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型职业农民信息素养:内涵、结构及提升对策

2022-03-18

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个体道德意识

赵 雨

(曲阜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山东 曲阜 273165)

一、问题的提出

新型职业农民作为我国农业农村发展中的重要参与者,其信息素养状况关乎我国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关乎我国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对此,我国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十三五”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发展规划》等系列相关政策文件,旨在培养大量高素质农民以及推动我国农业信息化的建设。但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发现,学界有关“新型职业农民信息素养”的研究成果屈指可数,且对于“新型职业农民信息素养”的内涵、结构等“根源性问题”的研究深度不够,难以为新型职业农民信息素养培育工作的开展提供充分的学理支撑。在此大背景下,本研究将探析新型职业农民信息素养的基本内涵、主要结构以及提升对策,旨在为我国新型职业农民信息素养培育工作的开展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推进提供相应的理论参考。

二、新型职业农民信息素养的内涵解读

(一)相关文献回顾

“农民信息素养”是由“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一词演变而来,而最先提出“信息素养”概念的则是美国的保罗·泽考斯(Paul Zurkowski),他早在1974年就已将此概念定义为: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术和技能。[1]随着信息技术在我国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有关农民信息素养的研究成果逐渐丰硕,对于何谓“农民信息素养”,学者们纷纷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例如,吉万年等人认为,农民在信息社会中能够根据自己的信息需求,利用计算机、网络等设备或技术检索信息源,通过对信息查找、判断和筛选,将有利信息与已有知识体系相结合,并运用到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中去的能力和素质即为农民信息素养。[2]汪全莉表示农民信息素养是指,农民在从事农业生产和生活过程中,检索、分析、接受、消费信息和生产信息的能力。[3]张新勤等人提出,信息素养是新生代农民获取、评价、使用知识信息资源的能力。[4]詹晖与吕康银认为,农民信息素养应是基础性信息素养,以保证农民在信息时代的基本生产和生存需要。[5]高霏霏认为,农民信息素养是农民所需的一组综合能力、一种基本技能。[6]

自2011年以来,有关农民信息素养的学位论文逐渐涌现,笔者以“农民信息素养”为主题进行搜索,搜索时间截止到2021年8月10日,共检索到高度相关的硕士学位论文11篇。其中,陶茂虎认为农民信息素养是指在现代化农业生产生活中,农民根据自己的信息需求,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结合己有的知识体系,查找、判断和筛选信息,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的能力和素质。[7]张倩倩特别强调农民的信息道德问题,她认为农民信息素养是一种综合能力,它包括农民有敏锐的信息意识和一定的信息知识,能利用多种途径和工具去发现和获取有效信息,能吸收、利用信息满足自身需求,且在整个过程中自觉遵守法律和道德的约束。[8]房仲指出,农民信息素养是农民借助如今的电子信息科技,能够结合将自身的信息水平运用起来,在现代农业生产和生活中,寻找、选择以及评价信息,并运用到现实生活的素养和水平。[9]

可见,随着我国农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农民信息素养”这一概念中的科技化、信息化、网络化特征愈发明显,大多数学者认为信息素养是农民在农业生产与生活中应必备的一种基础性、根本性的素质和能力。另外,此概念极具包容性和多面性,包括农民的信息需求意识、信息检索能力以及信息加工、利用能力等。但是,此概念也存在较多的争议,例如,是否应将农民收集、应用信息的渠道仅局限于网络这一途径;是否要科学区分信息素养与信息能力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是否要格外注重农民们的信息道德等,而这些问题都应在阐述“新型职业农民信息素养”这一概念时加以审视与考量。

(二)新型职业农民信息素养内涵新解

基于上述文献回顾,以及信息技术急速发展所带来的时代生产新形态、社会生活新趋势以及个体自我实现新特征等多方面的变化,笔者将从时代、社会及个体发展三个方面解读“新型职业农民信息素养”的内涵。[10]

从时代发展层面上看,新世纪以来,我国“互联网+”农业的发展突飞猛进,高新科技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比重不断增加,特别是随着“5G”时代的到来,使农业生产更加智能化、农业管理更加高端化、农业销售更加透明化,无人农业、智慧农业必将成为未来我国农业发展的目标。可以说,在我国农业现代化转型的关键时期,如何提升新型职业农民的信息素养水平成为信息时代发展所必须承担的“新使命”。从社会发展层面上看,信息技术影响了人们社会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人们在淘宝、京东、亚马逊等多个购物平台上在线实时浏览各类商品,通过电子支付、随时取件等方式完成跨地域、跨国际的商品交易。与此同时,电商经济的价值被诸多新型职业农民所发现并加以利用,他们借助便捷的互联网、物流链出售农产品,彻底打破了以往传统的销售模式,从中获取了较好经济利润。可见,提升新型职业农民的信息素养成为社会文明进步所必须回答的“新命题”。从个体发展层面上看,新型职业农民颠覆了人们对于“农民”这一身份的认知,如今个体从事农业生产并不仅仅是为了“谋生”,他们更多地将自身的人生价值与职业理想融进了所从事的农业生产中,并凭借其较为丰富的农业经验、较高的文化素养以及先进的市场理念推动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与进步。其中,信息素养成为新型职业农民进行市场交易的“核心竞争力”。另外,大规模的农业机械化生产取代了简单的人工劳作,使得个体有足够的时间与精力去追求高质量的生活,而这也对个体各方面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情境下,信息素养是个体为获取自我价值感,提升生活幸福感而催生出来的“新能力”。

不得不承认,在知识大爆炸的时代,信息素养俨然已成为高素质农业人才所必备的“关键素养”。在此,笔者将“新型职业农民信息素养”定义为:新型职业农民能够根据自身的实际需要,选择恰当的网络工具和渠道有序进行信息搜集、筛选与应用的素质与能力。一般而言,有良好信息素养的新型职业农民具有获取信息时的积极性与敏感性、传递信息时的及时性与恰当性、使用信息时的规范性与严谨性等特征。

三、新型职业农民信息素养的结构分析

明确信息素养的结构是阐述新型职业农民信息素养的首要环节。较早将信息素养理论系统引入我国的王吉庆认为,信息素养包括信息意识情感、信息伦理道德、信息技术知识等多个方面。[11]张倩苇表示信息素养是一个综合性概念,包括利用信息、识别信息、加工处理信息以及传递信息等多个部分,这是一个综合性概念。[12]而王玉明则指出,信息素养具体包括了认知、技能及理念三方面的内容。[13]郭朝明提出,信息素养的构成部分主要有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信息心理等。[14]钟志贤认为,信息素养由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信息伦理三大部分构成。[15]虽然学者们对信息素养结构的组成要素看法不一,但其所提出的观点之间是有相互交叉与重叠之处的。经过系列文献梳理并充分考虑新型职业农民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新型职业农民信息素养结构主要由四大要素组成,即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以及信息道德。

(一)信息意识:在新型职业农民信息素养结构中居于先导性位置

新型职业农民的信息意识是指,个体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对信息的价值有较强的认同感,能根据自身所面临的问题和要达到的目标提出合理的信息需求,并能根据信息需求的性质和范围去判断自己所搜集的信息是否准确。简言之,信息意识是新型职业农民进行信息活动的根本前提,能够反映出个体主观能动性与其职业素养水平。在对新型职业农民的信息意识进行深入剖析时,笔者同样借鉴了相关学者的观点。如陈维维和李艺认为,信息意识指的是个体对信息的敏感度,这要求个体能够意识到信息的作用,并且对信息有着积极的内在需求。[16]常正霞表示,信息意识是行为主体在信息活动中通过与客体的相互作用,进而对客体产生的认识、理解和需求的总和。[17]于琦指出,信息重要性意识、信息需求的意识、信息应用的意识、信息发布意识以及解决问题时能否想到要利用相关信息技术等是个体信息意识的主要内容。[18]参考上述观点,笔者认为新型职业农民的信息意识是个体内心活动与外界信息环境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系列反应与思考,其主要包括信息价值意识、信息需求意识以及信息分析意识三方面。具体来讲,信息价值意识是新型职业农民个体对现代信息知识与技能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的看法及态度,是个体对信息价值的主观判断与感受,这需要个体具有较强的信息敏感性和前瞻性。信息需求意识主要是指新型职业农民个体在解决问题或寻求进一步发展时,主动获取更多解决方法或开辟全新发展途径的心理活动,这需要个体具有较强的信息自觉性。信息分析意识贯穿于新型职业农民个体对复杂信息源的判断、筛选及整理的心路历程中,这既需要个体有一定的经验积累和知识积淀,也要求个体有较强的信息洞察力。总之,良好的信息意识是新型职业农民应对瞬息万变的数字时代的必备武器,其有助于新型职业农民获得最新的农业生产、销售及政策等方面的信息,进而帮助广大农户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二)信息知识:在新型职业农民信息素养结构中处于基础性地位

新型职业农民的信息知识是指,个体通过参与培训、调查、参观、体验等实践活动后获得的与农业生产有关的感性与理性知识的总和,获取信息知识是个体参加农业信息活动的主要任务。张倩苇认为,一切与信息有关的理论、知识与方法就是信息知识,主要包括了传统文化素养、信息的基本知识、现代信息技术知识以及外语四大部分。[19]张亚莉提出,传统文化知识、信息的基本知识、现代信息技术知识、外语及信息法规等构成了信息知识。[20]张娟表示,信息知识包括读、写与计算等方面的传统文化知识以及信息时代所特有的信息理论知识与信息技术知识。[21]基于以上学者的研究,并结合新型职业农民的群体特征,笔者将信息知识归为以下三大类:一是读、写、算等基本文化知识,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基本的文化知识仍是一个农民获得经济收益的有效保障;二是现代农业生产经营知识,如与国家农业政策、农业节水灌溉及电商运营等方面有关的知识,此类知识与农民的实际生产紧密相连,可直接使新型职业农民获益;三是现代信息理论与计算机技术知识,这是新时代新型职业农民应及时掌握、补充的信息知识,包括个体对现代信息基本理论的了解、对信息化社会的认识以及对手机和电脑等信息工具操作知识的把握等。新型职业农民信息知识的积累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个体在获得农业生产经验或农业信息后应进行反复地筛选、检验、修改及再应用,特别是在信息技术高速运转的当下,新概念、新名词、新知识井喷式的出现,不断地扩充着新型职业农民应掌握的信息知识范畴,这便需要新型职业农民及时对“知识库”中的信息知识进行剔除、更换和创新。

(三)信息能力:在新型职业农民信息素养结构中占有关键性作用

新型职业农民的信息能力是指个体有效利用信息工具进行信息收集、整理、运用、评价的显性能力与隐性能力的结合体,贯穿于个体参加信息活动的整个过程。信息能力作为广大新型职业农民迎合现代社会而应具备的关键信息素养,是个体参与信息活动的主要外在表现,又是评判个体信息素养水平的重要参考依据。而关于信息能力的构成,学者们的观点存在些许差别。史晓宇认为信息能力可具体细化为信息认知能力、信息获取能力、信息分析能力、信息加工能力、信息创造能力以及信息协作能力。[22]赵慧清等人认为,信息获取能力、信息处理能力、信息利用能力和信息创新能力皆是信息能力的重要组成要素。[23]钟志贤认为,信息能力既包括传统的文化素养如读、写、算方面的基本思维能力、信息知识、现代信息技术知识等一般能力,也包括人们利用信息工具识别获取、评价判断、加工处理以及生成创造新信息的能力,可以将其划分为硬能力和软能力两类。[24]鉴于新型职业农民的特殊性及务实性,笔者认为新型职业农民的信息能力共由以下三个部分组成。首先,获取信息的能力。这表现为新型职业农民熟悉各类农业官方网站以及熟练使用各种网络搜索引擎,并能够依据自身特定的农业需求搜集到相关信息。其次,筛选信息的能力。这是新型职业农民对初次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再辨别、整理及分类的过程,体现了个体依据农业成本与收益之间的差价选择最适切的农业信息的能力。最后,应用信息的能力。这不仅包括个体将相关农业信息运用于农业实际生产中的能力,还包括了个体通过使用网络工具编辑文字、拍摄视频、制作网页等将农业信息推广给更多农民的能力。个体在信息加工、传播时所迸发出的新思想、新意识将会再次“反哺”于个体信息素养的提升,这有利于新型职业农民辐射带动作用的发挥,进一步密切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间的联系。

(四)信息道德:在新型职业农民信息素养结构中具有规范性意义

新型职业农民的信息道德是指人们在参与农业活动时应遵守、维护的一切社会准则与伦理风范,是新型职业农民信息素养中的“灵魂”部分,其在新型职业农民开展信息活动过程中起着导向与规范的作用,游弋于个体完成信息活动的始终。当下,急速的信息交换、社会流动及职业更替催生出了各种新生事物,这为个体的自我发展提供了诸多机遇与平台。但同时,在每个人都可以是“数字公民”的当下,不少人会面临着信息空虚、信息超载及信息焦虑等问题,稍不留神便会跌落信息的洪流中,此时便需要信息道德对个体的信息活动加以维护与修正。卢先明认为,公民道德是一个由低到高,逐渐内化的过程,其发展性特征使得公民道德的发展呈现出自发、自觉和自由三个层次。[25]受此启发,笔者认为新型职业农民的信息道德可分为他律的信息道德、自律的信息道德及自由的信息道德三个层次,这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外化到内化的个体信息道德逐步升级的过程。首先是他律的信息道德,即新型职业农民的信息活动要受外界法律法规和公共道德的约束。人与人之间是一个巨大的关系网,个体的所作所为均会影响到其他人,同时也会受他人行为的影响。此刻,为维护社会秩序所衍生出来的社会规则及舆论导向成为敦促农户有序生产的规则体系,这属于新型职业农民所应具备的最基础的信息道德层次。其次是自律的信息道德。受长期的契约精神、法律意识及惩恶扬善等社会行为准则的影响,每位新型职业农民都能形成一套属于其自身的道德价值体系,以理性应对网络上所泛滥的信息,该层次的信息道德是外部环境约束与个体内心自觉交互作用的产物。最后是自由的信息道德,即“从心所欲,不逾矩”,能达到该层次的新型职业农民个体会将信息道德的提升作为自我完善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努力将个人发展需求与社会进步要求相统一,其不仅能够自觉抵制违法信息活动,还会积极帮助身边人树立正确的信息道德观念,彰显了我国新型职业农民群体良好的职业修养和道德风范。

四、新型职业农民信息素养的提升对策

经上述分析得知,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及信息道德是新型职业农民信息素养结构的四大组成要素,各个组成要素之间是相互渗透、彼此交融的,即“牵一发而动全身”。基于对新型职业农民信息素养结构各组成要素的认识,笔者提出以下四点策略,以进一步提升新型职业农民的信息素养水平,进而为我国农业信息化的发展孕育大批农业科技人才。

(一)加大培育宣传,激发新型职业农民的信息意识

随着我国信息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相关部门大多通过电视、农业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发布农产品价格信息、市场波动信息及气象信息等,可见,在信息触手可得的现代社会,个体的信息意识水平成为影响其农业生产成败的重要因素。有学者对我国2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约1,700多名农民的信息意识现状进行了调查,发现调查对象的信息认知能力较为有限,信息判断力较弱以及主动获取信息的积极性不强。[26]不得不承认,在我国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中仍有部分人员处于保守封闭的状态,未意识到信息素养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对此,应通过多方途径唤醒新型职业农民对提升自身信息素养水平的重视程度,为其信息意识的提升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即以思想上的重视带动其行为上的进步。首先,有关政府部门要有担当意识,需尽快出台有关新型职业农民信息素养培育的政策文件,并通过网络、电视等现代媒介以及走村入户、口耳相传等传统方式积极向广大农户传播信息素养培育工作精神。其次,新型职业农民自身要有自觉意识,既要积极地进行在线自主学习,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辐射带动能力,主动向身边的广大农户普及信息素养培育知识,以逐步弥合新型职业农民在信息意识提升道路上的个体差异和“代际差异”。[27]

(二)完善培育内容,丰富新型职业农民的信息知识

信息知识是新型职业农民进行信息活动的基础,没有足够信息知识储备的个体在从事信息活动时,犹如“无源之水,无木之本”,其信息行为难免会出现一些不合理、不恰当的问题。没有一定信息知识含量的新型职业农民,便无法为自身的农业生产提供持续、有效的知识保障,更不能称之为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现代农业人。从另一角度看,信息知识的积累会开阔新型职业农民的眼界,进而触发新型职业农民更深层或其他方面的信息意识,而个体信息意识的提升则会进一步促进其信息知识的积累。可见,个体的信息意识与信息知识之间是彼此促进,相辅相成的,两者间能够形成一个良性互动、双向沟通的过程。另外,个体信息知识的积累也为其信息能力的提升储备了充分的理论基础,为其信息道德的升级奠定了坚实的文化基础。而常年处于乡村地头的新型职业农民虽积累了大量的农业知识与经验,但其对于现代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理论知识等方面的涉猎较少,致使其对于新生事物存在一定的排斥心理,较难适应农业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因此,在扩充新型职业农民的信息知识时,应使培育内容与其实际需要、经济收入紧密相连。具体来说,大致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知识:一是要沿袭传统,讲授基本的农业知识,如农产品的选种种植技术、病虫害防范、农业法律法规等,切实巩固新型职业农民应必备的基础农业知识;二是要紧跟时代,传授其先进的信息知识与技术,可通过大力开设系列电商培训课程,教授新型职业农民现代销售知识以及基本的电脑、手机等设备的操作知识,使电子科技设备真正成为农户农业生产的“新农具”和其幸福生活的“新帮手”。

(三)重视实际应用,增强新型职业农民的信息能力

信息能力在新型职业农民信息意识与信息知识的相互促进过程中起着“联结”作用,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关乎着个体信息道德提升的上限。理论知识的积累是新型职业农民开展信息活动的先导,后期的反复实践则是新型职业农民检验理论真伪的必然途径,即新型职业农民的信息能力水平需要通过实践才能得以体现、才能得以提升。在网络教育备受瞩目的当下,要格外关注远程教育所存在的师生交流具有距离感、学习氛围不足、教学效果难以保证等缺点。因田间课堂往往采用互动式教学和实训教学的形式,这可使新型职业农民能将学过的信息知识应用于农业生产实际,达到边做边学、学用结合、学以致用的效果。因此,要通过带领广大新型职业农民深入田间课堂的方式,逐渐弥补线上教育的不足,使新型职业农民有效利用各种先进农机设备,充分适应农业技术操作自动化和农业经营管理现代化的信息化社会。在大力提升新型职业农民信息能力的同时,也为新型职业农民与他人的交流与沟通搭建桥梁,实现由封闭型的务农者向开放型的高素质农业人才的蜕变。

(四)发挥榜样作用,提升新型职业农民的信息道德

面对层出不穷的虚拟群体和各式各样的网络信息,这使原本就缺少上网经验的新型职业农民格外“手足无措”,信息道德的价值也由此得以彰显。新型职业农民势必成为我国新农村的“主力军”与“代言人”,与传统农民相比,他们要承担更多、更重的社会责任,其言行举止将关乎到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风貌。通过浏览“农民教育培训”公众号所开设的“人物”专栏,可发现大批品格高尚、经济效益显著、经营规模庞大的新型职业农民,其优秀事迹能够潜移默化中促进其他新型职业农民信息道德的提升。笔者认为,实现信息道德“可教”的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教师以身作则,作为与新型职业农民交往较为密切且综合素养较高的教师,其“教书育人”的职业使命在此显得尤为关键,除了通过实施案例分析法、角色扮演等方式引领新型职业农民进行积极地思考与反思,以便在课堂上进行有针对性的道德教育外,教师还要发挥自己的人格魅力,始终坚持言传身教与潜心问道相统一,为成为一名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渊博的专业知识、扎实的业务能力和有仁爱之心的新时代教师而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修养和信息道德层次。

猜你喜欢

个体道德意识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跟踪导练(五)(2)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个体反思机制的缺失与救赎
How Cats See the Wor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