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社会保障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
2022-03-18张云凤山西省晋中市和顺县劳动保障监察综合行政执法队
张云凤 山西省晋中市和顺县劳动保障监察综合行政执法队
公平与效率是人类不断追求的主题,也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无法避开的难题。公平与效率是一对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矛盾体,时而对立、时而统一。企业社会保障制度在确保国家社会公平、减小贫富差距方面发挥着极为关键的作用,而且也对企业自身的人力资源管理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为此,本文就社会保障制度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积极影响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改进建议。
一、社会保障的概述
社会保障就是国家从立法的角度来整合社会各方面的资源,对收入进行再分配,确保没有收入、低收入或者遭受意外伤害以及灾难的群众能够生存下去,同时,最大化保证劳动者在退休、失业、生病、工伤、生育时能够维持基本生活,并结合当地实际发展水平适度调整的一种国家公共福利[1]。从本质上来看,社会保障就是对国民收入的一种再分配方式。很多国家会根据自身的国情与历史背景来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相关社会保障制度,但该制度实施的终极目的都是满足社会成员不同层次的需求。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济、优抚安置共同组成了社会保障体系,其中,最核心的内容就是社会保险。社会保险又可细分为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生育险、工伤意外险以及公积金制度,这是企业为员工提供的重要福利待遇形式。
二、人力资源管理的概述
人力资源管理是指根据企业的战略发展规划,对企业自身的人力资源进行科学的分配与组合[2]。具体来讲,它主要涉及招聘培训、上岗任用、绩效管理、薪酬管理、员工关系管理等工作,旨在有效调动员工的工作主动性,激起其潜在能量,更好地投入到企业生产运营中,为企业增加效益。伴随时代的发展,人力资源管理也向现代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在保证企业利益的同时也需要关注员工的权益,以充分激起员工的工作热情,从而实现企业的稳定持续发展。
三、社会保障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带来的正面影响
(一)增加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
社会保障制度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可以保障员工的基本生活。企业为了生存与发展需要与其他企业竞争,企业间的竞争归根结底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竞争[3]。因此,员工的职业素养与综合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到企业的发展。企业应充分利用社会保障制度,围绕自身实际确定人力资源管理方案,对员工实施有效的管理,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使其能积极投身到企业的发展进程中发挥出更大的价值。将社会保障制度与人力资源管理相结合可以进一步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增加工作内驱力,让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与依赖感明显提升。这样员工才会将个人职业发展与企业发展结合起来,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
(二)减轻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负担
传统企业管理中制约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就是工伤事故、大病医疗等问题的管理工作。尤其是部分传统型国企,巨额的员工医疗费用甚至拖累了企业的正常生产与运营。自实施社会保险制度以后,上述问题就从企业内部问题转型为社会层面的问题,由社会承担员工的生老病死以及意外。这样企业就能将有限的资金用于生产投资,扩大生产规模,而且也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最棘手的问题解决掉[4]。将社会保障机制融入人力资源管理中可以保障企业合法经营,而且有赖于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可以让员工获得基本的生活保障,减少企业对员工的伤害。企业在落实社会保障制度的过程中也能保证自身的持续稳定发展。
(三)促使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提高
人力资源管理属于企业日常运营中非常重要的管理工作。主流观点认为企业在运营过程中需要承担不同类型的成本,其中,最主要的成本就是人力成本。因此,只有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方能为企业减少更多的人力资源成本经费,也能帮企业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实施社会保障制度就可以达到以上目的,帮助企业在发展进程中获得更多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与此同时,员工的切身利益得到有效保障也能充分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在工作中更卖力,从而让企业发展得更快更好。
四、社会保障制度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一)社会保险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当前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市场经济改革日益完善。然而国内相当多的企业仍对人力资源管理缺乏重视,将精力主要放在资金流动、内部物质、技术改进上面。基于上述观念的影响,企业内部管理层缺乏社会保险意识,落后的社保理念制约了员工价值的发挥。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二)企业内部尚无健全的社会保险制度
近年来大多数企业开始关注社会保险,但企业内部仍缺少健全的社保制度。而一套健全的社保制度对员工而言是重要的基本保障,也能提高员工与企业间的粘合性。有的企业将社保缴纳视为负担,对社保工作不重视,造成社保制度流于形式。在日常工作中社保工作人员缺少相应的参考依据与管理章程,导致社保工作开展困难,员工的实际利益也无法得到充分保障。
(三)社保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不高
人才作为企业稳定发展的关键要素,伴随社保制度的发展,对企业社保管理人员的业务素养有了更严格的要求。不仅需要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而且还需具有良好的综合业务素养。然而从现实来看,一些企业社保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低下,对社保管理的相关理论知识与具体工作事项都缺乏全面而深度的了解,使得社保管理工作效率低下,相关政策得不到落实。
五、新形势下企业提高社保管理水平的措施
(一)企业要转变观念,重视社会保险管理
对于企业来说,应看到社会保障制度的深远意义,对员工个人以及企业都有着极高的价值。为此,企业领导应转变观念,高度重视社会保险工作,切实提高对社保的重视度。与此同时,在企业内部各部门以及全体员工中加大对社保常识的宣传与普及,让员工了解社保的重要意义,自觉配合社保管理工作,从而确保社保工作的顺利展开[5]。企业应增强缴纳社保费用的积极性,不应将其视为经济负担,而应善于利用社保这一有力纽带,把企业的长远发展与员工的管理密切结合起来,从而确保员工队伍的稳定性,创设出融洽的工作环境,让员工的工作与生活得到有效保障,消除其顾虑,使其能够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为企业发展发光发热。
(二)进一步健全社保服务机制
健全的社会保障机制可以确保企业员工享受到应有的福利,而且也能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为员工管理工作奠定好基础。具体来讲,首先,企业需尽快优化社会保障服务机制,设置社保专员岗位,招聘专业的社保工作人员从事相关工作,为员工提供专业的社保服务,并负责员工社保的相关调整与优化工作。另外,结合企业实际建立社保专员管理制度,督促其严格按要求开展社保管理工作,尽量避免社保管理中的人为失误。其次,企业需对社保服务流程进行规范与优化。传统的社保服务程序比较繁琐,员工需提交很多材料,不仅耗费时间,也给社保专员增加了工作量,导致工作效率不高。这容易让员工感到焦虑,甚至心生不满。为此,企业应对社保服务流程加以梳理,适当简化,提升办理效率,减少工作量,从而提高社保服务效率。
(三)增加社会保险的透明度
企业对不同级别、不同岗位的员工所缴纳的社保费用一般都存在一些差异,特别是职位的不同所造成的差异较为明显。原因主要是员工缴费基础的差异性,职位越高的员工所缴纳的基础费用也越多,因而其缴纳的社保费用也相对较高。一些员工在不了解情况的前提下就容易质疑企业的社保费用缴纳机制,甚至还可能出现企业管理层因为个人原因造成员工社保问题得不到公平对待[6]。为避免上述问题,企业在社保管理的过程中需定期对外公布社保缴纳情况,并详细加以说明,让员工了解社保缴费与职位、基本薪资、企业贡献等方面的联系,增加社保透明度,消除员工不必要的顾虑与猜忌。
(四)重视社保专员业务能力的提升
社保管理对企业的正常运营是非常重要的,顺利开展社保管理工作能够有效保障员工的切身利益,而且也能让企业的发展更加顺利。社保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社保管理质量,因此,企业需重视对社保专员的培养,提高其职业素养。在对外招聘社保专员时必须设置严格的入职条件,对其进行综合考核后筛选出符合条件的人才进行录用。在企业运营中要经常组织社保专员参加培训,使其学习最新的社保法律以及最新政策,社保管理理论知识等,逐步提高其业务能力。其中,要丰富教育培训形式,采用“请进来、走出去”方式,邀请社保领域的专家、学者到企业内部讲课,并定期筛选一些有潜力的社保专员外出学习进修,拓宽其工作视野,不断提升其职业水平。另外,企业应适当改善社保专员的工作条件,提升其薪资福利水平,以调动他们的工作热情,使其能主动学习,不断提升个人职业能力,进而提高企业社保管理水平。
(五)适当向弱势群体倾斜,加大保障力度
企业要认识到不能只追求经济效益,也需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在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企业应重视对优势群体的开发与利用,同时也需关注弱势群体,出台有关措施向弱势群体倾斜,加大帮扶力度。具体来讲,可从下列几方面抓起:首先,要提升失业保险管理水平。企业在发展进程中可能会遇到破产重组等问题,导致大规模的员工失业。为此,应提升对失业保险的管理水平,确保员工失业后在重新找到工作前有足够的最低生活保障,这对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非常重要。其次,将社保政策尽量向弱势群体倾斜。伴随人口老龄化时代的到来,老年群体的养老、医疗等问题日渐突出。同时,城乡间收入不均衡、贫富差距大等问题也更为突出。上述种种都需要将社保制度向弱势群体倾斜。具体来讲,企业可根据自身实际逐步提升社会保障体系水平,将企业中的贫困员工作为重点保障对象,落实这些人员的社会救助、社会福利补贴、低保制度、安抚费用制度等[7]。将企业年金制度作为员工退休养老待遇的补充,让退休员工老有所养,改善退休生活质量。这样建立起多层次、多维度的企业社会保障机制,将社保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切实保障广大员工的利益,也能防止社保资源被浪费的问题发生。
(六)企业要对社会保险体系结构加以完善
社会保险管理是企业社会保障工作中的重点内容。社会保险管理工作的主要体系结构由两部分组成,分别是社会保险发展规划与社会保险手续办理管理程序。社保管理人员应以此为依据对社会保险体系结构加以补充与完善,保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实现效能最大化。社保管理人员要围绕企业发展需要以及社保工作实际,制定科学合理的社会保险发展规划。深入一线调研,并充分与员工互动,掌握他们对社保的实际需求与意见,将合理的意见纳入企业社保发展规划中,在此基础上制作企业社保的具体管理方案[8]。企业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结构的过程中一定要将公平与效率有机相统一,要清楚公平与效率二者是相对统一的,并且是不可分割的关系,绝不可忽视公平而盲目追求效率,也不可单纯为了公平而忽视效率。只有正确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兼顾公平与效率才能有效发挥出企业的社保体系作用,在企业内部营造出良性的竞争氛围,促使企业实现自身的长远发展。另外,社保管理人员在办理社保报销手续的时候需要对相关社保信息进行反复核验与统计,严格参照国家法律以及社保政策进行处理,保障企业提交的社保信息真实有效。
综上所述,社会保障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有着非常正面的影响,对企业发展的持续性与稳定性均有重大的意义。为此,企业应高度重视社会保障工作,将其与人力资源管理有机相结合,进一步优化企业自身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充分发挥出社会保障制度的保障作用与激励作用,为企业留住更多优秀人才,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