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2022-09-06齐秋艳江西省南昌市西湖区教师发展中心

成功密码 2022年2期
关键词:语篇导图阅读教学

◎齐秋艳(江西省南昌市西湖区教师发展中心)

什么是有效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 版)》强调,通过义务教育英语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初步运用听说读写四种语言技能获取、处理和传递所需信息,在具体语境下开展有效交流”。由此可见,有效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应是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文本语言,思考理解文本意义和获得文本信息的学习历程,同时也是学生与作者之间相互进行言语交流、思想碰撞的过程。

思维导图(Thinking Maps)是美国教育学博士 David Hyerle 基于对语义学、认知心理学的研究,于1988 年开发的一种用来建构知识、发散思维、提高学习效率的可视化工具。常见的思维导图包括八种基本形式:圆圈图、气泡图、双气泡图、流程图、复流程图、树形图、括号图、桥型图。

目前,小学英语阅读课教学现状是大多数一线教师仍然花费大量时间讲解语法知识、碎片化解读文本、过分关注细节、忽略了对语篇的整体理解,满足于学生背诵单词、句式和分散的文本表层信息的学习。此类教学方式,偏离了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核心。有效的英语阅读教学应是学习语言、理解内容、思维锻炼的三位一体的教学。如何才能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实现语言、内容、思维教学的三位一体,让学生既能够学好语言技能,又能理解语篇内容,同时在阅读过程中锻炼批判性思维,培养创新与实践迁移能力呢?笔者将思维导图适当引入,与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有机融合,开展以思维导图为工具的教学实践与探索,从小学生的认识规律出发,采取直观的方式,将多重思维可视化,以提高教学效果。下面从运用思维导图进行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必要性、作用和运用策略三方面与大家进行交流。

一、将思维导图引入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必要性

三至六年级的学生思维水平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期,但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依据形象思维的特点,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顺势而上,将思维导图引入教学,借助其直观性特征帮助学生更好地对英语材料和文章的阅读进行结构梳理和主旨领悟。

将思维导图引入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是以人的思维特征为出发点,通过梳理、归纳的方式帮助学生整理知识、理顺思路,并用形象直观的图示进行表达,可以加深学生对文本材料的理解与记忆。相比较其他教学方法而言,思维导图的方法更具形象性、系统性,充分利用层级关系实现了知识点之间的有效链接,符合人脑的思考和记忆规律。

思维导图的特点是强调以某一个知识点为学生进行记忆和理解的基点,如颜色、数字、季节等,犹如信息发射的基站,发散成无数个关键记忆点,记忆点为链接点,将其和其他主题进行链接,最终形成知识网络,既利于知识的系统学习,又利于思维能力的形成。

综上所述,将思维导图运用于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能够充分发挥其在提高学生的知识记忆能力和文本理解能力等多重作用。

二、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1.利于连点成线,理清脉络

小学自三年级起开始学习英语,经历字母—单词—句式—语篇四个阶段的学习,这一阶段既是学生学习英语知识的初始阶段,也是培养学生英语学习能力的黄金阶段。在这一阶段,学生受汉语拼音学习体系的影响,容易混淆英语的学习,小学生对英语知识结构的划分、语法的理解还存在一定的难度。而将思维导图运用于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用直观的、简洁的可视化图像将知识由点连线,将单词、句式、语篇等英语知识浓缩成结构分明、层次清晰的圆圈图、气泡图、双气泡图、流程图、复流程图、树形图、括号图、桥型图等,不仅凝练了知识重点,让语篇的结构和组建的体系更加系统且直观化地展示在学生的面前,从而让他们能够更好、更快速领悟语篇的内涵,学习知识内容。

2.利于直观思考,培养习惯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版》(2011 版)指出:学习英语最有效的方式是自主探究,而实际上三至六年级学生的学习方式仍以模仿学习为主。思维导图运用于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将英语知识用思维导图予以呈现,其便捷性和实用性的特质展示在学生面前,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思考,有利于锻炼学生的观察力和直观思维能力,同时教会学生根据不同的知识学习自创思维导图,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运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学习,不仅能让学生更好地记忆英语知识,还能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在学生搭建知识框架和形成知识网络的同时,锻炼他们的形象思维和发散思维,在帮助学生掌握思维导图学习方式的同时,逐渐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学习习惯。

3.利于阅读理解,形成能力

传统模式下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关注的是单词记忆和课文背诵,学生陷入反复的机械性学习当中,极大地降低了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也收效甚微。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借助思维导图,学生不仅能够精准地指向于知识重、难点,还能利用习得的阅读策略拓宽知识广度和深度,增加知识的积累,丰富课外阅读,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让学生在英语阅读中感受语言学习的乐趣和阅读的美好,并通过阅读不断地提升英语阅读能力和水平,用阅读丰盈英语知识。

三、思维导图在小学高段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1.课前绘制,整体感知

柏拉图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对于一堂课来说,一个好的导入就注定了整堂课的发展和走向。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课前导入环节,通过运用思维导图,发挥其直观性的优势,展示本课学习内容的结构图,可以让学生在学习新课之前对所学的内容有初步的了解,知道新课的学习内容和知识重点、难点,从而让学生在新课的学习中做到知己知彼,以便更有效地学习和更有针对性地听课。因此,教师可以结合语篇中具体的内容,设计预学案,引导学生在课前根据所学内容收集整理有关的资料和图片,并将学生搜集到的资料进行整合后,绘制成思维导图,在导入环节通过课件展示给学生,让学生从整体上认知所学知识。比如,在学习绘本故事A very hungry caterpillar的热身环节,教师通过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复习有关“食物”的单词,通过分类的方式帮助学生复习旧知识,自然过渡到新内容的学习。(见图1)

图1

教师在课前先布置学生整理,将相关单词根据主题进行分类整理,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和逻辑性,提高后续英语阅读教学的效率,让学生的英语学习更加事半功倍。

2.课中绘制,突破重难点

小学英语阅读教学过程就是学生学习英语基础知识,形成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和学习能力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因此,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依据知识重点和难点,绘制思维导图,用思维导图指引学生思维的方向,为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保障。例如,在学习绘本故事The very hungry caterpillar时,故事中讲述了一只饥饿的毛毛虫通过吃不同的食物,从饥饿、吃各种食物,再到吃得过多而感觉不舒服的故事,讲述了毛毛虫由一只虫子到吐丝结茧,最终化茧成蝶。(见图2)故事内容涵盖了语法、食物、动作、时间、外形特征等多方面的语言知识,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对绘本的学习会比较零散,对故事发展脉络很难有清晰的认识,在复述环节也很难依照故事情节发展的前后顺序进行表演和发散。思维导图能将完整的故事情节串联起来,建立起完整的知识结构。如此一来,教师在完成对绘本故事的基本教学之后,学生借助思维导图,不仅能够结合文本内容进行个性化的表达,还能结合自身的经验续编故事,赋予故事不同的结局,并与同学相互交流。

图2

又如,在学习Jobs的这一篇材料时,为了凸显教学的整体性,教师从小学生的直观性学习与思维方式出发,紧紧围绕“职业”这一主题为中心,在热身环节,教师将不同职业的图片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集中呈现,引导学生复习有关不同职业的单词,激活学生的相关知识储备。(见图3)

图3

在接下来的新课教授环节,教师将思维导图中的“职业”图片替换成单词,并针对不同职业的特点、工作地点与内容等信息进行拓展,不仅能有效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而且在深入学习的过程中也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思维导图将学生学习的目标单词和句型文字图像化,使学生能够根据每个思维分支的内容获得结构化知识,有助于锻炼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见图4)

图4

在英语阅读的教学中,教师不仅需要运用思维导图开展教学,还需要培养学生根据学习要求绘制思维导图和运用思维导图进行学习的能力。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英语学习的实际情况,帮助学生制定与之相适应的学习目标,让学生能够灵活借助思维导图,自主地开展英语阅读学习,在阅读学习过程中掌握阅读语篇中的重点知识、厘清当中的难点,在明确自身阅读理解能力水平的基础上,逐渐完善英语阅读的知识体系和思维能力。

3.课后绘制,巩固理解

古人云:“学而时习之。”说明了复习的重要性,在这一环节,既可以巩固所学知识,还可以将零散的知识点,纳入完整结构的认知体系。因此,教师在新课教学任务完成后,为了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适时运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对所学文本知识进行综合整理,帮助学生强化新知,形成技能,同时为后续的学习奠定基础。例如,在复习话题Seasons时,教师设计了以“月份”为中心,根据春、夏、秋、冬四季的划分,要求学生将月份以不同季节进行归纳,并将不同季节的自然(天气、服饰、动植物、食物)和文化(体育运动以及传统节日、活动)等进行关联和发散,最后在思维导图的引导下,形成英文写作,将碎片化的知识重整,知识点之间形成有效关联,帮助学生形成深层认知。(见图5)

图5

“家庭成员”是小学英语阶段最常见的话题之一,介绍话题很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将家庭成员的称谓与关系制作成family tree 能够帮助学生较好地梳理家庭成员关系,在复习的过程中,通过“家庭树”结构化的框架,学生能够结合目标语替换提问并做出正确的回答。(见图6)

图6

借助思维导图,学生能够了解自己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不足,继而在后续的英语学习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开展学习,弥补不足。让自己的英语学习更具目标性,感受到英语学习的乐趣,获得语言学习的成就感,长期保持对语言学习的热情。

四、结论

教师运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来进行课前预习和开展课堂教学,不仅可以梳理语料知识的难、重点,而且还能让知识更具形象化。具象化的展示能促使学生更快、更准地厘清语篇的行文脉络;而学生以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学习,不仅有利于自身精准学习语言知识,还能在提高学习效率的同时,提高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及终身掌握语言学习能力的效果。

猜你喜欢

语篇导图阅读教学
烃思维导图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第6章 一次函数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