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且以“撇捺”起山海

2022-03-18酆欣婷南昌大学眼视光学院

成功密码 2022年2期
关键词:信仰医学生时代

◎酆欣婷(南昌大学眼视光学院)

陈独秀曾言:“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 无独有偶,两千多年前,屈原在《天问》中曾这样写道:“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流露出三闾大夫沧桑面颊下深深的叩问,这掷地有声的发问或许正是今日中国青年交出的一份份满意答卷的滥觞。伴随着历史的车轮滚滚前进,华夏衣冠不断以它的实际行动,回答着古代荆楚之地凝重的字句。

古往今来,青年一代从来都是社会的中流砥柱。而如今正值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青年一代也应以“记利当记天下利,求名应求万世名”的社会责任感,慨然担当起民族复兴大任。

个人奋斗进程与时代发展脉搏从来都是相辅相成,互相成就的关系。个体奋斗的背后,是时代的宏大叙事。等待我们医学生的,有个人命运的交汇,有群体情感的交织,更有时代乐章的交响。因此,青年一代更应该找寻自己的个人价值与国家的现实需求的交汇点,在激流勇进的多元架构中发掘出自己的坐标和前进的方向。

我们中国“从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拼命硬干的人……”如今正值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份答卷上娟秀的字迹,应是每个国人自我价值外化的缩影。越是一发千钧,存亡绝续之时,越能研读出人性的伟大,越可见布衣之下的炎炎赤血。各行各业的人都在用自己独特的笔触书写着人生华章,青年人落笔郑重写下新时代答卷的遒劲。北大考古系毕业的“敦煌女儿”樊锦诗,在漫天戈壁风沙中守护着“失落的文化”并让它重焕生机;“中国天眼”的落成,折射出以南仁东为例的中国年轻科研团队的孜孜以求;视频博主李子柒通过镜头讲好了中国文化、中国故事,成为世界透视中国的文化窗口。同样,在疫情肆虐神州大地之际,医疗领域更是时时演绎着大爱与感动。不曾忘,耄耋之年的钟南山院士临危受命,奋战一线;不曾忘,请战书上一枚枚鲜红指印,写着铿锵有力的医者仁心;不曾忘,风华正茂的女孩褪去眼角的青涩稚嫩,一袭白衣遮不住灵魂的红装。无数年轻医护人员将“时代的一粒灰”落成的“一座山”扛在自己肩头,在疫情肆虐之时成了最美逆行者……你我或伟大或平凡,都在用自己虔诚而执着的笔触勾勒着中国复兴梦的图景,与时代节奏同频共振。

而作为一个医学生,实现奋斗价值,却绝不是轻轻松松能够做到的,也绝不是天马行空的信笔涂鸦。实现奋斗价值,首先需要的是一份发自内心的热爱。哲人曾言:“就让我们继续与生命的慷慨与繁华相爱,即使岁月以刻薄与荒芜相欺。”一份强大的内驱力,让我们在面对失意,挑战的泥淖中得以抽身,重获继续前行的勇气。“病虐磔磔危亡处,吾心灼灼护国安”,应是医学生对时代最好的回应。

同时,扎根在血脉里的信仰也同样不可或缺。几千年前的孔子“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坚毅是“大同社会”的信仰支撑着他踽踽独行;毛主席在艰苦的革命道路上触底反弾的韧性,是“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信仰为它注入力量。信仰,无疑是青春奋斗答卷最有力的注脚。

身为青年一代,医学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也迎接着弥足珍贵的机遇。纵然身处于时代塑造的生活架构,也不能在享乐、放纵的态度中安放自己, 更厚重的历史与更美好的未来依然等待着我们去探索和建设。正如保尔·瓦雷里所敬告的那般:“起风了,唯有努力生存。”奋斗的意义,将会被我们谱写的丰盈而真实。“再小的声音,都是时代的回响。”每个医学人的奋斗凝成社会的合力,涤荡在朝夕于斯的土地上。哪怕是微小的力量,也必将镌刻下时代的印记,激扬出你我的合唱。这,难道不是对华夏之复兴梦的最好阐释吗?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 年新年贺词中指出:“一个流动的中国,充满了繁荣发展的活力,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诚哉斯言!身为恰逢转型期上升期的中国青年,与井喷式活力相伴的,是纹理层叠的现实难题。古语有云:“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青山伫立,不坠青云之志。”如今,医疗领域卡脖子难题依然严峻,疫情叠加下的现实冲击愈演愈烈,高端医学人才仍然亟待补充。因此,巨大的挑战更需要我们拥有强大的定力与奋斗的勇气,为祖国的发展添砖加瓦。唯奋斗过,拼搏过,方能不负这如花般璀璨的青春年华。

百年已降,岁月呈祥。生逢盛世,慨当以慷。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唯有奋力奔跑,方能生逢其时。将个人命运紧紧融入国家发展之洪流,做最闪耀的后浪,共同擘画我中华民族波澜壮阔之盛景!

猜你喜欢

信仰医学生时代
与信仰同行
信仰之光
“五个结合”强化高职医学生数学素养培养
论信仰
铁的信仰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人文教育要给医学生另一种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