能力,同时还能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但是,当前幼儿园将美术作为一门狭隘的教育,把培养目标放在是否能培养幼儿的正确描写和表演能力上,认为孩子只要模仿出教师上课绘画的内容,或是能正确画出身边的事物就是学会了美术,这一点严重超越了幼儿的掌握范畴,限制了儿童对美的欣赏和审美能力。要知道,幼儿眼中的世界是多彩的,绘画对他们来说是表达对周围事物的感情和内心情感的主要途径之一。只有教师和家长认识到美术教育的真正含义,才能描绘出儿童眼中的世界,而不是将美术教育片面化。

2.2.2 教学方法方面

首先,模仿和灌输作为当前幼儿园普遍使用的美术教学方式,很大程度上使儿童的美术作品失去了他们原有的童真和童趣。由于幼儿的抽象思维不断发展,将云朵涂成绿色、树干涂成红色是十分常见的,然而正是这些看似“抽象”的画作却一再被成人禁止。在美术活动中,教师通常以简单的几何图形或人物事物让幼儿模仿,使儿童的作品都呈现出一种标准化的答案。这种千篇一律的美术教学方式超出了幼儿学习的水平,丧失了儿童的个性特征。其次,许多教师和家长为了让幼儿早日做出满足他们的“优秀作品”,直接灌输于他们结构化的作品,这严重导致幼儿失去了想象力和创造力。儿童的作品固然天真毫无逻辑,但这正是他们思维发展的必经之路,若是将儿童的创新思维扼杀在摇篮中,那么将是幼儿美术教育的一大损失。

2.2.3 教学评价方面

在美术活动中,教师往往更加注重幼儿美术作品的结果,即幼儿是否学会了绘画的技巧和是否符合审美的标准要求,而对于在活动中是否培养了幼儿的兴趣与情感却很少关注。其实,幼儿绘画的过程恰恰是培养美术才能的关键。另外,教师在评价幼儿美术作品方面十分单一和片面,多采用即时评价,过于简单化和表面化。

3 幼儿美术教育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3.1 合理安排教学目标

针对幼儿园培养目标狭隘的问题上,幼儿教师应该首先注重幼儿的发展阶段性,按照幼儿的年龄特点制定教学目标,从实际出发,充分了解幼儿的现状和身心发展特点。其次,教师应将教学目标处于最近发展区内,将幼儿现有的水平与可能的发展水平结合在一起。同时,幼儿美术教育的目标还应该把培养能力放在比传授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位置上。只有兼顾技能与培养,才能提出符合幼儿实际操作的教学目标。

3.2 打破传统艺术教育以灌输为主的教学方法,教学方式多元化

幼儿的发展具有阶段性,在不同时期接受和理解能力有所不同。因此,教师要了解每一个幼儿的特点,站在幼儿的角度上因材施教,摆脱单一的统一式教学,在教学方式上时刻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变通,才能更好地培养幼儿对美术的兴趣。正如鲁迅先生所言:幼儿的世界,与成人是截然不同的,倘不先行理解,一味蛮做,便大碍于幼儿的发展。

3.3 把握好教与学的关系,提高评价活动的有效性

3.3.1 采用多种评价方式

教师对自己的定位不应该只限定于传统的管理者和教育者,而更应该将自己放在幼儿的伙伴以及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创作者和组织者的方面来。只有幼儿教师对自己有正确的定位,才能关注幼儿身心发展和实际需要,将幼儿摆在主体地位。因此,在评价幼儿的美术作品中,要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自评和他评;结果评价和过程评价;诊断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等。在评价方面教师不能以成人和专业的眼光来评价幼儿的作品,幼儿的美术作品可能不美观,但却是幼儿最真实的内心表现。在美术活动过程中,教师也可以让幼儿互相评价一下作品,在相互交流后,幼儿也会明白自己有哪些不足,在哪些方面还需要不断提升等。同时,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的闪光点,及时指出幼儿需要改进的不足,增强幼儿的信心。

3.3.2 在评价中注重提高幼儿的审美和创造力

教师要保护幼儿对美术活动良好的情感、态度和情绪体验,并对幼儿在创作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勇气给予肯定,不要过分强调作品是否符合统一的审美标准。幼儿的审美情感有差异,教师应该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进行具体的训练与培养,同时,学会赏识幼儿的美术作品,这样才能提高幼儿的审美,培养幼儿的探索与创造精神。

4 结语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幼儿对美术的兴趣不仅可以使幼儿掌握美术知识与技能,更有利于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对美的感受力。只要家长与教师共同为幼儿创建一个良好的氛围,必将会对提高幼儿的实践能力起到重要作用。

猜你喜欢

美术作品教学方式美术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美术作品
美术作品
高中数学高效教学方式与方法优选例谈
高中化学教学方式探析
探索不同教学方式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美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