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战略、结构与组织适应
——《大学发展的学术战略与结构变革——基于A大学的案例研究》书评
2022-03-18郭建如
郭建如
(北京大学 教育经济研究所, 北京 100091)
新世纪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先后经历了从精英化向大众化再向普及化发展的两次跃迁,实现了深层次变革和跨越式发展,高等教育整体实力显著提升。分析和解读中国高等教育的跃迁,不但要从宏观层面把握特定阶段发展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之间的关系,也同样需要从微观视角把握大学组织的战略、结构、技术、管理等要素的变革及其相互关系。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闫树涛博士的专著《大学发展的学术战略与结构变革——基于A大学的案例研究》,即是从微观视角深刻描述和剖析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型过程中大学组织变迁特点和规律的代表之作。
一、大学组织变迁的微观视角
从20世纪末到本世纪初前十年左右的这段时间,我国高等教育经历了一场深刻的重大变革,大学组织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发生了一系列重要的变化。尤其是在高等教育从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型的过程中,大学组织需要通过持续不断的战略选择和结构调整,积极应对大学发展的技术环境与制度环境,主动适应环境变迁的要求,促进大学组织的成长。在高等教育研究领域,学者们往往选择不同的理论解释特定历史环境中的大学组织变迁,从而不断丰富对大学组织特征和演进规律的认识。在本研究中,作者综合运用结构功能主义的组织变迁理论、战略选择理论和组织适应周期理论,对我国一所地方综合性大学——A大学(即“案例大学”)在这一时期所面临的环境压力,学术战略选择,组织结构调整和变革的背景、过程及结果进行深刻描述和分析,从微观层面深入探讨和揭示了特定历史时期我国大学组织的适应和成长过程。
显然,这种从微观视角基于案例的大学组织变迁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从理论价值上看,通过对大学组织环境、学术战略和组织结构变迁过程的深入描述和深刻分析,一方面有助于从深层次把握这一时期我国大学的发展演进历程,从历史观的角度观察大学的组织变迁。另一方面,也对理性认识大学组织环境、战略、结构和功能之间的复杂动态关系,进而把握我国大学组织的演进规律有重要的价值。从现实意义上看,研究这一时期我国大学组织的适应性发展历程对于推进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尤其是进一步提升大学的战略领导水平、组织创新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会产生积极的作用。
二、大学组织战略与结构变革的主要维度
从微观视角分析大学的组织变迁,核心问题是把握大学如何回应环境变化所提出的要求,进而通过有效的组织重构实现大学的成长。研究者正是以此为出发点,聚焦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特定历史阶段,分析典型案例大学在面临内外部环境和条件发生一系列变化的情况下,如何通过学术战略的选择和学术组织的调整,实现了自身的适应性成长问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大学的环境、战略、结构和功能之间的内在关系和变化规律。作者的研究重点是围绕大学组织战略与结构变革的四个维度开展的。
一是环境变迁中大学组织的整体演进。根据组织社会学制度分析理论,制度环境是影响大学组织变迁的重要因素。研究者分别从国家和省级两个层面分析了案例大学制度环境变化的基本特点,重点分析了案例大学在组织目标的确定、组织战略的制定、组织资源的获取、组织技术的实现、组织结构的设计五个方面的主要变化。在此基础上,对案例大学行政管理结构的演进进行了历史分析和特定阶段的变化分析,认为这是分析大学组织学术战略和学术组织变迁的重要基础,能够更完整地展现案例大学的战略选择与组织变革。
二是环境压力与学术战略选择。这里重点分析了案例大学1999年至2010年期间所面临的外部环境的变化(即组织的挑战和机遇)、内部条件的变化(即优势与劣势),从内外两个方面分析了案例大学的环境压力。其中,重点分析了案例大学的高层管理者对这种压力的认知和判断,这是进行决策和战略选择的基础。这种组织高层管理者的决策描述和分析,历来被高等教育研究者所关注,但却很难有实质性突破。作者充分利用了特定历史时期的详实资料进行了刻画和理论分析。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案例大学这一阶段所确定的一系列学术战略,包括对学校目标定位的确立与调整,以及相应的重点推进战略。研究认为,这一时期案例大学在学术战略上着力推进两个转变,即从教学型大学向教学研究型大学的战略转变,从规模增长向质量提升的战略转变。实施的战略途径则包括加快重点建设步伐、大力加强学科建设、努力提高教学质量、着力提高科研水平等。
三是学术组织结构的变革。这部分是该书的核心,重点分析了案例大学为了适应环境变化和学术战略要求,在学术组织结构上所做出的重要变革。作者分析了四个方面的学术组织变革,分别为:第一,学院制的建立确立了案例大学基本的学术管理结构。这里描述了案例大学从传统的校、院、系三级管理模式转变为校、院两级管理模式的决策过程,分析了学院制运行的基本特征和成效以及产生的新问题,同时对学院制结构下的学系这一最基层学术组织的运行也进行了深入分析;第二,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战略与组织分化。这里描述了案例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上升为学校战略的决策过程,重点分析了这一学校子系统所分化出来的三个学术组织或学术管理机构,即研究生学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学科建设与管理处,对这三个机构的运行及三者之间的矛盾关系进行了分析;第三,科研提升战略中专门科研组织的发展。这里描述了案例大学在这一时期科研职能的强化与科研战略上升为学校战略的决策过程,深入分析了三种代表性的专门科研组织的演进、发展及运行状况,分别是研究所的发展、独立设置的研究组织的发展和省级重点实验室的发展;第四,跨学科的战略探索与组织培育。这里描述了案例大学作为地方综合性大学提出跨学科战略的动因和过程,分析了推进跨学科研究的主要措施,重点关注案例大学所探索的三种跨学科组织模式,即虚拟协调机构——学部制、院级跨学科组织、校级跨学科组织,描述了上述跨学科组织形成的决策过程、结构特征及运行状况,对其中存在的新问题也进行了分析。
四是“战略-结构视角”中的大学适应与成长。作者运用组织结构功能主义理论、战略选择理论和组织适应周期理论的相关观点,分析大学环境、战略、结构和功能之间的关系,探讨这一时期我国大学适应性成长的特点和规律。首先,从环境变化与适应要求、环境监测与判断、学术战略选择三个层面分析了环境与战略的关系;其次,从上述四类学术组织的变化对战略的回应情况分析了战略与结构的关系;再次,从战略课题、技术课题和结构课题三个角度分析了案例大学的适应与成长过程。
三、大学学术战略与结构变革的主要特征
作者通过描述案例大学1999-2010年时期在环境变迁的背景下,为了寻求自身的适应与成长,大学的管理者所进行的持续战略选择和结构调整,并进一步分析、探讨了大学组织的环境、战略、结构和功能成长之间的关系,分析了大学学术战略与结构变革的主要特征。
一是在一定的发展条件下,尤其当外部环境出现较为明显变化时,大学管理者往往通过一种主动的适应行为实现特定历史时期的组织成长,即管理者的战略选择在组织适应和成长过程中会发挥主导作用。研究表明,这一时期我国的大学面临着外部发展环境的持续变迁。这种变迁既受到来自政策、市场、科技等多领域的外部环境影响,也会来自于高教系统内部的要素变化,比如大学之间日益激烈的竞争。正是这种环境的动态变化给大学的发展带来了压力,需要大学管理者不断通过学术战略的调整和组织结构的变革适应这种变化,核心问题则是要解决好组织发展中的战略课题、技术课题和结构课题,并实现大学组织的适应与成长,这样大学既维护了自己的声誉,也提升了自己的地位。
二是大学管理者在对内部和外部环境、条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开始注重通过目标定位和战略规划来引领组织的发展。这种定位和规划一方面适应了大学管理的趋势,另一方面也成为指导大学发展的重要途径。案例大学这一时期先后制定了几个综合性的发展规划,以适应不同时期学校的发展需求,对学校发展整体脉络的认识逐步清晰,对大学发展的规律认识也越来越深刻,反映了有效的战略选择和战略规划已经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当学校以一种制度化、组织化的形式进行战略的规划和选择时,大学内部各部门的子目标会对学校的总体目标有着更有力的支持作用。
三是组织战略的变化往往会对组织的结构带来新的要求,大学管理者会通过结构的调整与变革形成对战略的适应。大学为了生存和发展,原有的组织系统已经不能适应,必须进行改革才能解决,这就需要在新的环境中确立新的目标定位,并选择和确定达成目标的战略,与此同时进行组织变革和创新。组织的战略选择与结构设计是相互作用的,管理者的战略选择决定着组织结构的形式,只有使结构与战略相匹配,才能成功地实现组织的目标。同时,组织结构也制约着战略,一个组织如果在组织结构上没有重大的改变,则很少能在实质上改变当前的战略,必须形成一种匹配和平衡的关系,既能够使组织结构比较有效地支持所选择的战略,也能使战略在富有弹性的组织框架中,不断地寻求对环境制约的突破和自身的发展。
四是大学组织的适应与成长过程是一个环境、战略、结构诸多要素相互作用的复杂动态过程。组织能否实现良好的适应与成长效果,取决于这几种要素之间的匹配和平衡。结构功能主义的组织变迁理论从分化与整合的视角解释了大学组织的演进过程,而“战略-结构视角”则在管理者主动行为和战略与结构的相互匹配上较好地解释了大学组织适应与成长的复杂动态过程,这些都在研究中得到了较充分的体现。
五是尽管研究在整体上反映了案例大学在特定时期内环境、战略、结构和组织适应成长之间的正向动态关系,但因为相互之间不匹配、不平衡,所产生的消极效果同样存在,需要引起大学管理者的重视和关注。这种不匹配、不平衡所产生的不适应,既可能体现在战略的选择上,也会体现在结构的设计与运行上。所以,新的结构系统也会在一些方面并没有像设计之初想象的那样一定产生良好的运行效果,要么设计的初衷没有实现,要么产生了新的矛盾和问题。这种新的不适应的增长与积累,往往会发展成为推进新一轮组织战略与结构调整的动力。
四、微观组织分析与案例研究的特色
案例研究是高等教育微观组织分析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种方法。该书基于田野调查,获得了第一手的丰富资料,聚集于一所地方综合性大学在环境变迁下的战略与结构变化,从组织微观视角开展实证研究,真实地反映了我国地方综合性大学在这一时期变化的特点,准确地把握了这类大学的发展规律。这种微观组织分析和案例分析研究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选择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典型阶段中大学组织的变革研究,从组织与环境的基本关系入手,进而分析大学环境、战略、结构和功能之间的关系,这是把握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和大学演进规律的重要方面;二是组织微观视角的分析弥补了长期以来学界注重宏观分析的不足和缺陷,从具体的个案,通过深层的活动、过程分析,透析复杂的组织决策和运行过程;三是注重案例与理论的有机结合,充分吸收和运用了组织结构功能主义理论、战略选择理论和组织适应周期理论的相关要素,构建了对大学组织进行实证研究的理论框架,深化了对大学组织演进与变革的理论解读;四是深化了对大学组织环境、战略、结构和功能之间复杂关系的认识,研究所得出的结论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和创新了对我国大学组织演进与变革特征和规律的认识;五是基于田野调查的案例研究方法的运用,可以比较全面地反映案例大学所发生的变化,详细描述和记录变化的过程,尤其是通过对当事人的访谈,充分展示组织在特定时期重大决策的背景、领导战略意图、复杂的组织运行状态及高层管理者面对矛盾冲突时的真实感受,通过对重要会议的资料、重要场合领导的讲话、重要政策文本等的分析,形成连贯的数据分析,鲜活地反映出组织演进的过程和情境,有力地提升了研究的科学性、内容的丰富性和表述的鲜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