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写作浸润语文课堂
——初中作文教学方法探索

2022-03-18胡晓红新疆克拉玛依市独山子第三中学

成功密码 2022年2期
关键词:手记作文课写景

◎胡晓红(新疆克拉玛依市独山子第三中学)

在中小学应试作文教学难度较大的现状下,作为一名在中学语文教学一线工作二十多年的老师,经过长期的靶向性实践,我总结出有效作文教学与辅导的三个要素:按需准备、点滴渗透、以读促写。

一、作文课,要按需准备

笔者的作文课一般都是根据学生手记和习作中所呈现的问题来准备,很少借鉴现成的资源。比如在初一语文课堂的练笔教学,笔者设计了一堂以“树”为话题的写作思维拓展课。先从这个课例谈起:

首先,看树说话导入教学,画面上只有一棵树。笔者引导孩子关注细节,根据学生输出的答案逐步引导他们从一棵树延伸拓展出有情有人的画面。学生逐步注入联想与想象。教师进一步引导:刚才我们所说的这些是画面上的事物,我们要拓展眼界,发挥想象,不仅要看到树,还要看到树下的根,看到它头顶的阳光,看到树顶的云,看到树下的草,看到草上的露珠。引导学生拓展思维的空间,让空间无限延伸。接着进一步打开思路,纵向拓展时间。顺势导入老师的创作:“一棵树,我们可以把它制成哈利·波特的魔杖或飞天扫帚;我们可以用它做成信笺,记录诗情;我们可以让它染上墨香;我们可以吟春天的它、夏天的它、冬天的它;也可以让它洒下一地芬芳;康桥河畔的金柳拂过我的发梢,女儿国的落叶缀在我的衣襟,北京城破杂院的老树还没发芽,我已长在鲁宾孙漂流的荒岛。”借教师的例文进一步拓宽写作的思路,接着笔者带着学生欣赏了谢尔希尔弗斯坦的绘本《爱心树》,浏览了《山楂树之恋》的电影梗概,朗读了鲁迅《秋夜》中的枣树片段,《行道树》片段,朗诵了席慕蓉的《一棵开花的树》。师生一起探究“树”的为话题,树既可以作为作文的主角,也可以成为故事的线索、故事的背景、情感的寄托、故事的见证等等,让“文学树”的外延无限拓展。

笔者始终认为作文教学重点,不是教会孩子怎么写,而是教会孩子写什么。正如王君老师在《天生我材会写作》中所述:写作能力本质上是一种心灵的能力,是一种灵魂的状态,只有少部分可教,大部分无法教。不教写作,但要“促进”写作。语文老师,不是写作训导师,而是活力激发师。你用什么样的技巧、用什么样的写作状态,让“写”成为魅惑、成为责任、成为习惯,让孩子们欲罢不能,这些乃是“教”的更关键部分。

学生的生活圈子小,生活很单纯,因此他们所能采用的写作素材比较少。同时他们思路比较狭窄,不善于观察生活,因此拿到作文题目就更加无所适从。这节课就从拓展学生写作思维的训练入手,以“树”这个话题为例,教会学生如何横向地拓展思路,纵向地推动思维,打开学生的脑洞。因此这节课的目的不止在于教会学生打开写“树”这篇作文的思路,更重要的是以此为契机,打开学生作文写作的思维通路。在教学资源的选择中,笔者选择了打通各媒介的方式:比如动画、绘本。选材广泛,比如诗歌、名著、童话、电影。这些作品的选择,不仅激发了学生兴趣,拓宽了学生眼界,而且这些资源本身就是写作思维拓展的媒介。通过一系列打开脑洞的作文课训练,学生明显形成了自己的作文风格。

初一从学生最熟悉的写人记事教起,发现他们写人千人一面,笔者就要求学生连续两周手记都写人物,要求一周只能写一个人,每天去观察、采访、跟他聊天,观察要打开五觉,采访范围要广,每天写出一个细节。两周后选出最触动你,让你有动笔冲动的其中一个人,对一周写作的细节进行筛选,确定主题,写出一篇文章。接着笔者设计了“侧面描写”这样一节作文课,以两张自行车图片引入,一辆破旧斑驳,一辆簇新新潮,让他们看着自行车来猜测骑着这样车子的是个怎样的人,可以借用与人物相关的物件来侧面塑造人物,课后运用新学习的“侧面描写”的方法充实和丰富自己写人的那篇作文。这样我们就用三周时间创作出了一篇比较有水平的习作。手把手带着学生写作,奠定了他们的写作信心。

这个按需,还可以是孩子的需求。比如:八年级下册游记单元,笔者以李娟写喀纳斯的几篇文章为范本,设计了关于游记写作的思维拓展课。借助学生熟悉的内容,触动他们的共情心理,再顺势引导,让学生明白游记不仅是写景,人、事、物、情、风俗、小吃、特产、文化都可以入文。笔者发现学生爱唱歌,于是开展了两堂以歌词为范本的作文课。

二、作文课是一点一滴的渗透

笔者尝试了以作文教学为目标的单元整合,即把一种类型文本进行系统的梳理,让学生在体系中学习。

在教学生写景的写作课上,笔者整合了《春》《紫藤萝瀑布》《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几篇典型课文中比较有借鉴性的段落,引导着学生逐段品读来总结写景的可能性:包括修辞、想象、五觉、色调、明暗、动静、顺序,提醒学生关注细节,写作对象要丰富。鼓励学生借故事传说来增加写景的厚度,借人的活动来增加写景的灵动。最后要有感情的升华,或者有哲理思索,在写景的过程中,学生也可以借助时代背景的变化来表现风景的变化。以学生熟悉的课文举例分析,把课文当作作文的范本。既有示范效应,又提高了课堂效率。

语文能力的提高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无论阅读还是写作都要在不断地积累和练习中提升,所以想要通过几节作文专题课提升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能力无异于天方夜谭,阅读引导和写作辅导必须浸透在每一节语文课中,让阅读和写作成为学生的习惯和爱好,达到由被动到主动的终极目标。

三、养成以读促写的好习惯

语文的内核是读与写,李贺的锦囊、契诃夫的灵感与素材的源泉手记,无不印证了这个生动的事实。笔者在教授初一学生起,语文作业只有一项,每天两百个字的摘抄仿写。摘抄是对读书的检查,第一检查他有没有读,也对孩子选的书进行把关;仿写成熟的文字,让他们尽快摆脱口语化表达,是引导他们走向文学创作的有效方式。半年后,作业发展为每天三百字,仿写变为了手记,也就是随心而记。一年后,作业要求每天四百字,寒来暑往,当学生把每天的摘抄手记变成自己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时,何愁写不好作文呢?笔者给孩子强调,无论学业多忙,不能有一天不读书,哪怕只读五分钟,哪怕考前为了刷阅读题而读的文章,也能汇成浩浩江海。这样的作业,笔者坚持布置了三年,学生早已养成习惯。每当作文课,他们就会自然地拿出自己的手记本,因为他们知道,自己的灵感、素材、生活、情感都在每天的文字里积攒着,所以学生自然不怕写作文,他们的文字都从生活中来,都流淌自真心。在这里笔者要强调:学生每天的摘抄手记,笔者都会用心批改,教师的重视会传达出这项任务的重要性。

四、结语

正如武功绝学最高境界是以无招胜有招,语文教学,尤其作文教学应当渗透在日常生活中,以无教胜有教。

很喜欢肖培东老师在《我就想浅浅地教语文》中的这句话:“不说语文,语文就在我的课堂里。我的孱弱与丰盈,我的憔悴与清亮,我的故乡与异域,都在那母亲的乳汁,父亲的血汗,师长的叮咛,朋友的守候,我们,都在那里……所以我们相信语文,相信生活,相信那么多的深深浅浅……”

猜你喜欢

手记作文课写景
回忆,也是写景的利器
如何写好写景作文
写景的妙招
一堂有趣的作文课
我的航天员手记
编辑手记(四则)
写景篇:写一种自然现象
阅卷手记——一次函数
八月手记
马老师上作文课